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摘要: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
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此我做了下面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
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
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更新备课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
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我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第一篇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虽然我们提倡教学改革,但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去改革。
就我国当前的课堂来看,教师的在教学中确实放开了手脚,教学手段也丰富多彩,课堂生动活泼了很多,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所谓学生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成绩好,但是现在说的能力是指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提升学生的能力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1.采用先学后教法。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要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很据情况事先告诉学生预习的重难点、学习目标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找找本课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做好笔记,上课时才能有目的地去听课。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好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和预习中存有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放在课堂解决。
2.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和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课或者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
这对学生预习、听课或者是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增强历史典型案例研究,对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运用智慧找到解决的好方法,持续探索和实践,积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
通过典型的案例,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如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结合的问题。
4.试用学分统计法。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在题型、难度以及时间上不能一刀切,不能给学生定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都是一种限制。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安排,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让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素质教育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法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法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63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26-011.营造和谐融洽氛围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
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八单元第1课时,教师可补充”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特点。
教师还可以先讲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的制定以及归纳新中国初建立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处理能使学生清晰掌握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3.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坐标。
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篇一】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信任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生疏,他静静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难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老师必需转变旧的教化教学观念,变更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恒久做个新老师。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相识。
一.教化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全部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化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求培育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实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切、学会理解、宽容和敬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
改革要求将学问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学问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变更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老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但更关注的是发觉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留意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相识自己,建立自信。
让他们觉得自己真宏大、很了不得。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变更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状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挥而就,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学问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
老师挺宠爱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确定能考一个好成果。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智慧课堂中华传奇124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巩海丽/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让历史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既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到应学的知识,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愿意学习。
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提高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成为了广大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一、教师必须能够熟练驾驭教材一堂课能否上好,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备课十分关键,历史课堂上更是如此。
它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背熟教材,并能够在宏观上把握教材。
因为历史课程 内容的讲授,必须要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讲解,所以教师要能够通篇把握教材,通读整个历史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阶段 历史,使学生的学习轻松自如。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微观上去拓宽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历史知识的要点,是最重要的精确点,在保障重要内容不遗漏的情况下,内容难免有些单调,学生学起来时常感到枯燥。
这时,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对一些重中之重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充实和丰富,使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
当然,适当拓宽爷是可以的,教师可以对一些 内容进行背景的介绍,重点的深化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
但是,有的内容是不能随便拓宽的。
一方面,容易喧宾夺主,脱离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 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如果拓宽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除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要深化历史标题之间的联系。
高中历史往往涉及多个问题,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历史课本上各个标 题之间的联系。
有的历史教师在上课时,讲解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有条有据,整个课堂把握得当,学生听起来感觉清晰可见;有的教师却不注意把握层次,分不清主次,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摘要】本文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定义、特征概述,从新课标的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例和新课改下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整体认知,并在模块专题下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历史有效教学从宏观上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整体认知专题教学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湖北省全面铺开,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是践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得力举措,是应对信息社会来临、终身教育思潮、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称得上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有效体现这一理念,落实好新课改精神,本文拟从宏观上谈谈在历史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有效教学的拙见,以期同行指正。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对其这样界定:“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的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对有效教学的基本评价标准方面,学者和同行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都有如下共识: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
②关注教育教学效益。
③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
④关注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人格、学识、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技能等).从这些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来看,它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的有机结合。
它是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并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过程。
二.新课改下历史有效教学的整体认知要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到位,科学应对这次教育领域里的革命,作为一线施教者,得首先总体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方向、新课标教材体例特点、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等,最终形成以有效的教为根本环节,有效的学为学生的价值追求。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也要求进一步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全新的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的现状及特点,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探究与实践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历史新课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而且对历史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即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课改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当今实际,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如今各省市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在跟随课改的步伐,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没有了解到考试的真正内涵,没有从研究考试入手,一味地认为学习高中历史是为了应对高考的手段,这就没有更好地对高中历史学习进行探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可能在高考中发挥失利;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缺乏继续教育,较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对当今历史的研究,也没有进行知识创新,而导致了自身知识陈旧,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够创新,进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2、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是不相同的,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浅层次对历史的了解;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和有潜力的人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在教育对象方面,与初中生不同的是,高中生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思考摘要〕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特别它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多彩的,对于任何一项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必须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必须随机应变,教育的智慧与魅力便融化在教育机智之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1 反对忽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有不少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旗帜下,认为可以放弃历史的基本知识,而片面强调学生的思辨性和开放性,这只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导致学生人文素养、民族意识的空泛。
比如,在学习新课程必修课程《历史Ⅰ》时,假如连“人类政治活动发展主线及其时段性政治发展特性”都一无所知,就不可能达到新课程必修课程《历史Ⅰ》所要的教学目标,不要说通过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专题,从中外历史的发展与联系中使学生获得启发,更好地认清国情、熟悉世界,就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一般的社会责任感可能也没有。
不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与“民主”的概念,不了解它们发展的前因后果,就不可能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民主与专制”在中外历史上的影响等等。
假如学生不把握历史的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原则,越是强调宏观性、思辨性和开放性,得出的结论可能就越背离教育的目标,这肯定不是实行新课程时所愿意看到的。
因此,尽管新课程强调宏观性、思辨性和开放性,甚至培养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但在把握历史基础知识上,与旧课程的要求有一致性,这是新课程对旧课程继续的一面,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继续发扬的一面,假如忽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去空谈改革与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必然失败。
2 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
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
高中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之我见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有更多的理论性知识,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学习普遍是死记硬背,这样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导致高中历史课堂效率不高。
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我们必须创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多媒体小组合作导学案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47创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对我们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是有想法,更需要做出行动。
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创新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历史课程创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一些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觉主动性的教学措施,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的思想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老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进行授课,利用导学案进行趣味课前导入;还需要学生创新学习方法,践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学生要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历史课堂上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对此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高中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授课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是老师对照课本教材讲课,学生就对着课本教材划重点,这样的讲课方式导致了历史课堂效率低下,老师讲的知识内容比较少,学生又觉得这样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所以经常走神开小差不认真听讲。
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板书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等工具已经逐渐走入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授课,不仅可以解放教师,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和讲课质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反思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反思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路第二点就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行为教学机智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自我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
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改进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自我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每节课后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静心沉思:这节课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知识点的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的误区有无突破?及时记录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取舍,认真思考如果自己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并认真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一、反思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丰富,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只靠一线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尝试。
新课程改革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地生根,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主动探索和积极付出。
高中历史教师要本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研究,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及高中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学习过程体验学习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变革陈旧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促进高中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和传统教育教学培养知识型人才的矛盾而产生的,充分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强调教师不仅要教给高中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高中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尤其面向将来社会的高中生要具有优秀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这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下是不能实现的。
因为传统教学理念中,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高中生的学,教师教学依靠的是教师的威严,课堂教学中强迫高中生接受,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给自己的知识,高中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感受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导致高中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学习状态是违背高中生科学学习规律的。
所以,传统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高中生获得的只是死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更不用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更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允许的。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不科学、不利于高中生能力成长的因素,实现全体高中生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这几年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在大力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之所以要在学校中进行试点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没有可以借鉴的路子可以走,新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丰富。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改革1.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1. 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成绩评价:以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实践案例以某高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了“百团大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许伟宏【内容摘要】: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四省区试行。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标精神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
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回想课改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一开始的困惑到慢慢适应,从无从入手到尝试探索,我的最大体会就是要敢于尝试。
尝试新事物,并不意味着排斥旧事物,新旧教学模式、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综合应用。
下面就谈谈我尝试的几点思考:【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思考一、“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爱好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
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新课程教材无论是排版、色彩、插图还是引言、标题、内容都十分新奇,都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爱好的用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比如阅读“历史纵横”,补充一些相关史料,讨论解决“学思之窗”和“阅读与思考”里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爱好。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了教学中学生情绪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营造布满生气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教师自身的情绪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历史课本身的“距离感”。
在课堂教学包括课后辅导中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
认真备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发挥运用,同时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化教学的语言、情感信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场 场 清晰 诱 人 , 光 高 远 的 思 想智 慧 之 旅 风
只有经历了, 才能 有 切 身 的 体 验 与判 断 , 才 生 的 自主 思 维 能 力 、 言表 达 能 力 都 会 得 语
能 深谙 历史 的价 值与 内涵 。 此 , 学 生 借 到 提 高 。 因 让
参考 文献
[1冯忠 良 . 育心 理 学【 . 民 教 育 出版 1 教 M】人
子 的 顺 序 或 从 例 子 到规 则 的 顺序 。4 归 纳 () 式 呈 现 或演 绎 式 呈现 。5 以教 师为 中心 的 ()
或 间 接 教 学 。 7 从 经 验 中找 例 子 或 从课 本 () 上 找 例 子 。 8 小 组 语 言 教 学 或 个 别 化 的语 ()
掌 () 可是 你知 道 它 发 生在 什 么背 景 之 下 吗? 又 觉 摈 弃 死 记 硬 背 的 陈 旧 学 习方 式 , 握 学 呈 现 或 以 学 生 为 中心 的 呈现 。 6 直 接 教 学 如要形成 “ 族英 雄戚继光 ” 概 念 , 民 的
比 和 概 的过 程 。 比较 ” “ 就 场景 的体 验 , 激起 积 极 的 情 感 , 而 达 到 培 是 一 个 “ 较 ” “ 括 ” 进
一
种 方式 , 可能 正好 对于 某 种类 型 的学 习者
养 历史 思 维 和科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目的 。 如 : 比
是 对 历 史 上发 生 的许 多现 象 的 某 些 因素 进 更加 有效 , 但对 其他 类 型 的学生 者 则未 必具 有 同样 的效 果 。 在你 的 教学 范 围 内有许 多研 信 息 时 代 的 形 势 下 , 代 中学 生 思 想 究文献 和 课 程文 本 , 中列 举 了大量 具 体的 当 其 与 特 定 的 学 生 特 征 相 联 系 —— 提 高 了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
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
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
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高中历史存在问题改革策略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何其难。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地从我们身边走开,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试想,一个习惯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2、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种种。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当前的时尚之一,所谓“无课件不公开”,没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课堂教学就无法开展,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行了。
必须承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仍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但应注意:第一,它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始终必须处于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适用于某些课时,并非全部的课程都应该使用多媒体。
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1、注重培养兴趣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
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7-04-21T14:59:53.2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5期作者:逄博
[导读] 现在,随着新教改和新课程的实施,《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河北省沽源县第一中学076550
新改革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新的突破,因此,历史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但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一般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对上历史课不是那么感兴趣。
因此,学习历史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受到压制。
现在,随着新教改和新课程的实施,《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打破历史课本内容,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现在实行新教改和新课程,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因此,像过去那样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显然是不够的。
新教材的编排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不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教材对一些历史知识进行压缩,没有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或来龙去脉作出概括性说明,没有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作出明确的解释,加深了学生学、老师教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材料补充内容。
假如要做到面面俱到,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要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是根本不可能的,更谈不上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大胆取舍,突出重点、难点,补充与课本有关的课外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启迪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二、拓展课外教学,多种手段补充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任课教师大都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历史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这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光靠小课堂,要敢于突破小课堂的束缚,树立“历史”大课堂的观念,要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历史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走向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要充分利用课外有关的历史书籍、报纸、互联网等获取历史知识。
在历史教材中只是蜻蜓点水般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史事,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些伟人的事迹,可以阅读相关的人物传记。
学生还可以通过订阅《高中历史报》、《中学历史教学》月刊等报刊来了解相关的历史信息。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历史课堂相关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视野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紧密联系实际,以现实生活联系历史史事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对于每天都在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大家极为关注的热点、焦点,教师应从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情境或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历史的借鉴功能和育人功能。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现实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进课堂。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
在课堂上学生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现实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
四、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传统教学实行“满堂灌”,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现在,新课标的理念对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图片、史料、视频等材料,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
五、灵活布置作业,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安排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要改革以往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习题。
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在新课改的历史背景下,要想做好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任课教师一定要顺应教改的历史潮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技巧,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技能,突出他们的主体学习作用。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才能够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