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施工现场主要事故类型为“六大伤害”,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易燃材料多,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多,火灾也逐渐成为施工现场较为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中毒事故在部分地区也时有发生。
(1)危险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指出,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其中,健康损害是指可确认的、有工作活动和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和精神的不良状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则定义为,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为了区别危险源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大类。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1)危险源的种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它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其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的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用于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或者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往往是一些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其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看,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影响和管理缺陷等因素。
2)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是从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险或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危险源识别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最简便和应用最广泛的危险源识别方法是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它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的有点有:①安全检查表能够事先编制,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可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检查执行情况,使检查工作法规化、规范化。③通过事故树分析和编制安全检查表,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④安全检查表,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⑤安全检查表可同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易于分清责任,还可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检验。⑥查表简明易懂,易于掌握,检查人员按表逐项检查,操作方便,能弥补自身知识和经验不足的缺陷。
安全检查表法的缺点是:①可以做定性的评价,但不能定量。②往往凭借经验,对已存在的对象评价。③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难度和工作量大,检查表质量受制于编制者的知识水平
及经验积累。④要有事先编制的各类检查表,有评分、评级标准。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①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主要操作步骤:①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数据资料;②选择或编制安全检查表;③现场检查评价;④编写评价结果分析。
3)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认识和理解可能由生产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危险源,并确保其对人员所产生的风险能够得到评价、排序并控制在可接受程度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8001-2011中指出,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遵循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以保证危险源评价的正确合理。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应当包括:辨识各类危险因素的原因与机制;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后,应当制定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和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工程项目,应当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风险评价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采取适合的安全控制措施。鉴于危险源会随着工序、进度、人员、环境以及管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也不能是静态的,应当是动态变化的,针对危险源制定出来的控制措施也要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①定性评价:这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但对于防止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较有效。②定量评价:这是通过对危险源的构成进行综合计算,确定其风险等级。两种评价方法各有利弊,施工企业可综合采用,取长补短,综合确定评价结果。当对得出的评价结果有异议时,应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采用高风险值的评价结果。
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可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为重大的和一般的风险两类。在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法规的情况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判断为不可承受风险,即重大危险源:①可能造成死亡事故;②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③可能发生重伤事故;④会引起停产。在不符合安全生产法规的情况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判断为一般风险:①可能造成轻伤事故;
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4)危险源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在于生产活动场所存在的危险源。对于危险源控制的基本思路,是要识别与生产活动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所有危险源逐一进行评价,找出重大危险源,并针对重大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明确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与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其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其实施进行安全控制。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时随着生产活动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
危险源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更新的动态循环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通常由危险源识别、危险源风险评价、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实施安全控制措施计划和安全检查五个基本环节构成。
(2)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所谓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意外突发事件的总称,通常会造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