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原理”课程讲解教案
国际关系学院马维康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什么是杠杆,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几个具体要素,并能对一些简单杠杆作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验发现杠杆要素之间的关系,尝试做出总结;
4.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杠杆原理。
二、教学概念: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物体就是杠杆。
2.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点;
2.课堂实验,组织学生通过操作简单杠杆,对比前后不同尝试得出结论;
3.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和知识点,在黑板上画图并讲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杠杆的各要素和杠杆原理;
2.难点:能具体分析日常生活中杠杆的各要素,通过实验和引导尝试推出杆杠原理。
五、课时安排和准备工具:
1.课时:一课时;
2.准备:学生准备一支笔、一块橡皮和一把尺子,老师除此之外要准备各种日常工具。
教学过程
(一)通过PPT和实物展示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跷跷板、剪刀、钳子、订书机、镊子、指甲钳、天平、撬杆等。
教师提问:这些日常生活工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都在使用中转动;都绕着固定点转动;都要用力;都有特定用途)
教师引出杠杆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物体就是杠杆。(PPT)
(二)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简单杠杆,
教师:请同学们将笔放在尺子下面,把橡皮放在尺子上,橡皮左侧对准零刻度线(边说边示范),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杠杆。(用手压尺子的另一端,将橡皮抬高),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杠杆的由那几个要素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同学:……(由笔、支点,尺子、杠杆,橡皮、阻力,人手、动力组成)
(三)分析这一杠杆的要素
教师引入力的三要素概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PPT)
将简易杠杆画到黑板上,把同学们之前所说的要素标示出来,边说边画,引入概念;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
⒈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⒉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₁表示。
⒊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₂表示。
⒋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通常用L₁表示。
⒌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通常用L₂表示。
(在画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也跟着画)
(重新展示撬杆图片)
教师提问:图片中的工人为什么将小石头放得离大石头很近,而离自己很远?杠杆各要素间是什么关系?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四)利用简易杠杆做探究实验
1.将橡皮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将笔放到4cm处,用手压尺子另一端将橡皮抬起;
2.橡皮位置保持不变,将笔挪到7cm处,做同样的动作,体会用力的不同;
3.将笔挪到尺子的一半位置、10cm、12cm,做同样的动作,体会用力的不同;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几组实验,大家有没有发现杠杆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规律?
同学:……(笔所处的位置越靠后,抬起橡皮所用的力越大。)
教师:(课堂板书)橡皮的重量一直不变,动力臂缩短,阻力臂增长,要撬动橡皮,动力必须加大。
如果我们要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就需要天平和砝码。(展示课本实验用的天平),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都可以精确计算,可以看出四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最终可以得出结论:
当天平平衡时,左砝码个数×天平左侧长度=右砝码个数×天平右侧长度(五)得出结论:(PPT展示)
由此得出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是: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其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