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晶体的结合力及结合能(第二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泡利原理所引起的排斥: 泡利原理所引起的排斥: 当两个离子间距离近时,电子云的交叠会产生强烈的 当两个离子间距离近时, 排斥作用。 排斥作用。 当两个原子的电子壳层相互交叠,由于泡利原理,在 当两个原子的电子壳层相互交叠,由于泡利原理, 交叠区内的部分电子必须占据更高能级,因而使整个晶体 交叠区内的部分电子必须占据更高能级, 的能量增加,产生近距离的排斥作用。 的能量增加,产生近距离的排斥作用。 这种形式表达了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所产生的短程排斥 作用随距离增加而急据下降的特点。 作用随距离增加而急据下降的特点。
当r= rm时 当超过 rm
n−m
n+1 m+1
吸引力达极大值 吸引力就逐渐减少
du r) ( − f (rm ) = dr r
m
表示晶格所能容耐的在一个方向上的最 大张力。 大张力。
第8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二、结合能 1、结合能的定义:原子结合成晶体后释放的能量 结合能的定义:
Eb = EN − E0
第 12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体积弹性模量表示为: K = 1 = −V ∂P 体积弹性模量表示为:
k
∂V T
dU dU dr p=− =− ⋅ dV dr dV
∂ 2U K = ( 2 )V0 ⋅ V0 ∂V
dU d 2 r ∂ 2U dV 2 + ∂r 2 dr r0 ∂ 2U = 2 ∂r dr dV ⋅V0 r0
第 21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2 2 p12 cx12 p2 cx 2 E = E1 + E 2 = LL (1) + + + 2m 2 2m 2
c为简谐振子的恢复力常数(劲度系数),每个线性振子具有相同的频率 ),每个线性振子具有 为简谐振子的恢复力常数(劲度系数),每个线性振子具有相同的频率
1 υ0 = 2π
§2.3 结合力及结合能 一、结合力的共性(两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结合力的共性(两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双粒子模型 晶体中粒子的相互作用能 可以看成是由一对对粒子的相 互作用能叠加而得; 互作用能叠加而得; 先只考虑晶体中一对粒子 的相互作用能, 的相互作用能,然后再对晶体 中所有粒子求和, 中所有粒子求和,求出晶体的 相互作用能。 相互作用能。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根据玻尔兹曼统计理论, 根据玻尔兹曼统计理论, 由于吸引态的排列导致能量降 低,出现这种排列的几率较大, 出现这种排列的几率较大, 其效果是在原子间产生总体上 的吸引力,于是分子便结合成 的吸引力, 晶体。 晶体。 这三种分子间力统称为范 德瓦耳斯力。 德瓦耳斯力。
吸引态 排斥态
第 22 页
1 ∂V k=− V ∂P T
(5)
第 11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体积弹性模量等于压缩系数的倒数: 体积弹性模量等于压缩系数的倒数:
1 ∂P K = = −V LL(6) k ∂V T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零温时
dU = TdS − pdV
E0:晶体的总能量(内能) 晶体的总能量(内能) EN:是组成该晶体的N个原子在自由状态时的总能量 是组成该晶体的N 2、结合能的一般形式 在绝对零度下,除各原子的零点振动外, 在绝对零度下,除各原子的零点振动外,结合能就是各原子间 的互作用势能之和。 的互作用势能之和。 N个原子组成的晶体的总相互作用能可表示为: 个原子组成的晶体的总相互作用能可表示为:
第 10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三、三维晶体参数与结合能的关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相互作用势能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原子相互作用势能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原子的间距 原子相互作用势能是晶体体积的函数。 原子相互作用势能是晶体体积的函数。 已知原子相互作用势能 可以求出与体积相关的有关常数:晶体的压缩系数和体积弹性模量。 可以求出与体积相关的有关常数:晶体的压缩系数和体积弹性模量。 晶体压缩系数: 晶体压缩系数: 由热力学,压缩系数的定义是:单位压强引起的体积的相对变化, 由热力学,压缩系数的定义是:单位压强引起的体积的相对变化, 即
第 17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德拜(Debye) 德拜(Debye)力(诱导力、感应力) (Debye)力 诱导力、感应力) 一个分子在另一个分子的电偶极矩的作用下,它的电 一个分子在另一个分子的电偶极矩的作用下, 荷分布将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感应的电偶极矩 感应的电偶极矩, 荷分布将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感应的电偶极矩,这种感应 的电偶极矩之间的互作用力称为德拜互作用力( 的电偶极矩之间的互作用力称为德拜互作用力(诱导 力) 。
第9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1 N N N E = U ( r ) = ∑ ∑ u(rij ) = 2 i j 2
∑ u(r )LL( j ≠ 1, j = 2,3,L, N )
j ≠1 ij
(4)
式中U(r)表示相距 的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 式中U(r)表示相距r的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 表示相距r 结合能的计算方法: 结合能的计算方法: 在平衡态下, 在平衡态下,晶体势能最低 由组成晶体的原子(离子) 由组成晶体的原子(离子)的总相互作用能对距离r求微商 得到平衡时的原子(离子) 得到平衡时的原子(离子)的最近邻距离r0 再代回到晶体的总能量中,就可以求得晶体的结合能。 再代回到晶体的总能量中,就可以求得晶体的结合能。
第6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2)有效引力最大位置rm的确定:当r= rm时, 有效引力最大位置r 的确定:
d 2 u( r ) dr 2 df ( r ) dr
= 0 , or
rm
=0
rm
rm = r0
n− m
n+1 m+1
两原子间距离r>r0时 原子间产生吸引力
第7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rm = r0
dU = − pdV,
由于外界压强通常很小, 由于外界压强通常很小,
dU dU dr p=− =− ⋅ dV dr dV
p=0
dU dV =0
V0
晶体的平衡体积: 晶体的平衡体积:
(7 )
上式将晶体的内能函数与晶体的平衡体积和点阵常数联系起来。 上式将晶体的内能函数与晶体的平衡体积和点阵常数联系起来。
2 R = 2a N 3 V = a 4 2 N λ = 2
第 15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U dr K = 2 ∂r dV ⋅ V0 r0
2 2
(8)
V = λNR
3
( 9)
由(8)、(9)式,得平衡时晶体的体积弹性模量: )、(9 得平衡时晶体的体积弹性模量:
c , (ω 0 = 2πυ 0 = m
c )L (2) m
2、两个有相互作用振子的互作用势能 如果两个分子靠得很近,足以发生 如果两个分子靠得很近, 相互作用的话,互作用势能可表示为: 相互作用的话,互作用势能可表示为:
1 e2 e2 e2 e2 u12 = + − − 4πε0 r r + x2 r + x2 − x1 r − x1
第3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相距r的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用 表示: 相距 的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用U(r)表示: 的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用 表示
A B U (r ) = − m + n r r ( m < n)
(1)
A、B、m、n皆为大于零的常数。 皆为大于零的常数。 -A/rm :代表吸引能,来自异性电荷间的库仑吸引力,长程 代表吸引能 来自异性电荷间的库仑吸引力, 吸引能, 作用; 作用; +B/rn :代表排斥能,来自同性电荷间的库仑斥力及泡利原理 代表排斥能 排斥能, 所引起的排斥力,总体表现短程作用。 所引起的排斥力,总体表现短程作用。
∂ 2U ∂ 2U R 1 2 2 K= = ∂r 9V0 9 NλR0 ∂r r = R r = R0 0
2 0
第 16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2.4 分子力结合 由具有封闭满电子壳层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由具有封闭满电子壳层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惰性气体He,Ne,Ar,Xe等 常温下气体:Cl2,SO2,H2,O2等 惰性气体He,Ne,Ar,Xe等,常温下气体:Cl2,SO2,H2,O2等。 分子晶体的结合力(基元:分子) 分子晶体的结合力(基元:分子) 分子晶体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晶体。 极性分子晶体 葛生(Keesen) 葛生(Keesen)力(静电力、取向力) (Keesen)力 静电力、取向力) 由两种电负性不相等的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NH3) (氨) 。 由两种电负性不相等的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NH3) 每个分子都具有永久的电偶极矩,这种永久的电偶极矩间的互作用力 每个分子都具有永久的电偶极矩, 称为葛生互作用力(静电力); 称为葛生互作用力(静电力);
r = r0 du (r ) =0 dr r0
第5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f ( r0 ) = 0
r0 = UC
n−m
Bn Am
(2) (3)
A m = U ( r0 ) = − m (1 − ) r0 n
互作用势能达极小值, 互作用势能达极小值,由此决定原子 间的平衡距离r 间的平衡距离r0。 此时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此时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V0 = λNR
3
(9)
这里
λ
是与晶体几何结构有关的参数。 是与晶体几何结构有关的参数。
简立方简单格子: 简立方简单格子:
面心立方简单格子: 面心立方简单格子: 体心立方简单格子: 体心立方简单格子:
λ =1
2 λ= 2 4 3 λ= 9
第 14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面心立方简单格子: 面心立方简单格子:
第 20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两个非极性分子间的互作用势能
由范德瓦耳斯— 由范德瓦耳斯—伦敦力所引起的两分子间的互作用势可写成下面形 式:
u(r ) = −
两个一维线性振子模型
A B + 12 6 r r
1、两个独立振子的总能量 令r为两振子平衡点间的距离, 为两振子平衡点间的距离, 当r很大则两振子间无互作用,此 很大则两振子间无互作用, 时系统的总能量为: 时系统的总能量为:
2 2 dr dV ⋅V0 r0
(8)
第 13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当T=0时,原子间的平衡间距为R 。 原子间的平衡间距为R 假设晶体有N个原胞,每个原胞的体积应与R 成正比, 假设晶体有N个原胞,每个原胞的体积应与R3 成正比,因此晶体的平衡 体积为
第4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互作用势能的一般性质
(1)平衡位置r0的确定: 平衡位置r 的确定: 图(a):互作用势能曲线 ):互作用势能曲线 图(b): 互作用势能曲线的微商曲线
− du ( r ) mA nB f (r ) = = m +1 − n+1 dr r r
它相应于两原子间的互作用力,当 它相应于两原子间的互作用力,
第 18 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非极性分子晶体
吸引态
伦敦力 具有球对称电子分布的闭合壳 层的无极分子间, 层的无极分子间,由于电子运动产 生电子云分布的涨落,从而产生瞬 生电子云分布的涨落, 时电偶极矩,这种瞬时电偶极矩间 时电偶极矩, 的感应作用导致两原子间的吸引或 排斥作用。 排斥作用。
排斥态
第 19 页
第1页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各种不同的晶体,其结合力的类型和大小是不同的。 各种不同的晶体,其结合力的类型和大小是不同的。 在任何晶体中,两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或相互作用 在任何晶体中, 势与它们的间距离的关系在定性上是相同的。 势与它们的间距离的关系在定性上是相同的。
晶体中粒子的互作用可分 为两大类: 为两大类: 吸引作用:是由于异性电荷之 吸引作用: 间的库仑引力; 间的库仑引力; 排斥作用:来源有两个,一是 排斥作用:来源有两个, 同性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另一 同性电荷之间的库仑力, 是泡利原理所引起的排斥。 是泡利原理所引起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