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区控矿因素及矿化成因论文

合集下载

里伍铜矿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里伍铜矿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收稿 1 :2 20 —2 3期 01 — 3 2
云石英岩及片状 长石 石英岩 。岩石局 部含 绿泥石及石榴石 , 3 3线 以西岩石相变为片状 绢云石英岩 , 含黑云绢云石英 片岩
夹少量褪色石英岩及黑云绢云片岩 。
p f- % 2  ̄;出露 不全 ,此层分 布于 2 5线 以西 ,上部被剥
绢 云 石 英 片 岩 、 黑 云 绢 云 石 英 片 岩 夹 黑 云 绢 云 片 岩 、 片 状 绢
P玉 t产 ⑤:3 5线 以东 含黑云绢云片岩 、绿泥绢云片岩 、
绢云片岩 夹绢云石英片岩 、片状黑云绢云石英 岩及绢云石英 岩 。仅 在 2 7线 个 别 孔 中见 绿 泥 黑 云 片岩 偶 见 石榴 石 。 3 5线 含 黑云绢云 石英岩、片状 绢云石英岩夹少量含 黑云绢云石英
作 者 简 介 :苟 学 明
郑 冯 刚 伟
98 1 — 982— 982—
979一
岸 。矿 区出露地 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里伍群 ( t1 P )的一套泥一
砂 质 岩 石 为 原 岩 的 沉 积 中深 变 质 岩 系 ,包 括 江 浪组 中段 和 上
段 (t P3 ) P 3 和 tj 、甲坝组 ( tj ) J 。 P 3b 、乌拉溪组 ( t ) P ;其
次 是 古 生 界 (z 的石 炭 一 叠 系 和 三 叠 系 地 层 ( 1 。 P) 二 图 ) 根 据 岩 性 组 合 、 特 征 变 质 矿 物 及 变 质 程 度 ,可 大致 将 里 伍 群 地 层 划 分 为 八 层 ,现 由老 至 新 分 别 为 : P ①:此层 揭露 不 全 ,仅 在 个 别 深 孔 中 见 到 该 层 之 最 t 上 部 岩 性 。为 片 状 黑 云 长 石 石 英 岩 ,片 状 含 黑 云 绢 云石 英 岩 夹 黑云 绢 云 片 岩 ,厚 度 大 于 3 m 。 0 P ②:出露 在 矿 区 北 部 海 底 沟 及 深 孔 中 。为 含 十 字 石 t 绿 泥 石 绢 云 片 岩 、含 十 字 石 石 榴 绿 泥 绢 云 片 岩 、 石 榴 绿 泥 黑

乌腊德铁铜矿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论文-答辩论题

乌腊德铁铜矿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论文-答辩论题

一、论文摘要
通过对乌腊德铁铜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乌腊德铁铜矿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归纳总结了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找矿标志,为该地区寻找此类铁多金属矿床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提问
问题1:研究区的岩浆活动如何形成矽卡岩矿化?
答:研究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石英闪长岩,以中细粒结构为主,局部呈似斑状产出,属浅成相侵入体。

受区域构造影响,石英闪长岩体与金水口岩群大理岩接触带呈不规则弧形,已发现矿体均产于接触带内。

同时,岩体在平面和垂向上还分布有大量规模不一的岩脉,由岩体延伸入地层中。

由于岩体冷凝收缩后在弧形内侧易于形成空隙或局部密集分布的裂隙,岩体内部压力差驱动含矿热液运移,并在裂隙内形成矿化。

问题2:研究区找矿标志的提炼对区域找矿有何参考价值?
答:乌腊德铁铜矿位于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内开木棋河—浑德伦河区域,区域上中酸性岩体发育、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具有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通过各类勘查资金的大量投入,区域内
工作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工作程度有了极大提高,找矿成果也随之显现。

已有成果也显示了矽卡岩型矿点的分布成明显呈规律带状分布,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加强研究区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对于区内铁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及控矿因素分析

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及控矿因素分析

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及控矿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业对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铜矿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等都会对铜的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加强铜矿地质分析及控矿因素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以景德镇朱溪铜多金属矿为例,对该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

标签:铜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0前言景德镇朱溪铜矿区总体地势呈南北侧地、中间高的状态,该矿区的矿化面积将近有210km2,其中有A、B、C三个远景矿段。

其中A矿区属于矽卡岩型铜矿化,主要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B矿区属于热液脉性铜矿化,主要产于破碎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C矿区属于热液型金矿化,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体破碎带。

下面就该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1矿区地质分析1.1地层构造景德镇朱溪铜多金属矿床的地层比较简单,从新到老依次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OST)、有元古界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Pt1b)。

该矿床的构造主要是断裂,褶皱构造没有发育,都是单斜地层,地层从北西走向南东,局部地区受到构造的影响,地层倾向南西。

矿区的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北西西向断裂组和北东向断裂组两组,其中北西西向断裂组主要分布在破碎带,其宽度为45m-320m,长度均大于11km;北东向断裂组主要分布在构造带,其宽度为45m-370m,长度均大于16km,北东向断裂组切断了北西西向断裂组和岩体,属于成矿后断裂构造。

1.2岩浆岩在该矿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主要表现形式为侵入岩,局部存在少量的火山岩,在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侵入岩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花岗闪长岩。

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主要的含矿岩体,其次是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这种岩石具有重熔型花岗岩的特点。

2矿体地质分析2.1 A矿区铜矿体A矿区的矽卡岩带共有1条,主要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长度大于3.5km,宽度为12m-103m,呈“S”状分布,矽卡岩带主要由安山岩、大理岩、矽卡岩组成,矽卡岩带的总体产状走向为北西到南东,其倾角为72°-86°。

浅谈铜矿区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

浅谈铜矿区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

浅谈铜矿区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成因机制研究对寻找大型-超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有重要作用。

20世纪岩浆热液成因观点占上风,现在多数地质工作者都倾向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成因。

由于对成因认识的不同,所提出的找矿准则和标志也不同,找矿效果也不一样。

本文主要是以火山构造说为准则进而分析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标签:铜矿成因控矿1主要矿床类型在该矿区具有工业方面开采价值的矿床主要是似层状铜矿床和脉状富铜矿床。

矿区中的含矿量决定了一个矿区的铜矿床的空间以及规模的大小,该区的变钠质的中基性火山杂岩—细碧角斑岩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1.1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主要是以层状或类似于层状的形状分布在中基性火山杂岩体的中上部。

该矿区的矿石矿物种类较为简单,共有11种单矿体,平均含铜量为1%-4%,主要是斑铜矿、黄铜矿和一些其他种类的铁矿,铁矿含铁量在13%左右,在矿体的周围以浸染和斑状浸染的方式分布着强烈青磐岩化的中基性火山杂岩。

1.2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辉长辉绿岩当中。

脉状富铜矿床与似层状的分布形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是它们都存在似层状的分布,不同点是脉状富铜矿床没有层状分布,其主要是脉状分布。

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的分布形状是产状,主要是分布在岩带附近,而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同样也是产状,却是分布在区域构造线附近,并且受构造的控制明显。

从数量上来说,该区的似层状铜矿床要多于脉状富铜矿床。

在脉状富铜矿床的周围主要分布着绿泥石化的辉长辉碧岩,矿石形状为块状或斑状,矿石矿物种类较为简单,共有12种矿体,平均含铜量在2%-11%左右,主要是斑铜矿和黄铜矿。

脉状富铜矿床不仅平均含铜量要高于似层状铜矿床,在最高含铜量上也要远高于似层状铜矿床,似层状铜矿床的最高含铜量仅达32%,而脉状富铜矿床最高含铜量则可达53%。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中还有少量的伴生金分布。

江西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

江西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

江西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曾庆权;龚良信;沙珉;李永明;雷天浩;胡文洁【摘要】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核部新发现的,首个达中型以上规模的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产于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矿体产状、形态、规模明显受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断裂构造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为区内控矿、赋矿地层;北东向F1断裂与北西向F2断裂为导岩、导矿、容矿构造;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沿F1、F2断裂交汇处侵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在斑岩、矽卡岩和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分别形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矿体.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成矿作用均主要受控于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属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铜多金属矿床.【期刊名称】《铜业工程》【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33-39,81)【关键词】宝山;铜多金属矿;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江西【作者】曾庆权;龚良信;沙珉;李永明;雷天浩;胡文洁【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1 引言宝山铜多金属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折端九瑞矿集区北西部[1],行政区属江西瑞昌市夏畈镇与南阳乡管辖,东距瑞昌15km,南西距武山铜矿约7km。

宝山矿区为2011-2014年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九瑞地区重点整装勘查评价区之一。

前人勘查成果显示九瑞地区武山铜矿、城门山铜钼矿、金鸡窝铜矿、洋鸡山金矿以及东雷湾、铜岭、丁家山、宋家冲、邓家山、通江岭等一批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床(点),均位于区内雁列式线型褶皱的向斜盆地内,多与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及燕山期岩浆岩密切相关[2]。

探究某铜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探究某铜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最多。
4 . 2 构造控矿的相关分析 构造 因素包 含了 区域构造 与矿 区构造 ,这两个 因素对成矿带 的控
矿作用都不 同 , 具体分析如 下。 1 不 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会具有不 一样 的矿床组合 :如大瑶 山的隆 起 区有 黄铜矿 、方铅 矿等石 英 型矿 石 ,其 成矿特 点 以多旋 回性为 主 , 形成 的是伟 晶岩型 一 中热液型 一 低 温热液 型的矿床 ;又 如断层破碎 带, 其矿化较弱 , 其矿床类 型主要是黄铜矿 、重 晶石等 。
面上极 易形成 一些顺层 滑动断 层 ,而这些 断层往往 是后期热 液活动 的 控矿构造 。 2 . 矿 区地质 特征分析 2 . 1 矿区的地层分析
B 1 9 号矿化 点中 , 见顺 层的石 英脉发育 ,在硅化蚀 变岩与石英 脉的接触 部位见 黄铜 矿 、黄铁 矿发育 ,但 黄铜矿含量 不多 ,黄铁 矿的结 晶程 度 也较差 ,在溶洞中还发现了黄铜 矿的风化 物 , 如铜锈 、蓝铜矿等 】 。 ③号 铜矿 化 带 :该矿 化 带在 F , 断裂 带 的东侧 ,也是 一硅 化蚀 变 带 ,走 向 为 2 4 5 。 ,约长 2 6 8 m,当 中有 B 3 2 号矿 化点 与 B 1 8 5 矿化 点。 其 中,B 1 8 5 号矿 化点主要 是黄 铁矿 ,其 次是黄铜 矿 ;B 3 2 号矿化点 围 岩主要 是 紫红 色砂 岩 ,含矿 带 为蚀变 岩 与石英 脉 ,约 厚 1 m,有黄 铜 矿 、黄铁矿产 出 ,围岩出现了强烈 的硅化 与绿泥石化 。 ④ 号 铜 矿 化 带: 该 矿 化 带 在F 与F 4 断 裂 带 间 , 走 向 为 1 3 0 。 ~1 6 0 。 ,约 长 1 0 6 2 m,分 布有 B 1 0 与B I O 0 两个矿 化点 。B I O 0 矿 化点在小 断层 中,断层 的两侧都 是灰绿色 的砂岩 ,有发 育较好 的黄铁 矿与黄铜矿 ;B I O 矿 化点的原岩则 为灰黄色与青灰色的砂岩 ,硅化程度 较高 ,有石英 脉 ,见辉铜矿 、 黄铁矿与黄铜矿 。 相关 工作 人 员 曾对 该矿 区进 行 了两次 预查 ,并 采集 了一 些样 品 进行 测试 ,测 试结 果为 :块 状 黄铜矿 石 的含量约 为 9 . 6 6 % ~1 2 . 3 7 %, 是 该 区 矿 化 最 好 的 矿 石 类 型 ; 浸 染 状 的 黄 铜 矿 石 含 量 约 为 3 . 4 4 % ~7 . 6 3 %,也是富矿石 ;地表氧化带 的氧化矿石 和含孔 雀石铁 帽 的铜含量约为 O . 7 6 % ~2 . 3 7 %,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 ,而且 对 于地下原生 矿找矿具有重要 而直 观的指示作用 】 。

铜绿山矿田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验证

铜绿山矿田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验证

铜绿山矿田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验证铜绿山矿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

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验证是研究铜绿山矿田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铜绿山矿田的控矿条件铜绿山矿田位于构造活跃带,受到了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断裂、褶皱等构造破碎带,为铜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铜绿山矿田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岩石类型多样,这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此外,铜绿山矿田地层中的含铜矿物丰富,也是形成大型铜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铜绿山矿田的成矿规律铜绿山矿田的成矿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铜绿山矿田的成矿活动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区域构造运动会导致断裂带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铜矿的富集区。

其次,铜绿山矿田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岩浆的运动会导致岩浆中的矿物与周围岩石发生反应,形成铜矿床。

此外,研究还发现,铜绿山矿田的成矿活动与流体的运移和沉淀密切相关。

流体中的溶解物质会在特定条件下沉淀,形成铜矿矿体。

三、铜绿山矿田靶区验证为了验证铜绿山矿田的靶区,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他们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对矿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分析勘探数据,确定了潜在的铜矿靶区。

其次,研究人员还采取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矿石学研究等方法,对铜绿山矿田的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成、矿石结构等特征,确定了铜绿山矿田的靶区。

此外,研究人员还采用了矿床模拟实验等方法,对铜绿山矿田的成矿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了靶区的可行性。

铜绿山矿田的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验证是研究该矿田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铜绿山矿田的控矿条件的研究,可以为找矿活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同时,对铜绿山矿田的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深入理解该矿田的成矿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最后,通过对铜绿山矿田靶区的验证,可以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铜绿山矿田的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验证有所帮助。

云南汤丹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云南汤丹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云南汤丹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汤丹铜矿是典型的东川式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床。

它的形成经过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后期变化,形成原生层状矿,伴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产生热液,对矿质加以改造,形成了沿节理裂隙层状矿,以及重新沉积于有利部位形成的脉状富矿体。

标签:丹东铜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1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元古代昆阳群地层。

铜矿体赋存于昆阳群落雪组白云岩底部。

本区含矿层,自下而上呈现一套海进序列。

现分述如下:(1)因民组白云质泥砂质板岩夹薄层粉砂岩和砂泥质白云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绢云母、赤铁矿等;方解石、电气石和泥质物次之。

该层仅见有裂隙铜矿脉。

(2)黄白色、淡红色薄层泥砂质白云岩夹少许钙板岩条带。

主要矿物为白云石、石英、绢云母,次之为赤铁矿和褐铁矿。

本层普遍矿化发育,在矿化较强部位赋存有铜矿体。

(3)落雪组白云岩为本区主要含矿层,东西向呈纺锤状。

(4)黑山组黑色板岩。

主要矿物为白云石、石英、炭质泥岩和黄铁矿,少许方解石、绢云母。

2构造(1)断层。

矿区位于小江大断裂西侧,宝台厂断裂以北,黄水箐逆断层以南。

小江大断裂及宝九断裂对矿床内主要断裂构造影响较大,断裂带与逆断层控制含矿层。

小江断裂是主干断裂之一,走向北北东,延长千公里,活动较为频繁,具有长期性和继承性。

宝九断裂位于矿区南部,呈东西延展,该断裂生成时期可能与小江断裂同时且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均为深断裂。

依据重力资料,两条断裂深部互有联系,是矿区岩浆活动的重要通道。

(2)褶皱。

含矿层属于黄草岭向斜南翼。

走向与山脊大致相同,自西向东由北东向转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为50°-85°。

3岩浆岩本区岩浆岩为前震旦纪的辉长岩,沿破碎带或断裂产出,以含矿层上盘水泄沟辉长岩体出露面积最广,延长、走向、倾向均与破碎带一致,自内向外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4矿体地质特征(1)矿体形态特征①层状、似层状矿体。

矿体赋存于白云岩下部,矿体厚度沿倾向变化不大,沿东西走向两端变薄,中部矿体多被断层切割,有明显的膨缩、分支现象,伴随含矿层发生扭曲矿体出现膨缩现象,但赋存层位保持不变。

安徽省铁(铜)矿成矿控制因素及成因研究

安徽省铁(铜)矿成矿控制因素及成因研究
科 学 论 坛
I ■
安徽省铁( ) 成矿控 制 因素及 成 因研 究 铜 矿
杨前国 谢祖军2
( 安徽 省地矿 局 3 2 2 地质 队地调所 2 30 区域 分布 -分广泛 , L 而长 江中 下游地 区是 成矿 带的主 要地段 之一 , 此处 蕴藏着 丰 富的矿产 资源 , 而不 同成 因、不 同类型 的矿 床所 受 的控制 因素 具有 明显差 异 。本文对 铁 ( ) 成矿 控制 因素及 成 因因 素做 一些探 讨 铜 矿 [ 关键 词] 控制 因素 成因 地质 中图分 类号 :D T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9 94 (00 3— 24 O 10 — 1X2 1) 50 3一 1
控制矿 床 形成 的地 质 因素 。简称 控矿 因素 。矿床形 成 需要 多种 有 利地 质 因素 的有 机结合 。 于不 同成因 、 同类 型的矿 床来说 , 成矿过 程 中起 主 对 不 在 要 控制作用 的 因素是不 同的 。内生矿床 的主要 控矿 因素往往 是区域 性和局 部 性 的构造格 局、火成岩 的特 点以及容 矿 围岩 的岩 性 而在外 生矿床 的形成 中, 区域 性构造 因素和 沉积 因素往往起 了格 外重要 的作用 。 究控矿 因素, 研 对矿产 预测 、找矿 勘探和 矿床评 价, 具有重要 意义 。 安徽 省铁 ( ) 铜 矿丰 富, 其是位 于怀枞 坳褶断束 的隆起 区之 尤 洪镇褶 断柬 的北段 , 月山岩体北枝 与西 枝的 内凹转折 处, 是长江 中下游含 矿岩体 之一, 以 铁、铜 为主, 并含 有 多种金属 元素 . 本文对 ( ) 的矿 床特 征、成 因 以及控 铜 矿 制 因 素进 行 探 讨 。 1戚矿矿 床特 征 矿床 的形成是 地质作 用长期作 用的 结果,许多矿床 在形 成 以后 ,又经历 各 种各样 的后期 地质作用 , 或使其 改造 、富 集, 或使其破 坏 、消 失而矿 体发 育在 闪长 岩侵入体 项部 内、 接触带 。 外 外接 触带部 分的矿 体呈透镜 体状 , 体 矿 与大 理岩 ( 围岩 ) 限清楚, 界 易剥离 , 具贯 八充填特 征, 局部界 面呈舒缓 波状, 说 明贯入流 体为粘 稠 的商密度 岩浆熔 融 体 。矿 石呈 中一粗 粒粒 状结 构, 状构 块 造, 具熔 浆结 晶的特征 矿石 矿物 以磁铁矿 为主 .磁黄铁矿 、黄铜 矿少量 , 磁 黄铁矿 与黄铜矿 密切 共生 ( 发育 固熔 体分 离乳滴 状结构) 可交代 切穿 磁铁矿, , 是一组 随温度降低 而结晶形成 的矿物组合 , 氧化 物先 晶出, 硫化物 随后结 晶 脉 石矿物 以石榴 子石 为主, 辉石 次之, 透 绿帘石和 褐 帘石少 量, 部石榴 子石 富 局 集, 矿体矿 物成 分复杂, 依据 矿物化 学成 分特征 、矿 物生成 物理 一化学 条件 以 及矿物 间的交代 关系 可划 分 为早、晚 两个 阶段 。早 矽卡岩 阶段矿物 包括 石榴 子石、橄榄 石 、磁 铁矿和透 辉石 , 要为 高温 条 件下形成 的岛状 硅酸 盐矿物, 主 且主要 分布在 中心带 。气 ~液成 分以 SO A O 主, a0 i和 I为 N 等少 量, 系岩浆 残 余气 液特 征 晚矽 卡岩阶 段矿 物包括 蛇纹石 、滑石 、硬石 膏 、透 辉石 、金 云 母 和金属硫 化物等 , 主要分 布在外 带, 中心带和 内带依 次减少 。流 体成分 富 向 镁 、铁 、硫 , 系外生 水循环 流体特 征 。 2戚矿 控锏 因素 区域 北东向基底 断裂控制 了区域北东 向构造岩浆岩 带, 而东西 向基 底断裂 控制 了区内东西 向富硅富碱系 列中酸性成 矿岩浆岩 带的分 布, 岩浆岩入 侵,使 围岩发 生强 烈蚀变 ,主要 有矽 卡岩化 、钾化 、硅 化 、绿泥石 化 、绿帘 石化和 绢云母 化 。以矽 卡岩化 最为发 育, 围绕岩 体常有 机的矽 卡岩化 带 。其 成因可 能有反应 矽卡岩 、交代 矽卡岩 、层状 矽卡 岩和贯 入矽卡岩 。矽 卡岩对后 继成 矿作用有 较大控 制意义 ,特别 是层状矽 卡岩 在后期 成矿过程 形成 多层位 成矿 特点 。因此, 矽卡岩 决定着 本 区众 多不 同形 式矽 卡岩矿 床 的产 出。因此, 北 东向 、东 西 向基底 断裂 是区 内导矿 、控矿构 造 。区 内近东 西向剪 切控制 了月 山矿 田东 西 向成矿 带 的分布, 是区 内主要运 矿构 造。 容矿构造 是控 制成矿物 沉 淀 的各种扩 容构造 带, 它包 括成矿前 和成矿 期 的脆性断 裂 、 裂隙带 、 岩体 与围 岩 的接触 带、褶皱 转折部位 的鞍 状剥离 构造 、层 问滑 动断裂 、岩 体的 “ 凹 垅 构造 ” 、捕虏体构 造等 。容矿构造 只有 与运矿 构造 贯通 , 有载矿 介质输 入才 能 成矿 。区 内铁、铜矿 床 ( 主要 受 “ 体) 垅凹构造 ” 接 触 带构造和 捕虏体 构造控 、 制。 由于区 内含矿层 上覆 围岩为 月 山组三 段钙 质粉砂岩 、 泥质 粉砂岩 , 具有低 渗透性 , 能形成较 好 的圈闭构造 , 在构造 圈闭条件 下扩 容带 ( 岩体接 触带 、 大理 岩捕虏体 等) 强的泵吸效应 , 具有 对含矿 流体具 导流作用, 最终在上 述构造部位 沉淀成矿 。成矿后构 造对矿 体起 改造作用 , 使矿体 连续性 遭破坏 。3 地层 因素 矿 区地层主要 为中三叠 统月 山组和 铜头尖组 组成, 以往地 层含矿性和 近矿 围岩 地 球化学研 究 表明, 矿作用 中矿质 不来 自地层 。 成 举个例 子来说, 安徽怀 远矿 区处在月 山岩体 西枝东段 , 根据 月 山岩 体含矿 性研究 , 该岩体 为长江 中下游 含矿岩 体之 一, 背 ‘ 源 一高位岩 浆房 混染 . 具 深 浅 浸位 ”的特 点 , 区 内铁 、铜矿 床形 成具有 控制 作用 , 内岩 浆活 动除提 对 区 供 热源外 , 更重 要的是提 供矿源 、硫 源和传 输介 质, 由于 月山岩 体具有 多次 侵位 活动 、 岩浆 分异充 分, 有利于 形成 富含矿质 的热流 体, 是成 矿作用 的关键 。 区内矿床 ( ) 成矿 方式为岩 浆期 后热液成 矿, 体 矿质 来源 、硫源和 岩浆 同源, 来 自深源 。 从围岩 蚀变 、 量元 素分布 趋势及 成矿类 型看, 微 成矿 温度 从高温 一

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

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

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张守义(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摘 要:要想实现对成矿地质条件全面分析,需要从地层、构造等方面入手,得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和船山组是矿区中重要的赋矿层位。

在此条件下,根据本区成矿物质来源、环境以及控矿要求,对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铜山铜矿;控矿因素;成矿定位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6-0232-2Key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etallogenic orientation law of Tongshan Copper Mine, Anhui ProvinceZHANG Shou-yi(East-China Metallurgical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Exploration,Hefei 230088,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er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with strata and structures, and conclude that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Huanglong and Chuanshan Formations are the important ore-hosting horizons in the mining area.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environment and ore-controlling requirements in this area, the key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etallogenic positioning rules of Tongshan Copper Mine in Anhui Province are analyzed in depth.Keywords: Tongshan copper deposit; ore-controlling factors; metallogenic orientation law1 成矿地质背景在矿区中,地层自志留系上统茅山组开始,到三叠系下统扁担山组呈现出均匀部分状态。

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研究(邵拥军,郑明泓,刘悟辉,李品杰,刘忠法,刘清泉

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研究(邵拥军,郑明泓,刘悟辉,李品杰,刘忠法,刘清泉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编号:2007CB411405);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6BAB01B07);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作者简介:邵拥军,男,197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和探查方法有效性评价研究工作1E -m ai :lshaoyong j un @1261co m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研究邵拥军1,郑明泓1,刘悟辉1,李品杰2,刘忠法1,刘清泉1(11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1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铜山铜矿,安徽铜陵247127)11背斜轴;21向斜轴;31断层;41推测断层;51穹窿构造;61构造盆地;71志留系;81上泥盆统五通组;91石炭至二叠系;101三叠系;111花岗闪长斑岩;121石英闪长玢岩;131石英闪长岩;141铜山铜矿区图1 铜山铜铁多金属矿床矿区地质简图1 矿区地质概况铜山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硫金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地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下扬子拗陷皱褶带中北东向展布的铜陵)贵池断褶束贵池背向斜的西端。

矿区内地层自志留系上统茅山组到三叠系下统扁担山组均有分布。

志留系和泥盆系以砂岩、砂页岩为主,石炭系-三叠系主要以碳酸盐类为主,其中石炭系黄龙-船山组和二叠系栖霞组是主要控矿层位。

褶皱构造以姥山背斜和铜山向斜为主,轴向由近东西向逐渐转为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多期次活动的北东东向F 1和F 2为代表(图1)。

岩浆岩均为中酸性小侵入体,主要为一套燕山期555增刊矿 物 学 报同源演化形成的浅成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组合,地表呈岩株、岩脉状产出,主要侵入体为铜山岩体)))花岗闪长斑岩。

岩体周围夕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等广泛发育,岩体中的后期热液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等。

铜山铜矿为一典型的中型夕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

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及其成因分析邹林;赵晓霞;刘忠法;张普斌;疏志明;郑明泓【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and strata, structure, magmatite rock of Longmenshan Cu-polymetallic deposite was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genesis of deposit we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a concerned with mineralization are dolomitic limestone with thin layer of gypsum of middle Triassic Yueshan group (T2y) and limestone of lower Triassic Nanlinghu group (Tin);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re contact zone between Yueshan intrusion and wall rock, the Yueshan intrusion that hosts the mineralization originates from upper mantle in early Yanshanian is mid-acid calc-alkaline rock. The magma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mineralization, brings a lot of metallogenic fluid, metallogenic material and enormous thermal energy. The structure provides the favorable passage and place for the emplacement of magma and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of ore-forming fluid. The favorable lithologic character of strata also takes part in the mineralizationand the orebody shapes are mainly phacoidal and stratoid. The ore fabrics are metasomatic texture and massive structure,dense impregnation structure, the mineralizing process is contact metamorphism, and the wall-rock alteration is mainlyskarnization of garnet, diopside and marmar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 has affinity with magmatic activity of earlyYanshanian, and the genesis of deposit in this area is skam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controlled bycontactmetamorphism.%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对矿床形成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灰岩;控矿构造主要为月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体系;成矿母岩主要为来自于上地幔的中酸性钙碱性燕山早期月山岩体;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的先决条件;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矿体形态主要为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组构主要为交代结构和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成矿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作用,围岩蚀变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矽卡岩化及大理岩化,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属于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42)009【总页数】7页(P2783-2789)【关键词】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作者】邹林;赵晓霞;刘忠法;张普斌;疏志明;郑明泓【作者单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000;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1安徽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沿江地段,是贵池—安庆矿集区内著名的铜矿床。

211169454_浅析安庆铜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影响因素

211169454_浅析安庆铜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影响因素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浅析安庆铜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影响因素刘 飞摘要:安庆铜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怀宁县月山境内铜、铁、硫(多金属)伴生中-大型矿床。

本文就安庆铜矿床成矿规律及多种控矿因素进行探讨,对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地质构造、矿石组分、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矿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因接触交代作用使得矿床富集,岩浆、热液贯入作为辅助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

关键词:地质构造;接触交代;矽卡岩;控矿因素;成矿规律1 矿山简介安庆铜矿位于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境内,属于铜陵市一块“飞地”,行政区划隶属铜陵市郊区,矿区属于丘陵地带,四面环山,矿区坐落在小型盆地间,气候湿润,降水量充沛,周边有三个行政村,劳动力富余,加之建矿初期就制定了“以矿带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使得周边村民脱贫脱困。

自1991年投料试生产以来,达标达产已有23年,为国家和地方缴纳数以亿计的税收,同时吸纳就业人员达三千多人。

安庆铜矿是我国新模式办矿的第一家矿山,矿山历来重视先进技术及设备,使得矿山人均生产效率高,采用大直径深孔爆破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大孔凿岩采用进口辛巴261钻机,出矿采用进口阿特拉斯ST1030铲运机。

总体来说,安庆铜矿生产工艺、技术力量都在行业内属于领先地位。

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安庆铜矿区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安庆凹断褶束内。

矿床范围内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碳酸盐岩层与碎屑岩层。

构造较简单,主要褶皱为百子山倒转背斜,次级的有铁铺岭向斜、西马鞍山背斜、龟形山背斜及东马鞍山隐伏倒转背斜,断裂按展布方向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与近东西向四组。

岩浆岩主要为月山闪长岩,为安庆铜矿成矿提供母体。

接触交代发生明显,岩体矿化现象广泛,区内地层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中生代三叠系沉积岩,岩浆岩多以侵入体为主,有益金属矿化以铜、钼、铁为主,本区为内生矿床的远景区,为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内重要成矿区之一。

安庆铜(铁)矿床为区内已经查明的金属矿床中最主要的矿床,另外还有龙门山铜矿床、铜牛井铜钼矿床、刘家凹铜铁矿床及铁铺岭铜矿床四个小型矿床。

某铜矿区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论文

某铜矿区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论文

某铜矿区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分析摘要:变钠质中基性火山杂岩--细碧--角斑岩是铜矿区东带铜矿床的成矿基础,在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变质变形作用后,它形成了两类最具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活动和后期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多期次特征明显。

关键词:火山岩;铜矿床;矿床成因;找矿一、主要矿床类型该矿区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其形成和产出与区内火山杂岩密切相关。

变钠质的中基性火山杂岩--细碧角斑岩系是东矿带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和容矿岩石,它固有的含矿性控制着区内铜矿床的空间展布和规模大小,为铜矿床的形成和定位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1.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产于中基性火山杂岩体中上部,主要为ⅲ号矿群部分(图1),呈层状、似层状带状分布,总体产状与岩带分布近一致,断续分布长约18km。

矿体围岩为强烈青磐岩化的中基性火山杂岩,以浸染状、细脉斑块浸染状矿石为主,矿石矿物较简单,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绿泥石、绿帘石及方解石为主,次为绢云母、石英等。

已控制有11个单矿体,矿体平均含铜为0.54%~4.68%,含铁10%~15%。

2.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主要分布于辉长辉绿岩中及其与上部中基性火山杂岩的接触带附近,为区内ⅱ号矿群部分,呈脉状、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断续分布长约5km,单矿体多有倾斜延伸大于走向延长的趋势。

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围岩主要为绿泥石化的辉长辉绿岩,以块状及斑块状矿石为主,矿石品位较富,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磁铁矿组成,脉石矿物常见石英,方解石及少量绿泥石。

已控制单矿体12个,矿石含铜可高达52.32%,一般矿体平均含铜为1.12%~11.39%,部分伴生金为0.3×10-6~1.17×10-6。

l.石英白云石大理岩;2.细碧-角斑岩;3.辉长辉绿岩;4.断裂;5.铜矿体;6.矿体编号;7.勘探线编号二、控矿条件1.岩浆控矿条件矿带铜矿床集中分布于裂陷槽中,伴随多期次构造运动,裂陷槽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表现出间隙式喷发的特点,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喷发沉积和熔岩岩浆喷溢堆积,组成较为明显的两大火山作用旋回,并伴生有铜铁矿床形成。

浅析大红山铜矿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浅析大红山铜矿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浅析大红山铜矿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监管、控制力度在逐渐地的加强。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必须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战略性开采计划,大红山铜矿自发现至今,被科学界视为地质科学研究的课堂范本,以及我国有色金属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之一,本文将通过对大红山铜矿控矿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矿脉主体的富集规律进行探究,为大红山铜矿开采计划的制定、开采深部的科学性规划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红山铜矿;控矿因素;富集规律近些年,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程进入到了飞跃式的发展阶段,并且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高精尖制造领域的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和加强,在新形势下的有色金属行业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步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随着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工业制造行业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在逐渐地增加,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根据其控矿因素的实际情况、富集规律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开采的过程中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周密性战略开采计划,不仅要求做到科学开采,合理利用,而且要求积极有效的保护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在20世纪的60年代中期,自大红山铜矿资源从发现其主体矿脉带,以及实施开采至今,一直在有色金属领域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地质学家和地质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随着现代化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有色金属开采技术、以及地质研究课题也在不断地推进,大红山矿山依旧是地质学家趋之若鹜的研究项目之一。

同时,要根据现代化社会的工业生产制造的发展需求,提高大红山矿山的科学开采途径和手段,增强有色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大红山矿山的基本介绍(一)大红山矿山的地理位置大红山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同时,“大红山铜”是有色金属行业和地质勘察学术界对它的别称,其真正的称谓是“玉溪大红山铜矿”,隶属于中国铝业集团旗下的重点有色金属开采项目。

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分布富集规律分析

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分布富集规律分析

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分布富集规律分析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精英投身于地质研究。

大红山铜矿作为最重要的地质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之一,距其被发现至今,一直都是地质研究和有色金属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也是各类地质研究学者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宠儿。

因此,本文主要在介绍大红山铜矿,以及1号铁铜矿带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相对详尽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对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的分布富集规律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总结。

标签: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分布富集规律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迅速崛起,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需求,相关的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多,对于有色金属资源的勘测和开采问题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地质资源和有色金属的领域而言,大红山铜矿1号铁铜矿带更是值得大家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人员。

据悉,自从20世纪60年代,大红山铜矿被发现以来,就成了地质学家们和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探索和研究的“香饽饽”,相应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仍然有许多技术难关和未知领域需要突破。

1基本概念1.1大红山铜矿大红山铜矿地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与哀牢山脉东面的戛洒江紧紧相连。

大红山铜矿矿区气候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其气候主要表现为夏秋炎热多雨,冬春暖和干燥。

就其年平均气温和平均年降雨量而言,年平均气温达23.5摄氏度,年降雨量平均为930毫米。

就大红山铜矿矿区的地形地貌也比较有特点,其实际的海拔标高在600到1850米之间,地形属于侵蚀剥蚀山地,网状沟谷发育,整个起伏比较深。

1.21号铁铜矿带就大红山I号铁铜矿带含矿层而言,其层位比较稳定,矿化表现得也相对均匀。

就大红山I号铁铜矿的矿体而言,其呈现出层状,但是矿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主要是断层和沿断层构造带热液活化迁移作用的影响,从而也导致普遍出现了局部加富变厚现象或者变贫分枝现象。

伽师铜矿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分析

伽师铜矿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分析

62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伽师铜矿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分析聂 鑫1,汤 磊1,冷坤鹏2(1.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招远 265400;2.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喀什 844300)摘 要:伽师铜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南天山西段南麓,属于柯坪塔格背斜南翼,矿体产于早新世的一套灰绿色砂岩中。

矿床的形成受到地层、沉积环境、构造、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成矿模式。

关键词:铜矿;控矿因素;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5-0062-2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聂鑫,男,生于1986年,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探。

伽师铜矿行政上隶属伽师县管辖,位于伽师县北偏西方向,距离约30km。

伽师铜矿床属于典型的砂岩型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伽师铜矿控矿因素和成矿模式进行更综合的分析,希望能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1 区域地质概况伽师铜矿处于西南天山的南坡、塔里木盆地西北缘[1],位于塔里木板块西段北缘的柯坪前陆盆地中西段南缘,柯坪倾伏背斜的南翼及倾伏端[2]。

矿区的区域构造位置位于以古生界为基底的中-新生界坳陷或断陷盆地中。

矿区所在的盆地北以哈拉峻-阿合奇断裂为界;与南天山晚古生代陆源盆地相邻,南到巴楚附近与塔里木盆地相接。

区域上各个年代的地层比较齐全,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丘里塔格群、志留系柯坪塔格群、泥盆系沙拉依姆群、石炭系康克林群、二叠系别良金群;中生界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主要缺失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出现了沉积间断。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主要的构造为柯坪塔格背斜,其轴部呈现长条状,展布方向主要是近北西西向,长约十余千米。

背斜轴在矿区东段为北西西;到了矿区中段逐渐转为北西向;到了矿区西段背斜倾没,倾没端位于通古孜阿格孜沟一带,背斜轴逐渐转为2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矿区控矿因素及矿化成因论文
摘要:铜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铜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决定了本区铜矿物多富集于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细碎屑相和泥质相中,而相邻粗碎屑相一般不含或含量较少。

本区矿化成因类型为产出于三角洲沉积相中的“沉积-成岩”层控型铜矿化。

前言
该区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省南部北西向的Jervois铜矿成矿带上,为Arunta地块与Georgina盆地的过渡部位。

区内的发育的矿化主要分布于Georgina盆地中,主要为铜矿化,次为铁矿化。

其中铁矿化主要为产出于构造断裂中并受其直接控制的铁矿化点(带),工作程度低,现有资料难以支撑对其开展进一步评价工作。

本文重点对区内铜矿化体(层)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化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1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区位于Jervios北西-南东向铜矿带上,南部主要为Arunta 地块的岩浆岩,北部为乔治纳盆地的沉积岩。

该区主要发育新元古界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目前已在新元古界Central Mount Stuart组的Tops段上部发现了铜矿化点和铜矿层,地表分布有大规模的孔雀石条带,并且以往钻孔资料表明浅部存在原生的黄铜矿化,矿化信息较好。

2控矿因素分析
2.1矿区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已知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Mopunga群地层,由老而新分别为:Grant Bluff组、Central Mount Stuart组。

Grant Bluff组(Pra)地层于该区东北角和东南角小面积出露。

Central Mount Stuart组地层在工作区出露面积较广,主要为棕红色(变质)石英砂岩,层面普遍具波痕、冲刷构造,可见平行及交错层理。

该组地层可分为两个岩性段—Tops段(Pst)和Adnera段(Psa)。

矿化严格受地层控制,主要赋存于工作区中部地层Central Mount Stuart组Tops段(Pst段)孔雀石化中细粒石英砂岩中。

顶、底部为孔雀石化浅绿色薄层状(变余)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孔雀石化浅绿色薄层状细粉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中部为浅绿色薄-极薄层状细粉砂岩和页岩。

控矿层各岩性层面及裂隙中均可见片状或薄膜状孔雀石不均匀分布。

矿化层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呈整合接触关系。

整体倾向S~SW,局部受区内NW向褶皱构造影响呈现出S~SE
倾向,倾角较缓,一般为5~20°。

各矿化层地表沿走向变化不大,产出形态一般为条带状、环带状。

矿化现象主要为孔雀石、褐铁矿、黄铜矿、蓝铜矿、铜蓝、蓝辉铜矿-辉铜矿、赤铁矿、黄铁矿等。

地表包括蓝铜矿及辉铜矿在内的铜金属硫化物在新生代内陆半干旱沙漠气候条件下多已风化为孔雀石,因而地表矿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浅绿色(含孔雀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泥页岩。

2.2构造运动综合分析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1工作区构造运动综合分析
该区所属的Georgina盆地存在四期构造运动,与区内发育的断裂、褶皱构造密切相关的构造运动主要为古元古代Strangways造山运动、晚志留世-石炭纪的Alice Springs造山运动。

古元古代Strangways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北西-南东向剪性断裂,为Arunta地块与Georgina盆地分界断层,后期具有逆冲断层性质。

该组断裂不仅错断工作区内部分地层及构造单元,而且是热液上升的通道。

在Arunta地块东北部表现为高温、低压变质作用和挤压变形。

古生代晚志留世-石炭纪的Alice Springs 造山运动所产生的南倾的北西-南东向断裂(Fm及Prince Henry断裂)、隆升,并导致Georgina盆地产生北西西-南东东或近东西向褶皱构造(Mount Skinner向斜、Kunoth Knob推测褶皱)。

分析该期构造运动在区内的具体表现为:
(1)Prince Henry—Kunoth Knob地区
Alice Springs造山运动前期,该地区Pra地层隆升过程中(该隆起过程也可能为中寒武世Tomahawk层沉积时期Georgina盆地的局部隆起)与上覆Pst段地层形成断裂接触—Prince Henry断裂,并客观上造成Georgina盆地在该地区与Mount Skinner地区之间的裂
隙地带,极易集中后期应力。

同时或之后受NW向主压应力作用,Kunoth Knob地区Arunta地块和Georgina盆地分界断层附近形成一NEE向褶皱,并在该地区应力集中区形成2条走向NEE规模不清的断裂;该处构造形成的另一种可能性解释为,受NW向主压应力作用,在该地区应力集中区形成2条走向NEE规模不清的断裂,造成断裂之间的地层倒转。

Alice Springs造山运动后期,NE向应力成为主应力。

该应力在该地区与Mount Skinner地区之间地带集中释放,主要表现为NE向剪应力,从而造成Arunta地块与Georgina盆地分界的断裂在Kunoth Knob地区被错断推移,形成一条NE-SW向断裂,与前期的Prince Henry断裂在该地区应力最为集中点交汇,局部形成弧形断裂—Prince Henry断裂带。

(2)Mount Skinner地区
该地区构造格局形成主要受Alice Springs造山运动作用影响。

Alice Springs 造山运动后期NE向应力为主应力作用方向。

该应力在该地区整体表现为压应力作用,形成含若干次级褶皱在内的轴面北倾的斜歪向斜构造。

同时或之后主压应力继续作用,向斜南西翼靠近Arunta地块与Georgina盆地分界断裂的地层陡倾,形成轴面北倾的斜歪向斜构造,其中应力最为集中处发育成为逆断层破碎带Fm。

2.2.2构造与成矿关系分析
区内存在的构造运动中,仅新元古代的Petermann造山运动造成断层控制的地堑沉积,进而控制了区域上新元古界含铜层Central Mount Stuart组地层的分布,其它构造运动对区内铜矿化无明显影响。

在矿化层沉积成岩期间或之后发生的构造运动对铜矿化无明显影响,仅表现为该层在不均一围压和宏观破裂中的弱改造作用—矿化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偶见石英次生加大边和重结晶现象。

2.3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工作区北部未见岩浆岩出露,南部Arunta地块中见Woodgreen花岗杂岩体(Pgw)零星出露,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Pgw3)、斑状花岗岩(Pgw4)和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Pgw5)等。

3矿化成因探讨
3.1成矿过程分析
3.1.1成矿物质来源
铜的地球化学性质决定其难以在地表水体中长距离大规模搬运,因此认为铜的来源就在附近或下伏岩石中。

Georgina盆地的边部和隆起区出露有古-中元古代地层,该地区的新元古代矿床类型应以沉积型层状铜多金属矿床为主,推测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中元古代隆起区的富铜的花岗岩类、(变质)火山岩类在较为干旱的古气
候条件下形成的大陆风化剥蚀产物—火山碎屑沉积层及浅变质绿片岩中。

3.1.2沉积环境
赋矿岩层层面常见波痕、冲刷构造,层间多见平行、小型交错层理,砂岩磨圆度较好,以浅绿色砂页岩为主,结合以往区域资料,认为赋矿地层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沉积相较合理。

3.1.3成矿物质沉积过程
新元古代Georgina盆地初始沉积阶段的Petermann造山运动表现为断层控制的地堑沉积,进而控制了同时和之后区域上新元古界含铜层Central Mount Stuart组地层的沉积分布。

进入该组地层的三角洲沉积环境时期,来源于古-中元古代地层的铜多金属矿物呈溶解或微粒状态被悬浮状态的细碎屑和粘土矿物等所吸附而带入水盆地沉积就位。

由于铜的沉淀需要安静稳定的低能水动力条件,因此有大量粗碎屑相参与的或浅海相沉积(Grant Bluff组及Elyuah组地层)的高能沉积环境不利于铜的沉积富集。

而细碎屑-泥质相往往在较宁静、通气不良的环境下沉积,这种环境适宜厌氧细菌的活动,有利于铜以硫化物形式固定下来。

而且,铜在水体中的搬运主要也是通过粘土矿物的吸附,因此细碎屑相和泥质相本身携带的铜就较丰富,这就使得
那些在比较低能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细碎屑—泥质相岩石成为最佳产
出层位—铜矿化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泥页岩。

上述铜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铜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决定了本区铜矿物多富集于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细碎屑相和泥质相中,而相邻粗碎屑相一般不含或含量较少。

3.2成因类型分析
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地质特征分析如下:
(1)赋矿地层的沉积相为三角洲沉积相;
(2)存在矿源层;
(3)矿化集中产出于特定的地层层位和岩性段中,具“层控”和“时控”性;
(4)矿化具成群、成带展布,并有一定的“层”、“相”、“位”集中的特点;
(5)矿化层形态与地层整合产出,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
(6)铜矿物富集于细碎屑相和泥质相中,相邻粗碎屑相一般不含矿。

4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区矿化成因类型为产出于三角洲沉积相中的“沉积-成岩”层控型铜矿化。

参考文献:
[1]K.H乌尔夫主编.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六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2]王正方.长江口海域铜的地球化学初步讨论[J].地球化学,199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