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国情依据

(粗体的更加重要些)

一、国土

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自然资源的存在形态,可分为10种资源:土地、水、矿产、森林、牧草、物种、海洋、气候、旅游和自然信息。

(2)按自然资源的不同功用,可分为6种资源: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

(3)按自然资源的固有特征,如耗竭性、可更新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等进行分类。

1.广义和狭义的国土资源概念

广义的国土资源包括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全部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和经济资源;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国土规划的“国土资源”主要指狭义的国土资源,同时也兼顾广义的国土资源。

2.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

在外延与内涵上都有区别。国土资源增加了“主权管辖范围”的内容,受国界等因素限制,有着有限性。

1.国土规划的含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它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体系的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网的配置,把国土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国土规划的技术特质

国土规划是为避免市场配置资源失灵而建立的,它是一种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

首先,国土规划是一种知识性或分析性的活动,这是政府其他部门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特质。其次,国土规划可减少政府国土资源开发整治的不确定性,帮助政府实现决策的理性化。再次,国土规划能够把握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系统的有效运行。

一、国土规划的类型

1.经济区国土规划

2.行政区国土规划

3.自然区国土规划

二、国土规划的体系

1.按规划行政区域范围划分

在我国通常按行政区域范围将规划分为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四个层次。

2.按规划详略程度划分

(1)国土总体规划。(2)国土专项规划。(3)国土详细规划。

国土规划是国家或地区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国土资源的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优化作用和保障作用四个方面。

一、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中心地理论;4.市场区位理论

二、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一个生产单位(或消费者)因为另一个生产单位

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行为)的存在而受益。外部不经济性则相反。

三、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理论

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4个:①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②外部性;

③公共物品;④不完全信息。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然而,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为政策失效。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1.决策判断失误;2.利益集团的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

四、规模经济理论

1.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原理

2.适度规模和适度规模经营

五、地域分工理论

1.地域分工的概念

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固有的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规律。关于分工的概念,常用的有:(1)自然分工;(2)社会分工;(3)部门分工;(4)地域分工。

2.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地域分工发展论、地域分工竞争论、地域分工层次论、地域分工协调论、地域分工合作论和地域分工效益论六大方面。

六、人地系统共生理论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国土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

这个复杂巨系统中,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思维主线始终围绕人地和谐共生这一核心伸展。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应该成为国土规划的灵魂。

七、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实际上真正提出的是生态可持续性的问题,而不是“可持续发展”。现在人们通常把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环境、增长等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增长”和“可持续环境”等概念。就自然资源利用领域来讲,可持续性这一概念的定义应该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于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自然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

八、国土开发的理论模式

1.倒“U”字理论2.门槛理论3.梯度理论

4.据点开发理论5.轴线理论6.中心地网络体系理论

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

一、资源短缺问题

二、资源地域分布不均问题

(1)中国国土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比较突出。如耕地、草原、水资源、煤炭等。

(2)资源品质(天然禀赋)在种类和地区上的差异比较大。

(3)资源的地区配套差异性比较大。

三、资源粗放利用问题

1.水资源;2.矿产资源;3.海洋资源;4.森林资源;5.草地资源;6.非农用地资源。

四、环境退化问题

1.风蚀荒漠化问题;2.水土流失问题;3.土壤盐渍化问题;4.工程荒漠化问题;5.湿地面积持续萎缩问题;6.水资源恶化问题;7.环境污染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