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纺织行业调研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服装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满足人们衣着消费、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加入WTO会使北京的服装纺织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服装业作为北京的都市产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进行结构调整,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升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发展成为21世纪的新型都市产业。
2001年,我们进行了行业调研活动,借此掌握我市服装纺织行业的基本状况,找出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优势,从而制定行业对策和发展战略。
一、国内服装行业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总体发展状况
1.全国服装行业基本情况
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2000年我国服装生产在出口增长拉动下出现稳步回升的良好势头,摆脱了近四年来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全国服装总产量116亿件(不含针织服装),比上年同期增长13%。服装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4%。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服装产量71.6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3.43%。
纵观2000年全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地区间的不均衡性明显。与东部沿海地
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部地区生产和效益状况稳步上升的情况相比,西部地区没有明显改善。据统计,全国服装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的二十二个地区以及产量过亿件的十四个地区中,东部及沿海地区位居前列(前三位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与山东、上海一起,共占全国总产量的76.4%)。其中,广东省服装产量21.99亿件;山东省服装产量增速最快,为32.9%。
在各类服装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均衡性。羽绒服产量以同比增长23%的增幅位居第一,女装、西服、衬衫、童装同比增长分别为20%、18%、9%、5%。羽绒服产量增幅过高,使部分生产企业产销率不到50%;衬衫产量增幅虽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原有产量基数大,所以增加数量很大,一些企业产销率仅为92%,低于行业产销率4个百分点。
2.我国服装行业对外贸易情况
服装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二十年来服装出口量增长了14.5倍,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14.5%,比GDP9.5%的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从1994年起,中国内地已开始超过香港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
“九五”期间,我国服装业出口创汇累计1527.6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16%,在整个大纺织出口中所占比重累计达到70%,比“八五”时期增长5个百分点。
2000年全国服装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为348.8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为36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4.5%(比
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梭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88.66亿美元(比上年增21.1%);针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34.25亿美元(比上年增14.2%)。全年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口11.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
为了避免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经营风险,2000年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及地区从130个增加到220个,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日本以高于出口到香港地区金额一倍的优势,跃居我国出口服装市场的第一位,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香港、日本、美国三大出口市场的格局。但是这三大传统市场的出口额所占比重连年下降,与其相比我国对韩国、阿联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智利、南非、越南、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出口增幅有较大提高。
(二)、国内服装市场的竞争特点
1、服装消费需求由量转向质,表现出层次化和个性化
全国服装消费水平和需求档次日渐拉大:低收入群体虽受购买能力所限,但服装消费潜力巨大;中、高收入阶层对服装产品的需求已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他们的需求对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影响。这集中表现在“三个转向和增长”上:第一、由以中低档需求为主转向中档需求为主,中高档需求增长迅速;第二、由以少数品牌竞争为主转向多品牌竞争格局,中高档品牌增长迅速;第三、由以百货业经营为主转向多种业态共同经营,销售渠道增长迅速。
据全国重点大型商场2000年销售统计,与中、低档服装销量的下滑相比,
中高档及高档服装销售量有所增长(同比增长1.3%),带动了销售额的大幅度增长(同比增长19.5%)。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情况是销售额与销售量同步增长。这说明人们对中、低档服装需求稳定,对中高、高档服装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2、不同的消费场所反映了不同的消费层次
我国城市的消费者中约有30%的服装消费在大型商场实现,服装类商品的零售额占各大商场零售总额的28.06%。大型商场一般以经营中高档服装为主,许多中外名牌企业在大型商场中设有专卖点。专卖店作为经营知名品牌服装的场所,着力于品牌的形象包装,以销售有特色、档次高的女装、西装、运动服、休闲服居多,城市的消费者中约有10%的服装消费在专卖店实现。全国服装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区,因其中间环节少、价位低,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我国城市中低收入消费者和国内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穿着的服装,大多通过批发市场流通或直接在此购买。
此外,超级市场和普通商场也是服装销售的一个场所,但不以销售服装为主,不设品牌专卖。消费者在此类店中主要购买中、低档休闲装、内衣和家居服装。
3、名牌服装发展稳定,女装品牌竞争激烈
从全国及地区市场看,品牌在全国市场或所在地区周边市场的流动性与渗透性增强,北京、上海、大连、武汉、广东、厦门、温州、杭州等地的服装品
牌特色明显,产品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男西装前十名品牌的销售份额明显上升,特别是浙江的“杉杉”、“雅戈尔”持续保持销售份额的高幅增长。男衬衫前十名品牌的销售份额相对稳定,各品牌的价格定位都有几档,颜色结合潮流,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
女装前十名品牌的销售份额变化较大,品牌竞争激烈。1999年前女装前十名品牌均以满足中青年、中年需求为主;2000年以满足年轻人需求为主的品牌销售份额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还出现了一些定位清晰、适合中年职业女性的中高档品牌服装。在女装品牌的竞争中,不时有新的品牌出现并迅速占有市场,有的品牌虽然销量不很大,但对引导女装市场的潮流与风格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4、新的经营理念相继出现,带动服装市场的发展
中国服装市场的国际化带入了许多国外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了如“特许加盟”在内的一些新服装经营方式。“特许加盟”作为连锁经营的主要形式在国内服装业十分盛行,正在成为国内企业实现低成本高速扩张的重要经营方式。它使一个单一的服装企业在短期内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整合资本,在品牌文化推广、产品促销等方面,也呈现一派全新的风貌,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国家对这一新的经营方式给予极大支持,相继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特许经营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其他新的销售方式也被一些企业所采用,如:电子商务、电视购物、邮购等,但在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及其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