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雕塑的艺术表现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雕塑的艺术表现效果分析
内容摘要:人类心理崇拜促使雕塑艺术的产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神或英雄的崇拜促使雕塑创作出不少具有时代精神、个性化的佳作,而雕塑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东西的再现,而要创作者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从大众文化出发对创作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运用雕塑家独到的眼光、灵动的双手加于独特艺术效果表现,而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具有价值的雕塑作品。
关键词:崇拜、群体意识,个性化,艺术效果
引言
雕塑作品随处可见,但当我们去欣赏和评价一件作品时却非易事,好的雕塑作品如同一本历史文化书籍,细细品味,其中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思想、思想意识和民族时代精神等,人体是雕塑家最感兴趣的表现对象,通过雕塑人体来表现思想,传递感情和体现美感。人体雕塑的艺术表现,有助于我们去欣赏和创作雕塑作品,而人体雕塑的艺术表现是一个很长,很深的话题,有待于我们去继续研究。
一、雕塑发源于人类的心理崇拜
谈及中外雕塑的发源,莫过于是对神或是对英雄的崇拜。外国把神放入神龛或置于教堂,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中国把神置于宙宇之中,把英雄置于广场或是为英雄建设纪念碑及雕像,都表示了人类的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
在原始艺术品中,奥地利南部维林多夫出土的一尊女性雕像,是最精彩的原始雕塑作品。虽然这个“维纳斯”与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并无直接关系,但毫无疑问,在当时母系民族社会中,是女性崇拜的象征,大概是当时的女神。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一切行为,包括艺术活动无不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从这尊雕像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女人体的表现是有所强调,这反映了他们的关心所在。这件作品强调了女人体中与生殖有关的部分,这是同一时代女人们具有的特征,可想而知,这尊雕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女性的敬重和多产的愿望,也许还包
含了对分娩平安的祈祷,这就是一种对女神的崇拜和祈求。
《骑马的铁托元帅》雕像,是南斯拉夫著名雕塑家法朗诺·克尔什尼奇1949年创作的。雕像塑造了铁托元帅骑着骏马,驰战于沙场的威武形象,铁托元帅身穿军装,两腿蹬着马镫,直立在马背上,左手紧握缰绳,昂首注视着前方,催马前进,强壮的战马行进在斜坡上,低头顶着狂风,抬起左前腿,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铁托元帅迎着风,向后飘动的军大衣,坚立的马鬃和马尾,增强了顶风前进的动感。雕塑家抓住战斗中的这一瞬间,塑造了铁托元帅在艰苦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形象,雕塑家摆脱了手面的绘画,运用灵动的双手把民族英雄高大威猛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放眼可见,一个英雄奋战杀敌,驰骋疆场的光辉形象,让全国人民可以看到他,永远膜拜他,他是民族的骄傲,国家安定的卫士,国家政权的捍卫者。这种雕塑的艺术是艺术的其他门类所难以期及的,他以精致的雕塑语言在人民的眼前描绘出一个逼真的英雄形象来冲击人们的视线,来震撼人们的心灵。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受到最普通,最广泛的崇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宙宇中时常可见其种类繁多,观音又叫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当世间众生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及时得以解困,所以这位菩萨的名就;称为“观世音”。中华民族信仰佛教的人居多这种信仰就是心灵的一种膜拜,当人们的生活不顺时,人们就可以默默地祈祷,祈求心中的神灵能给予帮助,早日脱离苦海。就是这种心灵的膜拜传播着佛教文化,推动着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不朽的雕塑作品。中国的佛像崇高庄严、淳厚质朴、浪漫飘逸,积淀着中华民族坚定沉郁、勤劳忍耐、豁达和平的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及虔诚敬重的心血和汗水,是历史精神的见证,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中外雕塑史,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史,它漫步历史长河,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上承古代,后启今人,它净化了人类的心灵,安尉了人类的思想。
二、雕塑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要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必须在法律意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做雕塑创作也一样,雕塑的取材、造型及设计也要遵循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意识俗成。如大家时常见到观世音菩萨坐在或是站在莲花之上,其间必然有联系和传说,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可能去追求创新而去改变它,又如五百罗汉各自的特征,手握的法器和各自的座骑,我们也不可颠倒是非,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它早已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俗成。观音菩萨渡众生,救苦救难是人间的救世主,在人们心中是慈祥、善良的形象,其貌似古代仕女,在雕造中必须注重崇高、庄严性,如果把它雕造成多么妖媚,像妖精一样,后果不堪设想,损坏了人们心中神的形象,必遭世人唾弃。中国佛教庙宇是陈列佛教供世人膜拜的,如在庙宇中钉一个十字架再把耶酥的雕像吊在上面,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信仰,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在庙宇的装饰方面也是有讲究的,艺术极力倡导创新、个性化但必须基于大众思想之上加以个人主观性想象,纪念碑细节部分它也是有其文化历史背景,我们必须与主体相符合,无论是主体雕塑下的日常生活描写,装饰细节,为了有趣还是抒情,它们都是附带的配曲,它的好与坏、正确与否直接会影响到主体形象。
我们在创作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性的作品时必须对传统文化思想有所了解研究,不能为了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而愚昧无知地加与改造,这是大众文化所不容的,社会群体长期俗成意识可以指导雕塑者去创作。
三、雕塑中的个人艺术思想的表现
目前,在雕塑中的创作过程中,雕塑技术的逐渐落后于思想。要创作一件好的作品就见其独特思想的重要性。
罗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的雕塑家,他的出现, 把雕塑作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打破了外在的约束,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作的出发点。首先雕塑是一件艺术作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
讽,而后是接受, 最后是欣赏。
举例子如《加来市民》, 加来是法国北海岸的一个城市,134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围城,下令城中选出六名士绅领袖,露顶赤足,穿上麻衫,颈系绳索,持城门钥匙,出城投降就刑保城。士绅中有六人自愿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城中百姓。据记载,怀孕的英后在场要求英王放赦了六人。罗丹要描写的是这短短的行列走向殉难的情景,六人中或迈出毅然从容就义的步伐,或痛苦踌躇不前,有人回盼,有人苦思, 这和英雄的纪念碑就有所大相径庭了。罗丹要在这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刻画个人的内心斗争。他甚至主张取消基座,让悲剧中的人物就走在观众的近侧,使观众能感受到他们手的颤动,听到他们心脏的悸跳。当初稿出来时,罗丹的设计方案遭到审查组的批评,说罗丹的设计损坏了他们心目中的爱国英雄的形象,但最后他们还是接受了罗丹的设计, 因为罗丹给他们的是更切实的史诗。
罗丹独特的艺术表现是大家公认的。如上所述,为护城保民而牺牲的士绅,在人们的心目中的确是爱国英雄, 今天我们为他们而创作,大家所想的肯定是高大的底座上面陈列着六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但罗丹他跳出了我们定式的思想,回到历史的情景当中去倾听他们心脏的悸动,感受他们在死神面前的颤抖,这样的构思是我们难以发觉的, 这是大师与我们的区别,是心灵和思想的差距。我们在雕塑作品构思之时回到历史,感受当时气氛,分析人物心理是必要的, 客观细微的思想变化,有助于我们创作出更有内涵和价值的作品。雕塑应该是生命的写照,而不是雕琢精湛的躯体表现。
丑的面貌,往往因为更具有个性,更包含丰富的内在真实,而成为艺术更喜爱的题材。在艺术中,有个性的作品才是美的。当然,年轻、轻盈活泼的肢体会激发人们塑造的欲望。而罗丹也塑造过中年女子,粗实而沉重的身体;他也塑造过老年的女人,两乳干瘪的垂着,腹部积着皮的皱折这样的女人体很少,去欣赏她,也许还觉得它丑,但罗丹做了,还成了佳作。像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像,都是赤裸的,身体的肌肉强壮结实,用他的话说:“像一头公牛”,鼓着圆肥的肚子,显示出暴露而带世俗气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