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类型

合集下载

3.5文化的空间扩散

3.5文化的空间扩散

三、身边的文化扩散
1.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2.文化扩散形式的多样化、速度的快捷化。
3.利用文化扩散规律,促进文化扩散
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不同扩散形式有 不同的扩散结果。
在商品宣传中,选择何种广告形 式也与文化扩散规律有关。
文化扩散媒体日益丰富
网络 生活方式 音乐 广告 语言
电影 服饰 饮食
说说图中蕴含的两种扩散类型和判断理由。
黄色区域由于存在红色区域周围,表示此种文化扩散为扩展扩散, 箭头(思想流)要跨越大洲、大洋、大海、高山、沙漠等,故属迁移 扩散。
(1)扩展扩散
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 刺激扩散
扩展扩散的类型:
传染扩散
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 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
例子
KFC
美国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传播
1、可口可乐解放前传入中国。
迁移扩散
2、首先在中国的上层社会流行,改革开放后可 口可乐开始在广大人民 群众中传播。 3、特别是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并且一 传十,十传百。 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
4、我国的一些商人根据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学习其 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加入了自己新的配方创造了 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
电脑 西式快餐
建筑 商业
手机
艺术
小结
一、文化扩散的类型(重点) 分 类 扩展扩散 迁移扩散
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
刺激扩散
二、文化扩散的作用 三、身边的文化扩散
例子
1、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2、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现在比较流行穿韩版服装
扩展扩散的类型:
等级扩散
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中,由 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

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

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

第五节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一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文化扩散的含义、类型及后果,说明文化扩散及其意义。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某种文化扩散的类型,学会分析文化的传播、扩散图形及路径,认识其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文化扩散的含义、类型及不同类型扩散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文化扩散的类型比较复杂,应通过具体实例具体分析,注意在不同的阶段中,情况并不相同。

规律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特殊情况反映在个体上总是有差异的。

教学过程:任何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都是经过多代人的不断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一、文化扩散及其类型文化的传播是指文化现象和事物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过程,文化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过程称为“文化扩散”,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称为“文化传承”。

文化的扩散与文化的传承彼此不是截然分开的。

文化传播的形式可以有许多种分类方法,因此对应的文化扩散形式的划分方法也很多,依据传播借助的媒介划分,有电视传播、广播传播、报刊书籍传播、网络传播等;依据传播路线划分,有“U”型传播和“J”型传播等,前者是指文化事物和现象从源地传出,又经他地传回最初产生的源地的传播形式,后者是指文化事物和现象从源地传出,在向回传播时并没有返回到最初的源地的传播形式,可见,文化扩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有差异的。

文化扩散的主体是人,根据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短,我们可以将文化扩散分为两大类:即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短的称为扩展扩散,人的空间移动长的称为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由人们接力似地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三种形式:(1)传染扩散:它是指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

例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由一些渴望寻求社会变革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首先接受的。

(2)等级扩散:它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

高二地理 3.5 文化空间的扩散知识精 讲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 3.5 文化空间的扩散知识精 讲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 3.5 文化空间的扩散知识精讲新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3.5 文化空间的扩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文化扩散的类型三. 知识结构:四. 知识要点:3.5文化空间的扩散(一)文化扩散类型1. 概念:指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空间)2. 类型:类型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短长定义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由人们接力似地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带到另一地的扩散过程时、空差异文化源−−−→−扩展扩散扩大文化区文化事物或现象−−−→−迁移扩散新的分布区举例诸葛亮将农耕技术传给西南少数民族(由中原向南征战)又传给缅甸人欧洲移民涌入美洲和澳大利亚,带来欧洲的宗教、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1)扩展扩散(距离短)扩展扩散又可分为三种: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定义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

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往它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举例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苏格兰威士忌酒、美国牛仔服最初都是由下层社会传入上层。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系统是由上而下。

南方滑旱冰、西北滑沙(2)迁移扩散(距离长)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它传入中国主要是迁移扩散:印度僧与西域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区的宗教信仰,法显、玄奘等中国僧也不辞劳苦去天竺取经。

属于迁移扩散。

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先为上层社会接受(如皇帝等),而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这种扩散过程则是等级扩散。

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地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只是迁移扩散。

3. 文化扩散的意义是文化发展的反映;扩大或产生了文化区;有利于文化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二)身边的文化扩散1. 现代社会文化扩散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和快速化:广播、电视、通信卫星、光纤、网络等2. 适当的媒体可提高效果3. 选择恰当的类型可促进生产的发展:设想你是下面的某一角色,要达到各自的目的,应该采取怎样的广告形式。

固体中原子的扩散

固体中原子的扩散
表达式: J = -Ddρ/dx
扩散系数D(diffusion coefficient):描述扩 散速度的物理量。它等于浓度梯度 (concentiontration gradient)为1时在1秒内通过 1㎡面积的物质质量或原子数。D越大,则扩散越快.
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4时
4
24分13秒
4.1.2 Fick第二定律
3、扩散原子要能固溶 扩散原子在基体金属中必须有一定 的固溶度,能溶入基体组元晶格,形成固溶体,才能进行固态 扩散。
4、扩散要有驱动力(driven force) 实际发生的定向扩 散过程都是在扩散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势差:在等温 等压条件下,只要两个区域中各组元存在化学势差,就能产 生扩散,直至化学势差为零)。
D与ρ有关时,Fick第二定律为式4.2(P130) Boltzmann引入中间变量:η= x / t
根据无限长的扩散偶(diffusion couple)的初始条件为 t=0时 x>0 ρ=ρ;x<0 ρ= 0;
引入n中间量后的初始条件:t=0时η=+∞ ρ=ρ; η=-∞ ρ=0
求通解:4.35式 根据初始条件求特解:4.39式 式中x原点位置Matano面来确定(x=0平面位置),在x=0平 面两侧组元的J相等(J1=J2),方向相反,此时净通量为0。
晶体内扩散Dl < 晶界扩散Db < 表面扩散Ds
5.位错扩散:原子通过位错扩散。温度越低, 原子在位错中的时间越长,在点阵中跳动的时间 越短。把原子在缺陷中的扩散称为短路扩散 (short-circuit diffusion)。
总之,固态金属或合金中的扩散主要依靠晶 体缺陷来进行。
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4时

金属冶炼中的扩散与固溶行为

金属冶炼中的扩散与固溶行为

扩散:金属元 素在熔体中的 迁移过程,影 响金属的熔炼
和凝固
固溶:金属元 素在熔体中的 溶解过程,影 响金属的熔炼
和凝固
扩散与固溶的 相互作用:影 响金属的熔炼 和凝固,影响 金属的性质和
性能
扩散与固溶对 金属冶炼的影 响:影响金属 的熔炼和凝固, 影响金属的性 质和性能,影 响金属的加工
和成型
扩散与固溶在金 属冶炼中的实际 应用案例
扩散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扩散种类: 包括自扩 散、互扩 散和杂质 扩散
影响因素: 温度、压 力、浓度 梯度、晶 体结构、 杂质浓度 等
扩散速率: 与温度、 浓度梯度、 晶体结构 等因素有 关
扩散机制: 包括空位 机制、间 隙机制和 替位机制
扩散现象: 包括晶界 扩散、晶 格扩散和 表面扩散 等
扩散应用: 在金属冶 炼、半导 体制造等 领域有广 泛应用
固溶体的应用:固溶体广泛应 用于合金材料中,提高材料的 性能和稳定性
固溶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固溶种类: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 金属间化合物固溶体
固溶作用: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 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时间、合 金成分、晶格常数、晶格缺陷等
固溶机理:原子扩散、位错运动、 晶格畸变等
扩散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
合金化:通过扩散使不同金属 元素均匀混合,形成合金
晶粒生长:通过扩散使晶粒长 大,提高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相变:通过扩散使金属中的相 变发生,形成新的相
缺陷修复:通过扩散使金属中 的缺陷得到修复,提高金属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扩散过程的控制因素
温度:温度越 高,扩散速度
越快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图:迁移扩散第二章(一)扩散概述扩散(Diffusion )——一种通过空间和时间传播的现象。

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空间过程,如文化、疾病、技术等现象从发生源地向其他地方蔓延发展。

因此,扩散也可以看成事物在空间上的发展。

对扩散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化过程,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

哈格斯特朗的扩散模型揭示了扩散的动力机制,扩散的形成由信息场和接受面决定,散的时空过程表现为“S ”型曲线特质。

扩散有很多种类型,通常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大类。

其中,迁移扩散可以分为占据式扩散、蔓延式扩散、墨渍式扩散和变异式扩散;扩展扩散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二)迁移扩散迁移扩散——又称重新区位扩散(RelocationDiffusion ),是指事物或特质随着接受者或承载者的位移而产生的扩散。

一般的途径是最初的某事物或现象的接受者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同时,该事物或现象也随之迁移。

典型的如移民过程中,语言、宗教、习俗随人口一同扩散到其他地方。

中国城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就是迁移扩散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迁移扩散过程中,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空间的位移。

当然迁移扩散过程中或完成之后,很可能伴随或相继发生扩展扩散,使得接受者的数量也进一步增加。

1、占据式扩散——主要指移民从原居住地带到新居住地的文化仍保持与原居住地的一致性。

其中,根据扩散后对物质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带来的变化情况,可以进一步分大一致性扩散和小一致性扩散。

所谓的大一致性扩散是通过移民使得原来大面积文化区中存在的小部分异文化区被同化,形成一个大的同质文化区。

小一致性扩散是指迁移到与原居住地不相邻的地方,新居住地外围仍然为其他事物或现象所包围,形成与原居住地相一致的孤岛式区域。

2、蔓延扩散——一般是指在移民过程中,由于所带来的文化具有更强的优势,对周围的土著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土著文化精华,逐步形成一种混合型文化,在地理空间上进一步扩展。

种子的扩散类型

种子的扩散类型

种子的扩散类型
种子的扩散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风散(Anemochory):种子通过风力传播。

例如,一些植
物的种子轻盈且带有“翅膀”,可以被风吹起来,随风飞行远离母株。

2. 水散(Hydrochory):种子通过水传播。

例如,一些植物的
种子可以浮在水面上,被水流带走远离母株。

3. 动物散播(Zoochory):种子通过动物传播。

这可以是靠动物吃下种子后,种子随动物的粪便排泄出去。

也可能是种子附着在动物的外部,如毛发、羽毛或衣服上,在动物活动时掉落到其他地方。

4. 弹射散播(Ballistichory):种子在成熟时以一定的力量从
母株上脱离,并通过弹射方式传播。

例如,一些山毛榉科植物的果实内的种子可以通过弹射方式将种子射出远离母株。

5. 自动散播(Autochory):种子通过自身的力量传播。

例如,一些植物的果实在成熟时会干燥收缩,从而产生力量将种子弹出。

这些种子的扩散机制有助于植物繁殖和种群的扩大。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第⼀章1、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是⼈类赖以⽣存的基础,材料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类⽂明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

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民⽣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反映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业⽔平。

材料特别是新材料与社会现代化及现代⽂明的关系⼗分密切,新材料对提⾼⼈民⽣活,增加国家安全,提⾼⼯业⽣产率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新材料的发展⼗分重要。

材料是⼀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各种材料的起点主要来源于材料的化学制备和化学改性。

2、什么是材料科学⼯程具有物理学、化学、冶⾦学、⾦属学、陶瓷学、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特点,并且具有鲜明的⼯程性。

3、什么是材料化学材料化学在研究开发新材料中的作⽤,就是⽤化学理论和⽅法来研究功能分⼦以及由功能分⼦构筑的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使⼈们能够设计新型材料,提供的各种化学合成反应和⽅法使⼈们可以获得具有所设计结构的材料。

采⽤新技术和新⼯艺⽅法,合成新物质和新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各组分在原⼦或分⼦⽔平上的相互转换过程。

涉及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的⼀门科学。

材料化学既是材料科学的⼀个重要分⽀,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内容。

同时⼜是化学学科的⼀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

是材料学专业学⽣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4、材料的分类(1)按照材料的使⽤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类结构材料的使⽤性能主要是⼒学性能;功能材料的使⽤性能主要是光、电、磁、热、声等功能性能。

(2)以材料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不同将材料分为四类:⾦属材料、⾮⾦属材料、⾼分⼦材料及由此三类材料相互组合⽽成的复合材料。

第⼆章1、原⼦结合---键合两种主要类型的原⼦键:⼀次键和⼆次键。

(1)⼀次键的三个主要类型:离⼦键、共价键和⾦属键。

(⼀次键都涉及电⼦的转移,或者是电⼦的共⽤。

)⼀次键通常⽐⼆次键强⼀个数量级以上。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三章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_OK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三章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_OK

23
3)构型扩散
当分子运动时的直 径(动力学直径)与 孔径相当时,扩散系 数受孔径的影响变化 很 大 。 孔 径 小 于 1.5nm 的微孔中的扩散就属 于这种类型,如分子 筛孔道内的扩散。可 以利用构型扩散的特 点控程和扩散系数计算公 式,可知温度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比对扩散 速率的影响要大。多 相催化反应是扩散过 程与化学过程的结果。 因此反应速率随温度 的变化就比较复杂。 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
(1)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 (2)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 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 (3)反应产物向催化剂内表面脱附。
所要回答的是,反应机理是吸附控制,表面反应 控制,还是脱附控制?
16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的集合。有平行反应和连续 反应构成(相连的一系列步骤)。如:
2
3、为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动力学 规律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关联在一起,可以 为选择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如原料组成、反应温度、 催化剂用量等)提供计算依据。如果把动力学规律和 特定反应器的传质、传热规律相结合,则可为反应器 设计、操作、控制以及最佳化提供相当可靠的计算方 程,现已发展建立起单独的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和/ 或催化反应工程。而催化反应动力学是催化反应工程 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1925年,Tayor提出并强调了活性位的概念,催化表面是 不均匀的,不是所有表面的活性位都有催化活性。
5
1943年,Hougen-Watson讨论了多孔催化剂中的吸附速 率控制、中毒和传质控制,并在假定化学计量系数为1 的条件下,提出了表面反应控制的速率方程。该方法 成功应用的最重要的例子是Hougen及其同事在1946年 发表的混合异辛烯在镍/硅藻土催化剂上的加氢动力学, 他们提出了17种可能的机理,最后的结论是速率控制 步骤是活性吸附的氢和异辛烯之间的表面反应。

扩散3.2

扩散3.2


这种由于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对扩散速度不 同而引起的标记移动的不均衡扩散现象, 被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3.3 达肯方程
3.3.1柯肯达尔效应

这种由于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对扩散速度不 同而引起的标记移动的不均衡扩散现象, 被称为柯肯达尔(Kirkendall )效应。
2
Q Ev E
空位扩散激活能Q是由空位形成能ΔEV和空位 迁移能(即原子的激活内能)ΔE组成 原子以空位机制扩散要比间隙扩散困难得多, 主要原因是每个原子周围出现空位的几率较小, 原子在每次跳动之前必须等待新的空位移动 到它的近邻位置。
四、扩散激活能的测量
在物理冶金中,许多重要过程都与温度相关, 如晶粒长大、蠕变速率、腐蚀速度等。如 果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扩散系数,发现扩散 系数D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也可用Arrhenius 方程表达: D=D0e-Q/RT 式中D0和Q取决于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但与 温度无关。D0称为扩散常数或频率因子。Q 为扩散激活能(J/mol)
第三章 固体中的扩散

当某些原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时,便会离开原 来的位置,跳向邻近的位置,这种由于物质中 原子(或者其他微观粒子)的微观热运动所引 起的宏观迁移现象称为扩散。
物质传输的方式: 1、对流--由内部压力或密度差引起的 2、扩散--由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气态和液态物质传输/原子迁移可以通过对流 和扩散两种方式进行,对流要比扩散快得多。
扩散激活能一般靠实验测量,首先将式两边取对数
Q ln D ln D0 kT
(1)由实验测定在不同 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并 以1/T为横轴,lnD为纵 轴绘图。 (2)如所绘的是一条直线, 根据上式,直线的斜率为 -Q/k,与纵轴的截距为 lnD0

影剧院常用扩散体图集,你想要的扩散体都在这里,3大类型10多种型号,扩散体大全

影剧院常用扩散体图集,你想要的扩散体都在这里,3大类型10多种型号,扩散体大全

扩散体是为了改进声场扩散性能所采用的吸音材料。

设计混响式的主要目的是要得到扩散声场,但即使按要求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明显地达不到预期的扩散。

恒旺隔音认为造成原因,主要还是对于扩散体的形状尺寸的设计不符合影剧院、音乐厅、录音室等场所对于声环境的扩散要求。

剧院、音乐厅、录音室的声扩散设计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提高厅室内的声场均匀度。

1、常用扩散体的几何形状
在剧院观众厅和音乐厅中,声扩散部分占墙面、顶棚的较大比例。

下图中列出了几种扩散体的几何形状。

2、经典扩散体的形状
2.1过去,比较经典的扩散体形状主要有锥形、船形、圆弧形、蘑菇形、帷幕等,如图(a)一(e)所示。

2.2约10年前,从欧洲引进了QRD扩散体、MLS扩散体等。

如图(f)-(g)
3、新型扩散体的形状
近几年,由于上述扩散体均存在视觉缺陷,而且声学与装饰融为一体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形状的扩散体也应运而生。

如图1-16、1-17、1-18所示。

装饰扩散体由设计师设计,既有较好的扩散效果,又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动物的扩散和迁徙

动物的扩散和迁徙

气候变化对动物迁徙的影响
温度变化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一些 动物的迁徙时间、路线 和目的地发生变化,甚 至使得一些动物无法完 成迁徙。
极端气候事件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 、干旱)的频率和强度 增加,对动物的迁徙和 扩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 发生变化,如植被分布 、水源地等,进而影响 了动物的迁徙和扩散。
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
动物迁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至关重要,保护迁徙动 物有助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监测
迁徙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迁徙动物的动 态变化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05
动物扩散与迁徙的适应性 进化
扩散与迁徙对环境的适应
气候适应性
动物通过迁徙来逃避极端气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如候鸟 南飞避寒。
迁徙
指动物根据季节、繁殖、食物供 应等因素,进行的有规律、长距 离的往返移动。
生态学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动物的扩散和迁徙有助于维持生态系 统的平衡,通过传播种子、捕食与被 捕食等相互作用,促进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稳定性。
促进基因交流
响应环境变化
动物通过迁徙和扩散来响应环境变化 ,如气候变化、食物资源波动等,从 而找到更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食物资源分布、栖息地破坏等环境因素都会影 响动物的扩散行为和迁徙路线。
社会行为
一些动物在扩散过程中会表现出集群行为、跟随行为等社 会行为,这有助于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生理机制
动物的生理机制,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也会对其 扩散行为产生影响,例如一些鸟类在迁徙前会储存大量的 脂肪以备长途飞行之需。

金属物理之扩散

金属物理之扩散

2.1
概述
一、扩散的定义
◆ 扩散就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物质传输的一种方式。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一个成分不均匀的单 相体系会趋于变成成分均匀的体系。这一均匀化的过程就是原子或分 子扩散的过程。其实质是原子无规则布朗运动。 人们对气体和液体中的扩散现象并不陌生,如气味飘散,向静水 中滴加墨水等,虽然扩散现象在固态物质中不易察觉,但确实存在。 金属晶体中的扩散是指原子在晶体中的迁移过程,它与缺陷运动 密切相关。与液体或气体一样,金属中扩散的本质也是在热激活缺陷 的不断产生和复合过程中,原子不断由一处向另一处作无规则运动。 许多材料加工过程就是利用扩散来实现工艺目的的,比如铸件的 均匀化退火、金属扩散焊连接、金属表面渗碳、粉末合金烧结、高温 蠕变、金属凝固、相变等,都与扩散有密切联系。
一、稳态扩散
所谓稳态扩散,就是扩散的浓度场各处的浓度保持不变时,即浓 度场不随时间而变。
稳态扩散通常是在恒边界条件,即在边界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有限尺寸的试样经历比较长的时间扩散后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
当D为常数时:
c 0 2c 0 t
A和B是常数,根据边 界条件来确定
1、 一维扩散
如果在扩散系统内存在物质的 源和阱,那么系统内就有物质 的产生和湮灭。根据物质守恒 原理,在一个体积元内△v 内, 单位时间内流入这体积的物质 与流出这体积的物质的差值就 等于个体积单元在这一时间段 的物质积聚或消失的速度。 单位时间内的物质变化量:
J x,y,z J x i J y j J z k
2、按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的关系分为
① 下坡扩散 下坡扩散是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扩散,使浓度趋于均 匀化(如渗碳)。 ② 上坡扩散 沿着浓度提高的方向扩散即为上坡扩散,使浓度发生 两极分化 。上坡扩散的驱动力也可以是弹性应力梯度、电位梯度或温 度梯度。

固体中扩散的类型

固体中扩散的类型

固体中扩散的类型
在固体中,扩散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化学扩散和自扩散:扩散系统中存在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没有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自扩散,后者是指纯金属的自扩散。

2. 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原子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的扩散称为下坡扩散,反之则称为上坡扩散。

3. 原子经由空位扩散:原子通过占据空位而进行的扩散。

4. 较小半径的原子在晶格间隙间扩散:较小半径的原子在晶格间隙间的扩散。

5. 两种原子互换位置的扩散:两种原子通过互换位置进行的扩散。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共46张PPT)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共46张PPT)

这些离子为什么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主动运输
1.定义: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2.关键条件: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ATP。
载体蛋白
3.生理意义: 主动吸收营养,排出废物、有害物质
观察:主动运输
载 体 蛋 白 具 有 特 异 性 ( 专 一 性 )
主动运输
—特点: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具特异性) 需要消耗能量(ATP) 一般是逆浓度梯度
影响因素:膜两侧浓度差、载体数量、氧浓度
大分子物.消耗能量
【作业】 完成练习册 理解记忆本节知识 然后, 预习下一节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耗能 不耗能 不耗能
耗能
葡萄糖进入 葡萄糖、氨基酸
代表例子
气体,水, 脂溶性分子
红细胞;少 数离子通过
进入小肠上皮细 胞膜;大多数离
细胞膜
子通过细胞膜等
小结:被动运输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自由扩散: 特点: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消耗能量
举例: 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乙醇、苯
等脂溶性物质
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协助扩散:特点: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消耗能量
举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协助扩散区别于自由扩
载体蛋白
数量有限
数量有限
膜外物质浓度 (两侧浓度差)
a· 膜外物质浓度

迁飞害虫

迁飞害虫

2.昆虫的扩散的类型
(1)由虫源中心向外小范围的迁移。如棉红铃虫在棉仓,加工厂或村庄住地越冬,第二年就成为虫源中心。
(2)由于趋性所引起的小范围分散或集中。如棉蚜在一株棉花上繁殖量过大,危害过重,造成卷叶,营养不适,就会向其它棉株上扩散。
(3)完全靠外部原因,如风力,水力或人力活动引起的被动转移。如许多鳞目幼虫可吐丝下垂靠风传播。
(2)夏型,是指梅雨季后的伏天到秋天的一段时期。
(3)秋型,只秋季的冷锋或静止锋逐渐从北向南移动。
3.5迁飞机制
(1)气候决定论:认为迁飞是由于气候条件恶化导致的迁飞,或环境条件的有利导致的,如蝗虫的迁飞
(2)食物决定论:如粘虫,蚜虫等的迁飞
(3)繁殖决定论:因为迁飞出现在成虫的幼嫩阶段,而且这些成虫的卵巢发育也是在迁飞中成熟。
3.2迁飞昆虫的类型
(1)无固定繁育基地,连续几代迁飞类型,大多数迁飞昆虫属于此类型:粘虫,草地螟,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白背飞虱
(2)有有固定繁育基地的迁飞类型:大多数飞蝗都属这种类型
(3)越冬或越夏迁飞类型:这类昆虫的成虫寿命都较长可从发生分布地区迁向越冬地区,在那里度过滞育阶段,滞育结束后又迁回到原来的地方产卵繁殖。
(4)蚜虫迁飞类型:一方面是越冬型,另一方面,在夏季当栖息场所的条件不适宜时,常出现有翅型,需要迁飞或扩散到新奇主场所去去繁殖后代。
3.3迁飞昆虫的起飞规律
(1)温度。小型昆虫对周围温度较敏感,随着白天温度升高,起飞的虫数也达到高峰
(2)光,许多迁飞昆虫还有光的起飞起始亮度,高于或低于此亮度时,则不能起飞。
(4)遗传决定论:认为这是昆虫种的遗传特性,有的种类能迁飞,有的种类不能迁飞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扩散及其类型世界上的文化区,不论其属于哪种类型都是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现实表现。

换句话说,文化区是文化在某一时期扩散的产物。

因为象思想意识、发明创造和对事物的态度等文化特征,在空间上的分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每个文化要素大多是起源于一个地点,但是也有首先出现于几个地点的。

不论是起源于一个地点或是两地,在出现后总是向外扩散或传播。

这种文化扩散现象,除以自身的力量向外传播外,在历史上往往通过移民、战争和征服而带到新的地点,带给新的集团。

在现今社会中,也可以看到,有的文化要素传播得快,有的传播得慢;即使同一种文化要素在其不同的扩散过程中,其传播的速度也不相同;还有的文化要素在传播中可以见到在某地区很难通过,甚至在分布上出现截然终止的现象,这些都是文化地理学家非常感兴趣的课题。

瑞典的著名地理学家,哈盖斯特朗(Torsten H… gestrand),任教于隆德皇家大学,他对文化扩散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引起世界地理界的关注,他为文化扩散的分类与过程奠定了科学基础。

文化扩散可分为两种类型: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

这是指思想或某种文化特征在空间上通过各该地的居民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同滚雪球那样,随着这种思想接受的人越来越多,其空间分布也越来越大。

在历史上,农业的新的作物或品种的扩散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例如占城稻,又称占禾或早禾,原产越南的中南部,最早传入我国福建地区。

占城稻有很多优点,如耐旱、穗长而无芒,粒差小,对土壤适应性强,生长季短,从播种至收获仅50余日。

因该稻原为热带品种,经多次移植试验才得以成功,它为我国长江以南与淮南地区的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提供可能,所以从福建向北传播,到北宋真宗时已进入淮南地区。

又如,棉花是从南方和西北两路传入中国的。

在东汉时在海南、云南已有种植,南北朝时西北地区已出现棉花。

但是,我国的中原地区直到宋末元初才有种植。

因为很多农作物的传播有适应当地水土的过程,加上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较慢,所以传播较慢。

当今的通讯有无线电、报刊、特别是电视,使有些文化现象扩展、扩散相当迅速。

例如,呼拉圈、冬季短裤,这类兴起于一时的东西很能说明问题。

呼拉圈在美国虽然首先出现在西部城市、接着向全国传播,其速度之快可以说几乎是各地同时出现一样。

一位美国地理学家维布·泽伦斯基(WiburZe-linsky),对此情况曾作过生动的描述:在1958年8月,我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摩尼卡开车前往底特律,每天平均速度大约400英里。

沿途几乎每个杂货铺的橱窗中都匆忙地把刚从加利福尼亚送货卡车上卸下的呼拉圈放上去。

前一周的全国电视节目中才提起人们对这种东西的热望。

这是一种轰动一时的令人不安的事件,似乎成了一种革新的浪潮。

在扩展扩散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1)传染扩散:这是指事物的传播是通过已经接受这种事物的人同正在考虑该事物的人之间的接触进行的,这种过程称为传染扩散。

这种扩散的特点类似于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一样,是通过人的直接接触而传播的。

因为这种扩散需要直接接触,所以其范围在短期内只限于局部地区。

这种传播是通过各种时空的社会网络。

例如,流行性感冒,一旦在一所小学校出现就会很快扩散到一个社区。

这种病很容易在相互紧密接触的儿童中间迅速传播,并且通过儿童传给家人。

而这些家庭成员再把它带到工作单位,通过另一类时空社会网络继续扩散。

学校、家庭、工作单位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最好地点。

儿童的活动空间和社会网络是有限的,虽然对儿科疾病来说在学校及其附近地区的扩散是很快的,但是,在此范围外,传播就比较缓慢。

成年人的活动空间和社会网络大得多,所以疾病在短时间内可能传播到更大的范围。

面对面的个人之间的接触当然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而不是为传播疾病。

可是,促进信息流通的个人间的这种直接接触就形成了传染扩散。

一般说来,各个人对新的事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想尝试新鲜事物,而有的人则比较谨慎,只是在大量接触以后才接受。

当这类人最后接受新鲜事物时,可以说,新鲜事物在该地区已接近饱和状态。

以上说的传染性疾病和新鲜事物的例子,都是以个人为基础作为传染源的。

政治和社会改革的传播只有在相当数量的人群和社会集团愿意接受时才能予以实现。

例如,在美国,1869年从怀俄明州开始的妇女选举权问题,首先传播到落基山地区的各州,而后又从这里向西与向东传播。

传播到各州的标志是该州的立法机构通过了必要的法律,承认妇女有选举权。

可是,有的州长期阻止这一过程。

直到1920年美国宪法通过了一项修正案时,美国南部才承认妇女的投票权。

虽然,接受这种法律的单位是州,而不是个人,但是,其扩散的形式基本上仍然以地理上的相互邻近为基础。

妇女选举权的传播是居民认识到这种投票权的扩大的必要和在本州内实施有价值时才被接受的。

传染扩散可出现在更大的范围内。

如南美洲的政治动乱也表现出地理上相邻近的作用。

在过去的20多年内,有近20次的政府更替,半数以上出现在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

难民的流动和政治活动紧接着引起相邻国家的政治动乱。

难民和政治避难者穿越边境,以及同相邻国家间的信息传播容易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地理上相邻对政治事物传播的作用,在非洲大陆的独立运动中也反映得很明显。

2)等级扩散:与传染扩散不同,它的传播不取决于人们的接触程度。

例如,新的消费品往往首先被大城市的居民所采用。

因为大城市的居民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广告的宣传往往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所以,信息灵通和商品的供应条件往往有利于大城市居民获得这类产品;然后,这类产品接着就向中等城市传播,再向小城市、集镇传播。

这种现象称为等级扩散。

从公共信息系统的结构等级扩散过程来说,其中心是按重要程度来确定的,最重要的中心只有一个,因而也就是整个系统的中心,而越是次一级的中心其数量也就越多。

例如,电视网络这一公共信息系统本身在一个时期就是件新事物,它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家。

电视台的传播是个人或公司愿意冒险,把大量资金投在电视台的设备与设施上。

可是这种愿望只限于潜在的市场,所以首先出现在大城市。

随着第一个电视台的成功,企业家才开始向较小城市投资。

这种等级扩散现象也出现在城市的购物中心上。

购物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公司内外大量人员的合作。

所以这种中心大多只有少数公司才能开办。

地区购物中心首先于1949年出现在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由于其成功而得到迅速发展。

在前5年,首先在美国西海岸、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大多数的特大城市出现。

到第二个五年结束时,基本上每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都有了这类购物中心。

到1970年,虽然购物中心还未出现在紧靠特大城市的地区,或南方与中部大平原的某些人口较少的城市中,但在美国大多数城市中都出现了购物中心。

只有少数例外。

这类现象的传播似乎主要取决于城市的大小,而不取决于地理位置。

这点与传染扩散不同,传染扩散的关键在于地理空间上的相邻程度,而对等级扩散来说,距离的作用是不大的。

在城市或地区内部,传染扩散可能是某种新鲜事物为某一集团或阶层的人先接受,然后再向其他集团或阶层的人传播。

如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攻占了英国,建立诺曼底王朝。

法语的流行首先是在英国的上层社会开始,而后向下层社会传播。

虽然法国人在英国的统治于12世纪末结束,可是在英国法院中,法语的应用一直延续到1360年。

3)刺激扩散:这是指人们在接受某一外来的新事物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得不加以改变,以致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而摒弃其具体事物。

例如,一般认为,居住在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居民对鹿的驯养是受到南方草原民族对牛和马的驯养的启发而开始的。

这些地区饲养牛和马比较困难,所以把驯养动物的思想运用到当地大量生存的席上去了。

在今天,广播、电视已经进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时代,加上电话、航空等手段,信息传播的速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人们远在千里之外,不但迅速了解到新的事物的出现,还可迅速看到或得到这些新的事物。

这对人们的刺激作用是很大的,它刺激其他地方的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甚至更高层次的新事物。

2.迁移扩散。

这是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个人或集团从一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

这种扩散方式与扩展扩散相比要快。

因为迁移扩散是随着人的流动而传播的,特别是当迁移的路线比较长或越过高山、沙漠或海洋等空间时,就更加突出。

这样在空间的分布上,造成新的分布区与原分布区互不相连。

很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通过移民活动而扩散到世界各地的。

例如,在美洲,基督教的分布就是迁移扩散的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哥伦布于1492年抵达西印度群岛,随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便在墨西哥以南的新大陆上开始殖民活动,结果把西方的天主教带到这块新大陆上。

但是,在墨西哥以北的现在的美国和加拿大,由于过去是英国人的殖民地,结果把基督教的新教中各派别也带去了,因而,目前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则成为以基督教的新教为主。

不仅宗教是如此,在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方面也往往随着移民而带到新的地区。

例如,澳大利亚原是一片人烟稀少和文化后进的当地人所居住的地方。

1770年英国航海者第一次探测澳大利亚之后,英国开始把那里作为罪犯流放地,后来成为它的殖民地。

结果英国人大量迁往,如今英国移民后裔约占澳大利亚人口的95%。

而当地人反比原先的数量大大下降。

现在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国,不但在生活方式上,甚至在一些政治制度上也与英国诸多相似。

思想、技术、创造和发明这类文化现象的传播就如同投入池塘中的石子所产生的波纹一样,向周围逐渐扩散开来。

在其扩散过程中,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波纹逐渐减弱,以致到最后全部消失。

也就是说,文化现象在一地开始出现后,在其扩散过程中,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而衰减,一般说来,离起源地或中心越近,这种文化现象越强烈,越远则越弱。

这种现象可称之为距离衰减现象,或时间-距离衰减现象。

这是理想的情况,但是现实社会中,文化现象的传播还受到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阻止文化传播的障碍,称为吸收屏障。

例如,南非(阿扎尼亚)长期阻止电视进入,因为南非当局反对电视,所以,它的边界就成为一种不让电视通过的吸收屏障。

可是,完全不能通过的吸收屏障是很少的。

更普遍的倒是某种程度的可通过的屏障,这可称为可渗透屏障。

例如,加拿大的政府已采取措施降低美国文化对加拿大人的影响,政府要求,在加拿大出版的外国杂志中,应包括一定分量的有关加拿大的题材。

这是因为加拿大虽然在领土方面是世界第二大国,但人口只有美国的1/10,而大多数居住在与美国相毗连的边界附近的居民与本国的联系往往不如与美国的联系。

加上使用共同的语言,在广播、电视方面受到美国的强烈影响,以致加拿大经常自称他们对美国所发生的事物的了解要多于对加拿大的。

因此,加拿大的边界也是一种可渗透的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