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人教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教材分析: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不满社会现实,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同时,本文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语言凝炼优美,浅显易懂,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时至传诵千古而不衰,因此教学时应注重营造气氛,让学生反复品味朗诵,培养文言文语感并感受桃花源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和成语。

2.理解文意并背诵全文。

3.感受桃花源的景美、人美、社会生活美,以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并感受桃花源的景美、人美、社会生活美。

教学难点:辨证认识桃花源的现实意义。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略。

诵读欣赏型教学设计

1. 情景导入: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300多年前的东晋末年。

(播放视频:东晋末年)

画外音:东晋末年,强征暴敛,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呀!

(图片展示:《渔人驾船》)

画外音:一个武陵渔人驾船顺流而下,突然闯进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

(播放视频:《桃源美景》)

画外音:真是洞天福地,人间仙境呀!桃源人见到渔人纷纷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

(播放视频:《招待渔人》)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营造气氛。画外音与视频结合,展示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巧妙的介绍了写作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东晋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又接触了课文内容,并从整体上感受了桃花源和平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

2. 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桃源胜景,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优美景色;安乐生活;淳朴民风)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原生态的理解。

3. 诵读感受,追溯桃源之美

问题:文章中作者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来描述这些美的?

(学生找出语句,品味朗诵重点语句。注意这里既有自然环境之美,也有社会生活之美。)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桃花源景美、人美、社会生活美的理解。

4. 探究作者写作目的

问题:桃花源的生活在当时真的很美,可是,当时人们真能过上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吗?作者为什么要描绘一个这样的地方?

(讨论回答: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否定,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教学难点。

5. 课外延伸,深化和谐之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小活动:“你说我说——话和谐”

师讲述: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最美丽的翅膀”。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生活画卷,却是并不存在的,但这样的生活我们今天已经实现,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年代,国泰民安,我们仍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和谐。

生活链接:她来自美丽的衡水湖畔,她是远近皆知,闻名遐迩的道德模范——林秀贞,她不仅赡养自己的老人,还义务赡养邻村六位孤寡老人,资助许多贫困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她用爱心和热情为和谐社会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视频展示人物图片和颁奖词)

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此能作出哪些努力和贡献呢?(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创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明确作为中学生肩上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五)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结束语)桃花源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已经实现,我们正在追求一种更加和谐的生活。播下一棵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只要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何愁不能实现呢?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活动型教学设计

1. 我当播音员

主要环节:①听录音,掌握字音。

②练习朗读,注意节奏。

③集体朗读,体会大意。

④配乐朗读,体会意境。

⑤分组朗读,比赛评优。

(标准:声音洪亮;朗读流利;读音准确;节奏鲜明;富有感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力图通过争当播音员的活动,调动学生将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感情。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只有流利朗读课文,才可能准确理解课文,这就为下面深入研究文本奠定了基础。)

2.我当破译员

主要环节:①结合课下小注,自行翻译。

②小组交流,解疑问难。

③教师重点检查,了解情况。(一词多义,多词一义,古今异义)

④分组分段翻译,,比赛评优。

(字字对译,没有疏漏;语意准确,没有偏差;语句流畅,没有语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有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小注,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学会小组互通有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三是学会积累,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如同类词语的归纳。)

3.我当解说员

主要环节:①理清线索,分清层次。

(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逢、进、居、离、访五个情节。)

②重点研讨,加深理解。

(桃源的神秘体现在哪些地方?桃源历史追溯?桃源景色如何?桃源人的生活如何?桃源的民风怎样?)

③分组解说,比赛评优。

(分神秘的桃源;优美的桃源;安乐的桃源;淳朴的桃源四个展区进行解说)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探究。通过争当解说员的说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内容的理解。以上两个板块有力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4. 我当评论员

主要环节:①教师提问,共同思考。

问题:这个世外桃源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这仅仅是作者自己情感意愿的体现吗?不可实现而为之,这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局限性?

②分组讨论,探究结果。

③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能联系课文内容;能结合历史情况;能联系作者经历)

④教师总结,重点引导。

⑤时空连线:参照现代战争的图片说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现代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如果出现图片中的情况,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参战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针对教学难点设置的,对于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认识,不能简单的进行判定,而要从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辨证的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

5. 我当写作员

主要环节:①归纳成语,积累词汇。

②运用成语,说话演练。

③提供情景,写作迁移。

A.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