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及市场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及市场定位

【作者:孔彩梅】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城市信用社。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城市信用社,是以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建立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3000多家,但是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改组城市信用社,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各地在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时候,当地政府入股25%到30%。其余的70%到75%的股份是企业的,特别是非公企业和个人。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特点是:

1.市场份额较小,属于中小银行。从市场格局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度非常高,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具备强大的银行零售业务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未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互补。据统计,城市商业银行在2006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为5.9%,而同期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51.28%和16.25%,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

2.资产质量仍待提高。城市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着严重的资产质量困境,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一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各种资产补充途径,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654.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78%。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对比来看,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或多或少地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

3.资本充足率差。按照银监会2004年新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我国1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能够达到8%标准的仅有23家,67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低于这一最低标准(不足4%)。而在这6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还有42家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面临巨大风险。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而言,我国应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从而为确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构建分析平台。

1.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其一,经营优势。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金融市场比较熟悉,与本地经济主体联系密切,了解程度深,业务关系较为稳定。另外,城市商业银行信息渠道较为畅通,为商业银行经营提供良好决策基础,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二,规模优势。除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这些位于大型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外,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银行相比规模都较小,主要是在它们所属的二级地区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上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小的规模从业务交易上来看是劣势,但在经营上更利于管理,在政策上更便于贯彻,从而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

2.城市商业银行的劣势。除了我们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中提及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充足率较低等特点之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服务理念、营销手段、技术条件等软和硬性指标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此不再赘述。

3.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近年来我国基层金融出现的空洞化危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居民个性化消费信贷需求的增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表现为:

一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现阶段企业组织的主要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工业总产值近70%,提供就业占85%左右,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融资渠道仍然不畅通。缺资金、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进入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限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都不是中小企业合适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信贷。

然而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并不容易。相对于中小企业的“零售信贷”,大企业的贷款资金规模大、风险相对较小,还款比较有保证,收益也比较高,所以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大企业贷款。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利率受到严格管制,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成本差异无法通过利率的相应调整予以缓解,因此,经营批发业务较之经营零售业务具有明显的利益优势。从利益的角度,商业银行这种“嫌贫爱富”、“嫌小爱大”的惜贷行为是正常的市场经

济现象,无可非议,但这却导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信贷困境,个体、私营和乡镇企业所获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的比重很低,这就为广大城市商业银行预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民财富分配中居民比重持续上升,居民储蓄额不断上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均财产性收入也不断增多,反映出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这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机遇。

4.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业务上“同构”的挑战。

所谓同构,是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的低水平重复。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是以行政区化为单位设置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其后陆续成立的股份制银行虽不是按行政区划而是按经济区域来设置分支机构,但由于在机构布局上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伸力度较大,因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受到极强的挤压。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方面没有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形成应有的互补效应,而是受到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强烈挑战。此外,随着入世后各项金融服务业条款的履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也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发起进攻。

三、国外社区银行的特点

在美国,中小银行通常被称为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大都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需要注意的是,社区银行并不是指位于城市社区的银行,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都可以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界定方法存在着分歧。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将资产规模作为界定社区银行的标准,即将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划分为社区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统一的银行经营报告就是据此来划分类别的。

就美国而言,若按资产少于10亿美元的界限来划分,社区银行机构有6907家,占据整个商业银行机构数目的近94%,仅有6.67%的商业银行资产超过10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商业银行业中的绝大多数是由社区银行组成的。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2004年的统计,美国有8300家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