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合作现状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多个问题。
政策制定不协调导致制度实施效果不佳,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环境治理。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率高,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聚集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京津冀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协同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交通枢纽,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能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绿色发展中心和治理创新中心。
这一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与河北省对策研究

区, 发展态 势十 分 良好 , 称 中国旅 号
遥领 先于津冀两地 。特别 是近两年 ,
游“ 金三角 ” 在 中国首批优 秀旅游城 。
市 中 ,长 三角 占 2 % ,A级旅 游景 5 4
点 几 乎 占 了 全 国 4 级 旅 游 景 点 总 A
随着 2 0 0 8北京奥运 的召开 ,北京陆 续举 办 了一系列 围绕 奥运 主题 的旅 游促销活动 , 推动 了北京旅游业 的新
7
环域在线
EC 0 N o M I 0 0 0 T H B o H A l EA C UTL K E S
素的制 约, 使得 京津冀地 区旅 游业 的 发展与长三 角、 三角两个地区有较 珠 为明显 的差距。 0 4年 , 20 京津冀地 区
生产总值 1 1 85 4 .1亿元 ,人均 生产 1 总值 2 2 3元 ,只有长三 角地 区的 06 5 %, 7 尚不及珠三角地 区的一半。 3旅游资源比较 . 资 源 的价 值 与互补 性是 区域 旅
对 于两 个 区域旅游业 的发展起 到 了
域被看 作是继 长三 角和珠 三角 之后
中国最 具发展潜 力的经济增 长极 , 并
因此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 有专家认 为, 2 1 , 到 0 0年 京津冀区域将成 为我
国极具影Ⅱ 力的经济 隆起带。 向 然而改 革开 发 以来 , 由于 种种原 因 , 京津 冀
域 旅 游 发展 的 比较 分 析
1 . 发展现状 比较
国际 游 客 国 际旅 游 外 汇 国 内游 客 数量( 人次 ) 收入( 美元 ) 数量( 人次 ) 万 亿 万
、 16 2 2 7 .2 1O 3 4 9 5 7
国 内旅 游 收入 ( 元 ) 亿
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模式、对象与路径

[ 文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4 9 1 7 【 2 0 1 3 ) 0 1 - 0 1 0 6 — 1 1 的城 乡发展 策 略 已经影 响 到 资源 的有 效 节 约 和 专
一
、
京津 冀 地 区旅 游 应 该 如何 发 展 一 直 是 旅 游 业
2 0 0 4年 2月 , 国 家 发 改 委 地 区 司 主 持 召 开 了 京 津 冀
区域 合作 战 略 研 讨 会 并 形 成 了 《 廊坊 共识》 , 同年
1 1月启动 了《 京津冀 都市 圈区 域规 划 》 的研 究 和编 制工 作 。2 0 0 5年 , 北 京市政 协会 议确 定 了包括 旅游
地 区是 全 国唯一 兼具海 洋 、 平原、 丘 陵、 山地 和 高原
2 1 世 纪 以来 , 以产业聚 集和城 市协 同发 展为特 征 的大 都市 圈发展 1 3 益 成 为 了国家 竞争 力 的象 征 , 我 国原 来 的抑 制 大 城 市发 展 而重 点 发 展 中 小 城市
[ 摘 要 ] 京津冀 地 区旅 游合 作发展 始 终是旅 游 区域发展 的 重要 研 究 问题之 一 。依 据 聚集 经 济
的观 点 , 旅 游 资 源 聚 集 和 市 场 聚 集 是 一 种 不 同 于 传 统 经 济 资 源 和 市 场 聚 集 的 特 殊 聚 集 方 式 。 对
比京 津冀地 区与 长 江三角 洲地 区旅 游 资 源和 旅 游 市场 的 聚 集 差异 特 征 , 区域旅 游合 作 发展 应 该
2 0 1 3年 1月
第 1 1 卷第 1 期总 3 9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共生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共生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和交通枢纽,近年来,其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共生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区域协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共生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该地区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现代都市等多种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共生发展机制(一)交通对旅游的促进作用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完善的交通设施和高效的运输服务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旅游对交通的拉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流量的增加,扩大了交通市场的需求。
旅游业的繁荣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四、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共生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一)交通设施建设与旅游需求不匹配部分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与旅游需求不匹配,导致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旅游体验下降等问题。
(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服务质量、运输效率等方面仍需改进。
(三)区域协同发展需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在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共生发展的策略与建议(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可及性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旅游可及性和便利性。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丽丽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0 5 0 60 1
二 加强 京津 冀 区域旅 游合 作 的对
策
( )改 善交通 ,消 除障碍 一 旅游交通 的便捷 程度 决定 区域 的可
【 文章摘要 】
整 合 区域 旅 游 资 源 , 发 挥 区域 旅
城 市 之 间 的 交 通 联 系 线 路 大 都 不 能 充 分
游 资 源 的 优 势是 京 津 冀 地 区旅 游 发展 的必 然 之 选 ,但 在 区域 旅 游 资 源 的 整
满足游客迅速 、 便利 、 安全 、 经济 的要 求。 进 人 性 , 并 直 接 影 响 区 域 旅 游 吸 引 力 和 大 城 市 之 间 的 文 通 联 系 方 式 单 一 , 经 营 旅 游 者 的 旅 游 决 策 行 为 , 因 此 , 拥 有 便 管理 和服务 水平不高 ,客 货运 输缺乏选 捷 的 交 通 对 于 区 域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至 关 重
【 关键词 】 京津 冀区域旅 游 ;问题 ;对 策
建设京 津冀 区域旅 游一体 化虽 然存 易 会 ,河 北 省 提 出京 津 冀 合 作 , 天 津 市 财 、物 、 的 自 由 流 通 。 河 北 只 有 通 过 逐 在 着一定 的难度 ,但 是它们 如果能 够进 提 出环 渤海合 作 ,都 没有最 终实现 。政 步消 除进 入 障碍 和各种 旅游壁 垒 ,才 能 I 行 良好 的整合 ,其产生 的经 济效益 与社 府 合 作 停 留 在 L号 上 ,在 旅 游 资 源 整 真正实 现与 京津 的旅游融 合 。 二 会 效 益 非 常 明 显 。 虽 然在 一 些 地 区和 领 合 、 大项 目的协调 、联 合促销 等方 面 , ( )整合形 象 ,共 建品牌 重 旅 游 业 发 达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开 发 旅 游 域 已 经 出现 了 一 些 合 作 的 行 动 , 产 生 了 没有 出台实质 性的政 策。京 津冀 区域 内 的成 功 经 验 之 一 就 是 塑 造整 体 旅 游 形 定的效果 ,但 是 ,从总体上说 ,至今 旅游企 业 的合 作主要 是旅游企 业 自发 的
《2024年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本文将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二、京津冀旅游资源发展现状1. 旅游资源丰富:京津冀地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历史文化遗址,以及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等自然风光。
2.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3. 区域合作逐渐加强:为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京津冀三地政府加强了合作,共同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三、京津冀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源分散:虽然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2. 交通不便:部分景点之间的交通不够便利,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3. 旅游产品同质化: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4. 区域合作不够深入:虽然三地政府加强了合作,但仍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 整合资源,规划先行: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和优势,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3. 深化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合作,推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格局。
4. 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京津冀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姚君虹 天津天狮学院摘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或者是文化地位都非常重要。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也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推动经济朝着更加快速,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
国家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视,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强有效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提升国家的国际地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首先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状态,然后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76-02一、前言时代在进步,在发展,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日以推进,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城市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城市圈集中程度逐渐加深。
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的发展。
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版图,大城市集中圈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城市带,京津冀地区。
但是京津冀地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北京、天津、河北这几个地区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联系,也就是没有真正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是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都不是非常理想,其发展情况不如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带,所以剖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现状问题,如城市间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均衡等。
为实现协同发展目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转移和区域协作。
要面对困难和挑战,如跨区域协调和城市规划不一致等。
为此,未来应加强合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促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跨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困难与挑战、重要性、前景、合作机制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许多现状问题和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各地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合作协调不够紧密,导致协同发展的效果不明显。
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协同发展的速度和效果。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在制约着协同发展的进程。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等方面加大力度,并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
只有这样,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更加健康、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目标。
2. 正文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协同发展可以加强政治和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机构,协同发展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流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可以改善区域环境和生态条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京津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Ke od :B in n i i;t r m c prt n c a t;cu t m aue yw rs eigadT n o i o ea o ;at ly o e esr j us i ui n r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新型产 业 ,区域旅游 要实 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 坚持 “ 大旅 游 、大市场、大产业” 的发展战略 。而 区域旅游合作 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
势下的必然选择 ,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快
速发 展 的必 然要 求 。近年 来 ,珠 江三 角 洲 、长 江 三 角
洲地 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初见成效 ,但环渤海地 区尤其 作问题 ,而且参与的省市越来越多 ,一直到后来发展 是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 ,还停留在地区旅游行政 为北方十省市旅游联谊会 ,并促成了每年一届的 “ 北 ,由各地轮流举办 ,20 0 3年在河南郑 管理层面上 ,仍缺乏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政策 、措施 方旅游交易会” 和手段 。环渤海旅游圈是我国的三大旅游圈之一 ,而 州举办 。 0 3年 9月 l 20 9日至2 ,京津冀三地旅游 11 3 京津冀旅游宣传 北京和天津是该旅游圈中的 “ 双核 ” ,因此京津只有 局还在北京 中华世纪坛广场举办了 “ 0 5年 8月 2 日,在 河 北 廊 坊 举 行 了 5 进行旅游合作 ,才能产生集聚效应 ,提升整个 环渤海 周 ” 活 动 。20 京津冀 一港澳台 ( 3 3+ )旅游合作大会 ” ,与会各 旅游圈的竞争力。如何推进京津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实 “ 方都积极表达了合作的愿望,希望凭借 “ 京津冀 一港 质性的层面 ,是一个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 。 澳台 ( 3 旅游合作 大会 ”这个平 台 ,京 津冀 旅 3+ ) 京津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 京津冀是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地区。早 游圈的合作能有实质性 的进展。同年 l 2月又在河北 中国北方环渤海旅游 区域 合作论坛” , 在 18 95年就成立 了京东旅游区 ,致力 于京 东地 区两 承德召开 了 “ 北京 、天 津、大连 、沈 阳、鞍 山、秦 皇岛 、承 德等 市一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的合作 ,这个区域包括 1 北京平谷的金海湖 ,天津的盘山、黄崖关 、蓟 县和河 1 城市共 同签署 了环 渤海旅 游 区域合 作框架 协议 。 06年 l 0月 2 1日至 2 日,环渤 海 l 口城市 旅游 3 6港 北省的清东陵等,创造了一些行 之有效 的联合 开发、 20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这一地区汇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了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名胜以及特色民俗风情等。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京津冀地区拥有着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目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旅游业的协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研究影响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因素,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传播地区文化京津冀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了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地方民俗等。
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更好地传播地区的文化,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国内外游客对地区的认知和了解。
这对于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加强地区间合作和交流通过推动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
不仅可以加强地区内部的协作,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各地区间的合作和共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三、影响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因素1.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程度,将直接影响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不同地区间政策的衔接和协调程度,也将对地区旅游协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发展基础设施发展基础设施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包括了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成本。
不同地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将对地区旅游业的协同发展产生影响。
3. 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间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以及服务品质的提升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是地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周 超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顾丹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 景下,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受三地需求与利益共享、三地区域 发展程度、三地政府的支持和管理的限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 比较分析河北省在协同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点,进而为河北省 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
一、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 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国内外尚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 公认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涉及到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多从 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区域与区域之间的 协同发展等一系列的角度进行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但 是,究竟什么是协同发展,却很少有人进行科学的界定,多数情 况下,对于协同发展只是一种模糊的理解。 从现有的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看,学者们大多数将区域经 济的协同发展认为是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开放,共同发 展,且区域之间差距缩小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区域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 等诸因素的协调发展。如陈耀(2006)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角 度认为,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是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使居 住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分享国 家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我们认为,协同发展与均衡发展所强调的缩小差距相比,协 同发展强调区域主体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体现为区 域竞合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共赢,过程协同是发展的手段,发展是 协同的目的。 二、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的背景及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其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 协同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 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 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大首都 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地区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是推动 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确定为国家发展 战略。 从协同发展背景看,北京市、天津市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 和教育资源,但是也都面临着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空气污 染严重等“大城市病”。进入新世纪,北京虽然开始弱化经济中 心功能,但目前仍集聚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依然是全国 的政治、文化、交通、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企业总部集 聚中心。天津虽然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力图提升其功
以旅游拨动河北经济:京津冀一体化理念下的发展对策分析

强化京 津冀经 济一体 化进程 , 政府层 面很 早 就有 长 远 规划 : 京定 位 为 文化 名 城 、 居城 市 和 国际都 北 宜
收 稿 日期 :0 8—1 0 20 2— 4
基 金项 目 : 河北 省科 学 技 术研 究计 划 “ 河北 省农 村 城 镇 化 研究 ” 0 4 7 14) 保 定 市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办“ 状 网 络城 市 发 展 格 局 下 服 (7 52 8 ; 指 务 京津 理 念 的 保 定 体验 型 旅 游 消 费模 式 构 建 ” 20 0 2 ) (0 8 2 1 作 者简 介 : 祥林 (9 9 ) 男 , 北 保 定 人 . 孟 16 一 , 河 教授 , 济 学 博 士 , 经 华北 电力 大 学 社 会 与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所 所 长 , 要 从 事 经 济 理 论 与 区域 主 研 究 、 力资 源 开 发 与教 育 过 程 分 析 等方 面 的 研 究 人
济 一 体化 发 展 思 路 下 通 过 旅 游 杠杆 拨 动 河北 经济 发 展
【 关键词 】 旅游 ; 津冀一体化 ; 京 发展 对策; 河北 【 中图分类号】 5 0 F 9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64—26 (0 9 0 0 0 0 17 3 2 2 0 )2— 0 3— 7
通 的改 善而进 一步缩 短 , 异城 上班 成 为现实 。为 了
经 济互 融的对 策 体 系 中寻 求旅 游 产业 的突 破 口并
逐 渐扩展 为更 大 范 围 的产 业耦 合 可 以高 效地 拨 动
河北 经济 发展 。
12 京津 冀旅游 资源 整合条件 .
京津冀 以各 具特 色的旅 游资源形 成 优势互 补 :
的差别造 成经 济 资 源倾 向于 京津 的单 向吸 收模 式 使 河北经 济越 发处于 从属地位 , 向奉行 服务 京津 一 的思路 使得河 北 经 济受 到 了 来 自京 津 的抑 制 性覆 盖, 京津 与河北 省 间 的经 济 势 差增 大 , 京 津 贫 闲 环 带 首先 是河北 省的贫 困 。因此 , 探索 经济 造血 策略 就成 为促进 河北 省发展 的 当务 之急 , 在实 现京 津冀
《2024年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引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尽管三地资源丰富,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旅游资源概述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现代都市等多种类型。
北京的故宫、长城,天津的海河、意式风情街,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秦皇岛海滨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然而,三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同质化、重复化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
三、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交通网络的完善、旅游产品的整合等。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三地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合作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2. 问题:首先,三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其次,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
最后,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四、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的策略1. 加强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制定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三地的发展定位和合作方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完善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三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 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特色:加强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
4. 优化交通网络: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性,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5.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京津冀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五、实例分析以某一次京津冀旅游联合推广活动为例,通过三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活动期间,三地之间的交通流量大幅增加,游客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问题与对策

( 者单位: 作 商丘师范学院 )
系统界面是用户和计 算机 系统交流 界 面 最大 的特 点 。图形 表 示 形象 直 观 , 易 主要参考文献: 的中介 , 以系统应该提供友好的可视化 于 理解 , 同 内容可 用 不 同 的颜 色 符 号表 … 所 不 1国土资源部土地估价 师资格考试委 员 使用图例则增强 了图形的可读性。设 会. 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 北 京: M. 地质 操作 界面。 在界面具有简单、 易懂、 美观等 示,
国标 准 出版 社 ,0 1 2 0.
过程 实行 向导式的实现过程, 在估价过程
邱道持 , 朱莉芬. 地价指 数研 成功开发了集数据管理、土地定级、 【】 3 田永 中,
自然科学 中用户根据画面的提示进行操作 , 简单方 地价测算于身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 。 究浅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京津冀区域旅游 旅游的这种属性天然地要求各行政区域在旅 业每增加 1 美元的直接收入, 可带动相关行业 合作进一步加深, 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与先进 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合作。同时。 增加8 美元的收入。”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加快 国内 地区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合作中还存在 外许多地区都 以区域旅游合作作为 推动区域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 能够有效带动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5 文献标识码: F9 A
( 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 旅游业被
誉为“ 无烟工业”囊括了游览、 , 住宿、 餐饮、 交
进入2 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迈 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l 向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实践表明, 我国区域
( 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 旅游活 通、 购物、 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 各个环节连 旅游合作已经从局部、 零星、 松散, 向着高层 动是一种相对自由的休闲活动, 其核心标志是 为一体, 通过产业关联带动、 吸纳就业等功能, 次、 全方位、 无障碍、 一体化发展, 合作模式日 旅游者在异质性空间里自由地流动。因此, 旅 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旅游业具有 趋多元, 合作内容也不断丰富。 近年来, 随着京 游活动本质上具有跨区域流动性的内在要求, 强大的带动效应,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 “
京津冀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京津冀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07~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经济格局也在悄然改变,在北京奥运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会议的推动下,京津冀地区加快了区域间合作发展的脚步,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展望2009年,京津冀地区将不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更将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石。
一 2007~2008年京津冀地区发展概况2007~2008年,京津冀地区整体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发展态势,区内各市经济总量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略有提高,区域间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1.经济稳健发展,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日益增强截至2007年底,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总量已达到25069.2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这一比重比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延续了10年来持续小幅攀升的态势。
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消费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在增强(见表1)。
表1 2007年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基本情况2.产业梯度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同步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较明显的产业梯度。
近几年,产业梯度结构日益明显,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区位商[1]达到1.84,天津市第二产业的区位商为1.17,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为1.21。
随着北京市首钢的不断限产、减产,曹妃甸地区产能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产业梯度转移。
与此同时,区域内所有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比重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72.1%,超过了现代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见表2、表3)。
表2 2005~2007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产业区位商比较表3 2007年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城市的产业指标3.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现状比较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圈,但改革开放30年来,京津冀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却有了较明显的增长(见图1)。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然而,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资源和经济的空间布局也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之处。
为此,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地之间的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这为区域内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2. 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和河北则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3. 市场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协作,打破了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 资源环境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北京、天津等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河北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 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尽管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但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影响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加强资源环境管理,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分析

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分析作者:肖少英白淑军任彬彬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融合和一体化发展趋势,社会对其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重点对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出现的一体化程度较低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其原因在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过程中存在旅游职能结构同构性强;欠缺区域一体化有效协调机制和统一旅游规划等问题,以期对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有效合作提供工作思路。
关键字: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城市环境的改善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城市对旅游者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不再仅仅是区域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亦是区域的旅游活动中心[1,2]。
尤其是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区域合作一体化的思想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3,4]。
在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也成为学者们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三大经济圈之一,其区域旅游一体化更是倍受社会的关注。
本文重点关注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困境问题及其原因。
2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困境分析虽然京津冀地区借助其地缘优势、资源禀赋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历史已久,但其区域旅游一体化仍处于自然发育阶段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合作,存在合作范围小、合作领域狭窄、合作速度过于缓慢等主要困境问题。
笔者对造成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合作规模有限、主动参与不足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2.1京津冀区域旅游职能分工不明确,旅游产业结构同构性强。
京津冀三地在各自的旅游发展中,缺乏资源对接分工合作,旅游职能分工不明。
忽视旅游资源特点和文化的特色的差异,出现了许多功能相同的旅游区。
不顾旅游区规模大小、资源特点,都一味的追求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的旅游功能,造成京津冀三地出现旅游产业结构雷同现象的困境,使旅游产业产生同质竞争,是制约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瓶颈之一。
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的重构

行 政 区 划 特 征 明
显 , 重 影 响 跨 区 严 域 的城 际 交流 与 合 作 。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 个 区 域 范 围 整 内的统 筹 规 划难 以 建立。
划》 《 、 区域旅游合作廊坊 共识 》到京津冀
— —
港澳 台 ( + 3 3)旅游合作大会 、环渤
海港 口城市旅 游合作组织 ;从 京津冀旅游 合作会议 、奥运旅游 行动 合作计划到 《 京 津冀旅游合 作协议 》京津冀旅游合作恳谈 、 会 ,区域旅游合作一 直在 进行 ,但是举步
“
一
相互交融 ,有利于构成相 互补充的旅游线
路 和 旅 游 产 品。
间联 系松散且 薄弱。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 空 间联 系是 以北 京为中心 向外辐射的轴向 联 系,而 除了北 京 ,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之 间的空 间联 系比较 薄弱。京津二市将河北 8市分割 成南北两 半 ,行政 区划所导 致的
冀 都 市 圈 区域 合 作 结 构 的 重 构 上 。
区旅合 空结 的构 域游作 间构重
冀 地 区旅 游合 作 较 为 滞 后 。 究 其 原 因主 要 是 京 津冀 三 方 各 自为 政 ,政 府 未 发 挥 引 导
京 津 冀 都 市 圈相 关 合 作 空间 结 构 模 式 回 顾
个 集镇 为 第 四 圈 层 。
“
一
空
轴三带” 。在吴 良镛的 《 京津冀地
“ 津冀 都市 圈”包括北京 、 京 天津两个 直辖市和河北省 的石家庄 、 秦皇 岛、唐山 、 廊坊 、保定 、沧州 、张家 口、承 德 8地市。 从地 图上看 ,北 京、天津和河北省是彼此 难分 的区域 ,因此具 有发 展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 空 间结 构 的 割 裂 ,使 得 京 津 冀 都 市 圈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区,但也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区。目前,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环境质量急需得到改善。
4.产业结构不合理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既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
3.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
京津冀地区要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治理。各地应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健全环保制度和法律体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增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京津冀地区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整合京津冀三地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1.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配置不均衡,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尤其是京津两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薄弱,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
2.交通通信不畅
由于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拥堵严重,京津冀之间的交通联系不畅,不利于区域间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交流。通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
5.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加强京津冀地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丰富区域经济发展内涵。
京津冀区域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
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
近年来,这三大经济圈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大秘书网以建立超级都市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
2002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9561.03亿元和773.9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1%和9.1%。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
总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7571万人。
2002年长三角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9%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3%的国内生产总值、16.1%的地方财政收入。
京津冀经济圈(亦称“京三角”)指的是以京、津为核心,辅以周边河北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城市。
2002年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8994.96亿元和835.2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6%和9.8%。
(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崛起的启示。
启示之一:区域合作势在必行。
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单靠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已经很难形成综合的竞争优势。
中国加入WTO后,要求区域一体化步伐紧跟全球化进程。
其二,面对全球制造中心东移的大好机会,如果不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一个好的软环境,必将处于劣势地位。
启示之二:区域经济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腾飞主要得益于香港的辐射,香港是自由港,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具有相当高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港粤两地一为“前店“,一为“后厂“,功能互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香港80%以上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香港对珠三角的影响力无法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题目:关于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合作现状与对策学院(系):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摘要:京津冀间的旅游合作对于提升整个环渤海旅游圈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分析京津冀合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京津冀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缺少政府合作,缺乏统一旅游规划,交通障碍等问题,指出了政府、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在区域合作中应采取的措施。
两地旅游合作宜采用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以大型旅游项目的共建为平台,以市场合作为推进力量,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保障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政府;旅游企业;现状;对策AbstractTourism cooperation among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hole tourism around Bohai,so we dissect the problems like ,lack of government cooperation ,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traffic barrier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propose the measures that the Government, Association of tourism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must take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cooperation background among Beijing-Tianjin-Hebei. It is suggested that tourism cooperationbetween Beijing and Tianjin should be motivated by governments and boosted by capital, large tourism programs, cooperation on marketing, and enviornment protection, with the opportunities of Olympic Game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of Binhai New Area.Key word: Beijing ,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government ; Tourism enterprise ; current situation ; counte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 I II 一、关于京津冀区域旅游的基本知识 ........................................................................................ - 1 -(一)区域旅游 (1)(二)京津冀都市经济圈 (1)二、京津冀地区合作的优势 ...................................................................................................... - 1 -(一)旅游区位优势 (1)(二)旅游资源优势 (2)(三)客源优势 (3)三、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合作的存在的问题 ............................................................................ - 3 -(一)政府间合作少 (3)(二)尚未进入到政策协调的阶段 (3)(三)未形成统一的旅游产业规划 (4)(四)交通等相关部门存在诸多问题 (4)(五)“共赢”观念还没有形成 (4)(六)旅游协会职能难以实现 (5)(七)旅游合作企业存在问题 (5)(八)缺乏区域旅游凝聚力 (5)(九)城市体系难以维系企业的合作 (5)四、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合作的对策 ........................................................................................ - 6 -(一)政府间合作 (6)(二)旅游行业协会合作 (6)(三)旅游企业间合作 (6)(四)建立跨区域旅游集团 (6)(五)开展旅游连锁经营业务 (7)五、结论 ........................................................................................................................................ - 7 -参考文献 ........................................................................................................................................ - 8 -一、关于京津冀区域旅游的基本知识(一)区域旅游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区域旅游在上海地区在上海被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主力军。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初见成效,但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还停留在地区旅游行政管理层面上,仍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手段。
环渤海旅游圈是我国的三大旅游圈之一,而北京和天津是该旅游圈中的“双核”,因此京津只有进行旅游合作,才能产生集聚效应,提升整个环渤海旅游圈的竞争力。
(二)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邯郸、邢台、衡水。
随这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天津被确定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未来将形成强大的北京—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轴,成为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
如何推进京津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实质性的层面,是一个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
二、京津冀地区合作的优势(一)旅游区位优势京津是山水相连的两大直辖市,而河北环绕京津,是其天然纵深腹地。
京津冀三地作为文脉相通、山川相连的自然旅游区域,先天的地理、人文区位优势使三地的经济、文化等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彼此的紧密影响,经济、人文乃至历史上的水乳交融以及交通上的便利,都使京津冀地区具有发展区域旅游的良好环境。
京津冀区域公路里程为71 631公里,京、津、冀三地或交叉,或怀抱,天津市到北京市137公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内。
京津之间的交通极为便利:铁路方面,目前每天有动车组为15组,时速200公里;空调特快11组,空调快速11组,其他类型列车15组。
平均每半个小时有1列火车,平均用时1小时20分左右。
投资143亿美元的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将在2008年运营,实现京津两市半小时通达的目标。
京津确定新建的南、北两条高速公路,加上现有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也将全面拓宽,这样,未来两大城市间将有24条高速车道相连,京津两地的公路通勤更加便捷。
在全国来说,这样的区域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京津两地本身都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交通条件,除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以外,北京的空港优势明显,天津的海港得天独厚。
通过一系列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但能够拉近京津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大大促进资源在两个城市之间更合理的配置,北京可以拥有更为便捷的出海口,天津可以利用北京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打通与中西部腹地的通道。
交通一体化可以很快地实现两地的优势互补,为整个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二)旅游资源优势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来看,京津冀三地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北京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一些自然景观,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北京现有的旅游景点约636处,其中与文化方面相关的如古迹、寺庙、故居、园林、博物馆等人文景观为513处,约占81%;而山水等准自然景观为123处,仅占19%。
我国21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中就有6处在北京。
大多数外地特别是境外旅游者都是冲着这些人文文化遗产而来,这也是北京市旅游的基础。
但是单纯的人文文化遗产的观光旅游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除了城市文化景观,中国农村、中国大自然和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如果我们仅着眼于北京一地旅游资源,是不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
天津毗邻北京,历史上就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富有人文特色,特别是商业特色的旅游资源同北京恢弘的“大景观”和河北的自然风景、乡土风貌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天津的曲艺、特有商业和港口城市风貌等。
而河北省地处华北,毗邻渤海,内环京津,是全国唯一的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地形地貌种类非常齐全,气候四季十分分明,并且拥有一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的名城和风景名胜区,辅之以丰富的北方的民风民俗,可以弥补京津两地在清新的自然景观和北方风土人情方面的一些不足。
总之,京滓冀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景物类型繁多、品味等级较高、区域特色浓厚、旅游功能齐全,为其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三)客源优势从客源上看,京津冀都被列入全国接待人境旅游者30万以上、接待外国旅游者20万以上和外汇收人一亿美元以上的省市名单之中。
京津冀的旅游外汇收人占全国外汇收人总额的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各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WTO 的运作与实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4年河北接待的国际旅游者有80%来自京津,国内旅游者近30%来自京津。
此外,“十五”期间,河北省开发建设旅游项目中的省外资金11亿元,主要来自京津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