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一棵小桃树
1.理解、积累“矜持、执着、猥琐、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词语。
2.找准文章的线索、结构。
3.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重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难点】
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导入⇒抛砖引玉⇒指点迷津⇒学海导航⇒写法鉴别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由歌词引出文章的内容,童年、梦想、风雨人生。
带领学生尽快进入文章的主题,为理解文章的托物言志做好铺垫。
(师深情朗诵)“有过多少明亮的夜晚 ,理想就化作满天星辰 ,清光照耀着童年的梦 ,心中却唱起未来的歌……“孩提时,我们就对美好的未来有着朦胧的向往,可是人在旅途,难免经历风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文——《一棵小桃树》。
导入二:悬念型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简述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接近文本,激发其阅读课文的兴趣。
一棵普通的小桃树,没有开出鲜艳的花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喜爱他的小桃树的呢?在“十年浩劫”中,一棵小桃树给了作者怎样的力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
【板书文题、作者】
一、抛砖引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并画出在“初读”环节中的字词、重点语句和段落,达到了解全文结构层次的目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组内交流互补完成】
伫.(zhù) 孱.(càn) 嵬.(wéi) 懊丧.(sàng) 执着.(zhuó) 矜.持(jīn) 忏.悔(chàn) 撂.(liào) 摞(luò) 赤裸.(luǒ) 恍.惚(huǎng) 涩褪
..(wěi suǒ) 颤.抖(chàn) 幼稚.(zhì) 灼.
..(sè tuì) 猥琐
(zhuó)
2.解释下面词语。
【组内交流互补完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生灵:有生命的东西。
孱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踏青: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忏悔:①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3.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法。
思考: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②本文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清晰,可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划分层次。
〔明确〕 (提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眼前景→回忆过去→眼前景)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写眼前桃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3~8):对桃树的回忆。
第三部分(9~13):接写眼前桃树的情景。
第四部分(14):希望中的桃树。
③看文题,读文章,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吗?
先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的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明确〕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棵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二、指点迷津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帮学生梳理出文章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在上篇《紫藤萝瀑布》的基础上,尽快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1.与上篇文章一样,指导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状物的散文,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可谓物中有情、物中有人。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
说小桃树长的不是地方,就暗示作者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里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我国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的,这就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也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从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那个特殊的时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穿插讲解作者成长的经历和十年动乱的情况,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海导航(师设疑,生研讨)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从而理解小桃树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深入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以下问题在教师引领下组织同组讨论解决,教师予以点拨,然后班内展示】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2.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怎样过渡的?
提示:作者先写春雨中的小桃树不堪风雨的吹打,花一片一片地落了,桃树也瘦了,进而联想到自己往日的傲慢、矜持和今日的软弱。
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对往日的回忆上了。
3.第三自然段中奶奶的话给了“我”什么启迪? “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是什么意思? 提示:奶奶的话启发了“我”追求理想、追求幸福。
“蓄着我的梦”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向往。
4.第四自然段中说“它长得很委屈”是什么意思?
提示:说“它长得很委屈”表面是说它生长的环境不宽松,在一个墙角里,不能茁壮成长,暗示作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小山村的环境里,孤陋寡闻,直到进城里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拿爷爷待弄的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提示:反衬了小桃树生命力的旺盛,纵使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能不屈不挠地生长。
6.第六自然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这几句话的含义是“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7.文章第七、第八两自然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 有什么作用?
提示:作者写这篇散文就是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和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8.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以此作结有什么含义?
提示:这句话表示“我”对小桃树充满信心,相信它会耐得住风雨,经得住挫折,最终会成为大桃树,结出果实的。
文章以此作结具有深刻含义: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我”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果实。
9.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梦是什么。
提示: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梦,较明确的有两处:一是孩提时代埋桃核,“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二是到城里上学前夕,桃树两尺来高的时候,那“梦是绿色的”。
通读全文之后不难看出,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表达自己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早在孩提时代,作者便对美好的未来有了朦胧的向往,因此埋下桃核,希冀“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进城上学以后,作者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这便是作者的梦。
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但作者相信“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
四、写法鉴别
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明确〕两文的相同点是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创作的背景都处在“文革”时期。
不同点是两文表达的主旨不尽相同,《紫藤萝瀑布》写出了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而《一棵小桃树》的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选择身边熟悉的景物,模仿本文的写法表达一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