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PPT课件

《黄土高原》PPT课件

?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链,使黄土高原的
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呢?
说一说:云贵高原和广西西北部为 什么生态环境脆弱?应如何治理?
白色岩漠
治理:修筑蓄水工程.退耕还林.植树护坡.发 展 多种经营提高居民收入.
〔1)约500mm;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降 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2)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春季易干旱,夏季可能有涝灾.
生 态 环
主要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

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部分地区 出现恶性循环.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与
点 击 图


工程措施相结合
放 视 频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1)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2)引进优育畜种; 〔3)大力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已经摸索出许多
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
植等树生种物草措施
与建
、修梯田
等挡工土程坝措施相结合,
治理
水;土另流一失方面,合理安排
,如陡 生产活动
坡地 退耕还林 、 还草 ,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
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什么会脆弱? 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旱灾、洪涝、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4.分析71—72页活动1,XX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是冬季
寒冷干,燥夏季
高温多,降雨水集中在
季;并夏且XX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5、读图8.13,XX发生旱灾的频率达

.大
59.5 %.比涝年比
自学提纲二:阅读课本73-74页,完成下

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

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

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中国黄土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迁,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墚、峁广布的破碎地表;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200-2000;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高原上主要山脉有太行山脉、吕梁山和六盘山等,这些高脉把黄土高原分成三部分:山西高原、陕甘黄土高原、陇西高原;古气候黄土地层中反映古气候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古土壤、湖沼相沉积、河流相沉积、黄土的颜色变化、化学元素组分含量和孢粉组合等;古土壤,它是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表,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经过成壤作用形成的;因此古土壤的类型、成分结构等特征都带有形成时气候特征留在土壤中的痕迹,这些痕迹直接记录了当时气候冷暖干湿等变化;湖相沉积,黄土中常常夹有湖相地层,这类地层主要出代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的早期或晚期;这些湖沼相沉积物中碳质成分含量很高,富含生物碳及孢粉,其所含铁元素多为还原状态,氧化程度很低,这些特征表明上述湖沼相堆积是在湿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物,主要为粗砂、砾卵石等,一般属于早更新世中后期及中更新世早期;在晚更新世时,一些盆地和山前地带的黄土中夹有不同厚度的砂卵石层,这些粗岩相沉积物说明当时黄土堆积时,曾经有过较大的丰水期,因而河流发育,水文活动积极,反映了当时湿润的气候条件;黄土形成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因而有不同的外观颜色;综合黄土高原黄土剖面颜色在垂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大体可以分为4个主要颜色段:第一段,浅红黄色段;第二段,棕黄色段;第三段,灰黄色段;第四段,褐黄色段;黄土颜色自下而上由红黄—棕黄—灰黄—褐黄的变化;黄土中化学元素组分的迁移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所谓元素的迁移,是指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的转移和再分配,使化学元素重新分散或集中的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迁移的方式、强度和结果都不相同;元素迁移除;元素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元素的组合及其结构等内因外,还有外界的物理化学环境,如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环境等外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黄土史时期迁移最重要的外界因素,通过测定黄土层中元素迁移量的大小、形式及其组合关系等,反演其迁移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条件,以达到了解古气候环境波动的目的;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和花粉分别是这两类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当它们在植物的孢子囊和花药中成熟后,借助风、水或动物等动力的作用飞离植物母体,大部分落在土壤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孢子花粉也就变成了化石;孢粉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用特定的方法把不同地层中的孢粉化石分离提取出来并鉴定其类型及组合,以此恢复古植被类型、群落,生长的古地理景观和古气候条件;从陕西省林业厅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陕北黄土高原“绿色版图”在迅速扩大;1999年以来,延安市退耕还林882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20.7%提高到45.5%,林草覆盖率由42.9%提高到57.9%;。

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

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

二、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黄土高原历史上确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这是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过大量认真考察研究的科学家的共识.例如,我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于1929年到晋西陕北考察时,根据大量考证和调查材料断定当地原为森林地带,并对晋西陕北破坏森林后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情景很感慨地说:“我民族摧残森林的可怕”.1955年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在考察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残存的原生植被来看,可以肯定,本区在农耕以前原始植被是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这一科学结论为大量历史资料所证实.人类行为: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例如,现在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毛乌素沙漠中的陕北靖边县的白城子,从目前景象来看是属干旱荒漠区,但它原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曾是大夏国(建于公元407年)都城统万城的所在地.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建这座都城时曾赞美道:“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载《元和郡县志》).而今日白城子已被茫茫沙海所覆盖,可见其生态环境变化之大.。

战国以后,情况逆转。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加,特别是两汉、隋唐、明清各代均有较长时期的统一稳定,人口增加很快。

再加上愈演愈烈的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战乱的平凡,要求有充足的军饷供应,这些使得对于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扩耕种粮,成为迫切的社会要求。

但由于粮食单产低,只能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黄土高原的大片森林被毁,土壤遭到冲刷、侵蚀,毁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个黄土高原被切割的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就是近两千年不断滥伐滥垦毁坏的.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这次大“屯垦”使晋北陕北的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第二次是明王朝推行的大规模“屯垦”,使黄土高原北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浩劫.据考证,明初在黄土高原北部陕北(延安、绥德、榆林地区)和晋北大力推行“屯田”制,竟强行规定每位边防战士毁林开荒任务.《天下郡国利病书》对明代“屯田”有“天下兵卫邻近间旷之地,皆分亩为屯”的记载.由于军民争相锄山为田,使林草被覆的山地丘陵都被开为农田,使屯田“错列在万山之中,岗阜相连”.据《明经世文编》记载,自永宁(今离石)至延(安)绥(德)的途中,“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明代推行“屯田”制对环境破坏之严重.第三次大垦荒是清代,清代曾推行奖励垦荒制度,垦荒范畴自陕北、晋北而北移至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数以百万亩计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黄土高原》课件

《黄土高原》课件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总结词
严重且复杂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面临的环境问题严重且复杂,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 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 保护。
04
黄土高原的经济社会
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黄土高原以农业经济为主 导,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马铃薯等农作物,同时 发展畜牧业。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03 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01 黄土高原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有 山脉、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02 黄土高原的土壤以黄土为主,这种土壤质地疏松 ,易于耕种,但也容易水土流失。
02 黄土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渭河、汾河等,这 些河流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丰富的水系。
《黄土高原》ppt课 件
目录
•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 •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 •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 黄土高原的经济社会 • 黄土高原的未来发展
01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多个省份,如 01 陕西、山西、甘肃等。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相邻,地势较高,是青藏高 02 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的历史沿革
01 史前时期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旧 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02 古代时期
黄土高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 耕民族交融的地区,先后有多个政权在此建立都 城。
03 近现代时期
黄土高原在近现代时期经历了大规模的开垦和工 业化进程,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农业区。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活动 ,如陡坡开垦,导致土壤侵蚀。
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 工厂和矿山的建设,破坏了地表植 被和土壤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
03 水土流失的危害
CHAPTER
土地退化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中的有 机质和矿物质流失,土壤 肥力逐渐降低,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和产量。
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 样性减少。
土壤侵蚀对地貌的影响
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影响地貌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
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影响地表反射率和地表能量平衡,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
04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CHAPTER
生物措施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原因及治理
目录
CONTENTS
• 黄土高原简介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01 黄土高原简介
CHAPTER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01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地 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 夏等省份。
02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 积区,覆盖了约64万平方公里的 土地。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土 地可能会逐渐沙化,失去 耕种价值,甚至变成沙漠 。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由于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地 沙化,土地的生产能力也 随之下降,影响农业发展 和农民的生计。
河流淤积
河道淤塞
航道淤塞
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加 ,河床淤塞,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PPT教学课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PPT教学课件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图片点击可放大)
长城
日 月 山
太 行 山
秦岭
黄土高原东起__太_行__山_西至 __日_月__山__ 南至 _秦_岭_____北至 长__城_____,跨越了 ___山_西__省_ 、 ___陕_西__省_ 、 __宁_夏__回_族__自_治__区__ 、 ___甘_肃__省__等省。
A秦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
素是( C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 风力沉积
1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C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1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有(黄土塬) (黄土梁) ( 黄土峁 ) 13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 到( 秦岭 ),北抵( 长城 )
2、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 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 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1820年第一架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张 风景照片就可以称为遥感,是利用近地 面平台成像遥感,利用气球作为遥感平 台是对近地面遥感的进一步发展;20世 纪初第一架飞机诞生、1915年世界上第 一台航空摄影专用相机产生,标志着航 空遥感技术产生;1957年,原苏联第一 颗人造卫星的升空,随后美国阿波罗宇 宙飞行器发回第一张地球影像图,标志 着航天遥感时代到来。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ppt课件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ppt课件

破 坏 植 被
改变地 表状态
加剧水土流失
人类为何这样做?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太快
;.
35
1.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土质良好。
坝地玉米
;.
4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右图, 思考并讨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部分
应分别采用什么治理 措施? • 综合治理后有何效果? • 对水土流失为何要采 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 措施?
;.
42
;.
43
治理 方针
保 塬
工程措施
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 生物措施
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105E
110E
40N
;.
7
35N
1气.气候候特类征型:: 2.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
温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3.降水特点: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等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105E
110E
40N
年降水量485mm
;.
835N
;.
9
黄土地貌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
23
3、降水集中,多暴雨
冲涮作用明显
;.
24
延安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降水具有什么特 征?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7、8、 9月,夏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地区的唐代及以前农牧界变迁

黄土高原地区的唐代及以前农牧界变迁

黄土高原地区的唐代及以前农牧界变迁摘要:在综述前人对中国黄土高原农牧界线及其历史变迁的研究的基础上,农牧业界线随着农耕民族和畜牧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而推移变化,分析了农牧界线,农牧业分布地区的形成过程,认为农牧交错带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黄土高原农牧界线历史地理一.相关概念1、黄土高原概述:黄土高原位于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晋陕长城以南、陕甘秦岭及豫西北峪山以北,北纬34度一40度、东经l01度一114度之间。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区,属东南季风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其范围包括山西省全部,陕西省北部及关中地区,甘肃省东部与巾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青海省东部河涅流域及河南省西北崤山以北、洛阳市以西的黄河沿岸地区,共计7省(自治区)50个地区317个县(旗)(图1-2),面积约64.2万km2。

其中黄土覆盖面积30万平方千米,占到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的46%,是以黄土为主体的区域地貌单元。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欠最严重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

黄土高原历史上绝大部分地区曾有着广衰的森林和草原,保持着良好的白然生态系统。

由广白然环境白身的变化及各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对植被的严重破坏,植被覆盖少,水土流火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生态环境异常悲劣。

2、农牧界概述:农牧界线是划分农区和牧区的地理界线。

中国农、牧区大致的地理分界线是从东北斜贯西南,即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

此线东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农为主或农业区过渡,此线西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牧为主或纯牧区过渡。

此线两侧为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即半农半牧区。

上述界线的划分,主要根据家畜生态环境与牧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结构及其利用;牲畜的饲料和饲草来源;牲畜种类;本地家畜品种与类群;饲养类型与经营方式;放牧畜群结构;经营牧业的民族等因素。

黄土高原课件ppt

黄土高原课件ppt

植被覆盖度
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较低,大部分 地区被裸露的黄土所覆盖,但近年来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植被覆盖 度有所增加。
黄土高原的动物种群
动物种类
黄土高原的动物种类繁多,包括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其中一些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
丝猴等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动物栖息地
黄土高原的动物栖息地受到人类 活动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不同种类的动物栖息地存在
史前时期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
类居住。
古代时期
黄土高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游牧 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 历经多个朝代的更替和战乱。
近现代时期
黄土高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经历了大规模的开发和改造。
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
01
02
03
民俗文化
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民俗 文化,包括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肥料 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和
农药的使用。
绿色能源
利用黄土高原的资源优势,发 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产业。
文化旅游
挖掘黄土高原的文化资源,发 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多元化。
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 业、工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农耕文化
黄土高原的农耕文化独具 特色,以旱作农业为主, 形成了独特的耕作方式和 农具。
窑洞文化
黄土高原的窑洞是中国传 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黄土高原的传统艺术
剪纸艺术
黄土高原的剪纸艺术是中 国民间剪纸的重要流派之 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 湛的技艺而著名。

黄土高坡ppt课件

黄土高坡ppt课件

风力沉积
黄土高原的形成始于数百万年前,由 于风力作用,将粉尘颗粒从其他地方 搬运到该地区并沉积下来,经过长时 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深厚的黄土层 。
水土流失
在长期的水土流失过程中,黄土高原 的形态逐渐形成,地表变得起伏不平 ,沟壑纵横。
黄土地貌类型
01
02
03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坡的主 要地貌类型,地表覆盖着 深厚的黄土层,地形复杂 多样。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 2 3
生态平衡
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脆弱,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 展方式,以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
经济转型
黄土高坡地区需要实现经济转型,从传统的农业 经济向现代化、多元化、绿色化的经济转变,以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进步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黄土高坡地区的社会进步,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黄土地貌景观独特
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景观非常独特 ,呈现出一种粗犷、苍茫的美感, 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自然景观之 一。
03
黄土高坡的文化与历史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近现代时期
黄土高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黄土高坡地区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战 争和政治运动,如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参与和努力,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古代时期
黄土高坡地区先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 更迭,如秦、汉、唐等,逐渐形成了 独特的地区文化。
文化特色
民俗文化
黄土高坡地区的民俗文化独具特 色,如社火、皮影戏、剪纸等,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
美情趣。
方言文化
黄土高坡地区的方言属于北方方 言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反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

第四十页,共49页。
环境逐渐恶化
❖ 河流流量减少
隋唐时期开始,黄土高原主要河流,如渭河、汾 河,流量逐渐减少。
(史念海 1992)
❖ 沙漠化
高原北部部分土地开始沙漠化。如建于公元413年的大 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约50km),林草丰美, 风景宜人,但到唐代后期开始受到风沙侵袭,到北宋则为 沙漠所淹没。
❖ “静为农本”——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增加人口。
(朱士光 1985)
❖ 官营畜牧业
唐政府在陇右设了许多牧监、牧坊,经营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
(朱士光 1985 )
第三十五页,共49页。
曲辕犁 (唐)
❖ 耕地速度 ❖ 整地质量 ❖ 节约牲畜
第三十六页,共49页。
第三十七页,共49页。
农牧业的“沧海桑田”
(刘多森,2004)
第三十八页,共49页。
种植制度
❖ 冬小麦种植区
宋金时期,集中在今陕西及山西南部。
❖ 冬小麦-春小麦分界线/ 两年三熟制-一年一熟制分界线
临洮-无定河-忻州一线 由于黄土高原北部自然条件差,劳动力缺乏,一年一
熟制一直到明清时期还占优势地位 。
(韩茂莉 2000)
第三十九页,共49页。
(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疏》,《明经世文编》卷17)
❖ 大量移民 ❖ 屯田——民屯、军屯、商屯
明万历初年,仅黄土高原北部五镇驻军就达31万,垦田2307万 亩。此时,陕北丘陵沟壑区被广泛开垦。
(朱士光 1985)
❖ 坡耕地的利用
16世纪,明人庞尚鹏“自永宁州渡河西入延绥,所至皆高山 峭壁,横亘数百里,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陂,天地 不废。”
(庞尚鹏《清理延绥屯田疏》,《明经世文编》卷359)

第八章第一节一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ppt

第八章第一节一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ppt
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主要在 我国的第几级阶梯上?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 然原因。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年降水量
结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般 分布在降水较多,地表坡度较大
的山区。
植被 破坏
开垦 采矿 修路
引发 加剧
知识梳理
水土 流失
造成 加剧
在图中拖动事物名称填注黄土高原的范围
北抵 西至
东 南连 起
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气候类型?
秦岭
将黄土高原周围的地形区拖到正确的位置上。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华北平原
我的结论
我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黄土高原景观
请描述:该地貌的特征。 黄土塬:顶面平坦,周边被沟谷环绕。
黄土塬
村庄和耕地分布在黄土 塬的塬面上,这里农业 较发达,村镇密集。
答案:(1)秦岭 太行山 乌鞘岭 黄河 汾河 清河 (2)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乌鞘岭 (3)提示:自然因素主要有:地 形、降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毁林开荒破坏了植 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谈谈自己的收获
1、知识…… 2、方法……
开垦
采矿
使地表更加疏松,植被更少
修路
水土流失带来了哪些后果?
辩论台
是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还是千沟万壑引起水土流失?
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主要是因为 这里千沟万壑,地表 光秃裸露。 千沟万壑导致水土 流失严重。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 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 破坏,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如今的千沟万壑景观,是长期严 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探究:“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中国古代的黄土高原地貌演化

中国古代的黄土高原地貌演化

中国古代的黄土高原地貌演化中国的黄土高原地貌是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共同的特色地貌之一,是全球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侵蚀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地貌演化的历史变迁和形成原因。

一、黄土高原地貌形成的原因黄土高原是在新生代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该地区地质年代跨越从白垩纪晚期到新近纪晚期。

黄土高原的演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等。

1、地质运动在新生代,我国西部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非常剧烈,特别是中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和内生性构造运动使得原本平坦的黄土高原地带地势变得复杂多样。

地壳漂移、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地貌景观,增加了黄土高原的地形高差,进而影响到地表的水文系统,导致了沟壑和河道的形成。

2、气候因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旱区之一,其气候特点是降水少、干燥、温差大和风沙强烈。

地表覆盖不足、植被缺乏,土地肥力极低,这些因素导致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

长期干旱的气候条件,导致植物生长量不足,沙土被暴露在空气中,自然风化和侵蚀力度加大,从而促使沉积物颗粒的聚集,形成黄土高原独特的风蚀地貌。

3、生态环境黄土高原早期是丰富的森林和草原地区,但长期过度开发和人为活动影响了生态环境,种植大量农作物、抚育家畜,使得草木植被遭到摧毁,导致黄土高原极度易于表层粘土侵蚀。

以上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历史演化,造就了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特征和多样的形态。

二、黄土高原地貌演化历史黄土高原地貌演化历史被分为五个阶段:1、新生代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早期的黄土高原地貌以深黄色和灰黄色的黄土为主,表层植物和河川侵蚀作用不强,四川盆地只有河网不成熟的大型河流。

长期的极节干旱气候和缺乏植被,使得表面的岩石和泥沙暴露在表面上,因此表现出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形态。

2、全新世早期至中新世早期黄土高原的丰富河系让其变得更为平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