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库出版的观察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库出版的观察与思考
本文使用的“地方文库”概念,主要是指省级单位组织出版的文库。不含省级以下或者跨省的地方文库出版。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省级地方文库出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应该说在全国率先完成的是湖南的《湖湘文库》。这一文库的出版很成功,花费七年时间完成。一时间很多省份到湖南取经。新疆、湖北、浙江、山西、河北等省纷纷效法湖南省,开始了地方文库的出版工作。《新疆文库》《荆楚文库》《三晋文库》《燕赵文库》纷纷上马。应该说这些文库的出版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地方文化建设的盛事。
一、地方文库出版正应时
盛世修史、修典是我国优良传统。每一个朝代一旦稳定,就会安排为上代修史,同时也会为本朝代的文化修典。朱棣修《永乐大典》、乾隆修《四库全书》都是很好的例证。我们现在的地方文库实际上就是地方文化大典。
1.正是文化发展好时机
现在,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国际之间的竞争更多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文化被称为软实力。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从上到下都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建设,地方政府都有发展文化的冲动,有出版文库的积极性,也有财力支持,现在是出版地方文库的大好时机。
2.各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亟待总结梳理
我国各省、自治区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都需要总结、梳理、研究,文库的出版正是迎合了这一需要。文库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文化项目都可以打包进入文库整理出版。比如,河北的剪纸艺术、民间歌谣、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杂技、石雕、古建筑遗存、古墓葬壁画、古碑刻、
皮影、泥塑、出土文物、风景名胜都被列入文库,安排专题出版。这是對地方文化的抢救,也是总结、梳理。其他省份也是如此。这些文化资源通过文库的形式得以出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有些文库还会安排数字资料库的建设,比如湖北在编辑《荆楚文库》的同时,也在积极建设荆楚文化数据库。这对文献的保存和利用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二、编委会任重道远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库出版涉及面广,规模宏大,编委会的作用极为重要,它是项目组织实施的核心。
1.制定框架及具体书目
编委会需要制定文库的总框架和具体书目,这一工作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也是耗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几位对本省文化非常精通的人物来擘划。《湖湘文库》的成功得益于夏剑钦、唐浩明等几位对湖南文化精通的人物。《湖湘文库》框架与书目经过了二三十次会议讨论,争取专家意见,才最后确定的。这个框架对其他省份影响很大,几乎成了地方文库的模板。此外,编委会还需要制定编辑体例,统一开本,统一版式风格,统一装帧等。
2.质量把控
文库出版是藏之名山的事业,是千古大业,一旦出现错误,就会贻误后人,也会被后人耻笑,降低文库的权威性。政府花巨资出版文库,需要的是高质量,不同于一般图书的出版,需要严格坚持三审、三校制度。《湖湘文库》编委会就制定了一读、三审、三校制度,还多次给相关出版社编辑开会讲要求。他们对作者选择严格把关,对书稿严格把关,《湖湘文库》编委会为确保图书的质量和规格统一,要求《文库》所有图书付印清样印前还需经编委会审核并签署意见,然后才交出版社付印抽查质量。对有些出版社已经审读通过的稿件,编委会如果审读不合要求,要退回出版社,敦促修改,才能出版。
为了保证出版质量,编辑委会要制定项目标准和工作规范。如《湖湘文库》编委会经过多次开会协调、争取专家意见,制定了大量的编
辑、校对、印制标准,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协调各事宜,《文库》编委会制订和印发了《湖湘文库关于编辑出版的管理规定》,包括《书稿编辑校对流程管理规定》《图书编辑体例规定》《图书印刷物资和生产流程管理规定》《内容提要的写作要素及范文》《湖湘文库古籍校点工作细则》《关于古籍校点和编辑工作的注意事项》《关于校点与审读民国旧籍书稿的意见》《32开本图书版式与排版说明》《图书印刷与精装质量整体要求》《图书精装分项质量要求》以及《图书质量奖惩办法》等。此外,编委会还编制印发了《书刊编校规范化手册》。这对质量保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大量的协调工作需要做。湖南有11家出版社参与了文库出版,编委会协调工作量巨大。
三、文库出版规模巨大,耗时长,投资巨大
笔者调查发现,在内容收集方面,各地方文库选编原则基本相同,一是本地人的著述,二是流寓此地的外省人的著述,三是所有关于本地题材的研究。而且,在规模上,地方文库一般都在五六百种之上。湖南《湖湘文库》702种,近4亿字,相当于半部《四库全书》。河北《燕赵文库》700余种,2021年7月启动。新疆《新疆文库》也在1000种以上。湖北《荆楚文库》分为图书文库、荆楚文献数字化文库两大部分,其中图书文库规模将达1000余种,约1200册。
应该说这些地方文库的编辑出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耗时费力、费钱。湖湘文库中仅《全山全书》修订、辑佚补遗、正讹补漏就花了七年时间。在资金方面,湖南省投入6000万元,国家出版基金资助700万元。据笔者了解,河北对于《燕赵文库》项目准备投资1亿元。新疆、山西、湖北文库的投资计划也都近亿元。这样的巨额投资单靠出版社投资几乎没有可能,政府出资是必由之路。目前,一个省级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来做一件文化工程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些项目需要很长的时间也是必然的,一般都在五六年以上,长的会达到十年,所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有可能留下遗憾。
四、地方文库出版的意义
1.文库出版是对地方文化的总结
地方文库的出版是对地方文化的大盘点,为地方文化建设摸清家底。既是对几千年来的文化总结,也是对清末以来的文化发展的总结,是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地方文化的百科全书。
《湖湘文库》甲编442册是历史文献汇集与整理,该编中很多人的文集是首次整理出版,其中宋代如易祓、丁易东的《周易》著作,胡安国的《春秋传》,胡寅的《读史管见》《斐然集》《崇正辨》,魏了翁的《渠阳集》等,明代如王观国、刘三吾、黄周星、郭金台等人的文集,清代如陈鹏年、王文清、李文炤、熊希龄等人的著作,在湖南均系首次整理出版。这些文献整理对后世相关研究很有帮助,也使这些文献免于流失。
《湖湘文库》乙编259册都是当代人对湖南文化的研究成果,包括湖湘历史、湖湘人物、湖湘考古与古文化、湖湘风物、湖湘文化综合研究、湖湘文史资料汇编、湖湘文化工具书等7个部分。这些研究包含了湖南文化的各个方面,仅就历史研究方面,除了《湖南通史》以外,专题史则有社会史、人口变迁史、政区沿革、党史和经济、农业、科技、教育、近现代工业、文学、美术、书法、书院、民族关系、灾荒、慈善、城市、抗战等各个门类。此外还有人物研究、考古与文化研究、湖湘风物、湖湘文化综合研究、湖南文史资料等,这种研究是空前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总结。事实上,各地出版的文库大多沿袭了这一思路。
2.为本地文化研究提供方便
地方文库因是政府投资,属公益性质,大多数会赠书给各地大型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这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的《国家善本再造》工程相似。如果是单本书,这些重点图书馆未必采购,地方文化的此类图书在这些图书馆可能很少。文库由于规模宏大,图书馆一般愿意收藏,对扩大地方文化的宣传有积极意义。为地方人民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提供方便,提高文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