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

“新基础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那是因为我们多年来进行的教育本来就是基础教育,陌生那是因为前面加了一个字“新” 。正是因为这个“新” ,它包含了与时俱进,包含了更新、思变、创新。正是基于此,我校老师们开始了新基础教育的学习与实践。

一、开展学习与实践价值引领,且行且思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才能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一名老师”。本学期初,叶瑞碧副校长在全校教工会上对新基础教育手册进行了解读,正式拉开了我校新基础教育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帷幕. 全校老师人手一本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初中英语组三个年段教师组建了三个学习微信群,经常在群里沟通交流学习心得,组内教研更是时常拿出此书进行共同学习交流,邀请组长赖志英老师在教研组会上专门指导组内老师学习本书核心章节:新基础教学设计。以组长周阳玲老师作为英语学科负责人,以程晖林冰老师作为核心教师,以三个年轻教师黄婧、王婷、钟玲瑜骨干教师,成立了英语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领军队。在近一个学期中,他们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利用区校两级新基础教育研究平台,积极参加莲花生态圈的一切关于新基础教育的研讨会,观摩实验教师的初建课,重建课,听取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专家的评课指导,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我校开展了新基础教育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英语组的三位骨干教师王婷、钟玲瑜和黄婧分别开设了新基础教育研讨课,得到了专家的指点与帮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数学组的负责人为程金元老师,核心骨干教师为龚存华、连福志老师,骨干教师为郑锦枝、王兆哲、张静、叶秀锦

老师。他们将研究目标定位为主要解决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问题,和新基础教育研究课堂中“五还”问题,即首先还时间,保证每堂课能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时间供学生学习,教师的讲授时间以及点拨时间不能超过一半时间,解决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第二还空间,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第三,还手段,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对组学习,第四还评价权,将老师的传统评价改变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第五还提问权,改变传统的由老师提问题的传统方式,研究由学生提问题,学生及老师解答的问题。

围绕“新基础教育” 的核心理念,初二语文何琳老师开设了《湖心亭看雪》和初一年级林婧老师开设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两堂研讨课,何琳老师的课,坚持“五还” 理念: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注重课堂的开放互动,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激发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林婧老师利用初一学生富于表现力的分角色情景对话,巧妙地引入课题,在梳理文脉的基础上,注重文本解读,落到实处。研讨课后,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陈文莉老师组织点评并予以指导。评议认为:两节课都有:大问题的设计,重心下移,在资源的捕捉中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互动推进,注意方法结构的提炼。在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中,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重建的建议,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思路。

通过对班团队活动开展专题调研,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工作还要进一步整体建构。学校核心文化的不清晰间接影响目前学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由于班主任缺乏长程意识和整体视野使学生组织建设、活动建设、文化建设等实践领域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可操作的一个系统,导致班级自主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学生自主意识被替代;同时主题教育活动还没有能形成本校的年历,整体性、综

合性还不够强。此外,生源的变化以及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学生差异也对学生工作的提升构成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不足,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讨论,并制订了学生发展三年规划方案。

二、注重交流与研究学生立场,重建课堂

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后,我们的骨干教师多次外出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真实地感到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教学行为在转变。老师们开始主动地想去了解学生的学前状态和潜在能力,会真诚地为学生每一点进步而喝彩。

英语组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依据年段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组内围绕着“开放的导入”,“核心过程的推进”,“开放的延伸”这三大要素展开研究。① “开放的导入”:思考提出什么大问题,如何“放”下去,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生生、师生互动,应对学生可能的方案是什么,如何“收”的有层次等问题的研究。②“核心过程的推进”:分析学生可能形成的问题,思考“核心问题”的生成与“展开问题“之间是否有递进和提升,如何使收放合理、自如、有效。③“开放的延伸”:思考是否注意概括性的总结,是否注意学习方法结构的提炼,是否注意评价的反思与质疑。2 、聚焦课堂,关注倾听、发言、学生评价与互相评价。

数学组的研究路径为:初建课——重建课的流程研究,感到有很强实效性,通过一次次地听教者的设计意图、学科负责人的评点和教研员指导,对这些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感到可操作性越来越强。本学期,分别由初一骨干叶秀锦老师和初二骨干连福志老师分别借学校教学开放周的机会向全区教师分别上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配套问题和《分式的活动课》探究比例的性质。课前,由两位老师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先备课,全体数学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

课,修改教学设计,其中,李明、叶志娟、程金元老师着重对教学设计谈了修改意见,龚存华老师主持了会议,其他老师也分别提出一些建议。除了参加研究共同体学校组织的相关“新基础教育”研讨活动,数学教师还在两位老师的展示中,努力学习、借鉴、总结、反思,每个人按教研组的要求,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如果由我来上,我将如何进行?除此之外,王兆哲老师还在学校“百花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展示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公开课,连福志老师更是梅开二度,在一年一度的教育观摩研讨会上再次向全区教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公开课,得到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王俊山主任的认可与好评。连福志老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公开课,得到进修学校朱丹红老师的直接指导。老师们在每一次新的教研活动过后,还将每节课例进行整理,为后续研究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每位老师感到受益匪浅。

语文教研组在起始年段初一倡导三段式备课:本段备课:年级、学段的学情要有把握,不可以没有年段感,使备课呈现点状思维,割裂思维。初一与小学,要融通,尽量做好“小初衔接” 。前段备课:学生小学阶段,前期学习基础如何?提升到哪里?发展到哪里?后段备课:学生到初二初三,今天教学为后面做了哪些铺垫?打什么基础?如何更顺利进入到后面学习?只有这样前移后续,才是真的体现学生立场,为学生发展服务。

团队建设方面,首先从学生的需求、发展规律、发展空间和趋势来创建班级文化,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从而逐步达到“学生自主、班级自律、班风自觉”的效果,本学期我们要求所有的年段或班级开展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写出详细的主题活动方案,之后再由老师和学生讨论修订;活动过程教师改变角色,尽量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要求写出反思,并提出重建方案。本学期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