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虚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示揣测。如同,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 (4)复音虚词。若夫: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再说, 至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排空。(《岳阳楼记》)
8.所 suǒ (1)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 “所”字结构,表示 “所……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固定结构。“为”和“所”呼应,构成“为……所……”的格 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反问语气:恶在其为民父母也(难道)
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他的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3)下视其辙( 对方的、敌方的 )
(4)其真不知马也( 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
(5)则移其民于河东( 他们的

“而”的用法
A .连词,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不译,或译为“又”) 表承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不译,或译为“然后” ) 表转折:前狼止而后狼又至(“但”或“但是”“然而”) 表修饰:溯游而上(不译) 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并列,“和”)
B .音节助词:既而儿醒(不久,不译) 俄而百千人大呼(不译)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日出而林霏开(表并列 ) (2)民困而不知救( 表转折) (3) 敏而好学(表并列 ) (4)玉质而金色(表并列 ) (5)面山而居( 表修饰 ) (6)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 (7)水落而石出( 表承接 )
F .动词,相当于“往”“到”,作句子谓语:吾欲之南海(去、往) (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
辨析句中“之”的用法
(1)驱之别院 ( 代词,代虫 )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这样

(3)操蛇之神闻之 ( 的 )( 代这件事 )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5)宋何罪之有
3.乎 hū (1)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A.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7.若 ruò (1)连词 ①表另提一事。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②表假设。如果,假如,假设。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2)代词 ①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 上》)
11.也 yě (1)助词。 ①表判断语气。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②用在句末,表肯定、感叹的语气。 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④用在句末,表陈述或解释语气。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③吾赖是以食吾躯( 用来 )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
⑤以刀劈狼首( 用 )
⑥予默然无以应( 用来 ) ⑦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凭 )
⑧以五十步笑百步( 认为
)
⑨以君之力( 凭 )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按照 )
“乃”的用法
A、副词,于是,才,竟然 例: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凡三往,乃见(才) B、表判断,译文中加“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C、代词,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们的)
(2)副词。 ①用在名词或动词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怎么。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B.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很深。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复音虚词。 ①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 什么”。 A.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B.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A.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B.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传》)
悲(因为)

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有好事者船载
以入(不译)

卷石底以出(不译)
▪ D、 动词,可译为“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 E. 通假字,通“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已经)
解释句中“以”的用法
①虏太子以归( 然后 )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
(2)副词。暂且,姑且,将要,快要。 A.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B.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3)复音虚词。 ①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 壁赋》) ②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指出下列句子中“乃”的用法:
1、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是 )
2、乃钻火烛之
( 于是

3、家祭无忘告乃翁 ( 你的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竟然 )
7、“为”的用法
A、介词。①、表被动;为乡里所患(被) ②、表对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③、表时间: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当) ④、表目的:公输盘为楚为(制作)云梯(替) B、动词。①、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 ②、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为器皿(做) C、疑问语气词:夫子何命焉为(呢) D、表因果,“因为”
( 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
(6)公将驰之( 音节助词,无义

(7)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动词,到、往 )
“其”的常见用法
A、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它”“它的”: 故人不独亲其亲(它的)
B、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自己的) C、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视其书(那本) D、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大概)(恐怕)
例:以刀劈狼首(用) 公亦以此自矜(凭) 以丛草为林(把) 以计而行(按照)
B、 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 例: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因为)
▪ C、 连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来)

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以塞忠谏之
路也(以致)

表因果,可译为“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
④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A.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B.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⑤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1)连词。 ①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B.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②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③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 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做”, “成为”,“雕刻”,“是”等,如:
2.何 hé (1)疑问代词。
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 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哪里,什么。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③作定语。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
1、为学( 做 )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做 )
3、为其来也( 当 )
4、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被 )
5、为其老,强忍(
6、良业为取履( 7、中轩敞者为窗(

因)为) 是)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补充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 作“被”、“对”、“给”、“替”、 “当”,“为了”、“因为”等。
问、补充、纠错)

▪ 有关常用文言虚词专题的知 识梳理和总结
常用文言虚词梳理
“之”的常见用法
{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又数刀毙之
它 A 代词。有两种情形 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为云梯之械(这)
B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的)
C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译) D .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译:公将鼓之(不译) E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 何陋之有,菊之爱(不译)
“于”的常见用法
A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为 “在”“到”“向”“从”“对于”等。 如:尝射于家圃(在) 移其民于河西(到) 贫者语于富者曰(向)若所市于人者(给)
B .介词,表比较,译为“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
C、介词,表被动,译为“被”:舜发于畎亩之中(被)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常用文言虚词

▪ 【学习目标】 ▪ 1、理解和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 3、复习和巩固《劝学》中重要的字、词、句 ▪ 【学习重点】 ▪ 1、理解和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 【学习难点】 ▪ 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10.焉 yān (1)代词 ①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A.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B.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②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2)助词。 ①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③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于彼”。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然后知生于忧患( 在 ) (2)苛政猛于虎( 比 ) (3)余将告于莅事者( 向) (4)告之于帝( 向 ) (5)吾祖死于是( 在 ) (6)人之食于虎( 被 ) (7)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8)欲报之于陛下也( 向、给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
“以”的常见用法
A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用”“把”“凭”“按照”等。
⑤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 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复音虚词。 ①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A.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②之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无子之.谓.也.。(《齐桓晋文 之事》) ③也欤:表感叹,相当于“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1、完成P113后预热部分练习,初步 了解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 2、练中悟道,“6法”推断文言虚词 ▪ 3、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 ▪ 4、复习《劝学》

▪结合课后练习,各小组分 别进行对议和组议

▪ 根据小组讨论内容,各小组代表 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 第一轮,各小组依次序进行 ▪ 第二轮,各小组抢答(质疑、提
13.因 yīn (1)介词。 ①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②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谏 太宗十思书》) ③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④趁着,趁此。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