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格局需要国际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大格局需要国际新思维
——中外校长XX南山纵论教育国际化
转自6月28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
记者X以瑾徐启建房超平
6月17日至18日,20多位国外重量级名校长、专家,30多位国内知名中小学校长、专家,相聚在首届中外卓越校长南山对话。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XX 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美国安生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这次活动,虽然人数不多,但却绝对称得上是国内少有的高质量中小学校长论坛。而这次对话的主题“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实践”更是牵动着国内众多校长的思考兴奋点:在新世纪、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应对新挑战?
“21世纪的教育格局不能再停留在小格局。什么叫小格局?让学生读好书,进一所好大学,对我们来说,这就是20世纪的小格局。我觉得,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21世纪的教育要有提升到培养优秀地球村民的大格局。”马来西亚行知文教发展中心国际讲师、沙巴崇正中学前校长曾桂安的观点,也许代表了这次会议大多数人的共识。
主办方观点: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打造教育国际化先锋区,应该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其次,要有广泛的参与度,即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国际化气息;第三,要有多样化的选择渠道,每个学校在人才模式创新、课程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管理方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选
择和追求的目标。第四,要有制度化的国际交流平台,首届中外卓越校长南山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第五,要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有利于开展教育国际交流的良好机制,在学校和学校、校长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上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机制。
XX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曾令格:我们所理解的教育国际化是指教育超越地域局限、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学习、借鉴、继承、发扬、理解、对话。一是指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上的理性扬弃。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教育理论,而是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做到“洋为中用”,二是在继承、发扬上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全面创新。如果不能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也就无法达到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高度。三是指在理解、对话不同国家教育文化基础上的整体重建。通过文化重建,改善教育内在品质,恢复教育的人文性和XX性,保持教育的公正性,促进教育文化的更新和现代化。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飞向未来的一对翅膀
【中外校长和教育专家聚在一起谈“国际化”,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走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攻防或者一边倒的效仿。】
XX市学府中学校长钟莉: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扁平化、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如果只立足传统、关着门来办学显然是不行的。只有以包容的、接纳的心态,以“俯纳百家”的态势去吸纳、接收外来的文化,外来文化当中好的部分进入到我们的学校管理和学校生活
当中来,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了解、承担国际事务的新一代的年轻人。
XX市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X秉捷:
我们必须明确今天的改革一定是培养地球村的现代人,无论是中国的孩子还是国外的孩子,打开互联网我们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我们今天培养的是地球公民。教育现代化除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还必须把理念变为行为:培养我们学生的国际视野,尊重别国文化,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通晓国际规则,有国际思维,具备参与或者将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华南师X大学基础教育培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
简单的一句“文化差异”好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释了,但这样没有充分认识到或充分发挥国际交流的价值。跨文化交流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了异质化的学习环境,能够让我们对教育规律做出思考。
马来西亚培正中学校长X碧玉:
对于国际化,我的经验是:第一,跨国交流是要学习的,在学生还没有跨出家园之前,到国外他们要学习,要适应;第二,跨国文化交流需要有赏识的心态。当我们学会赏识以后,我们就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学会肯定别人,而不是否定别人。当我们肯定别人以后,我们就会欣赏,欣赏以后就会接受,这样才能进步。马来西亚行知文教发展中心国际讲师、沙巴崇正中学前校长曾桂安:国际化很有必要,但是没有建设在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国际化是没有根的国际化,孩子可能会因此迷失方向,盲目地模仿。迈克·杰克逊按一下按纽,全都跟
着去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却没有留下来。教育国际化一定要在“根”的基础上,要有原点。在没有根的基础上去讲国际化,只会越走越远。
XX市卓雅小学校长陈斌:
教育国际化首先要尊重本土传统,我们的育人传统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育德。文化育德是一种新的思维,这种新的思维新在何处?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让一个孩子从一个普通的人成为一个文化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道德的人。我们主X通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和继承,完成儿童人格的教化,提高道德素质。
XX省XX十中校长柳袁照:
我认为向现代化、国际化走去的过程当中,第一要“各美其美”,我们不能一味地朝前走,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停下自己的脚步,回过头看看我们自身、看看我们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第二是“美人之美”,也就是说不仅仅坚守自己的文化,还要和异域融合、和国外融合、和世界融合,我们坚定地认为本土化和国际化是飞向未来的一对翅膀。
我们要培养“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才
【在全球化时代,“移动”成为一种能力。各国教育者都应该意识到,教育应对全球化变革的最好方式,就是培养年轻一代的移动能力,把每一个“角落中的人”都带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XX市南山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
在了解世界发达国家培养人的目标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对自己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特区现代中国人”进行了深刻反思,如果说做人是根本,
做中国人是坚守传统美德,做特区现代中国人是适应现代社会,那么做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才有可能适应未来世界。移动能力指三大能力:第一个是语言能力;第二个是对国际事务多元了解与包容的能力;第三个是融入当地社会对跨国文化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我们认为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的核心是有国际视野,对国家和民族有强烈的责任感,拥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并拥有规则意识、创新思维和领导力。
XXXX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
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预备英才”。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把学校的培养目标细化成三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第一种素质是学生要有强烈的进取意识,第二是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是要有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三种能力第一种是自我规划自我定位的能力,第二种是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第三种是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能力。
美国独立学校南方协会主席斯蒂芬·罗宾逊:
哈佛教育研究生院一个老师说有6种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学校、职场生存,这6个技能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他访问了超过600个CEO。我们的教育者在做教育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些思想成果。21世纪给我们很多新的方式来做系统的教育改革,我们现在的学生不应该仅仅关注数学、语文等等,我们也必须让学生接受更多技能的培训,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全球的X围内,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美国埃克德学院视觉艺术系副教授马克·约瑟夫·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