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的技术
作者:马志国
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08期
一、解释的要求
咨询会话中,咨询师总要运用某一种理论,对求询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解析说明。通过解释,使求询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
解释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使用解释技术的基本要求。影响咨询师解释效果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既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还取决于能否熟练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针对不同求询者的不同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很要功夫的。咨询师水平的高低,解释的效果大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有些咨询师只从理论出发,简单地拿理论去套实际,甚至削足适履。于是,解释过于牵强,甚至张冠李戴,解释不通。比如,有的咨询师用弗洛伊德的幼年性体验去解释一切问题。不错,确有一些问题的根源在过去,甚至在幼年。然而,有些问题则是由新近的现实挫折引起的。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问题,来作具体分析。而且,理论是源于实践的。也许,有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理论,需要我们结合实践来研究和探索。
相反,有些咨询师扔掉了理论,光凭感觉和经验解释求询者的问题,难以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系统的分析解释。这样的解释,或过于表面化,或解释不清,或缺乏说服力。这就需要提高理论修养,否则,也会影响咨询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咨询师使用解释技术要做到哪几点呢?
第一,要全面了解求询者的问题。
咨询师解释之前,必须要对求询者的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否则,对求询者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了解就盲目解释,势必偏离求询者问题的实质。正因此,通常要在咨询会话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咨询师才能进行解释。
第二,要明了自己想解释的内容。
如果咨询师自己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模糊不清,你怎么能对别人解释清楚?如果你确实不很清楚,可以经过研究或请教专家后,再进行解释。
第三,解释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咨询师的解释,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理论,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有些求询者文化水平较高,领悟能力较强,解释时可以深入些、系统些、全面些;有些求询者理解能力不够,文化水平较低,应尽量解释得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多打比方,多举例子,这样更容易为求询者所接受。
第四,咨询师的解释不能强加在求询者身上。
就是说,一方面,不能在求询者还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就匆忙地予以解释,过早的解释往往会使求询者不知所措,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不能把求询者不同意或有怀疑的解释,强加在他的身上。有的咨询师说:“你的问题就是这样,你不理解是因为你不懂。”或者说:“你不同意我的解释,我就没办法了。到底是你懂还是我懂?”这样强迫求询者接受,效果往往不好。
最有效的解释,是与求询者的知识背景有某种程度的吻合。比如,一位相信弗洛伊德理论的求询者,比一位反对这个理论的求询者,更容易接受幼年性体验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第五,咨询师掌握的信息不一定都告诉求询者。
解释的时候,咨询师不能把知道的都说出来。比如,一位求询者得了强迫症,这本来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如果求询者对心理疾病这样的字眼很敏感,对强迫症又一点不了解,就不如告诉他这是一种“强迫行为”,再适当作些说明,免得他产生误解或增加心理压力。再如,有些心理障碍源于儿童时期父母的不当影响,咨询师可以适当地作些分析,但是不宜过多地强调这一点,否则可能会导致求询者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放弃自己的责任,结果既不利于咨询效果,也不利于亲子关系。
二、解释的时机
一句话说得对不对,往往要看你说得是不是时候。生活中是这样,咨询中更是这样。咨询师不适当的解释时机,和不适当解释一样,也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困惑或造成误解,并影响求询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因此,咨询师需要把握好解释的时机。
从广义来说,从首次咨询会话一开始,咨询师在倾听的时候,心里对求询者的问题就已经开始作出解释。但是,这时还不能说给求询者,因为还没到解释的时候。但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过早地、轻率地向求询者提供解释,却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不耐心倾听、过早作解释,是导致咨询会话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过早的解释存在很多的弊端。
第一,过早地解释往往是轻率而错误的。
仅凭求询者的只言片语和咨询师的主观臆测,就过早向求询者提供所谓的“解释”,往往对求询者问题还缺乏真正的把握,甚至可能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就会使求询者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咨询师的尊重,在最应当得到理解的地方被人误解了。作为回应,求询者自然会失去对咨询师的信任,也就难以保持咨询关系了。
第二,过早地解释会妨碍求询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救助。
心理咨询必须有求询者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收到理想效果。咨询师不能代替求询者解决问题,咨询师的解释,只有在促进求询者的自我发现的时候,求询者才能真正理解它。就是说,似乎由自己发现而不是由别人提供的解释,更容易在求询者心中扎下根,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样的道理,只有求询者自己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才更愿意采取行动,并增进自信。
由此可见,咨询师在向求询者提供解释前,必须充分做好“铺垫”工作。有时候,即使时机已经成熟,咨询师也不一定亲自把解释“和盘托出”。真正高明的解释,应该是启发引导求询者,让求询者把咨询师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下面的案例就体现了这一点。
求询者:我丈夫很有上进心,而我自己却不求上进,光知道打麻将,什么都不顾。孩子也是奶奶照顾。有一次,我在外面打麻将,整整一个通宵,都没顾上给孩子喂奶。孩子饿得直哭。丈夫这次很生气,我们吵了起来。我一生气回了娘家。他也不理我。后来我自己回家了,他还是不理我。我很生气,那天就找到他的公司,动手打了他,他也打了我。后来,我们还是常常吵闹。一吵闹,我就闹离婚。最后一次,我把他缠住不放,说他不去离婚我就死给他看。他这才和我终于离婚了……现在,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迷茫……
咨询师:现在,让你迷茫的是什么?
求询者:不想真的离开他,可是如果在一起又对以后没有把握……
咨询师:没有把握?对什么没有把握?
求询者:对我们,不,是对我自己没有把握。
咨询师:对自己?对自己怎么没有把握?
求询者:我不知道以后我能否当一个贤妻良母……
咨询师:你是说你们的婚姻走到这一步,你自己有责任?
求询者:是的,是我的性格不好,像个孩子,光顾着自己,让他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