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摘要]高校扩招增加了高等教育学历人才及紧缺专业人才的供给,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实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仪器设备等资源条件是否实现了同步增长;各级院校的发展速度、规模是否为扩招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是拥有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数量、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
而高职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的要求及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化改革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我们要针对现状,在加强教师政治思想、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等几个主要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使之尽快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学历结构。
学历是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达到一定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师资队伍中较高学历所占比例越大,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就越高。
它既能反映师资队伍的基础现状,也能预示教师队伍的潜在能力和发展前途。
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已成为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对高校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也将逐步提高。
现阶段各级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各级院校领导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严把新教师的入口关。
但是横向比较来看,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差异明显,总体来看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
2.职称结构。
教师职称结构是指师资队伍中教师各类职称人数的比例关系,它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
有研究表明,高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以1∶2∶4∶3为宜。
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这一比例为0.186∶1.86∶4.294∶
3.66。
与适宜的比例相比,拥有高级职称
的教师偏少。
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比例情况更显不平衡,高学历、高职称师资比例过少。
其中教授数目微乎其微,副教授也只占20%左右。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科研气氛较差,教师科研能力较弱。
就目前体育教师发表论文的渠道来看,适合发表体育专业论文的刊物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高职教师投送论文与科研交流的需要。
所以,教师在评聘职称时,科研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3.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能反映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活力。
体育教师不仅年龄要相对年轻,而且还得保持一定水准的运动能力。
因而比例适宜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将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使之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中。
经研究表明,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年龄呈现年轻化。
年轻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其特点是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是他们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还没能很好地掌握,经验不足,且部分人还缺少敬业精神。
为此各高校应在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师德教育。
4.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
目前体育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多项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哲学社科类和教育类获国家级立项课题。
但从事体育科研的教师人数不多。
据不完全统计,体育教师每年撰写论文300余篇。
近3年来的人均论文约为0.387篇/年,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以上的人均仅0.197篇/年,与高校科研地位不符。
大多数体育教师的专业集中于田径、三大球等运动项目,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1.2%和37.2%。
而武术、体操、艺术体操、游泳、理论等专业总共只占30.5%,其他专业仅占11.1%。
这样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因此,改革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势在必行。
二、高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政治思想素质与理论水平、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观念、热爱体育事业及崇高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
有了坚强的思想基础,才能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所以,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深知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较高的业务素质能力。
新世纪人才应该是高品位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知识面制约着他们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形成、发展和高低。
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其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训练工作和裁判工作能力等。
3.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科的发展和
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
科研成果是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训练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升华。
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观察能力、调查能力、思维能力和正确的科研方法等。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与训练等各项工作。
体育教学必须创新,创新必须依赖科研,这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经验,通过吸收、总结、归纳、研究,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积极推广,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推动教改和创新教学的开展。
体育教师应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认知,从而用新的观念去改进教学。
三、加强高职体育教师师资建设的途径
1.切实加强体育师资职前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
岗前培训是重视教师全面素质培养,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
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自己要通过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重视师德养成,明确教学任务。
岗前培训能够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和初步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从事高校教学、德育及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在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教学工作能力,从而能够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他们自我实现的目标。
因此,在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已取得青年体育教师资格的在职青年体育教师要更新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教育能力水平,充分发展青年体育教师的个性特点,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
2.应重视体育科研工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体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去,并视其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意识,要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经验型”的体育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新世纪需要的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教师要创造优异的工作成绩,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探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紧紧围绕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两个中心环节,积极、扎实地搞好体育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气氛,使我们的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还要利用目前逐步发展起来的人才市场,面向国内公开招聘,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
一定要严格引进手续,做到认真考察、择优补充、宁缺毋滥。
确实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坚决引进,并积极为引进的教师提供良好、
优质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这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忽视的问题。
3.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体育教师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就业市场和所需从事的工作要求,进行教学开发和课程开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的能力,提高其全面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教师资队伍的特色和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文件多次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
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和学校迫切要求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有利于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克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陈腐观念、树立重实践的观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与调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任课教师。
4.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机制改革。
学校体育应适应形势,加大体育教师管理机制的改革。
强调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教是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在改革中,要全面规划,狠抓落实管理,使体育教师管理工作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这是搞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学校应重视建章立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政策上向体育倾斜,研究、制定系统规范的规章制度,使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制定一整套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如教师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师惩罚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等,使体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待遇、资格和作用、考核和奖惩以及培训进修等教师管理和建设的主要环节有法律保障。
同时对体育教师进行量化管理,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抓教师书写教案规范化、备课制度化、教法研究经常化,还可举行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
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以评促建,对体育教师进行经常性的考核,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则兴.论高校体育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2]许岩.青年体育教师在职培训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J].体育世界,2007(6).
[3]郭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理性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7).
[4]孙娟.辽宁省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体育资源及教学现状比较[J].体育学刊,2006(5).
[5]胡本东.山东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叶小明.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7]梁利.广西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5)。
[8]程敬恭.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山西经济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