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城市分布沿革及空间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貌类型 地级市
城市级别 县、县级市
城市个数(合计)
表 4 不同地形的城市分布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urban terrain
平原
低山丘陵、岗地 中低山
4
4
1
6
13
7
10
18
7
盆地 3 9 12
-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从地形地貌与城市的分布格局来看,汉江流域城市分布有以下规律: (1)相邻不同地貌单元边界处形成的城市规模较大,且地貌单元的分布面积越大,城市 形成条件就越优越,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也越大。如安康和南阳。 (2)地形,地貌控制着城市的分布数量和级别。城市分布数量最多的是丘陵、岗地,其 次是平原和盆地,最少的是中低山。按地级市分布来分,丘陵、岗地为 4 个,平原为 4 个, 盆地为 3 个,处于中山及中低山的仅为 1 个(表 4)。
干流两侧城市分布
干支流城市分布
右 岸 城 左岸城市密度 右岸城市密度 干流 市个数 (个/万 km2) (个/万 km2) (个)
一级支流 二级支流 (个) (个)
7
1.97
1.29
21
14
12
地级市的分布
干流 一 级 支
(个) 流(个)
5
3
从水系与城市的分布格局来看,汉江流域城市分布有以下特征: (1)汉江流域下游城市分布密度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城市密度大约只有上游和 中游的一半(表 2)。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上游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而中下游地形以 平原、岗地为主。上游由于山地广泛分布,交通运输和物质流通极为不便,影响地区经济的 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最终限制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而中下游地势平坦,水 运便利,便于城市发展。 (2)河流级别越高,城市分布数量的数量就越多,城市的规模一般就越大(表 3)。多 数城市沿汉江干流分布,而沿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分布的城市数量差别不大,在 47 个城市 中,处于干流的有 21 个,处于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的城市分别为 14 个和 12 个。主要原因 是河流是城市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而干流能提供较为便利的的水运运输、稳定的水源和肥 沃的土地,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成了城市的形成。因此,出现了河流 级别与城市数量和级别大致成正比的关系。 (3)汉江及其支流所构成的水系是不对称的,左岸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 64.2%,右岸 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 35.8% 。城市在干流两侧分布也不均衡,在干流左岸城市个数为 19 个,右岸为 7 个,左岸城市密度大于右岸城市密度。主要原因是右岸流域山地较多,盆 地较少,且河流也不及左岸发育。
表 2 汉江流域分段及城市分布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Table.2 Hanjiang River sub-basin and urban distribution
起止
河流长度 汇水面积
城市个数
(km)
(万 km2)
(个)
宁强至丹江口
904
8.45
18
丹江口至钟祥
258
3.78
16
钟祥至武汉汉江河口 360
(4)多数城市分布在汉江干支流的左岸,流域上游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勉县、汉中、 城固、洋县、石泉、紫阳等处于上游的城市,大多沿河流的左岸分布。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 了地转偏向力,沿着水流的方向,在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汉江在沿西北向东南流动过程 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右 岸 较 容 易 受 到 河 水 的 侵 蚀 、 搬运, 容 易 形 成 陡崖。而泥沙在左岸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
表 1 汉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城特征数值
河名
汉江 任河 堵河 洵河 甲河 丹江 南河 唐白河 涢水
Tabl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River and its major tributaries flow
流域面积 流域长度 河流长度 流域不对 流域完整
(平方公里) (公里) (公里) 称系数 系数
(5) 流域中许多城市分布在两条或多条河流交汇的三角洲地区,且交汇河流级别越高, 城市的级别也一般越高。如襄樊位于汉江与唐白河的交汇处,新野位于白河和上溧河的交汇 处。河流交汇处,一般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便于流域内物质和文化的交流,为形成城市 的优势地带。
3 流域地质、地形与城市分布
汉江流域内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从震旦纪到近代,几乎各时期的地层都露头。尤以古生 代变质岩系的分布为最广。其次为新生代第三纪的红色岩系和第四纪的疏松沉积物。中生代 地层面积最小,主要为侏罗纪棕色粗砂岩与页岩及三叠纪页岩与灰岩。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地 层主要分布在上游,构成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等崇山峻岭。新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多分布在 山间盆地、地堑及下游低洼地区,成为中低山地及丘陵。流城内各类岩层的分布大致可分为
3.汉江下游区:钟祥以下的汉江干流两岸及其支流,属于汉江下游区,集水面积约为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87 万平方公里,占流城总面积的 19%。本区地貌属于河湖交错的近代冲积平原。汉江 进入本区后,河床逐渐变窄,至汉口附近,仅宽 100 米左右。水势收束以后,水深和流 速显著增加,沙洲大量减少。
图 1 汉江流域地形
Figure .1 Hanjiang River Valley Terrain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汉江流域的地势大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均作东西和西北—东南走向。流域 地貌上可分为三个地带:即秦岭淮阳山地地带,大巴山荆山山地地带,汉江河谷及下游泛滥 平原地带。山地地带,地势较为高峻,山岭高度海拔一般都在 1000 米以上,个别山峰海拔 在 4000 米以上,如太白山海拔高达 4113 米,是汉江流域的第一高峰。下游泛滥平原地带是 近代冲积物所形成,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其地势高低分布情况大致是:海拔 50 米以下的平 原占流域总面积的 9.9% ;50~250 米的低缓岗地占 27%;250~500 米的丘陵占 l2.5%;500~ 1000 米的低山占 22.1%; 1000 米以上的中山占 28.6% 。由此可见汉江流域地势起伏不平, 加速了雨水集流过程,影响到河流水位和流量的急速变化。
Figure .2 Hanjiang River Valley cities and water distribution
2.2 流域水系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城市与河流水系息息相关,河流水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发展与演化起着重要推动 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河流水系承担的主要功能随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而有不同。正是由 于这种需求和功能的转换,使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间的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1]。 水系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导向力主要源于城市水体的功能。河流能为城市提供稳定的水源和肥 沃的土地;河流是城市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提供较为便利的的水运运输,促成了城市的形 成;城市沿河分布是山区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形式[2](图 2)。
2.87
13
城市分布密度 (个/万 km2) 2.13 4.23 4.53
-3-
总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532
15.1
47
3.11
左岸城 市个数 19
表 3 汉江流域干支流城市分布
Table.3 Mainstream and tributaries of the Han River basin distribution of urban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两个不同地区,从谷城经房县、岚皋至河县一线以北及从方城经枣阳至汉口一线以东为变质 岩—岩浆岩区,此线以南及以西为沉积岩区,故汉江上游基本上是变质岩和岩浆岩所组成, 中下游河谷镶嵌在沉积岩层和疏松沉积物中(图 3)。
图 3 汉江流域的主要岩性概略图
Figure.3 The main lithology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174000
873
1500
0.57
0.23
7998
160
205
1.16
0.31
11725
174
340
0.71
0.39
6540
148
200
0.22
0.30
5250
164
210
0.90
0.25
15994
276
310
0.64
0.21
5780
146
170
0.67
0.27
26400
200
3100.13源自0.66关键词:城市分布;汉江流域;城市沿革;空间演变
1 汉江流域概况
汉江又称汉水,古时曾叫沔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是长江最大 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蟠冢山,流经陕西汉中、安 康入湖北境,再经郧阳、襄阳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图 1)。干流全长全长 1532 公里,流城面 积 15.1 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 9.2% 。汉江流域位于东经 106°12′~114°14 ′,北纬 30°08′~84°11′之间。包括陕西省南部,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和中部 及四川省东北的一小部分。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及伏牛山与黄河分界;东北以伏牛山及 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界;东南为江汉平原,无 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
汉江流域的地势大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均作东西和西北—东南走向。流域 地貌上可分为三个地带:即秦岭淮阳山地地带,大巴山荆山山地地带,汉江河谷及下游泛滥 平原地带。山地地带,地势较为高峻,山岭高度海拔一般都在 1000 米以上,个别山峰海拔 在 4000 米以上,如太白山海拔高达 4113 米,是汉江流域的第一高峰。下游泛滥平原地带是 近代冲积物所形成,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其地势高低分布情况大致是:海拔 50 米以下的平 原占流域总面积的 9.9% ;50~250 米的低缓岗地占 27%;250~500 米的丘陵占 l2.5%;500~ 1000 米的低山占 22.1%;1000 米以上的中山占 28.6% 。
汉江河流比较弯曲,自古以来就有“曲莫如汉”之称。上游弯曲系数为 1.64,中游为 1.24,下游为 2.09。河床总落差约为 l850 米,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落差达 1780 米, 占全河总落差的 96%,全河的平均比降为 0.003,上游最大值达 0.01,下游最小值则为 0.008。
图 2 汉江流域城市及水系分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汉江流域城市历史沿革及空间演变
邹斌文,龙昱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汉江流域是中华古文明发源和形成的地区之一,其城市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变,不仅
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形成的结果,而且与地形,地貌、水系等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汉江流域城市的形成、分布与水系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汉江流域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 匀的,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水干流和支流两旁。此外,地形、地貌对城市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影 响。并用双核结构理论分析了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 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
2.汉江中游区:汉江在均县丹江接纳了丹江之后,流量大增。在丹江口与钟祥间的汉江 干流河谷及其两岸大小支流流域,均属于汉江中游区,集水面积约 3.78 平方公里,占流域 总面积的 25%。本区的地貌基本上是低缓丘陵地与沿河平原交错,平原的边缘接连着岗地, 岗地的尽头才是丘陵或山地。由于山地远离河岸,河谷地貌发育,河床大为拓宽,流速减小, 上游携来的泥沙开始大量沉积,形成很多的砂洲、砂滩和卵石滩,河床比较不稳定。支流较 少,而且河流含沙量大。
12866
206
266
0.17
0.30
流域完整 系数 4.39 3.20 2.58 3.35 4.05 4.76 3.69 1.52 3.30
按照汉江流域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水文地理特征,将汉江流域划分为三个水文地理区 (图 2)分述如下:
1.汉江上游区:湖北均县丹江口以上属于汉江上游区,集水面积约 8.45 平方公里,约占 流城总面积的 56%。本区全属山地和丘陵,地势陡峻,河谷狭窄,峡谷险滩多。支流多,河 床坡度大,水流湍急,河床较稳定。
2 汉江流域水系与城市分布
2.1 汉江流域水系
汉江支流众多,据统计有 20 余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 6000 平方公里的较大支流有:任 河、堵河、南河、询河、甲河、丹江、唐白河和涢水。汉江及其支流所构成的水系是不对称 的(图 2)。右岸流域面积 62,247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 35.8% ,左岸流城面积 111,753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 64.2% ,流域的不对称系数为 O.57。汉江及其主要支流的长度、流 域面积以及表征流域形态特征的完整系数与形状系数,计算如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