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宁夏塞上乡村乐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
宁夏塞上乡村乐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作者:陈丽任保平张鹏飞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第22期摘要当前,宁夏正在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建设,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美丽新宁夏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以宁夏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将其打造为彰显葡萄历史文化的生态田园小镇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乐园;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2-0258-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2.059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Helping Build a Rural Paradise outside the Great Wall—A Case Study of Yuquanying Grapes Town in NingxiaCHEN Li1,REN Bao-ping2,ZHANG Peng-fei2(1.Ningxia Polytechnic Teaching Affairs Office,Yinchuan,Ningxia 750021;2.Yinchuan City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Yinchuan ,Ningxia 750001)Abstract At present, Ningxia is striv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ilot zon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l area, to put rural construction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new Ningxia, to build a rural paradise outside the Great Wall, to achieve strong agriculture, rural beauty, farmers rich.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y is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y is the cornerston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study takes Yuquanying Grapes Town in Ningxia as an example,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uild it into an ecological rural town with grapes history and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Key words Rural paradise;Industrial integr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202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产业集群 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同类产业企业相对集中并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形成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由于在同一产业领域内企业相对密集,相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中小微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产业集群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了其长期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抵抗外部竞争,实现共赢。
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个人观点来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产业集群才能迎刃而解,迎接更大的发展挑战。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不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对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有更深入、更灵活的理解,为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基于指定主题的文章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外部遥散化经济效应。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为它可以促进产业的集约集聚,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宁夏为例
集 聚 的过程 : 由于新工业 的出现 , 与其相 关 的工业 将会 被 吸 引而 至 , 括 其 上游 的原 材 料 生产 的工 包 业 和下 游经济 环 境得 以改 善 , 会 吸 这
引更多的新工业 。19 年 , J 98 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 波特( . oe) M Pr r在一篇论文《 t 产业集群与新
维普资讯
华 南 农 业 大学 学 报 ( 会科 学版) 社 20 0 7年第 3 期 ( 6卷 ) 第
J OURN OF S T AL OU H C NA AGRI HI CUL UR UNI ER I T AL V Srr
No 3 2 o . O 7
二 、 色产 业 集 群 的 内涵 特
对 于产业 集群 的研 究理论 , 以追 溯到 1O多 年 前 的英 国经 济 学 家 A。 可 1 马歇 尔 ( asa ) M r l 。他 h1 在《 经济学原理》 19 (80年) 一书中指出: 当一个行业为 自己选定一个地方 以后 , “ 它就可能长久地 呆在那里: 因为从事 同一技术行业的人们从彼此的邻近所获得的好处是如此之大 。 ”…10 年 , 。 9 9 A
中图分类号: 433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2 2 2 0 )3—34 0 17 —00 (07 0 1 6— 7 0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进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交流研讨材料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进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交流研讨材料宁夏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自治区,近年来一直在推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关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研讨材料:一、重点领域发展成效1. 发展现代农业:宁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优化农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该举措在宁夏农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 产业结构升级:宁夏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宁夏的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促进外贸发展:宁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贸易,提升宁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宁夏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重要枢纽之一。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1. 抓好创新驱动:宁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企业。
通过创新,提升宁夏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宁夏积极拆除过剩产能,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宁夏注重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加强区域协同,推动城市群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三、展望未来发展宁夏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宁夏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宁夏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宁夏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宁夏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提升制造配套水平
宁夏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提升制造配套水平近年来,宁夏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数控机床、煤矿综采设备、自动化仪表、铁路牵引变压器、轴承等优势产品,积极推动风力发电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十二五期间将初步形成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机械产品、专业化协作配套产品等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了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使其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作用,宁夏把突破口放在加快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上。
一是以宁夏现有的五家机床生产企业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和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品为主干,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为支撑的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二是依托宁夏天地奔牛集团公司等企业在煤矿机械制造领域的生产和技术优势,扶持和发展宁夏灵州矿山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形成重型矿山机械产业集群。
三是以宁夏银星能源股份公司为龙头,形成以工业自动化仪表为主导,电工仪器仪表、材料试验机、影像机械及器材等产品同时发展,不断扩大宁夏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四是依托银川卧龙变压器有限公司、宁夏发电集团等为主导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
五是以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和为轴承行业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及轴承销售企业,形成生产石油机械、冶金机械、铁路机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增速器轴承、重型汽车等专用轴承,生产农业机械、普通机械通用轴承以及其他轴承配套零件企业和销售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
六是依托现有七家起重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和一些主要零配件生产企业,以现有的机械加工企业为依托,组建以起重机主机为重点的机械加工企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以银川为主的起重机械产业集群。
据协会人士罗百辉了解,提高装备制造业专业化配套水平是宁夏有关部门要重点突破的关键。
首先,通过增资扩股、联合重组、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等手段,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在煤矿机械、机床、仪器仪表、轴承、电工电器、起重机械等行业,培育年销售收入在10亿~50亿元的大企业。
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综述
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综述杜慧彬【摘要】通过论述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下一步更好地发展目标,推进宁夏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The way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of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among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 the middle arid region and the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reg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outh Ningxia through discussing the proces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Ningxia. The limited factor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re also acquired by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area distribution in Ningxia. The new development goals were supplie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ion the modern agriculture. The research would b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Ningxia.【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作者】杜慧彬【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2004—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推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战略性地位与作用[1].宁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大产业的工作任务,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实施百亿斤粮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设2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1年全区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升级,着力打造优质粮食产业、特色果品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本文主要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找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出进一步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既能为形成符合三大区域资源禀赋的高效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充实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又对宁夏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1 现代农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 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农业起源于石器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有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通常较为多见的表述是,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其中传统农业与古代农业的含义相近,现代农业中包括近代农业,因此两种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2].原始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第1个阶段,出现在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人类采用刀耕火种和轮垦种植的耕作制度,依靠长期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复地力.传统农业是第2个阶段,这时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了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了进步,人工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制度.关于现代农业,1999年版《辞海》界定为:在古代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采用机器和现代化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农业,大约起自19世纪后期延续至今,亦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迄今的最新历史阶段,而战前一段时期的农业仍被称为近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一种农业[2].1.2 国外现代农业研究进展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此时的现代农业表现为“石油农业”,即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强调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这种模式经济效益往往能够达到最优,但它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代价的.随着“石油农业”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西方出现了企图替代现代农业的第1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较有名气的有英国真菌学者霍华德提倡的“有机农业”,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提出的“生态农业”,日本的福冈正信提倡的“自然农业”,这种思想强调运用传统农业技术(如堆肥、轮作),排斥化学制品,尽量减少人为影响[3].自然农业在生产中不追求效率,土地的产出率低,无法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很快衰落下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可持续农业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理论的热点.最初持续农业的涵义局限于资源环境的持续性,实际上是自然农业涵义的延伸.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学家提出“可持续农业”,并在加州大学成立“持续农业研究所”之后,这一具有创新思维的农业发展模式迅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今后的任务,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1.3 国内现代农业研究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使世界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因,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农业发展形态更替及伴随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的重要依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代农业的不足、有限,却也有效地缓解了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和由城乡对立、工农对立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我国农业理论界在1979年以后关于现代农业内涵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探索的过程.国内关于现代农业的涵义,农业界、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一种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以及对现代农民的造就四个方面来构建现代农业的内涵;二是以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代替原有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三是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区别于有明显弊端的“石油农业”的发展模式[2].工程院院士卢良恕[4]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并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产生新的飞跃.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5]认为保护培育土地资源,提升资源产出效率是现代农业特征之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论述,翟岁显[6]认为“石油农业”并非真正的现代农业,它是农业发展的歧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刘巽浩[3]提出将高产高效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1.4 宁夏现代农业研究进展宁夏对现代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大产业的工作任务,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实施百亿斤粮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设2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1年全区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升级,着力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由优质水稻、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引领的40万hm2优质粮食基地和一批种子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及一系列品牌产品构成的“优质粮食产业集群”.2 “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2.1 科学划分“三大示范区”宁夏现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变“两分法”为“三分法”,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板块进行统筹.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草原辽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绝少污染.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雨热同步,物种多样,环境洁净.根据三大板块各自条件特征,科学规划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形成特色化、有差别、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2 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按照新的发展观、资源观和优势观的要求,大力集聚提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是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产品品质.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高集中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很多,主要研究内容有产业集群的定义、发展、特点,产业格局发展的变化等方面.自阿尔费雷德·马歇尔提出了以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为动因的企业集群理论以来[7],产业集群的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产业集群理论的真正成熟则被认为是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地位确立之后[8].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从企业竞争优势角度,对加拿大、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用“钻石”模型对产业集聚及产业群进行解释[9].与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出发点不同,克鲁格曼主要运用规模报酬递增理论,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的动因.分散化的农业发展格局,难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没有恰当的产业组织平台,不仅难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更不可能获取农业分工与产业深化的收益.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农业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构建.产业集群是企业围绕特定产业发展形成的区域集聚,大量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而形成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以及资源利用上的规模经济性和地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的分工合作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集群化生产是发展区域经济、整合资源的一种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打造产业集群有利于通过特色产业区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构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2.3 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了宁夏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近几年,宁夏为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充分认识资源禀赋转化规律、主攻关键环节等措施,明确提出“三大示范区”战略任务,围绕优质粮食、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瓜菜、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苹果、道地中药材13个产业作为宁夏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依托13个特色产业带,着力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容为:优质粮食产业集群;特色果品(枸杞、红枣、苹果)产业集群;清真牛羊肉产业集群;黄河金岸乳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集群;黄河金岸生态渔业产业集群;黄河金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集群;六盘山马铃薯产业集群;中药材及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的打造,加快提升了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的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 宁夏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目标3.1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宁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三大示范区”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与克服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需求较大,资金严重不足.现有基础设施老化,技术装备数量不足,特别是中部和南部地区,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更少,与现代农业的需求差距很大.②农业生产生态脆弱与环境过载.宁夏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耕地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③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增大,收入渠道单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灌区与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④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能力比较弱,农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完善,服务水平不高.⑤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层次低,转化能力弱,品牌带动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形成.⑥农业投入仍然不足.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农村金融保险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撑.3.2 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三大示范区”以建设“三大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1)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打造黄河金岸现代农业产业带为切入点,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改造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到2015年,初步建成引领西北、示范周边、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建设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高效节水为切入点,做好“水源、特色、生态、转移”,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充分发挥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种养业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3)建设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按照“生态优先、草畜先行、特色种植、产业开发”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注重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发展草畜产业和马铃薯产业,2015年,初步建成为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农业示范区.4 结论建设宁夏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打造十大产业集群是带动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有益于探索新农村建设新的模式,也符合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相关文献】[1]罗必良.现代农业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2]邹先定,陈进红.现代农业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4.[3]刘巽浩.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7-10.[4]卢良恕.以科技为支柱建设现代农业[N].人民日报,2003-04-14(11).[5]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与发展战略[J].生态环境,2008,17(5):1721-1727. [6]翟岁显.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1999(2):4-5.[7]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79-331.[8]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24. [9]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26-231.。
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分析
现 代农业 是 以保 障农 产 品供给 、 增加农 民收入 、 促 进可 持续 发展 为 目标 , 以提高劳 动生 产率 、 资源产 出率和 商 品率为途 径 , 以现代 科技 和装备 为支 撑 , 在 家庭 承包经 营基 础 上 , 在市 场 机 制 与政 府 调 控 的综 合 作用 下 , 工 贸 紧密 衔 接 , 加销 融 为 一 体 , 农 产 多元 化 的 产 业 形 态 和 多 功 能 的产 出 体 系_ . 0 3年 以 _ 20 1 ] 来, 宁夏为 培育壮 大农 业特 色优势 产业 , 采取 延长 产 业 链 条 、 刻认识 资 源禀赋 转化规 律 、 深 主攻关 键环 节 等措施 , 现代农 业产 业体 系构建 步伐 大大加 快 . 使 并 明确 提 出建 设 引黄 灌 区现 代农 业示 范 区、 中部 干 旱 带旱 作节 水农业 示 范区和南 部 山区生 态农业 示范 区 的 战略任 务 , 确定 了优 质粮 食 、 杞 、 枸 清真牛 羊 肉 、 奶 业、 马铃 薯 、 菜 、 水 鱼 、 萄 、 枣 、 质 牧 草 、 瓜 淡 葡 红 优 农 作物 制种 、 苹果 、 道地 中药 材作 为宁夏 农业 的特 色优 势产 业. 过 几 年努 力 , 3个 特 色 优 势 产 业 每 年 基 经 1 本保 持 2位 数增 长 , 0 0年 , 夏 特 色 优 势 产 业 集 21 宁 中度 达 到 7 , O 产值 占农业 总产值 的 8 , 进 了 2 推 优 势产 品 向优 势基 地 集 中、 势产 业 向优 势 区域 集 优 聚 的发展 格局 . 十 二五” 间 , “ 期 宁夏要 在产 业带 和产 业 大县 的基础 上 , 一 步推 进 特 色优 势 农 产 品集 聚 进
5 1万 , 耕地 面积 4 0万 h . 殖 历 史 始 于秦 汉 , m 垦 黄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农业和能源产业两大方面,分析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宁夏农业能源优势特色产业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地域小、人口少,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是典型的内陆省区;既是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是全国几个集中贫困连片地区之一;既有引黄灌区,又有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明显,在西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西部的缩影。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虽然宁夏发展较快,但与全国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竞争力较弱。
2008年,宁夏人均GDP为17892元(全国2264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全国15781元),相当于全国的81%,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全国为4761元),相当于全国的77%。
可见,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较慢,要使宁夏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还需要奋起直追。
宁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缩小落后差距、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措施。
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就必须充分认识宁夏农业、能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本文拟立足宁夏区情,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制约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对策,目的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宁夏经济发展新跨越,促进宁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在农业产业方面,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
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突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有效衔接,主攻标准化生产、科技保障、质量安全、农民素质提升、产业化经营和政策扶持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枸杞、奶牛、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淡水鱼、瓜菜、优质粮、酿酒葡萄等区域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长红枣、引黄灌区蔬菜、南部山区小杂粮、中药材等产业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金融危机背景下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及对策
20 年灵武羊绒产值 3 亿元 ,上缴税收2 0 余 07 5 0 0 万 元 。20 年 1 至 l 月 灵 武 生产 无 毛 绒 300吨 , 08 月 O 0
羊绒条 20 ,羊绒纱 ]7 ,羊绒衫等制品 20 3吨 0吨 6 万 件 ,产值达3 .亿元 ,出口创汇 6 0 万美元 。培育 48 0 3 的 “ 雪绒 ”品牌 被商务 部确定 为 “ 圣 重点培 育和发展 的出口名牌” 。该园区年均羊绒产值 占到全 区羊绒企 业产值的7 % 0 左右 ,并且拥有全球精品羊绒市场 7% 0 的份额。灵武市已成为宁夏乃至全国重要的羊绒精深 加工 和出 口基地 。20 年 同心的羊绒产值 l 亿元 , 07 5 上 缴税 收 300 万元 , 已成 为 全 国最 主要 的原 绒流 0 余 通 基地 之一 。全县 羊绒 收购 从业 者 达到 1 . 5万人 ,绒 毛 经营企 业达 ]0多 家 。在上述 两 大园 区 ,羊绒 企业 0
产 品 开 发
CO E U U U A Y M YX
2 0 第 期 总 1期 草业 与畜牧 一 o年 4 第7 1 3
金融危机背景下宁夏羊绒产业集群
发展特点及对策
夏合 群
( 北方 民族大学商学院 。宁夏 银川 7 0 2 ) 5 0 1
摘 要 :国际羊绒产向发展 ,已形 成 了同心羊绒产业集散地和灵武羊绒产业 园区等初级集群发展雏形。文章分析 了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 的特点 ,提 出了
国际羊绒产业市场已进入产业集群竞争时期 。近 年来 ,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已着手羊绒产业集群化发 展 、提高羊绒产业在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的研 究。 宁夏有发展羊绒产业 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传统渊 源。自2 世纪 8 年代以来 ,走过了收绒 一贩绒 一 0 O 梳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9):23-29,73宁夏作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具有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等自然资源禀赋,业已形成冷凉蔬菜、设施蔬菜、露地西瓜甜瓜等特色蔬菜、瓜果种类。
建成以南部山区为主的冷凉蔬菜生产优势区,以北部引黄灌区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区,以中部干旱带为主的西瓜、甜瓜、黄花菜生产优势区,特别是在全国露地夏秋菜市场产品知名度逐步提高。
宁夏夏秋露地冷凉蔬菜以番茄、辣椒、西芹、菜心、西兰花、娃娃菜、甘蓝、红葱、胡萝卜等为主导,产品主供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的夏淡蔬菜市场,外销率达到了70%。
作为“六特”产业之一的冷凉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宁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1-3]。
截至2022年底,宁夏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9.94万hm2,总产量为729万t,蔬菜产业生产、加工、冷链运输等综合产值达352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政办发〔2021〕87号中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宁夏蔬菜产业生产区域布局: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着力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重点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蔬菜产业将按照“一县一业、多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做大优势产品规模,实现集聚效应。
整体蔬菜产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目基金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引导项目资助(NKYJ-20-07)。
作者简介:李程(1973—),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员,从事蔬菜栽培、育种研究。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
宁夏枸杞产业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因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特产优质的红枸杞。
枸杞具有十分可观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其经济价值。
然而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疲软,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从生产到加工、出售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发展已到瓶颈阶段,既有问题难以解决,产业发展难以实现突破。
通过对中宁县枸杞产量2005年——2010年变化趋势分析寻找枸杞产量保障的方法。
尝试对1吨枸杞深加工增值转换比率计算,为枸杞深加工商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理论依据。
对2005年——2010年来甲级枸杞价格变化趋势分析枸杞的需求趋势并开拓市场,提供有可行性的营销理念。
从而为枸杞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链的形成开辟新途径,提供可行性改革措施。
确定宁夏中宁县枸杞未来发展方向为立足国内市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以建设枸杞品牌形象为基础,走深加工化道路,促进枸杞产业集群,建设中宁县农业主导产业枸杞产业经济模式。
关键字:枸杞产业;既有问题;趋势分析;改革措施;中宁县1 引言中宁枸杞是宁夏特产,位居宁夏五宝之首。
是中宁县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地方特色。
中宁县是枸杞原产地,栽培枸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得益于宁夏地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和宁夏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使得宁夏枸杞品质远远胜过其它地区所产的枸杞。
1.1存在问题。
作为主导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初是稳步上升,目前发展进入艰难时期。
暴露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1.1缺乏技术,目前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
枸杞市场主要还是以枸杞干果这种原材料为主,开发出的新产品不多,枸杞的深加工不足,枸杞深加工企业全县仅有13家。
缺乏科研人才,全自治区只有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宁夏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等几个屈指可数的机构在研究枸杞产品开发。
目前研制出了枸杞酒、枸杞叶茶、枸杞籽油等。
研发出的部分新产品受技术限制难以规模生产以供应市场。
1.1.2产品恶性竞争,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
宁夏高质量发展“六特”产业打造品牌强农新路径
为将
店授牌,带动江浙沪地区宁夏
招商引资及产销对接工作小
(2) 实施“数商赋能”行
京、福州、上海、南京、杭州
农业品牌注入文化内涵,深入
动
顺应传统电商转型直播电
等地,围绕“六特”农产品开
挖掘黄河农耕文明、革命老区
商发展新趋势,加强与全平台
展区域品牌推介、名特优农产
等文化资源,打好文化创意
(快手、抖音、小红书、视频
域公用品牌建设,使规划和管
三大本土知名展会。支持市县
理、运营和推广两大板块各司
开展“滩羊节”“枸杞产业博
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成立 5 个
其职、协调推进。三是制定使
览会”“六盘山牛肉节”等地方
组,分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
用标准。督促行业协会制定和
展会。借全国农博会、农交会、
角、京津冀等地“点对点”开
出台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 ,
牛、蔬菜、林果、淡水产品等
地区是肉牛传统养殖区,得天
优势农产品,加快建设一批专
宁夏依托资源禀赋,打造以贺
独厚的海拔和气候条件,非常
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
兰山东麓为重点的葡萄酒产业
适宜肉牛的自然生长,被联合
生产基地。四是加强农产品抽
集群,以清水河流域为重点的
国粮农组织认定为最适宜发展
检和产地环境检测,健全完善
枸杞产业集群,以银川和吴忠
肉牛养殖的区域之一;宁夏
区、市、县 (区)、乡镇四级
为核心、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
“盐池滩羊”称得上是中国羊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引
的牛奶产业集群,以中南部地
肉的“品质担当”,品牌价值
导品牌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
区为重点的肉牛产业集群,以
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综述
能力 、 推进 新农 村建 设 等方 面 加 强 “ 农 ” 作 的政 三 工
策 体系. 0 7年 中央一 号文 件提 出 发展 现 代农 业 是 20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设 的 首要 任 务 , 而 表 明发 展 现 从 代农 业 在 解 决 “ 农 ”问 题 中 的 战 略 性 地 位 与 三 作用 .
第3 卷 第4 2 期
Vo . 2 No 4 13 .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J u n l fAg iu tr l ce cs o r a o rc lu a S in e
2 1 年1 O 1 2月
De . 2 c O11
文章 编 号 : 6 30 4 ( 0 1 0 — 0 00 1 7—7 7 2 1 )408 —4
研究 宁夏 引黄灌 区现 代农 业 示 范 区 、 中部 干旱 带 旱 作 节水农业 示 范 区和 南部 山 区生 态农 业 示 范 区 “ 三
大示 范 区” 现代 农业 产业化 发展 的策 略 , 出现代 农 找 业 产业化 发展 中存 在 的 瓶颈 , 出进 一 步更 好 地 发 提
展 现代农 业 的思路 , 既能 为 形 成符 合 三 大 区域 资源
宁夏 在“ 十二五 ” 规划 中提 出发展 大产业 的工 作
任务 , 要大 力提 升农业 产业化 水平 , 实施 百亿 斤 粮 在 食发 展规划 的基 础 上 , 设 2 0个 现 代农 业 示 范 基 建 0
种植 的耕作 制度 , 靠 长期 休 耕 的方 法 去 自然 恢 复 依 地力 . 统农业 是第 2个 阶段 , 传 这时 人们使 用 的生产
指 第二次 世界 大战 以后 迄今 的最 新 历史 阶段 , 战 而 前 一段 时期 的农业 仍 被 称 为 近代 农 业 , 农 业 发 展 是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二) 加 大特 色文化产 品研发和 推广a 宁夏 的有些文 化企 业 , 凭 借 突 出的历史文化和地 域文化以 及独特 的资 源优势, 打造出了特 色文化 品 牌, 既彰显了区域与 民族特 色 , 又具 有一定的 市场 潜 力和 前景 , 但 由于
缺 乏引导和 资金 扶持, 往往 市场 竞争态势微 弱。 这 些企业需要 持续扶 持 培 育产业品牌 , 鼓励 拓展市场 , 开辟走 向市场 的竞争 渠道与品牌产品。
( 二) 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 近几年 , 创排3 O 多台具 有地方特色、 民族 风格 的优秀演 艺产 品, 创作了大 型交响音乐与原创动 漫作品。 有些 作品推 向市场受 到观 众欢 迎、 反响强 烈, 成为 宁夏文化走 向全 国、 走向 世界的靓 丽名片。 深受市场欢迎 , 对满 足群众多方面、 多层次 、 多样化的
西部文化 产业博 览会 、 中国 ( 深圳 ) 国际文化产业博 览交易会、 中国北京 化 和其他 领域的 融合程度不 断提升 , 推 动了新兴产业 的快 速发 展 。 宁夏 大有后来 居上 的势头 。 诸如 ( 国际) 文化创意产业博 览会、 宁夏 ( 香港) 经贸文化旅 游宣传周等文化 这种 文化 产业融合发 展趋势 已经渐露头角 ,
【 关键词 】宁夏; 文化产业发展 ; 现状 ; 对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较 高的新 兴文化 行业从 业 人员数 量不足。 特别 是高层 次的 文化创意 人 近年 来, 宁夏大力实 施文化产业促 进工程和 壮大 工程 , 有了长足 的 才、 专业技 术人才、 经 营管 理人 才, 以 及懂文化 、 会 经营、 善 管理 的复合 发 展, 初步形成 了以文艺 演出、 文化 娱乐 、 网络文化 、 艺 术培训 、 文化旅 型人 才严 重匮乏 , 文化 名家、 名 导、 名 师、 名角屈指 可数, 成 为制约 文化 游、 文 化会展 、 工艺 美术 、 动 漫游 戏等面 向市场 的文化产业 业 态 。 2 0 1 3 产业发展 的最大瓶颈 。 年 初, 共 有从事文化 产业 的法人单位6 6 1 1 家, 从业 人员4 . 5 6 万人, 文化产 三. 对 策描 施 业 实现增加t  ̄ 4 7 ' 1 L 元, 占地 区生产. 总 值 的比重达到2 %。 ( 一) 加 大资金投 入力度 ,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 供保 障。 目 前, 全 国各
宁夏酿酒葡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酿酒葡萄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 智力支持。
04
宁夏酿酒葡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
提高产业集中度与优化产业结构
集中化生产
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大型酿酒葡萄种植基 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业结构优化
智能酿造技术研发
智能酿造技术是将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通过对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提高葡萄酒品质和生产效率。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了现在的数万亩,产量也实现了逐年增长 。
、增值税等。
03
宁夏酿酒葡萄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风险
极端气候事件
近年来,宁夏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干 旱、洪涝、冰雹等,对酿酒葡萄的生长和产 量造成严重影响。
温度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宁夏地区夏季温度持续升高,可 能影响酿酒葡萄的品质和生长周期。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灌溉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宁夏部分地 区土壤盐碱化,影响酿酒葡萄的种植和产量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国际交流
参加国际葡萄酒展览、论坛等活动,加强与 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外资
吸引国际葡萄酒企业投资宁夏,引进先进的 技术和管理经验。
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出口、海外投资等方式,拓展宁夏酿酒 葡萄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05
案例分析
优秀企业案例介绍
01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驻,形成配套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 同时引进葡
栽培和酿酒为主导的阶段,产区内还没有酒瓶、酒具、酒塞、
萄酒副产物深加工企业,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建设完善的社
酒标及葡萄残渣加工利用等葡萄酒配套企业,需要从国外采
会化服务体系,降低产业发展成本,通过组建专业服务公司,
购相关的包装材料和设备,增加了生产的费用,行业的经济
安徽农业科学,J. Anhui Agric. Sci. 2024,52(1) :254-255,259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闫 玥1,2 ,王晓静1,2 ,牛 艳1,2 ,陈 翔1,2 ,王劲松1,2∗
(1. 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2.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
Abstract Ningxia vinifera industry is one of the “ Six Special” industries that the government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strives to
cultivat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grape industry, the 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 industrial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ine grape industry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development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grape industry.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投资优势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投资优势(一)自治区发展概况和投资优势宁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40万,其中回族占35.8%。
宁夏地处祖国版图的中轴线上,1500公里内辐射所有省会城市;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位于华北与西北的过渡地带,非常适宜人居;年平均气温8℃左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宁夏各民族相互尊重包容,关系和谐融洽,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
宁夏在开放上有三大平台:一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给予宁夏很多优惠政策,赋予宁夏“先行先试”权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在税收、土地、航权、签证、金融、油气进口、石油美元定向定额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聚集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是银川综合保税区。
这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仅有的3个保税区之一,在税收、贸易管制、保税监管、外汇管理等方面享有极大的优惠政策,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
综合保税区是跨国、跨地区企业首选的投资平台,惠普、三星、富士康等行业巨头都从中获益匪浅。
三是“黄河善谷”。
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慈善模式,主要是通过创新慈善理念,聚集慈善资源,发展慈善事业和慈善产业,把公益慈善与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我们已建成六个慈善产业园区,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
宁夏在资源上有三大优势:一是能源资源丰富。
宁夏地处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地带,已探明矿产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全国第5位,人均产煤第3位,年人均发电第1位。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
同时,宁夏又处于国家“西气东输”和中俄原油输油管道的咽喉地带,原油过境量超过3500万吨。
宁夏养殖研究报告
宁夏养殖研究报告宁夏养殖研究报告1. 引言宁夏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这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对宁夏养殖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潜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养殖业现状分析2.1 养殖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养殖业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宁夏已经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养殖产业体系,养鸡、养猪、养羊等规模较大的养殖业均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
2.2 养殖业结构宁夏养殖业结构合理、良种良法推广较为普遍,日益趋向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目前,宁夏的养殖业结构主要以肉类畜牧业为主,养殖场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型的养殖集群。
2.3 养殖业设施宁夏养殖业设施不断改善,畜牧场普遍引进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
同时,宁夏还建立了一批养殖示范基地,用于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和模式。
3. 养殖业发展潜力分析3.1 土地资源优势宁夏拥有较为丰富的耕地和草原资源,这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地基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3.2 气候条件优越宁夏气候干燥,适宜多种畜牧业的发展。
充足的阳光、干爽的气候以及清澈的河流和湖泊为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3.3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的肉类和畜禽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宁夏养殖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4. 养殖业发展策略4.1 加强科技支撑宁夏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养殖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4.2 建立健全养殖标准体系宁夏应制定健全的养殖标准体系,加强监管,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养殖水平。
4.3 发展特色养殖业宁夏应根据自身的养殖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具有特色的养殖业。
例如,可以发展宜宾鸡养殖、地方特色羊养殖等,促进养殖业的差异化发展。
宁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
N 4. 0l1 2
G n r1Nn 8 e ea. 8
【 经济发展 】
宁 夏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与 对 策 分 析
哈 梅 芳
(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银川 7 02 ) 50 1
二 、加 快 宁夏高 新技 术产 业发 展的对 策
3 行业结构少、整体竞争力不强 .
收 稿 日期 :2 1.22 0 01 - 7
1 .内外 与开 放结 合 ,培育 产业 发展 的新动 力 20 的金 融危机对 各 国各地 区的经 济发展 形 0 8年 成 巨大倒逼压 力 和广 阔发展 空 间 。宁夏 能否迎 势 而 上 ,关键 是把 握 好 机 遇 ,实 施 好 既 定 的 发 展 战 略。 是积极 参与 国 际国 内产业 分工 ,支 持新 型产 业发 展 ,调优 产业结构 ,以新 一 轮 产业 转 移 为契 机 ,培 育产业发 展的 外源 动力 。二是 以调 动 民 间投资 为 突
关 键 词 :宁夏 ;高新 技 术 ;产 业发 展 中图 分 类 号 :F44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0 (0 1 0 -0 5 2 6 25 9 2 1 )40 0 - 4 0
高新 技术产业 已成 为跨世 纪竞争 的制高 点和 经 济增 长及社 会进 步的主 要推动 力 。宁夏 属西 部落后 地 区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起 步 比较 晚 ,但 发 展 速 度 较 快 ,已成 为宁夏经 济发展 的重要 经济增 长点 。
一
、
宁夏高新 技术产 业发展 存在 的 问题
1 联效应不 明显 ,没有形 成集 群 .关 高新技术 产业发 展会 产生强烈 的波及 效应 ,影 响相 关产业 ,从 而带 来整个 国 民经济 的发展 。宁夏 高新 技术产业链 和产 业集 群还处在雏 形 阶段 ,全 区 只培 育 出两 家大型企业 ,小 企业规模 效益 差 。高新 技 术产业 的附 加值 率 低 ,缺 乏产 业 关 联带 动 效 应 。 总体上看 企业拥 有核 心技术 和 自行研 制开发 的能力 还 很 弱 ,深加工 、高 附加值 、高科技 含量 、市场竞 争 力强 的拳头产 品和名 牌产 品少 ,尤 其缺乏 具有 国 际先 进水 平 、能够 参 与竞 争 的产 品。这必然难 以实 现通 过高新 技术产业 装 备 、改 造传统 产业 。 2 科 技投入 不足 ,未建立 有效 风险投 资体 系 . 高科技 企业都具 有 高风险性 和高成 长性 ,高科 技企 业 的成 活率要远 低 于其他行业 的企业 ;而 高成 长性 具有极 强的市场 扩张 力 ,从 而表现 为企业 销售 收入 和利润 的高成长 性 。高科技企业 的这 种双 重特 征 带来 了对 风险资本 的需求 。 宁夏 高新技术 企业 的 科 研投入 强度 不到 2 ,产 业发 展 资金短 缺 ,成 果 % 转 化 和风险投 资需求难 以得 到满足 ,企业作 为技 术 创 新投资 主 体 的作 用 远 没 有 发 挥 ,R &D和 新 产 品 开 发 的经 费投入 远低 于国家标 准 ,不 可能支 持整个 高新 技术产 业 的健 康发展 。全 区风险 投资担 保机构 发 展 缓慢 ,数量少 、规模 小 、实力弱 ,直接 影 Ⅱ着 向 全 区高新技 术产业 的快速 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3期宁夏农林科技宁夏以黄河中上游的引黄灌区为依托,构成了以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经济关联度较高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市4个地级市、13个市辖区、县级市和县为基础的城市集合体,其中银川市以大商贸彰显特色,石嘴山市以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独树一帜,吴忠市具有明显的农贸加工特色,中卫市依托沙坡头为龙头打造滨河旅游城市。
各地地理环境不一,又同享黄河之利,优化了宁夏城市的空间结构,宁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已基本具备。
1发展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宁夏“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优先发展能源化工、特色优势农业等。
2008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也就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
1.1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形成优势特色产业。
当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后,集群内的各种相关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进行灵活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可以通过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时间,减少能源和原料消耗,减少库存量,降低生产成本[1];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合作竞争等,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和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1.2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培育和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建设,全区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从客观现实而言,宁夏的工业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还很滞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只有加快工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宁夏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进宁夏工业化的发展。
1.3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推进我区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宁夏农村地广人稀,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发展成本较高,因而引导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由离散向集聚演进,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是推进工业化的最佳选择。
同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的过程,也是城镇形成和扩大的过程。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优势特色集群经济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二是发展优势特色集群经济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发展优势特色集群经济能够提高农民素质。
1.4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三大转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这是宁夏经济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最佳途径[2]。
2宁夏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宁夏,无论是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还是发展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零星散布着一些初步形成的特色集群,但基本上是靠行政手段推动形成的,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
2.1产业链缺损,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宁夏作为全国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工业体系基本上都是在“三线”时期国家重点投资推动下建设而成的,布局比较分散,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很多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和原材料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严重错位,大部分原材料输往区外,而加工工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又从区外输入[3]。
这种产业链的缺损现象,无法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区内产业关联群的形成与发展。
2.2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性合作网络宁夏的现代工业主要是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推动下形成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这种重型结构从其发育之初,就形成了以倾斜于中央计划直接调控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且大都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市和工矿城市,基本上是按照“全能型”企业模式创建,形成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其产品的70%~90%销往区外,生产协作链条也部分甩在区外。
同时,地方性小企业规模不大,生产要素短缺且质量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尹爱军1,王庆锋1,姜羽2(1.宁夏职工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宁夏银川750002; 2.北方民族大学)摘要:在分析总结宁夏产业集群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对策。
关键词: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2009)03-0046-02收稿日期:2008-12-13作者简介:尹爱军(1961-),男,汉族,宁夏银川人,讲师,主要从事产业集群和“三农”问题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6宁夏农林科技2009年第3期差,其产品主要在本地区寻找出路,很少能得到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辐射效应。
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远辐射性和地方小企业的内向性导致了两个关联程度极弱的循环体系双轨运行,形成宁夏特有的“双重封闭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使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无法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无法通过企业间的共生互补效应来形成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合作网络,这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十分不利。
2.3缺乏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适宜制度环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要素按照要素回报率在产业间和地区间充分流动,而引致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
它的形成要求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可以说,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对于地处西部的宁夏来说,市场化进程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滞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纵向管理为主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使其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从而人为地割裂了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本来内在联系与合作,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在经济技术上难以协调发展,增加了企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
同时,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还存在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惯性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受到各种壁垒的阻碍,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4]。
2.4中介服务业发展滞后中介服务机构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宁夏中介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机构和协会都是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改制而成的,难以胜任市场中介服务的职责,影响了宁夏产业集群的发展。
3发展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对策3.1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营造有利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环境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性条件,在宁夏,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企业制度变革缓慢而导致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缺乏,制约了相关企业的集聚和产业群的形成。
加快改革步伐,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是推进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一是加快市场化变革,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3.2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优势大型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高度分工、密切合作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
目前一些大型企业与地方小企业之间“两张皮”、彼此封闭隔阻的结构现状,很不符合产业集群的内在要求。
必须积极引导区内大型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进区内大、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协作与配合,依托特定的产业格局,深化分工,形成集群产业的新格局。
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央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增强大型企业的近辐射功能,加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前、后向关联,通过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与大型企业经营方向有联系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改造,使之成为大型企业的零部件厂、加工厂、协作厂,并通过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集聚经济和乘数扩张效应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地方小企业应围绕区内优势大企业,主动调整发展方向,通过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其小而专、小而精的优势为大企业配套服务;通过增强地方小企业对中央企业先进技术的吸纳能力,促使信息、资源等要素的相互传递与流动,使大型企业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中央企业在本区的“根植化”。
3.3发挥政府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引导作用一是政府应在构建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下设计外资的目标吸引政策,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区内,以促进相关集群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二是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硬”环境[5]。
三是政府应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人才资源存量,确保竞争性产业成长环境的形成。
四是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机构等,为集群的成长提供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
五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1]梁军.低成本战略优势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2).[2]王庆锋,郝彩琴,杨淑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J].现代商业,2008年8月[3]陈柳钦.产业集群: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2月.[4]王庆锋,郝彩琴,周蕾.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设计[J].河北农业科学,2009(1)[5]潘劲.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责任编辑:褚庆芳关人员进行科学论证,做好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合攻关,确保休闲渔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目前,宁夏渔业进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发展以休闲渔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现代渔业,为全区渔业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区渔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休闲渔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设具有宁夏塞上江南特色的都市型渔业,构建鱼米之乡有生态特色,展现塞上江南的美景,呈现“翠堤之畔鱼儿跃,连湖之波潜龙现”的美丽画卷,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1]代学明,冯向阳.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开辟山城旅游亮点.中国水产,2006,365(4):78-79[2]李尽梅,苏树敏.新疆休闲渔业发展的探讨.中国水产,2008,395(10):76-77[3]杨云贤,杨建敏,将智.发展休闲渔业,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中国水产,2006,365(4):79-80[4]马树敏.怎样做好垂钓池塘的配套管理.天津水产,2007,(2-3):46-47责任编辑:王银惠(上接第45页)!!!!!!!!!!!!!!!!!!!!!!!!!!!!!!!!!!!!!!!!!!!!!!!!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