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

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通过对企业审计时出现的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文章的拙见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固定资产管理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1.1 固定资产账面和实际出现偏差
依照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账目必须包括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账三项内容,用以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相关的细节内容。

这些账目统一交付到企业的对应使用部门或财务部进行保管,然后由使用部门定期做好盘点核实工作,再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在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如下的问题:第一,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都有,唯独缺少实物卡片账,对库存固定资产的保有量的清查也不及时,这些账目记录欠清晰的不规范管理行为,直接导致了账物不符,甚至是账账不符。

第二,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会将"小金库"的部分账外资金违规构建的固定资产部分不入账,或者部分入账,来逃避监管,第三,即会计人员没有及时在账务上处理已经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这种账面上尚存,但实际已经没有的遗留问题都会导致审计中出现差错,导致国有企业家底不清。

1.2 固定资产原有功能发挥不充分
在国有企业的改扩建中,会拆除闲置的一些机器设备,这些陈旧的固定资产会不断累积,而国有资产并未发现其价值而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有效再利用。

这些长期无人看管
和养护的陈旧固定资产,长期搁置就会因保管不善而被损坏,使其原有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1.3 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不高
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与固定资产的运营和企业的政策运转直接挂钩。

而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其管理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执行有关的组织程序标准,它们注重的只是完成考核指标即可,却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的修理保养,使其寿命缩短,功能受限。

此外,固定资产的操作者业务素质的不纯属也是导致资源浪费和设备闲置的主要因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

1.4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中,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但其中涉及产权问题的多为房屋和土地。

自古以来,因国有企业占据了大多数的土地,所以在房屋建造中多是由财政划拨的形式完成,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有房产证,但土地使用权证却不全,这样就形成了产权模糊的现状。

虽然这部分房屋也归企业使用,而且第三方也无权进行产权划分要求,但安全起见,这些房地产还应尽快补证,可这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即补证所需的税费支出会让企业不堪重负,所以企业很少主动补证。

而按照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无产权的固定资产是不能入账的,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正是由于这部分尚未入账的无证房屋和提低的出租和变卖收入的不会入账,使企业出现了"账外账",无形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漏洞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确保账实相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是确保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的有力举措。

依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具体到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可通过年终或者年中对固定资产数量和使用状况全面盘点的方式,来搞清企业的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形成因素进行研究。

同时,还应对固定资产的结构和当前的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对发现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处理,以将存量资产盘活为目的,一方面可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以确保全部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各自功能的全面发挥;另一方面也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

2.2 合理分配资源,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这里的固定资产资源包括三大类:第一类,闲置的固定资产。

可采用定期合理调剂的方式来提高使用率,使其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对那些无法再调剂到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其妥善保管,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定期做的设备保养和功能鉴定,以确保其使用功能正常。

第二类,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可通过再利用的方式处理,使其功能再次发挥。

第三类,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做好维修保养处理。

总之,只有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使国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2.3 挖掘固定资产潜力,提高经营效率
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经营效率,就必须对其潜力不断挖掘。

挖掘工作包括:第一,严格管理处于使用中的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以确保其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

第二将已弃用的闲置、报废和积压资产进行及时处理,使其在短期内尽快进入资产市场,并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把这部分资产做变现或能使其保值甚至增值的其他处理。

第三,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对闲置资产进行调剂的活动方式,增加其利用率。

第四,严格控制对固定资产购置或重置的资金投入或项目管理,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4 推进信息化管理,制订应急预案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规模大、种类多,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多依靠手工统计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与当前的实际工作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特别是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信息时代,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能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对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性和高效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而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应急预案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急预案的提前制定,更能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避免在突发状况中乱了阵脚,减免重大损失。

2.5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每一个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都少不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参与中监督,其主要工作内容为:第一,监督工程实际费用是否按照项目开工前的预算标准执行;第二,是否出现虚增资产价值的内容;第三,施工中的工程费用资料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范要求,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提出解决意见;第四,竣工验收时对资产手续的真实度、合规性和完整度进行审查。

此外,还要严格财务人员的责任管理制度,积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无视制度规定和权责、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的失职、渎职人员予以严惩,对有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更不能姑息纵容,而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更好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应采用竞争上
岗的方式,做好入职培训,入职时一并带入的入职者相关培训内容、培训情况等相关记录文件。

三、结论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中都是离不开的,国有企业要想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应该把固定资产管理放在第一位来抓,重点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上下功夫。

笔者认为,只有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干预管理,才能有效缓解或去除管理漏洞和问题,让我国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卞存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2).
[2]杜光义.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2(15).
[3]周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2(7).
[4]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3).
[5]刘元珍.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2(12).
[6]张晓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J].中国市场,2015(30).
1、预算管理,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市财政预审制度,镇街道预算在提交镇街道人大审议前先报经该市财政部门预审,该市财政部门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审查监督,重点审查资金来源、支出安排、科目核算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2、绩效预算,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推行重点项目的绩效预算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依据。

3、债务管理,将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纳入计划管理,借款主体每年都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财政对镇(街道)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执行。

同时,设立偿债准备金,以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突发性显现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冲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另外,为化解乡镇存量债务,由乡镇与市国土部门签订土地收购协议,国土部门以土地核定价置换债务,乡镇债务本金、利息全部由国土部门来承担。

乡镇通过土地置换,既化解了债务,又可在土地出让后,参与收益分成,减轻了压力。

目前,已消化镇街道债务本金2、6亿元。

(5)推进信息化,促进管理科学化
乡镇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目前,奉化市已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平台,全市11个镇(街道)全面启用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系统、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等。

通过信息化系统,市财政局对镇(街道)记载的账簿、凭证、报表进行实时查询监督,借助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将镇(街道)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政策依据、财政信息等内容及时发布到各镇(街道),建立了上下级通畅的信息体系,初步实现了财政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

三、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困境
1、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建设滞后。

目前,奉化市11个镇(街道)只有1个卫星镇和2个中心镇实现了财政管理机构单设,其余8个镇(街道)财政所尚未单设。

当前乡镇财政管理队伍还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人才缺乏、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与当前财政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2、乡镇财政预算约束力弱。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虽然有了规范,但普遍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较多。

预算执行过程中,大部分乡镇都未按人代会通过的年初预算执行,随意更改和调整预算的现象突出,导致预算运行脱轨,财政调配财力、缓解困难的作用难以发挥,致使部分乡镇当年财政收支预算失控,隐性赤字有增无减。

3、乡镇财政债务控制难。

乡镇财政负债是目前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奉化市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使债务规模基本得到控制,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镇街道债务已突破40亿元,且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借款利率普遍在8%以上,高的超过11%,远高于基准利率。

债务构成上,主要为农居房建设、安置房建设、土地储备、新农村建设等,从债务风险来看,部分镇街道政府性债务已经超过警戒线,个别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甚至是全年可用财力的数倍,极大地增加了财政风险。

4、政府部门间事权划分不明。

各级政府部门间事权及支出存在交叉、重叠、错位,究竟哪些事情应该由上面办,哪些事情应该由下面办,没有划分清楚,乡镇政府成了包罗万象的"当家人",上面随时出政策,下面不断出"票子",财政体制中乡镇的财权难以确定。

5、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

近年来,上级政府出台改革政策的同时,往往通过设立专项拨款的方式予以推动。

专项拨款中大都属于乡镇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如:社救、抚恤、低保、医保等,这些专项较多就不利于预算管理和监督。

而还有一些专项拨款要求乡镇配套,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乡镇反映强烈。

另外,由于统筹的一般预算性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不稳定,支付方式、额度有待固定化、公式化。

6、乡镇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近几年来,乡镇预算外收入来源日益枯竭,土地财政现象日益突出。

但土地出让金补助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受土地指标、招拍挂进程、资金结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乡镇财政收入难以把握,而刚性支出压力大,还有就是上级各部门要求乡镇配套的政策性专项支出项目较多,再加上乡镇事务繁杂,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乡镇保平衡压力大。

四、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
1、强化乡镇财政机构建设。

按照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适应乡镇财政职能调整充实的形势,完善乡镇财政机构,配齐配强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和培训机制,提升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

2、努力控制和化解乡镇债务。

对历史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确定具体借款单位为偿债责任单位;在理清债务、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计划落实好偿债资金来源;制定盘活存量、增收节支、用好财政间隙资金等措施,积极化解历史债务。

对新增债务,要建立单位举债预审制度,对单位确需报经镇街道政府预审,预审后报上级机关批准,必要时根据财力许可进行科学论证听证公决。

同时,消债与乡镇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把消赤减债和工作作为衡量乡镇主要领导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营造"减负就是增收、减不良债务就是政绩"的氛围。

3、明晰划分乡镇财权与事权。

合理划分乡镇财权与事权,是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充分体现乡镇"财政与事权相结合"原则的根本措施。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公共财政的框架,以乡镇的财权为基础,合理确定乡镇事权。

乡镇的事权范围必须建立在乡镇财权的基础上,根据乡镇的实际负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盲目上项目。

4、健全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

同时,要认真清理现行配套政策,在除按照中央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外,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镇街道政府承担配套资金。

5、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镇(街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收入,并自觉从涵养税源角度出发,着力于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镇(街道)经济建设,着力培育镇(街道)财源,促进镇级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完善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市财政对镇(街道)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随市级财力的增长而增加,财力分配向乡镇倾斜,为镇(街道)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出台造地单项奖励办法,在原有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对完成一定垦造耕地任务的镇(街道)年终给予一定奖励,奖励资金作为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由镇、街道统筹使用。

另外,每年专项安排一定资金,对各镇(街道)收入增幅、收支平衡、债务管理、财政改革、资产管理、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以奖代补。

6、健全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各镇(街道)应建立健全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资金分配、资产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促进管理。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镇(街道)年度经费预算、重大开支项目的执行情况、经费收支情况、内部稽查情况应定期公布或通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各镇(街道)人大要加大对本级财政预决算的审查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

逐步建立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机制,探索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与乡镇财政财务核算等系统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抽查巡查制度,定期开展检查,主动配合上级检查,科学应用检查、审计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兴祥.浅议乡镇财政预算执行能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1)
[2] 李奕宏.我国政府间事权及支出划分研究[J].财政研究,2014(8)
[3] 夏月龙.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改革的建议[J].浙江财税与会计,
201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