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灯谜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灯谜赏析

机电工程学院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鲍贵洲20120764110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和美学视角论述灯谜赏析的涵义、作用和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灯谜赏析直觉理智再创重现

【正文】

灯谜赏析是由读者对于灯谜作品的感受、领会、玩味和反应所构成的精神活动,是读者通过灯谜作品的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认识社会生活、接受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熏染陶冶而获得美的享受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

当人们在阅读优秀的灯谜作品时,作品的艺术形象就把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激发起读者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感情的波澜,使读者沉浸在作品所描绘的天地里,驰骋自己的想象,不知不觉地与作品艺术形象形神交会。这是灯谜赏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可以概括地说:读者在阅读灯谜作品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产生感情上的激动,思想上的启示和美的享受,这就是灯谜赏析。

一、灯谜赏析的特点

(一)直觉和理智的统一

灯谜赏析是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它是通过对具体艺术形象的直接感受来认识灯谜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在形态上常表现为迅速的情感反应。赏析者的理智活动包含在情感反应里面,赏析中的理性因素总是融合、渗透、沉淀在感性活动之中的,因此赏析者往往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这种思维过程。从现象看,当时似乎是不加思考,其实是早已筹思于前,有着长期自觉的理性活动和经验积累的基础。赏析者在长期实践和平时生活中,已对某类事物形成了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印象,于是阅读灯谜作品时,一旦接触到类似的事物,立即形成条件反射,理智就会顿然作出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就会瞬间迸发出来,以致使当时的思索判断被简化和凝炼到能通过对象的感性形式直接达到对理性内容的深化理解。

我在阅读米粒的灯谜作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四川地名冠救灾活动)空投映秀”时,亲身体验了上述复杂的思维活动。

1、形象的直觉

画面一:蓝天下飞机向四川映秀地区投下赈灾物资,废墟上千百双眼睛翘首盼望——这是一幅凝聚人情美的谜底本象。

画面二:大地上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明净如镜,天光云影倒映塘中,闪耀浮动——这是一幅反映自然美的谜面喻象。

2、理性的思索

(1)谜底本象的启示:爱心能释放出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2)谜面喻象的启示:因为水很深很清,所以能反映天光云影;反之,水浅且

浊,就不能准确地反映。

(3)造底联想别象的启示:①别解是谜底本象与谜面喻象幻化融合的催化剂。

②灯谜赏析如果局限于“形象的直觉”,得到一种混沌不清的形相,赏析者最多只能求其形,而不能得其神。

3、赏析的结论

通过对这则灯谜的感知、联想、分析、破译、玩味等思维活动,我断定,这是一则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的上乘谜作。

由是观之,灯谜赏析既是对形象的直接观照,又是对形象所蕴含的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读者在感受形象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理性的思索。形象的直觉与理性的活动是统一的。

(二)再创和再现的统一

在灯谜赏析中赏析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进行积极能动的再创造。灯谜作品,既是谜作者创作的成果,也是赏析者再创造的对象。当读者感受和体验着灯谜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入灯谜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时,便会在形象的启发诱导下,调动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精鹜八报,心游万仞”(陆机《文赋》),“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的积累去充实和增补”(高尔基《回忆录》),对形象进行再创造,把谜作者在灯谜作品中所描绘的意象,在自己头脑中复现为可感的形象。前不久我经历的一件事很能说明灯谜赏析再创和再现统一的特点。

2010年9月29日,我收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谜友——湖北十堰肖胜利的短信。他说,他新制一则灯谜,受到谜友非议,其理由是“雪”不能扣“玉”,请我评点回复。其谜作是: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时事口号)玉树不倒

阅毕短信,细读谜作,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1、形象感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陈毅《冬夜杂咏》中赞颂青松的诗句,诗中的形象激发了我的联想,唤起了我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

1996年11月28日,我带莆田市一批中小学校长到安徽黄山考察调研教育情况后,夜宿黄山以观日出。翌日凌晨,我们裹紧棉袄登山,但见雪花纷飞,满山皆白。黄山青松,傲立雪中,绿装素裹,煞是壮观。这时我也就无意之中开始了一个被动接受向主动创造的转化,但这主动创造是以灯谜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作为客观的基础,受到灯谜作品客观形象的制约。

2、情感体验

读罢谜底,不难想象,玉树灾后重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拥有新家园,生态迈上新台阶,设施得到新改善……时下流行的响当当口号——“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犹在耳畔,一种怡情悦性的愉快充溢心中。

3、别象联想

“青松挺且直”,可见其雪“压”而“不倒”。雪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体,玉是质地坚细而有光泽的矿物,可用来比喻洁白晶莹,如:玉肌、玉雪。据此推想,以“玉”喻“雪”合乎情理;而我印象中也见过称“雪中树”为“玉树”的诗句,但一时记不起来。

二、灯谜赏析的作用

(一)灯谜赏析对灯谜创作有着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

既然灯谜作品要通过灯谜赏析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那么,谜人就必须使自己的灯谜作品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读者在赏析上的需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灯谜作者乃至一个时期灯谜创作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诗词曲赋灯谜,因其典雅优美富于韵味而博得历代广大读者的青睐,长期成为灯谜创作的审美追求。诚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言,艺术作品“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照和欣赏它的听众而存在”。因此,灯谜作者必须掌握灯谜赏析的规律,懂得时代的需要,了解读者的审美要求和艺术趣味,从而使自己的灯谜作品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获得最佳的赏析效果。

(二)灯谜赏析是提高广大群众赏析能力的重要手段

灯谜赏析以灯谜作品为对象,要求读者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赏析能力。“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5页)灯谜作品的客观价值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读者的赏析能力,而赏析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更直接地依赖于赏析活动。经常赏析灯谜作品,会使读者扩大艺术视野,丰富赏析经验,培养和提高赏析趣味和赏析能力。南朝梁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务先博观。”只有通过长期反复的赏析实践,才能使读者的赏析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达到“圆照之象”的境界。灯谜赏析提高了读者的赏析能力,而提高了的赏析能力则又反过来要求并促进灯谜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灯谜赏析的理性思考

近几年来,灯谜赏析之风鼎盛,活动遍及中国和世界华语人群的各个地域。在海内外众多的谜会、谜博、杯赛中,灯谜赏析的出场率直线上升。灯谜赏析的内容和形式更是百花竞秀,秀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面对当今谜坛如此繁荣的景象,如何进一步提高灯谜创作者和赏析者的美学素养,满足广大读者多层次、多角度欣赏灯谜的审美要求,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组织编纂出版一本诸如《灯谜赏析概论》之类的学术专著。

(一)必要性

1、读者的需要

灯谜赏析的对象是佳谜,可是,“佳谜之林也有野花蔓草的丛生,构成了一个优劣杂处的谜作群体,让爱谜者赏谜玩味时有了辨别、挑剔的机会与对象。……需要有功底老到、眼光锐利的评论家,从这些群体中分辨出恶草香花,探幽揭秘,使初学者省却迷惘,与行家们产生共鸣。”郑百川的这段至理名言,笔者深有感触。笔者有幸担任2000-2009年《中华灯谜年鉴》副主编,负责部分谜评的审核和修改,披阅数百篇灯谜赏析文章后发现,多数评文能解读谜作创制逻辑和理趣,抒发审美感受,其中不乏大师级的赏析佳文,但仍有少数评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通病,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下列四种:

(1)褒贬倒置。有些谜作,似是而非,如逻辑错误、杜撰典实、隐性重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