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

在《论现实主义的路》等专著中,胡风提出了对于现实主义独创性的理论阐释,他认为现实总是主观体验过的现实,为作家所耳闻目睹,可称之为“感受世界”。另外在作者心中还有一个“理应如此”的世界,胡风称之为“观念世界”。现实主义创作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相生相克”的过程。其间作家扩张“观念世界”中与感受到的现实世界相适应的因素,而克服其不相符合的因素,这就使自身的“观念世界”得到改造和重建。另一方面,作家所感受到的世界经过这样的“扩张”和“克服”,也不再是原来所感受到的现实,而是经过作家头脑的坩埚熔铸和提炼的新的世界。即是说,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定,而客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的上述认识。这个“相生相克”的动态过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而能够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于现实的热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说为基础来构筑他的文学理论体系,同时又有现实针对性地提出三个重要的观点,作为支撑其理论体系的三个支柱。

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在题材的问题上让作家有充分选择的自由,不加任何限制,作家应根据所熟悉的生活范围和适于自己艺术创造力发挥的条件去确定写作的题材。他说,“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历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有生活有斗争的地方,就应该也能够有诗。”

其二,胡风提出“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当继承“五四”提倡过的“改造国民性”主题,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他还认为三四十年代存在一种将人民抽

象化、理想化,同时贬低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倾向,他把这种倾向称之为“民粹主义底死尸”复活。因此,他很反感那种将知识分子从人民中间抽离出来另眼看待的做法。他认为知识分子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练”,去改造,但不一定是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精神”主动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

其三,胡风还提出了“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他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正是市民社会突起了以后的、积累了几百年的、世界进步文艺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他所说的世界进步文艺指反封建的“现实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文艺”、“弱小民族文艺”和劳动人民的“新兴文艺”。他认为五四新文艺是在“民主革命的实践要求里”接受了“世界进步文艺”的“思想、方法、形式”,从而获得了“和封建文艺截然异质的、崭新的姿态”,为五四新文学传统之一,就是特别重视并大胆吸取国际革命文艺的经验;今天创造新的民族形式,同样不能排斥外来经验。在胡风看来,反映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的民族形式,原来是国际的东西和民族的东西的矛盾和统一的、现实主义的合理的艺术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