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城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与城市化
在当代中国讨论农业问题离不开城市化,因为人们似是而非地认为,发展就是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这样的思路走到今天,已经使得城市与乡村,农业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之间的鸿沟拉大,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难下。其实舒尔茨的理论贡献可能更有意义,但令人遗憾地被忽视了。重读西奥多·W·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我们会发现这部发表于1964年的学术专著,说的好像是我们今天的事情。
西奥多·W·舒尔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人力资本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把对农业问题的研究和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曾与1979年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关于农业和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著述甚丰,其中《改造传统农业》是其杰出代表。
一、舒尔茨:农业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要加强对农业中的人力资本投资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给我们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思想。其核心是农业同样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强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1、舒尔茨认为在传统农业中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不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舒尔茨所讲的传统农业,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世世代代凭经验生产,几乎没有农业技术提升,且相对封闭的农业。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则认为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存在着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在给定的条件下并不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最佳配置,且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例如,所种植的谷物的组合,耕种的次数与深度的大小,播种、灌溉和收割的时间,手工工具、灌溉渠道、役畜与简单设备的配合——这一切都很好地考虑到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佳组合,不存在任何生产要素没有被充分利用的问题。即使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也找不出资源配置出了什么问题。问题的要害在于生产要素是由传统的要素组成的,即农业的技术含量没有提高,是一个相当传统的生产要素的低层次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贫困。在农业生产技术不
变,资源已经得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农业劳动力流失,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下降。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秘鲁为了修一条公路,从附近农村抽走了一些劳动力,结果是农业生产立即下降了。在巴西的一个城市,城市建设也从附近的农村吸收了一些工人,结果农业生产也下降了。我国目前也因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
2、农业同样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
舒尔茨认为,农业完全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他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列举了大量这方面的案例。例如西欧虽然资源贫瘠,但却以出人预料的速度发展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印度按土地的灌溉面积大约是日本的三倍,但日本每英亩土地的产量确是印度的八倍。美国农业生产的成功戏剧性地表现为产品过剩,大量出口以及提出各种减少产量的政府计划。尽管这样,在1940年到1961年间,农业产量增加了50%。而耕种的土地大约减少的10%,在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的提高几乎是工业的三倍。目前还看不到美国农业的终点。黄沙漫天的以色列,其农业发展更是惊人,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舒尔茨以生动的案例告诉人们,不能忽视农业,农业完全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一旦农业被忽视,整个经济结构
就要失衡。
3、欲使农业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改造传统农业,加强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那么、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呢?在舒尔茨看来,关键在于打破农业本身的封闭体系,使农业能够得到新的、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技术。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包括客体、即对土地、种子、机器、耕种方式等的改造;也包括主观因素,即农民对这些客观因素的需求,以及能够使用这些新技术的能力,农民是素质和能力提升了的新型农民。
在考察了美国、西欧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后,他认为传统的资本概念是有缺陷的,不能反映人的素质和能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于是他提出了新的、人力资本的概念。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在农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舒尔茨所讲的人力资本大致包括:⑴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既能、资历、经历和熟练程度,一句话,表现为人的技能和素质。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资本,例如对教育、健康的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和健康是生产型的。⑶人力资本象一切其它资本一样,都应当
得到回报。⑷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人的时间的价值会提高,而且是一种趋势。⑸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是稀缺的,特别是企业家型的人力资本。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改造传统农业,必须投资农民的教育,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以期用更高层次的技术和设备装备和改造传统农业。他深刻地写道:“本书研究的中心论点是把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迅速增长的经济基础不在于提倡勤劳和节俭,增长的关键在于获得并有效地使用某些现代生产要素。农业要素的供给者是在农业试验站工作的研究人员。农民的作用是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接受这些要素。然而,典型的情况是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寻求这些新要素。迅速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
4、舒尔茨不赞成偏袒工业,轻视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舒尔茨不赞成偏袒工业,轻视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舒尔茨认为,有一个广为流行的成见,“即把经济增长完全与工业化等同起来”。在政府通过发展计划致力于提高经济增长率的许多穷国,这些看法形成了经济政策。于
是所有的投资都向城市倾斜,认为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而且可以提供工业发展的劳动力。这样的政策,在扼止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扼止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舒尔茨对压抑地租、压抑农产品的价格,维护农业所用生产资料的高价等政策也持批评态度。他指出:“一旦地租受到压抑,就会用各种特定的措施来占有土地及附属物的价值。现在已知的措施有:强制按某种名义价格交售农产品,按低的价格吧农产品卖给国家,以各种名义对集体农场征税。此外,早期对机器和拖拉机站的服务实行高垄断价格也可以作为这种措施之一”。一系列的压抑举措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的效率。在我国,一方面是农业投入要素的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是每遇粮价菜价上涨,有关部门就出手干预,这种干预在扭曲市场价格的同时,也扭曲了资源配置,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刘易斯与舒尔茨:我们既有的发展模式更倾向于刘易斯
尽管舒尔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但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相反,倒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建立其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
经济政策。因此,很有必要把二者加以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