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营养学基础(1)人体构成与消化系统-2学时

合集下载

《营养师资料》第二章-营养学基础知识-文件PPT课件

《营养师资料》第二章-营养学基础知识-文件PPT课件

-
11
Ⅳ. 蛋白质的需要量: 普通成人——1g/kg体重 儿童青少年——2-4g/kg体重 孕妇及乳母——2-4g/kg体重 疾病初愈的人——比正常人要多
-
12
Ⅴ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植物性蛋白质:谷类、豆类、坚果 类(大豆尤为突出)
动物性蛋白质:肉类、禽类、鱼类、 蛋类、奶类(优质蛋白质)
-
25
2.半纤维素:类似纤维素,能吸 收水分多达数倍,呈胶冻性能。 例如海产品中的琼脂、苹果和山楂中 的果胶。
III.食物来源:
植物性食品
-
26
IV.主要生理功能 改善便秘及憩室病 预防肠癌 预防胆结石、降低血脂 调节热能摄入、控制体重
-
27
【资料信息网】
★膳食纤维对某些疾病和人体保健有 着重要的作用
-
7
3.营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生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食品工艺学、医学等学科
-
8
4.七大营养素简述:
◆蛋白质——生命之源
Ⅰ.概念:一大类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 有机化合物,含有氮、碳、氢、氧等主 要元素和少量硫、磷、铁等元素。
氨基酸:amio acid
-
9
Ⅱ.分类: 完全蛋白质:富含EAA,品质优良的
色 粮
蔬菜、 、酵
癫狂、痴呆
母等
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脊髓变性、 神经退化、舌、 口腔、消化道的 粘膜发炎
肝、瘦肉 等
-
49
类别
叶酸 (维生素 BC 、 维 生素M、 喋酰谷氨 酸)
功能
是以四氢叶酸的形 式参与一碳基因的 转移,以便合成 DNA , 因 此 对 红 细胞、白细胞成熟 有关
缺乏时 的症状

食品营养学_第二章_食物的消化吸收

食品营养学_第二章_食物的消化吸收

精选ppt课件
15
食物
唾液







口腔

食道
胆汁

胰液

肠液
小肠

化 系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甘油
大肠

粪便
精选ppt课件
唾液腺





胃腺蛋 胃白

胰 肠腺
脂 肪
氨 基 酸

甘 油
肪 酸
16
4.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人体中没有分解维生素的酶。 ✓水溶性维生素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被吸收。分子量小的更 易被吸收,分子量大的如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胃分泌的 内因子保护后吸收,吸收部位在回肠。
高浓度
细胞膜
低浓度
被动扩散精易选p化pt课扩件散 主动运输
8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淀粉
糊精+麦芽糖
葡萄糖
小肠中
精选ppt课件
9
碳水化合物消化后的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在小 肠几乎全部被吸收。
己糖的吸收速率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戊糖。
单糖的吸收方式不同,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是主动运 输,戊糖和多元醇是单纯扩散,果糖是易化扩散
精选ppt课件
10
思考题:
1.什么是营养素?包括哪六大类? 2.健康包括哪三方面的健康? 3.消化系统包括几个部分,有哪些器官? 4.淀粉消化的部位有哪些? 5.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什么?
精选ppt课件
11
2.脂类的消化吸收
消化过程
食物中脂肪,在口腔内不起化学变化,在胃内基本上也 不起化学变化。在小肠内,脂肪受胆汁中胆盐的作用,使脂 肪乳化变成细小的脂肪微粒,这样就增加了脂肪与酶的接触 面积,以利于脂肪水解,脂肪微粒经胰脂肪酶的水解作用, 主要分解为脂肪酸与甘油。

医学营养学课件第二节消化系统

医学营养学课件第二节消化系统
医学营养学课件第二节消化系统
目录
消化系统的概述 消化系统的营养需求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营养管理 消化系统的健康与保健
01
CHAPTER
消化系统的概述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的管道系统。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大肠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经胃消化后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胃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进行食物的化学消化。
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负责食物的咀嚼和初步物理消化。
食管
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主要作用是输送食物到胃。
蛋白质的功能
脂肪在胆汁和胰腺分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的消化
脂肪酸和甘油通过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重新合成脂肪。
脂肪的吸收
根据饱和程度,脂肪可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
脂肪的分类
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构成细胞组织等。
脂肪的功能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可吸收的形式。
03
CHAPTER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营养管理
消化不良的营养管理
消化不良的定义
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物质无法充分吸收。
消化不良的营养管理
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应选择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大学生食品营养与健康 第二章 人体的构成与代谢

大学生食品营养与健康 第二章 人体的构成与代谢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人体摄入的食物,在消 化系统内借助消化液中 所含有的酶等物质,将 食物的大分子分解成为 小分子的过程。食物的 消化主要是通过消化道 完成。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食物的吸收
食物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变 成小分子的物质,从食物的 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消化 道管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 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在小 肠进行。
第三节 能量平衡及摄入
第三节 能量平衡及摄入
三、人体的能量消耗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又叫食物的热效应,人体摄食过程中 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一般成年人摄入的混合膳食,每日由于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增加的能量消耗,每日约627kcal。 4.生长发育 体内有新组织的增长时,需要消耗能量 每增加1g的体内新组织,约需要4.78kcal能量。
第一节 人体的组成与平衡
一、人体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人体的组成与平衡
二、人体的物质平衡
水平衡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 分,约为体重的2/3.为 了维持人正常的生理功 能,成年人每天补给水 量为2~2.5L。
酸碱平衡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体 液 的 pH 值 保 持 在 7.35~7.45这个微碱范 围内是至关重要的,若 偏离此范围,则会引起 代谢失调。
第三节 能量平衡及摄入
二、能量平衡
➢ 能量平衡是要求成年人在一段时期内趋于平衡。摄入能量=消耗能量 ➢ 能量平衡:人体健康、精力旺盛、代谢平衡、体重正常(成年人体重
相对稳定) ➢ 能量不平衡: (1)能量缺乏:体力精力受到影响、消瘦 (2)能量过剩:多余的能量物质转化为脂肪,长此以往会出现超重、肥 胖的症状。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三、重视消化道保健

食品营养学 第2章 食物的体内过程

食品营养学 第2章 食物的体内过程
小肠液
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
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和粘蛋白。
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大肠液
作用:基本无消化作用;
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第三节吸收
一、吸收部位
盲肠colon升结肠Ascending横结肠Transverse降结肠Descending直肠Rectum
消化道通过机械运动使食物在管腔内推进。消化道的机械运动包括咀嚼、胃中食物的混合、分泌水分和蠕动推进食物。
在口腔中,食物与唾液中消化糖类的酶混合,消化过程开始;消化过程在胃中继续,胃中的酶和酸能消化蛋白质;消化过程在小肠中继续;小肠中有肝脏和胆囊提供的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和小肠提供的酶继续消化,吸收过程得以进行。
小肠:渗透压的被动扩散大肠:净水压的被动吸收
第四节营养素的体内运输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二、各种营养素的运输
氨基酸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血液中被运输;脂类以脂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被运输;
葡萄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血液中被运输;
矿物质或游离于血浆中,或与血浆蛋白质结合,或存在于血细胞内而被运输;
水溶性维生素溶于血清中而被运输,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酸一起被运输。
•盐酸—提供酶作用有利环境
•黏液—防止胃壁受到强酸的腐蚀
酶—胃蛋白酶、胃脂解酶
小肠:长约6米,直径2.5厘米的长管,表面有许多微细绒毛(有微血管及淋巴管)分泌小肠液;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维生素及矿物质
十二指肠—长约25厘米。分泌大量的粘液以防止肠壁受到强酸的腐蚀。情绪会影响粘液分泌,肝脏和胰腺的消化液由此进入小肠

基础营养-第一章-人体构成

基础营养-第一章-人体构成
1、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膜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形态并实现细胞内外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屏障与门户。
细胞质
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除有大量细胞基质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蛋白质合成、糖原合成与储存、类固醇合成。
泌尿系统
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是人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常见的疾病有:
肾病、泌尿系统结石生殖系统Βιβλιοθήκη 繁殖后代和形成并保持第二性特征
男性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输送管道。
女性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基础营养
第一章人体构成
第一章人体构成及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一节人体构成
人体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一个有机体,根据人们对人体认识的程度,可以从五个层次上来认识人体,即原子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以及最后整体水平。
层次
构成
说明
原子水平
人体含有六十多种元素,氧、碳、氢、氮就占人体总重量的96%
氧(65%)、碳(18%)、氢(10%)、氮(3%)、钙(2%)、磷(1%)其他元素虽然在人体内所占比例很小,但是也很重要
组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具有兴奋性。
新陈代谢是指细胞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兴奋性是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生物电变化的方式反映出来的。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细胞就会死亡,机体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生命即告结束。
2、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