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ppt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定基础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7张PPT).
2/2/2019 殷切(
) )
可歌可泣 ( 彷 徨(


红(


鲜为人知(

根据意思写成语
1、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2、很少有人知道。 ( ) 3、小心谨慎,贡献全部力量。( ) 4、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 5、每家每户都明白。( ) 6、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 7、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战场。 ( )
2/2/2019
自学检测:
第一部分:概述百年屈辱历史,引出杰出科学 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第三部分: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品。 第四部分:从另一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默默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高度赞扬和缅怀邓稼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2/2019
几部分之间的关系:
1、用文中的话说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
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
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 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 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2019
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1)概括:六部分的内容,并说说六部分 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文章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学时间:6分钟)
2/2/2019
读一读
热泪盈眶( ) 鞠躬尽瘁( ) 殷红(
一、历史背景
(引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宋书》
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 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
——《隋书·食货志》
加强南北交流,
材料三: “(平陈时)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
,以为贤。……(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 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哪个成语与此有关?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 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 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思考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暴政
时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 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 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 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 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 官。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但后来,出身门第高的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 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 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门第高就 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
三点 4规模: 四段 五河
5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涿郡(北京)
zxxkw
长 洛阳 黄河 安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 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 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朝大业年间民役简表时间大事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605年三月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每月二百万人605年三月开凿通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5年四月开凿邗沟十多万人605年五月营建西苑一百七十多万人606年七月巡幸江南四十多万人607年八月修筑长城一百多万人608年正月开凿永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8年七月再修长城二十多万人612年正月远征高丽三百多万人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统一的原因、意义。

2.掌握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掌握隋朝的灭亡和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和重要项目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分析学习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残暴统治被隋末农民战争一举推翻,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隋朝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统一的原因。

2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线索较单一,围绕隋朝的三个问题(隋朝的建立统一、建设和灭亡)展开。

在教学中不以讲解法为主而应多开展双边活动。

1.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尽可能穿插一些投影、图片,以增强教学效果,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媒体1.投影仪。

2.地图:世界地图和隋朝疆域图。

3.一些运河的图片。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2.演示法:用投影仪演示运河路线;用地图演示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用一些运河的图片演示运河在今天所起的作用。

3.联系比较法:把隋朝与秦朝联系,比较它们之间在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上的相同点和短期而亡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历史《大洲和大洋》ppt课件1

部编人教版历史《大洲和大洋》ppt课件1

亚洲的分区
找一找下列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中国 新加坡 印度 伊拉克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思考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亚洲 ,最小的洲是 大洋洲 2.世界上位置最南的洲是 南极洲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是 欧洲 北美洲
4.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南美洲 5.世界上最大的岛是 格陵兰岛
海洋提供了淡水资源
香港海上机场
扩 大 生 存 空 间
生命的 起源
人类淡水的 来源
资源的 宝库
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陆地空间 的扩大
海上交通的 要道
板书设计:
陆 地 地 球
海 洋
大陆
大洲
岛屿(半岛、群岛)
四大洋 对人类的影响 相关概念(海峡)
七大洲
练习一
1.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_7_1﹪__,陆地面积占_29_﹪__。

2. 通 读 全 文 ,我们 能感受 到:菜 农是一 位憨厚 朴实、 热爱生 活、追 求内心 的宁静 、做事 专注认 真、不 怕别人 嘲笑奚 落的人 。

3.读 了 本 文 , 我明 白了在 当今世 俗的喧 嚣中应 保持自 己内心 的宁静 ,不为 世俗所 扰。文 中的菜 农能够 在喧闹 的菜市 场沉浸 于书本 的美好 中,沉 浸于内 心的宁 静中。 在生活 中,我 不会因 某次月 考的成 功而骄 傲。而 要保持 内心的 宁静, 继续努 力前行 。
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 海和红海,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等通往欧洲各国 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至10000千米。
一笔画“世界”
找一找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的位置都具有南
北对称分布的特点。你能找出两两对应的大洲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国土与人民的概念,掌握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国土概念,学习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中国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变化规律;3.探究国家安全的含义。

二、知识与能力1.知识1.国土概念:国土是国家的领土,是由陆地、内水和领海三部分组成,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物质载体。

2.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国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人口的分布情况: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特别快,分布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4.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安定,以及国家不受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威胁和侵害。

2.能力1.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够表述出国土与人民的概念;2.学生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进一步理解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概括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增长规律;4.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探究国家安全的含义,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用实物、图片等生动形象的物质来介绍国土和人民的概念。

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心理预期。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国土和人民的想法。

2.主体环节(1)讲解教材内容1.通过课件和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土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以及人口分布情况与规律;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初步认识,并探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小组合作1.分小组进行讨论,以有关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形势变化为主题,让学生在团队中分析问题、讨论、总结,并展示自己的看法;2.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分析那些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南海问题等,对于可以防范和应对这些因素有何办法和建议。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及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文帝的统一措施、隋炀帝的统治及其衰败、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措施、灭亡过程及其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课题是"历史的起源"。

下面是一份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字数超过500字。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过去经历和事件的记录与研究。

了解历史的起源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承以及个体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什么是历史的起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的起源。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起源于大约250万年前的非洲。

古人类从穴居生活逐渐进化,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狩猎采集,过着游牧生活。

经过一系列漫长的演变,约6000年前,人类开始了农耕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历史的起源。

在农耕文明的时期,人类开始固定居住,形成了群体化的社会。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逐渐出现了农业、手工业、贸易等不同的生产形式。

人们开始分工合作,农田和房屋不再是个体的私有财产,开始有了“公有”和“个人”的概念。

农产品的多余也引发了贸易的出现,人们开始交换物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交易逐渐演化为货币经济,这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货币的出现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这也间接导致了城市的出现,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中。

城市化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开始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如农民、奴隶、工匠、商人等。

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出现。

同时,不同文化、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也给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历史的起源不仅包括社会经济的变革,也包括文化的传承。

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通过文字的使用,人类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录过去的经历和事件,使得历史的研究更为深入。

同时,历史的起源还与科技的创新密切相关。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械装置,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知识的传播,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

这些科技的突破为历史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18段引用张爱萍的评价有何作用?
引用张爱萍的评价,增强说服力,再次高度赞 颂了邓稼先的功勋,高度评价了他为了祖国的科研 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 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 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 绩,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 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 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堂测试
冬,它没有春的艳丽,没 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 但她所独有的就是那圣洁,刚 傲的品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从文章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圈出其中的关键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4.开篇写中国一百年以前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②内容上,在中华民族长久遭受屈辱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
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预习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02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精华知识点归纳

202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精华知识点归纳

2019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①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②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③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重点】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课文解读】知识点一:隋的统1、隋朝的建立胭脂井建于南朝陈代。

六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是个偏爱寻欢作乐、不关心国事的皇帝,虽然他在位时常传来前方敌情紧张的报告,但陈叔宝依然沉湎于饮酒作乐之中。

公元588 年,杨广带领51 万隋兵分八路向建康进攻,并最后攻陷建康(南京)。

当陈后主听到外面杀声震天时,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好,慌了手脚。

他匆忙带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妃逃到景阳楼下,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这时发现了眼前有一口枯井,他连忙拉着两位妃子躲进了枯井里。

隋军最后盘问太监才知道,陈后主躲进了井里。

隋军士兵高喊让里面的人出来,但井里却没有人答应。

隋军士兵又大喊说“再不出来,就扔石头砸进去了。

”里面这才传来痛哭声,隋兵们用绳索把三人从井里拉了上来。

两名妃子当场被杀,陈后主被俘虏。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

井的故事据传,当时两贵妃化妆的脂粉比较浓艳,在进出枯井的过程中,这些脂粉都掉落在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迹。

后人因此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辱井。

2、隋朝的统一①背景:南方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②经过: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初的强盛(1 )措施:①经济方面: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 )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D.昂扬进取 泽被东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由盛 转衰
沉重 打击
唐朝 灭亡
藩镇割据 的延续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原因、概况、影响


之 乱 与
2、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 朱温建梁,唐朝灭亡



3、五代十国: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的概况,统一是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与 天竺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与日本:
遣唐使,学习中国隋唐时期先进文化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弘扬佛法。


2、唐与新罗: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唐与天竺:

唐太宗时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口述《大唐西域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考点:鉴真东渡】 (2020•湖北咸宁)16.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考点:隋大运河】 (2020·四川自贡)4.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字。以下两首评
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辩证的观点 B.积极的观点
C.消极的观点
D.片面的观点
(2020•广东深圳)6.“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
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考点:安史之乱】
(2020·贵州遵义)21.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 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考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020·四川德阳)14.读图1,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为什么 会统一呢?
杨坚 谥号:文帝(隋文帝) 年号:开皇 仁寿
隋朝建立 时间:581年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
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大交融,社 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统 一有什么 意义呢?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 势。
材料阅读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约2100万, 隋炀帝登基已达到890万户约5200万。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90年)已垦田地1944 万顷,隋炀帝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
一、隋的统一
回顾 知识
单击此处可以编辑与添加低于大约三 十字的章节标题
政权分立与 民族交融
统一
杨坚 谥号:文帝(隋文帝) 年号:开皇 仁寿
隋朝建立 时间:581年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
材料阅读
自西晋灭亡后,“天下丧乱,四海不 一”。长期的分裂割据,是的“战争相 寻”“书轨不同,生灵涂炭”。
2、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交流。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3、如何评价大运河的 开通?(积极/消极)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 “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 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比较秦朝、隋朝有哪些异同
总结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建立
隋朝建设
隋朝统一
隋朝灭亡
隋文帝
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制度
谢谢观看
隋文帝有哪些措 施巩固隋王朝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幻灯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幻灯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幻灯片简介本文档是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幻灯片”的详细介绍。

本课是历史学科中的一部分,通过介绍幻灯片的起源、发展和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幻灯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幻灯片的起源1.幻灯片的概念幻灯片是一种利用投影仪将图片、文字等内容投影到屏幕上供人观看的媒体工具。

最早的幻灯片使用光线、照片和透明胶片制作,现代幻灯片则多采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制作。

2.幻灯片的起源幻灯片最早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幻灯片是利用光线和透明胶片投影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片的形式逐渐演变,从传统的幻灯片到现代的电子幻灯片。

二、幻灯片的发展1.传统幻灯片的发展 20世纪初,传统幻灯片成为教育、宣传以及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人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照片、图表、文字等内容,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方便观众理解和接受信息。

2.电子幻灯片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投影仪技术的进步,20世纪末出现了电子幻灯片,也称为PPT幻灯片。

电子幻灯片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可以添加动画效果、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幻灯片更加生动、多样化。

三、使用幻灯片的技巧1.幻灯片的设计要素–内容简洁明了: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应简洁明了,避免文字过多和排版混乱。

–图片选择恰当:幻灯片中的图片应与内容相符,能够有效支持演讲或教学。

–字体和颜色搭配合理:选择合适的字体和颜色搭配,提高幻灯片的可读性。

2.幻灯片的制作技巧–使用模板:可以使用现有的幻灯片模板,简化制作过程。

–利用动画效果:适当添加一些动画效果,能够提升幻灯片的吸引力。

–注意幻灯片顺序:幻灯片的顺序要合理,便于讲解或展示内容的逻辑清晰。

四、幻灯片的应用领域1.教育领域幻灯片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2.宣传推广幻灯片在宣传推广中也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产品、服务,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增加销售机会。

3.文化艺术交流幻灯片也常用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文化艺术作品、历史文化等内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通过观察中国王朝更替表,梳理清历史朝代的更迭时序。

引出结束魏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是隋朝。

隋朝的历史虽然昙花一现,二世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个板块:隋朝的兴与隋朝的亡和隋朝的创举,创设问题情境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的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隋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隋的统一和隋的强盛两大方面进行叙述的。

在隋的统一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应该重点讲授统一的意义。

教学中,引导学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分裂局面加以说明,让学生明确隋朝统一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国家统一的重建。

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涉及面广,利用教材中的含嘉仓示意图,来说明隋朝的繁盛,由此倒叙,略微交代隋朝的统治措施。

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

教材只是进行了简单介绍,从大运河申遗成功出发,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把开通大运河的主观意图、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讲清楚;然后结合地图了解大运河的走向与概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维护和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举制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炀帝
1.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 迅游,三征辽东) 3.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 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 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 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成由勤俭败由奢。
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 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 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000多千米。
4、作用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到现 在的“北煤南运”以及防洪灌溉干 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 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完成下列 各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 年开始开凿的?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 在哪里? 3、请对大运河做出客观的评价。
1.时间:605年。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起点涿郡,终点余杭。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 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
参考答案:
相同点: 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历史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历史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第二子目:治国的智
激发兴趣
慧 突 出 重 点
攻克难点
隋初经济
简单介绍经济措施,通过史料数据展现出隋朝经济繁荣,经济实力增强。
第三子目:开通大运
激发兴趣
河 突 出 重 点
攻克难点
通过民谣与现实逻辑产生的矛盾,引 导学生要学会多方面思考历史问题。
通过隋朝疆域图,了解当时的历史 情况,梳理开凿大运河的真实用意。
从内容逻辑上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但是
学生难以理解内容逻辑。 重新整理,以两位皇帝治
国政策为主线。
隋朝的 建立
再造统一
治国的 智慧
开皇之治
开通 大运河
沟通南北
隋朝的 灭亡
警世恒久
贰 学 情 分 析

从学生知识储备来看: 在日常生活中对隋朝有所了解,但在影视剧等
年级
文化产品影响下对隋朝出现偏见与片面的认识。
立 突 出 重 点
攻克难点
完成历史时空观念的架构
第一子目:隋朝的建
激发兴趣
立 突 出 重 点
攻克难点
+
“隋文帝发迹史”
通过故事为解决 思考题一完成知 识储备
“伐陈之战”
培养归纳分析能 力,学会论从史 出
第二子目:治国的智
激发兴趣
慧 突 出 重 点
攻克难点
通过王羲之与房玄龄两人为官之路的故事,对比两种选拔制度, 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科举制出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陆 教 学 过 程
学习兴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以思维冲突引起 学习兴趣
以故事讲述建构 基础知识
以开放性问题升 华历史认识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激发兴趣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是否认同两诗对“此河” 的评价?
胡 同增意对胡时大增间 运观河点的,开因河通为段 以大否运定河征为的发主民修夫,建认劳为民大伤运财民河,是引谣隋起朝了暴社政会的的表不现满,, 是 加隋快灭了605亡隋年的朝主的要灭通原亡济因。渠。 100余万 运河水,荡悠悠, 皮 过 或 的日。同灭休意亡660058对皮是年年大日因运休为河观隋永的点朝邗济开沟,的渠通因暴以为政肯大。11定0运00余余为河万万主起,到认贯隋一为通炀心大南皇只运北帝把河的下 琼造作扬花福用州看后,。,代同,时功隋大朝于 评 价61:0年贯通南江北南,河却劳民1伤0余财万,加速万隋里朝江灭山亡一(旦一丢分。为二)
王损之的仕途
王家世代是平民阶层,家中只有一个弟弟和老母 亲。弟弟前几年被朝廷抓去开凿大运河,王损之自己 空有诗书却苦于无人举荐,怀才不遇。一年,朝廷贴 出告示,告知民众,朝廷设置进士科,通过诗赋,时 务策等考试,登科及第者就可以进入朝廷做官。这对 于王损之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新政策出来,所有 人都可以凭借才学入仕,一时士人沸腾,学子争先苦
③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 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 创造精神。
⑤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2点以上】
建立背景: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政权特点: 都制定了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大运河。 历史地位:
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灭亡教训为后来朝代的统治者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评价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 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 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 ( 唐)
积极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至今仍造福百姓。
主观上
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国力强盛,军事强大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效果:
(1)措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 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荒淫无道,罔顾人伦
竹 三、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四、奢侈铺张,豪居美宅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时间: 618年
难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书 九、卖官鬻爵,奸佞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有功也有过。
功:隋炀帝时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 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设立进士科, 开创科举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 度;多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加强了内地与流 求的联系。
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 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 , 却不能 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 , 不利于国家 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 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 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 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 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 实现进一步遏制 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2、隋朝的统一 ?时间?影响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
客观上:
1.民族融合加强 2.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3.长期的分裂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消极影响: 为开通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民力,还利用大
运河到江南巡游, 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 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 2、创立
3、影响
材料一: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 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 才德标准 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 面。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 的统治
2.概况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长 洛阳 黄河 安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淮水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长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钱塘江
3、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 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问题思考:
前朝选官制度重门第,选官权力掌握在世 家大族手中;
科举制是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士。
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相比,不仅公平、 客观、开放,还把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 强了宗罪
原因:
罄 一、毒杀亲父,逆子可恨
不同: ①时代不同: 秦朝处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秦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朝处于封建社 会走向繁荣的时期,隋统一为封建社会盛世局面 出现打下基础。 ②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 秦始皇注重政治,巩 固政权;隋文帝较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③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 秦“焚书坑儒”;隋 实施科举制,笼络人才。
根据材料二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希望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2.诞生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 正式确立
3.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相同: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秦 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隋朝结束了西晋 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都创立了新的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秦朝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隋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③都建造了伟大工程( 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 河) ④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 而亡⑥都注重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秦朝西北、东 南;隋朝流求)
过: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 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征发大批劳动力 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多次巡游,耗费大 量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致使民不聊生, 社会矛盾激化。
隋朝灭亡的教训(启示):
1、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和保障 2、暴政导致亡国,失民心者失天下
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