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操谈舍得——再品《三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曹操谈舍得——再品《三国》

摘要:《三国演义》之魅力老少难当,若要讨问原由,必告之曰:计谋与忠义也!论计谋,三国人物用计之巧妙,设计频率之高,计谋效果之精彩就算孙膑也得为之兴叹;论忠义,刘关张赵的生死情节成为难以超越的人伦典范和道德标尺。

关键词:三国曹操

1 大舍之一:常人思路是:做大事必先从小事着手

可是曹操向来都是大手笔,最擅长“大舍大得”,为了“熊掌”不是舍“鱼”而是舍命。

董卓入主汉室后,曹操决心杀董卓,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是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历祖历宗食汉禄已经有四百年了。如果不思回报,那么和禽兽又有什么不同?我之所以屈身而事董贼,实际上是虚与委蛇,要等待时机,好为国家除害。今天事情不成,反被追缉,只能说是天意啊。”的确,曹操原本深得董卓信任,是董卓极为倚重的宠臣之一,借助这块跳板他很容易平步青云。可是他却背弃董卓的信任,舍命单刀谋刺董贼,以失败告终。这个结果很可能在他意料之中,那么曹操他图什么,曹操得到了什么?——“大义”。他的言行不但打动陈宫放了自己,以后又被袁绍率领的十九路诸侯视为虎胆英雄而为座上宾,甚至连刘备是何许人都不知道的大首领袁绍,却能够对曹操刮目相看,这就是曹操所“大得”——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最初的声望与资本。

2 大舍之二:曹操总是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主动作出正确的取舍

董卓之后,天子流亡关中,在对待汉天子的问题上,曹操和袁绍的谋士们都各自提出过同样的主张“奉迎天子”。当时,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正如火如荼,作为十九路诸侯之首的袁大将军傲慢短视,掂不出孰重孰轻,竟然小觑天子之威,对奉迎天子毫无兴趣,将此事置之不理。而精明的曹操经过反复思量毅然决定:暂时放弃与各路诸侯的较量,以“勤王”平乱之名、倡义军转而迎接天子回许昌,直到那时,那些平庸之辈才明白天上的馅饼落在了“曹贼”之手。

曹操所“得”的馅饼实在太令人炫目了,那简直就是一个撬动地球的杠杠:曹操名义上“拥护皇帝顺从民意,此乃大顺;秉持天下公道以收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贤士,此乃大德;此数者皆备,即使目前力量薄弱,也能成燎原之势。”曹操的权谋是无与伦比的,他为汉献帝建立宗庙,修造宫殿,使许都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各色人才不期而至。像荀攸、郭嘉、钟繇等谋士,典韦、于禁、徐晃等武将,都是在此前后投奔曹操的,这样一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武齐全,被曹操“嫁接”了的朝廷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来为正统所不容,被说成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实际上,汉室衰微的根源在冲质二帝时就已经埋下了。历经冲质恒灵四朝,天灾人祸,皇权旁落,军阀纷争,民变蜂起。曹操具有政治家的深邃眼光,也有枭雄的胆略雄才,他看到就算自己死心塌地地忠

于汉献帝,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它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此后,他要施展抱负实现统一北方的愿望,就不再依靠拼死蛮干,只需运筹帷幄就能决胜千里,这不是大得又是什么?

3 大舍之三:舍徐州,保濮阳

曹操在濮阳任太守时,父亲曹嵩在来濮阳的路上,途经徐州被山贼杀害。曹操迁怒于陶谦,盛怒之下起兵攻打徐州。谁知正当曹操和陶谦在徐州激战时,陈宫勾结吕布,竟攻占了濮阳。是继续打还是退兵?荀彧进言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杀父之仇常人都足以激怒疯狂,曹操岂能“忍”得了?曹操就是曹操,他拿首席谋士的话去赌自己的输赢从未有一次闪失,这次他又忍了。放弃攻打徐州,不但回兵夺回濮阳,还顺势奉迎了天子,这次他又赢了。

曹操的肚量非常人能比,即使当时的刘备也只能望其项背。刘备在是非面前原本也是有大舍大取之德,他曾经屈尊降贵三顾茅庐,也曾经置生死于不顾携褴褛百姓一起逃跑,还曾因疼惜赵云摔了孩子,可是刘备却因兄弟之死乱了方寸,如张飞般鲁莽草率,一意孤行东征孙权,执意打破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在复仇的魔鬼面前,他不考虑经由蜀道行军打仗之艰难,他也听不进诸葛亮的逆耳忠言。最终导致蜀国的衰败与早亡。

为了大计,曹操死了爹都能忍住,刘备被桃园之义所困,死一兄弟就起兵伐吴以至身死惨败,正如诸葛亮所谏:不明大义,轻重不分。终被小义所误。

“忍”是“舍”的高级境界,它意味着舍弃原来坚守的原则,意味着必须改变不能改变的习惯甚至本能。曹操通过无数的“忍”换来了根基的稳固。

4 大舍之四:舍“恩怨”求人才

曹操是个大手笔的伯乐。三教九流,悉为所用。最重要的是,从来不为私人恩怨而动摇用人的原则,曹操笼络过的人有不少是他的对手或仇家,例如陈琳、张辽、关羽、徐庶、荀彧等。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荀彧曾经是袁绍门下,投奔曹操后,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俘获张辽后曹操亲自为其松绑,降低身架丢掉恩怨来表示对人才之爱惜;就连给他带来祸害的吕布,若非刘备不怀好意地参了一言,曹操也定会爱若至宝。曹操对关羽百般恩宠万般敬重换来的是关羽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可是曹操没有丝毫的恼羞成怒,他亲自送走关羽还赠送锦袍。且看曹操收获了什么: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成为曹操的

首席谋士和功臣;张辽率领八百勇士大败孙权十万大军,且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名扬天下,成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而在逃亡的华容道上,于生死关头挽救了自己性命的人恰恰就是自己以诚相待过的关羽。曹操舍掉的耐心、真诚都得到了加倍奉还,真可谓有容乃大。

以曹操之功,众大臣都拥戴他为国公、加封九锡。荀彧却以“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为由反对此事。那么,曹操配不配晋升国公呢?其实,我们的曹阿瞒早就拥有了帝王的胸襟与气度:他割发代首显示了对百姓的珍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显示了他对人才的渴慕;“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啼。”体现出他对战争的憎恶和对统一的渴望。这种帝王胸怀和政治家的气魄远远超出了平庸者的愚忠和群雄之浅陋。曹操只称“公”不称“帝”,原本就是谦虚至极了。

5 舍得的精髓在于:明大义,善坚忍,有包容

正像“阴”与“阳”、“祸”与“福”一样,“舍”与“得”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哲学。每一个由稚嫩走向成熟的人身上,每一件成功的事情后面,蕴含了多少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舍与得。由近及远,宇宙万物正是在舍与得的相互辅助相互转化之中才达到融洽和谐,稳定统一。

舍得的精髓在于:明大义,善坚忍,有包容。把握好这些尺度,便等于把持了人生的平衡和成功的钥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