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6.3《回顾历史 关注社会 走向未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9)
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9)第五单元生活在国际社会第一课聚焦经济世界化1.A2.C3.B4.C5.C6.C7.B8.A9.C 10.C 11.A 12.(l)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世界化趋势。
(2)经济世界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世界化、经济活动世界化、跨国公司国际化等方面。
第二课多极世界有规则1. A2. B3. B4. A5. D6. D7.B8. C9. BIO.D II.B 12.C 1 3.(1)联合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促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14.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欧洲一体化表明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积极促动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发展,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
1 5.(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或“人世’’有利也有弊)。
(2)政府: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积极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
企业:积极使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应对外国的不公平行为;依靠科技,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等等。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1.C2.B 3. A 4.C 5.A 6.C 7.C 8. (l)能结合三个条件实行解释即可。
(2)言之有理即可,如控制旅游人数、参与保护世界遗产的国际合作、制定保护世界遗产的法律、借鉴国外经验等。
9.(l)中国和谐发展,愿与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2)龙凤文化、陶瓷文化、京剧文化、刺绣文化、丝绸文化等。
国际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
(3)应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世界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应共同存有,世界共享文化成就。
单元复习1. B2.D3. A4. A5. D6. A7. B8. B9. A IO.C II.(l)促动了世界市场迅速扩展,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点,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
2019-2020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7.2 走向未来
第2课时 走向未来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心国家发展,自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增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力目标 学会畅想、规划未来;初步学会认识、把握未来变化发展的趋势 知识目标了解初中生活之后的发展路径与内容;理解学习与实践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难点:踏上新征程。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说一说:回忆自己曾经的憧憬和梦想,你还记得吗?它们实现了没有?现在的你对未来又有哪些新的畅想?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畅想未来 (一)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路径 1.材料展示:生命清单洛杉矶郊区,15岁的少年约翰·戈达德拟了一个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给每个梦想编上号码,总共有127条。
这张清单并不仅仅是一个雨天的白日梦:他知道这是一个挑战。
想一想:(1)约翰从他的梦想清单里收获了什么?(2)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我们可以给自己列哪些“生命清单”呢?提示:(1)独一无二的体验、经历,对生命的挑战,对自然的挑战等。
(2)我们未必要成为像约翰一样的探险家,但我们可以去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无论这个目标是伟大或者渺小,无论它在远方还是在眼前。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为之不懈奋斗,不给生命留下任何遗憾。
(3)学生回答。
2.小结: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路径。
畅想未来的目的: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三课 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并记住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掌握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和特点,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批判性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社会责任感:学生将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三课 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三课 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教学评价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3. 改进措施
- 在课堂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转化为实际行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六单元 第三课《回顾历史 关注社会 走向未来》第一课时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第一课时内容点析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流传很广的传说故事,一般将此事作为大禹重要的英雄事迹之一进行讲述。
而教材选取本案例的目的是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导入正文,以此来说明进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已经由最初的恐惧自然,转变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上。
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专题探究:述说黄河的故事内容点析1.图6-9既勾勒出黄河的流经区域,又展示了流域内主要的早期人类和文化遗迹,它与文字内容结合,说明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直到南宋以前的经济发达地区。
通过示意图,可让学生体会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发源与勃兴的重要意义。
2.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口头传说和文物考古资料等,可知自人类社会诞生后,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并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教材从王朝的建立与更替、文化的发展、建筑的奇迹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列举实例,说明黄河孕育博大深厚文明的历程。
3.图6-10选自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卷。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后期,宋徽宗时代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以及清明时节当地的自然风光。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东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的市区街道。
教材中选用的是第三部分,即反映市民生活的热闹街道场景,用以说明历史上黄河流域城市的繁荣。
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国家。
当时秦的都城在咸阳,即今天陕西咸阳市以东。
它位于黄河的支流渭水北岸,水陆交通都很方便。
秦始皇先后在渭水南北两岸修建咸阳宫、阿房宫和上林苑等宫殿;此外,在打退匈奴,收复失地后,又在黄河流域附近设置郡县,并从内地移民到这里戍守和垦荒;这些,都使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此后,历朝历代对黄河流域也多是破坏性的开发,曾经“翠柏荫峰”“杂树交荫”的黄河流域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6.3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课件概要
农村 ✓乡村规模较小,通常是一个或几个自然村组成; ✓人们大多从事种植业,栽培业,养殖业,牧业或渔业等; ✓村落建筑相对较低矮,与农田、牧场、鱼塘相间分布11。
城市的优缺点
的动力
城市的优点: • 城市的工业、经济、交通等比较发达, • 拥有较为完善的娱乐、休闲设施, • 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较好,信息通畅。 城市的缺点:
•环境较好等优点。
13
课后拓展
根据深刻体会课堂的学习内容,并 查阅相关的资料,然后写一篇小论文 “我在社会中生存。”
14
下课休息☺ 同学们,辛苦了!
15
16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大,工业的发 展等,逐渐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一系列问题。
12
乡村的优缺点
乡村的优点:
•一般的乡村经济相对于城市而言比较落后,
•村内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交通不太发达,
•信息比较闭塞,
•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等;
乡村的缺点:
•乡村具有人口密度较小,
•污染较少,
9
第三课时:走上社会之路
我们每一个的 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我们除了是社会的 一员外,我们与社 会之间还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
10
社会之路
1.这是什么地方?
城市
✓城市一般规模较大,人口密度高; ✓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达; ✓城市的建筑密集、高大,并有一定的规划; ✓人口流动性较强,还有大量外来人口; ✓在物资、人口、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与 外界存在着大量而频繁的交流。
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回顾历史 关注社会 走向未来
• 第六单元 第三课
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破解自然之谜 第二课时:对照历史之镜 第三课时:走上社会之路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A.肃清反革命残余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C.和平解放西藏D.抗美援朝的胜利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B. “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据此回答5—6题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C.提高资源利用率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再次升级。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图表《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了解从1801年到1911年,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观察图表、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阅读上述文字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材料和教材,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每年大约增长0.5%~1%。
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则低于0.5%。
有的年份,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口大幅度下降,比如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
材料二: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78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设问1:为什么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提示: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不断,医疗卫生条件不好。
设问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人口流动的增加、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4.2.2《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4.2.2《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4单元第2课(p126~p128)二、课程标准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今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三个阶段的特征;通过身边的实例,领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身边发生的实例,理解知识经济的特点及科技再经济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身边发生的实例,感受科技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梳理现代科技发展的阶段,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从而逐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难点: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知识经济的优点。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导课:出示图片:猜猜这两个人是谁?李嘉诚和李泽楷,李嘉诚早年白手起家,香港首富。
出示材料:15年前,22岁的李泽楷创建了今天的香港卫视。
两年后就将其转让给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成交价为八亿,赚了一倍的钱。
利用这笔资金,李创立了自己的盈科集团。
之后,立刻展开与Intel合作,成立PCC亚太网路服务公司,着手准备香港新硅谷“数码港”计划。
xx年“数码港”上市,股价一天狂升二十三倍,一天就赚了三百多亿,轰动全球的金融业。
有人戏言李泽楷一天赚了他老子一辈子挣的钱……转承:人家一天就赚了300多亿,这世道真是变了,已经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进入的知识经济时代。
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呢?知识经济:是对“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即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
知识作为经济资源: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
初三历史与社 会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初三历史与社会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在初三的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的脉络。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还能从中获得宝贵的认识和启示,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提供指引。
首先,从古代文明的兴衰中,我们认识到文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例如,古埃及文明曾盛极一时,其宏伟的金字塔和神秘的象形文字令人赞叹。
然而,由于内部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外部的侵略等因素,古埃及文明逐渐衰落。
这告诉我们,一个文明要保持长久的繁荣,必须具备稳定的政治制度、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不断创新和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警示着我们要珍惜和保护现有的文明成果,不断推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在封建王朝的更替中,我们看到了权力的争夺、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人民的苦难。
以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例,每个朝代都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在王朝的初期,统治者往往能够吸取前朝的教训,推行一些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阶层的腐败、土地兼并的加剧、赋税的繁重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农民起义,王朝走向衰落。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统治者必须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明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积极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足。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工业革命的发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力的广泛应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劳动条件的恶劣等。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六单元《面向未来,扬帆远航》课件 人教新课标
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 系
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2)
内容点 析
对照历 史之镜
以史为鉴,可知兴 前事不忘,后事
替
之师
人类历史曲折 进步
历史与现实的联 系
遥远的历 史
身边的现 实
回顾社会生活中的历史,观察历史进 程中的社会
承载着传承历史文明的重担,肩 负着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历 史的重任
竞争的普遍存在和竞争的意义
个人竞争能力的培养与就业之间的 关系
第二课《感受竞争,追求创新》(2)
内容点析
竞争遵循规则
保证公平公 正,实现优 胜劣汰
竞争提倡合作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实现双赢
遵循规则, 寻求双赢
哪里有竞争, 哪里就有规则
竞争越激烈, 就越需要合作
专题探究 (天道酬 勤,公道 爱仁)
第一课:直面现代化激流(1)
单位各 项制度 的改革
更多的选择机会 失去铁饭碗
难以选择 别无选择
承受改革冲击
社会角 色和社 会交往 变化
城镇化的进程 新产业的崛起 网络的开通
农民变市民 新择业问题 交往新天地
内容点析
生活方 式方变 化
告别传统生活 心理失衡
直面现代 化激流
直面现代化激 流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向未来,扬帆远 航
感受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与时俱进 的民族精神
第二课《感受竞争,追求创新》课标达成评价
学生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现代社会中竞争与 创新的重要意义;
能否正确认识不同种类的竞争,对竞争中的规则 与合作有较为客观的认识;
能否联系生活辩证地理解创新的含义;
是否明白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民族精神对社会及 与他人相处的借鉴意义。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六单元《面向未来,扬帆远航》单元测试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面向未来,扬帆远航》单元测试人教新课标版【基础达标】1、面对多元化的价值选择,为了能校正生活的船标,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包括()①对自己负责②对他人负责③对国家负责④对社会负责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互联网”已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们生活,人们在网上聊天交友、购物、查阅资料,从事商务活动。
互联网的诞生与快速成长体现了( )①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③社会制度的变化④社会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3.现代社会有人追求时尚,有人欣赏古典;有人向往远行,有人留恋故乡;有人喜欢安逸,有人崇尚冒险。
这些差异反映了现代社会 ( )①人们有了更广泛的选择自由②人们有了更多样的展示自我和发展的机会③人们的价值追求已日趋个性化` ④价值标准日益多样,人们的行为已无任何约束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4.人生活在世上,就如同船在大海上航行,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以校正生活的航向。
而校正航向的关键是 ( ) A.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B.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C.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 D.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5.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自立、竞争、效率和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相伴而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执法犯法、假冒伪劣等社会现象也相继出现。
这一社会现实反映了( )A.人们告别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B.急剧变化、日益开放的社会特征C.现代社会人们面临价值观念的冲突 D.人们扮演的角色经常在变动之中6.“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或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无所不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因为责任能告诉人们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②履行责任的人能够获得荣辱、奖励、提升以及提薪的机会③履行责任有良好记录的人,可能享有更多自由、较少的监督④履行责任的人,可以赢得更多的尊敬和信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7.“失败是成功之母”“善胜不败,善败不亡”,这些名言告诉我们()A.成功总是令人欢喜雀跃,而挫折却让人失落灰心B.对待成功与挫折的态度不同,往往会造成不同的结果C.没有一个人能永远获得成功,也没有一个人会永远遭受挫折D.每个人都必定要经历成功与挫折,都注定要面对机遇与挑战8.下列对于图中卖书者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经商者获取利润的手段,可以理解 B.这是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的行为C.这是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这是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9.澳大利亚人约翰•库缇斯天生严重残疾(腿部完全没有发育),靠两只手和滑板行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回顾历史 关注社会 走向未来》(第3课时)word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第三课时内容点析1.本目是在学习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后,着重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由于该目是《历史与社会》全套教材的结尾,学生们马上要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他们将更多地接触社会,因此,本课以“走上社会之路”为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究人在社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而是通过一些客观的描述,告诉学生社会是人类诞生后才出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
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
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专题探究:社会生存演练内容点析1.图6-24至图6-27 通过漫画的形式,将社会生存演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表示出来。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每个问题的选择都不是惟一的,而作出怎样的选择要联系实际而定。
通过漫画,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决定如何面对多种选择。
2.在生存演练的基础上,教材将如何面对多种选择的情境扩大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
图6-28至图6-31选择的都是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境,这里展现的只是每种情境下可能的一种选择。
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在同一情境中作出的选择会有所不同。
教材以图片的形式告诉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或与他人合作,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
活动目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专题探究设置了社会生存演练的几种情境,以及演练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必须作出的选择。
其中,前四个标题讲述了同一个主题的问题,即模拟一次社会生存演练。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演练的整个过程,教材从演练的基地、同行的伙伴、携带的物品和处理演练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勾画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演练经过。
活动以社会生存演练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在过程中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相处与合作,达到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我们怎样选择”是在模拟生存演练的基础上,将目光投放到现实生活中。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6.2《感受竞争 追求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6.2《感受竞争追求创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竞争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根据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即着重发展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本课就是全部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课。
而第一课时就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上。
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竞争问题进行分析:1.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竞争无法回避;2.参与竞争,无论成败都是有益的,应该积极面对和参与竞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竞争无处不在;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感受竞争无处不在;通过分析“鲶鱼效应”和“羚羊的命运”,体验竞争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时的探讨,形成积极面对竞争、勇于参与竞争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形成积极面对和参与竞争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中的成败问题。
4.教学方法体验法、讨论-发现法、辨析(辩论)法。
5.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访问父母,收集关于竞争的故事;课前师生收集资料数据等,为课堂辩论做准备。
二、教与学的过程【叙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提供了我们的建议。
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另外一个人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那就是──竞争。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与反思JIAOXUE SHEJI YU FANSI【提问】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收集到的竞争故事。
【总结】大家刚才讲述了许多你们父辈所遇到的竞争的故事,这些故事确实使人感慨万千。
老师相信,你们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竞争。
谁来说说在这些经历中,给你最深印象的一段。
【总结】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无数关于竞争的故事。
这些竞争都发生在个人或者单位之间。
下面,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些规模更大,更加惊心动魄的竞争故事。
【讲述】美国与众多国家关于“特别301条款”之争、中日关于俄国输油管道之争的故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 综合探究八 让历史告诉未来同步练习(含
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见学生用书P183]一、沧桑之变,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1.人类社会的历程是怎样的(1)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从历史年代的着眼点划分:将历史分为__古代史__、__近代史__、__现代史__。
①划分的依据:人们往往根据历史距离现在的远近来划分。
②划分的优点:便于掌握。
③划分的缺点:这种划分没有体现历史发展的内涵。
(3)从社会制度的着眼点划分: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__原始__社会、__奴隶__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__社会主义__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几个阶段。
①划分的依据:着眼于__生产关系__的变化。
②划分的优点: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概括,能体现历史发展的内涵。
(4)从区域联系的着眼点划分:人类的历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①在农耕阶段,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
②在15、16世纪之交,世界开始从分散趋向整体发展。
③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成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5)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着眼点划分:世界的历史是世界文明发展变化的历史。
①区域文明的类型:不同地区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明,如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欧美文明等。
②从文明形态的着眼点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又都有共同的发展轨迹,大体经历了__农业__文明和__工业__文明两大发展阶段。
2.谁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__重要历史人物__的作用:推进或延缓人类历史的进程。
(2)__人民群众__的作用:创造人类历史的根本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__生产力的发展__。
二、共同关注,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1.人类文明的演进(1)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的漫漫旅程中,即便是萌芽状态的文明(史前文明),人类也为之奋斗了逾百万年。
(2)文明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仅仅五六千年的时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六百分之一,文明的演进有了根本的改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6.3《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内容点析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流传很广的传说故事,一般将此事作为大禹重要的英雄事迹之一进行讲述。
而教材选取本案例的目的是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导入正文,以此来说明进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已经由最初的恐惧自然,转变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上。
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专题探究:述说黄河的故事内容点析1.图6-9既勾勒出黄河的流经区域,又展示了流域内主要的早期人类和文化遗迹,它与文字内容结合,说明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直到南宋以前的经济发达地区。
通过示意图,可让学生体会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发源与勃兴的重要意义。
2.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口头传说和文物考古资料等,可知自人类社会诞生后,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并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教材从王朝的建立与更替、文化的发展、建筑的奇迹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列举实例,说明黄河孕育博大深厚文明的历程。
3.图6-10选自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卷。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后期,宋徽宗时代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以及清明时节当地的自然风光。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东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的市区街道。
教材中选用的是第三部分,即反映市民生活的热闹街道场景,用以说明历史上黄河流域城市的繁荣。
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国家。
当时秦的都城在咸阳,即今天陕西咸阳市以东。
它位于黄河的支流渭水北岸,水陆交通都很方便。
秦始皇先后在渭水南北两岸修建咸阳宫、阿房宫和上林苑等宫殿;此外,在打退匈奴,收复失地后,又在黄河流域附近设置郡县,并从内地移民到这里戍守和垦荒;这些,都使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此后,历朝历代对黄河流域也多是破坏性的开发,曾经“翠柏荫峰”“杂树交荫”的黄河流域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5.黄土高原植被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破坏。
第一次大破坏发生在秦、西汉时期,第二次发生在唐、宋时期,第三次大破坏发生在明、清时期。
每一次都是屯垦移民,砍伐森林,伐薪烧炭。
黄土高原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完全消失,鄂尔多斯高原的草原沙化,失去森林植被的涵养,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而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6.自古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就以迁徙频繁著称。
从公元前602~1938年间,黄河平均三年出现两次决口,大的改道26次,也就是说每百年左右有一次大的改道。
图6-12中所示的“禹河故道”是黄河的原始河道。
由于黄河改道次数较多,教材选取了河道迁徙十分明显的西汉、南宋、明清几个历史时期制成示意图。
通过不同颜色的比较,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过程,它同时与上面提到的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有密切联系。
7.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因为黄土地温暖湿润,草木繁茂,土地肥沃,利于耕种。
但是,黄土地土质疏松,天旱时质地坚硬,遇到雨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抗蚀能力降低,因此植被一旦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
图6-13呈现出一幅失去植被保护,而被流水切割成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面貌。
8.黄河断流是黄河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综观黄河断流的原因,虽然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
人口剧增、开发不当、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黄河断流。
图6-14是根据黄河水文监测站河南利津站的数据绘制的从1972年黄河第一次出现断流,到1997年黄河断流天数最长的26年来断流统计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黄河断流已经愈演愈烈。
活动目的本节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有很多方式,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视点,让学生在懂得相关道理后,能够从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这种复杂的关系呢?为此,活动以学生熟悉的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为例,通过黄河文明的演进与黄河流域环境的变迁两条线索,展示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
材料先从黄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它的现状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黄河流域的环境如此恶劣,但是为什么人们还把它称为母亲河?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又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这种状况呢?接下来,材料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描述了自古以来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和文明成就,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而伴随着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现在,黄河流域各方面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较为完整的叙述之后,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即让学生通过最为熟悉的母亲河的变迁入手,意识到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学会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实施建议导入建议建议一:复习导入根据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如画的梯田》,教师可展示梯田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都赞誉哈尼人的梯田呢?”(因为它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然后进一步指出:“哈尼人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探寻出了一种面对自然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态度。
这正是哈尼族梯田文化蕴涵的精神实质:感激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
本课我们将专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
”由此导入新课。
建议二:提问导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的主题歌:“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听完后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之间怎样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虽然学生们对黄河的变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演变历史,大部分学生尚不熟悉。
因此,建议教师提前收集与黄河历史及其环境变迁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纪录片,如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成就、主要的传说故事、著名的城市和艺术发展等。
教师也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黄河的故事,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由于本探究活动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史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师先让学生把握活动材料的内容,知道本节课要开展的活动及目的。
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结合文字内容,分析、理解相关示意图、统计图和插图表达的意思。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1.对文明的发祥与勃兴之地的教学建议首先,可展示黄河流域早期人类文明遗迹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文明发祥地的认识。
除了课本所说的黄河文明的结晶之外,还可让学生举出其他文明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文明的勃兴之地的认识。
2.对植被的消褪与文明的演进的教学建议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讨论:“黄河流域的植被为什么会消褪?”然后,结合图6-12、图6-13和相关的投影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情况和黄土高原植被经历的三次大破坏。
最后,教师可请学生对黄河流域植被消褪的原因进行归纳,使其认识到:人为因素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改善黄河流域的环境呢?”由此转入下一目。
3.对让黄河不再哭泣的教学建议教师可直接提出以下问题。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断流带来了哪些后果?(鼓励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回答,并让学生认识到人为因素是最主要原因。
)○现在有哪些保护黄河的活动?你有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最后,师生一起讨论教材给出的思考题。
【活动答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片,以及教师的补充和自己的了解进行回答。
回答时主要围绕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展开。
○主要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政府或个人在黄河流域发展方面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会比较复杂,教师应从全局把握,对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
至于保护计划的制订,不要求全面、系统,只要能抓住重点即可。
○这是一篇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论文,牵涉到的东西比较多,教师应给出一定的建议,如让学生选择黄河变迁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不要涉及太多内容。
第二课时内容点析1.“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是中国古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谏臣魏征去世后,追忆魏征时所说的话。
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感叹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的话是表明魏征的重要性,而教材引用此话,意在说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兴亡有重要意义,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如此。
2.为了进一步说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教材列举了有关案例。
一般认为,秦的灭亡与其实行的暴政、苛政、连年战争有很大关系。
为了避免重蹈秦的覆辙,汉初统治者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稳定统治,如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缓和阶级矛盾等。
正因为如此,汉朝初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国家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繁盛。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留给世人的教训十分惨痛。
为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二战以后,世界各国人民不断反思历史,对极右翼的活动和思潮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这些都说明了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
专题探究:“我的历史及其年代尺”内容点析图6-15表现的是xx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图6-16是xx年7月13日,在得知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的消息后,大学生们鼓掌欢呼的热烈场面。
图6-17是xx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场面。
图6-18表现的是xx年春天“非典”肆虐时,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抢救“非典”病人的情景。
图6-19则是香港的初中学生准备参加中考进行咨询的场景。
这些图片所反映的都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经历过,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历史事件。
学生通过回顾这些事件,可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融入到社会中,体会个人成长的历史与社会前进的关系。
活动目的本专题探究联系学生的个人成长历史,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讨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为了突出个人的成长与历史、社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先以“撰文叙史”的形式,选取学生能够从媒体、学校的学习或实际生活中获知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回顾这些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所为与所思。
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或关注重大事件,感受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交流分享”是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具体事件展开讨论与思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