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小说主人公形象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子佳人小说主人公形象的演变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园林里,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品种。

早在唐代传奇与宋元话本中,就出现了一些描写上层社会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风月故事。

到了明末清初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由短篇过渡到中长篇,逐步兴盛,以致风靡一时。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定的席位。

才子佳人是才子佳人小说中无可置疑的中心人物。

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变幻着各自不同的面貌,大致经过了由专擅到多能,由被动到积极,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历程。

愈到后世,其理想化的色彩愈益浓厚。

一、才子:
1.从以文才见长到以武功取胜
早期小说中的才子“两眼浮六合之间,一心在千秋之上;落笔时惊风雨,开口秀夺山川”。

作者用不少篇幅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例如在《玉娇梨》中,白太常得罪杨御史,是因为试探出其子腹内平平,拒绝把女儿许配他。

后来他化名皇甫员外,与苏友白盘桓交游后,答应把女儿嫁他,正是因为窥见了他的底里:“才又高,学又博,人物又风流俊秀”。

可以说,这种对文人才华的渲染、夸张是无以复加的。

同时,才子柔弱书生的本性也得到真实的表现。

“苏秀才穷途卖赋”一回就把书生旷野被劫、束手无策的狼狈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才子这样遇难无助的状况到后期小说中得到完全改变。

才子不仅能从容对付个别强盗以自卫,而且还行侠仗义,惩治恶霸。

在小说中才子制定捣巢妙计,调兵
遣将,一举奏功。

“山般气骨海般量,名在凌烟上。

”其成就远远超过堂堂武将。

才子由柔弱书生演变为以武功取胜逐渐蔚为时尚。

东西南北,到处是才子为国建功立业的人生舞台。

他们尽情挥洒着个人的聪明才智,在比宦途、科场更广阔的天地翱翔搏击,实践着“学成文武业,货与帝王家”的士人理想。

2.从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到生死不渝的痴情郎
《莺莺传》中张生没有善始善终地珍视崔莺莺。

现实的利害打算,前程的吉凶未卜,都干扰了他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决心,其始乱终弃的负心嘴脸实在令人厌恶。

张生一类的薄情才子在唐宋小说里并不罕见。

《霍小玉传》中李益,《茹魁传》中茹魁,《鸳鸯灯传》中张生。

真是“最恨多才情太浅”。

虽然此后,才子里面虽然也常不乏负心之徒,但从元代《娇红记》开始,才子向痴情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小说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展现了才子申纯持之不懈的恋爱历程。

最后申纯选择为爱情献身的道路,使他的人格放射出动人的光辉,极大地提升了文坛上才子的恋爱品味。

在爱情上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优良品德。

3.从形象的平面单一到立体多元
早期作品中的才子性格单纯明确,一句话即可概括其特点。

作家并不重视形象的塑造,只对故事的编写有兴趣。

如《莺莺传》为了把张生写成“善补过”的人物,就略去了张生变心的经过这一应该揭示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仅仅看到他大发一通女人祸水的谬论。

而把他的女人观作为负心的依据显然是不足的。

才子形象、性格简单化的格局在元代,尤其是明末清初以后被打破。

作家开始有意识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和不同层次。

如《玉娇梨》中的苏友白,是一位执着追求爱情的才子。

对佳人的痴情是他的主要性格。

此外,他在白太常面前展露了“才又高,学又博,人物又风流俊秀”的一面;执意退亲、不惜断送功名表现了他的孤高傲岸;私下窥看,把无艳当成无娇(白红玉),表现了他谨慎中不乏武断;赠银替店主打发承差,又反映了他仗义疏财的一面。

写出了才子多情、傲岸、讲义气而又有些冒失的特点,使苏友白像现实生活中血肉丰满的人物一样出现在读者面前。

才子形象的更丰满还表现在小说对人物性格变化的把握上。

《兰花梦》写许文卿对松宝珠态度的转变是委婉有致,一波三折。

小说把这位好色、专横的状元才子对待佳人如阴晴反常天气般的不同态度细细写来,勾画出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异样神态,令人赞叹作家的生花妙笔。

二、佳人
1.由逆来顺受、自咽苦果的被动到积极、大胆的主动出击
唐传奇《莺莺传》,明传奇《贾云华还魂记》等作品中的佳人在性格和爱情追求上显得比较柔弱、被动。

崔莺莺在张生变心前后,一直没有激烈的言行,相反却以柔情的倾诉来企盼才子的回心转意。

在才子恩断义绝后,对他仅采取躲避的态度。

明代传奇中的佳人贾云华,面对母亲对自己与魏鹏婚事的拒绝,只是无限伤感抑郁,最后患病而亡。

这些佳人在爱情的道路上几乎从来就不会积极争取,而是独自默默吞食了苦果。

晚明的才子佳人小说中,苦角就很少了,作品中的佳人以积极主动的行动来决定个人命运,追求幸福、主宰人生。

她们不是在闺中坐等才子的垂青,而是主动去挑选才子。

在觅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她们知道如何创造机会,把才子吸引到她的身边。

在爱情的天地,佳人们开始以主宰者的姿态收场。

2.由单一素质的强调到复合型完美素质的并重
在明末清初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郎才女貌一直被描写成是才子佳人产生爱情的主要方式。

相应的,佳人的单一素质尤其是美貌得到突出的强调。

在《霍小玉传》中,李益初见霍小玉时对她说:“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才子最珍视的是她的美色,而霍小玉对此是既自负又加以倚恃。

霍小玉之后的很多此类作品,主要也是突出佳人的美色。

作品中的“佳人”,只是美人的代名词。

从明清之交的《玉娇梨》书开始,文人作家在佳人的塑造上增加了更多理想化的色彩。

他们认识到了才的重要性。

例如《平山冷燕》中的山黛能与朝廷文臣、金马学士比文论艺,与天下数一数二的才子角逐诗艺也并不落在下风。

同时他们开始重视佳人的智慧、胆识。

《好逑传》中的水冰心更是“及至临事作为,却有才有胆,赛过须眉男子”。

佳人的情也开始被挖掘,强调了情对佳人的重要性。

苏友白在《玉娇梨》第五回谈到他理想的佳人:“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

像不少作品描写佳人对才子有怜才之念,主动相会,吟诗会文,解囊相助等,就表现了她们对情的大胆追求。

文人就这样通过理想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传统佳人的新形象。

此时的佳人集中了才、美、胆、识、情等诸多最优秀的素质,是完美的化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