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现代以来日本政治制度史略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近现代以来日本政治制度史略与特点
简介:近现代以来日本政治制度史略与特点[收藏本帖]
[楼主] 作者:西陆星发表时间:2013/02/27 19:52
修改加精置顶锁定标题来源删除
点击:298次简介:近现代以来日本政治制度史略与特点一、近代日本的政治制度
(一)明治维新以前的政治制度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实际的统治者为幕府将军。幕府是由武士为代表的"武家"阶级,以幕府征夷大将军为最高统治者。
在此时期内日本天皇的权利遭到架空,相当长时间内沦落为将军和有权大名的附庸,仅留有主持祭祀的权利。那时的天皇连国家的象征都不是,甚至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就曾向明朝称臣被颁获"日本国王"的头衔,死后还次赠"太上法皇"的称号(后被足利义满的亲族拒绝)。织田信长也曾威逼正亲町天皇让位(此处日本史学界有两种说
法:一是织田信长威逼,但天皇拒绝;二是天皇主动禅位,织田信长拒绝。我个人比较支持第一种说法)。
在战国以前执政的室町幕府(足利幕府),以武家为中心。幕府将军任命自己的亲族家臣担任各地守护代替自己行使
统治天下的大权。而在京都中央由和足利同族的斯波、细川、畠山担任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管领统辖政所侍所等中央机构,而将军对守护的命令,也必须透过管领传达。
管领其下设待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其中最重要的诗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所司"而在地方上,守护大名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可在领地内征税,蓄养军队,制定法律(分国法),拥有忠于自己的家臣团(这些家臣只忠于自己的主君,将军无法调动)。
在关东的公方政权由第二代将军足利义诠之弟足利基氏及
其子孙世袭,管辖关东10国。辅助公方的管领称"关东管领",由上杉家族世袭。镰仓公方下设机构与幕府机构相同,有政所、侍所、问注所、评定众等,因此被称为称"第二幕府",形成了一个与京都幕府并驾齐驱的双头政治体系。
另外,幕府还分别在九州、东北东部、东北西部设九州探题、奥州探题、与出羽探题,统辖当地的军政大事。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的权利极其分散,这也成为了以后爆发"应仁之乱"的原因。
1467年,战国时代开始(日本战国一词出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天下战国之上")在此期间原来本应拥护将军的大名,纷纷起兵着争夺天下。北条,岛津,武田,毛利,伊达,织田......诸侯纷纷火焰在这个舞台上。至1565年织田信长上洛,从新拥立了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后又将其放逐,建立了只离一统天下差一步的织田政权(此时,他已可以让朝廷改变年号)。
1582年,明智光秀叛乱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死。属下丰臣秀吉迅速行动篡取了织田家的基业,先后打败了明智光秀(将军,三日天下而亡),柴田胜家,北条氏政,岛津义久等诸大名成为关白。并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初步稳定了政局:"刀狩令"。首先是在全国收缴武器,没有政府的允许私人不得持有。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和私人武装对政府的威胁,极大的强化了政府的力量。
"太阁检地"。丰臣秀吉详细的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普查性的
丈量。革绝趁战乱抢占土地的地主和豪爵。强化中央政权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是太阁检地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丰臣秀吉的制度,所有的大小领主(包括皇室朝廷及寺社在内),都需拥有加盖秀吉印信朱印状,否则不能管理自己的领地。
丰臣秀吉统辖军、政大权,但不承袭幕府原有的政府机构,而是在新获得的官职关白之下,选择家臣中的可以信赖的人,组成分管宗教、司法、行政、财政、土木等事务的"五奉行",处理中央政府的日常事务。后又自有影响的地方大名中组成"五大老",通过这个机构,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后来,德川家康在灭掉丰臣后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种制度。
战国时代结束后江户幕府采取了新的措施稳定政局:于1615年颁布的《武家诸法度》规定各地大名不得不得招募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并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作为人质。依地位带领侍从家臣,每年按期到江户参觐将军。实际上是把他们作为了德川幕府的人质加以监控。
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社会的等级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明确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
关系。并规定个阶层不得通婚。形成了江户幕藩制度。同时为了进一步的维护体制,德川幕府还禁绝基督教,闭关锁国。德川幕府命令: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二、明治维新后的天皇专制君主立宪制
(一)历史背景
1853年美国美国东印度舰队指挥官马修?培里率领率领四艘军舰开进东京湾。威胁幕府与美国通商,次年培里再次率领七艘军舰,到达横滨要求通商答复。迫于武力威胁于是幕府只好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又叫《神奈川协议》),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英国、荷兰、沙皇俄罗斯等西方列强,纷纷向日本提出签订不平等协议的要求,日本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出于对国家危亡的顾虑,进步的大名、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在幕末时期因为土地兼并而破产的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
1867 年明治天皇即位。11月8日,天皇在京都下达讨幕的
密诏。11月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天皇"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部队,企图谋刺明治天皇。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无效。1868年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拥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战败。由于1868年为戊辰年因此倒幕战争又被称为戊辰战争。拥皇军于1868 年5月3日,迫使德川庆喜于退出江户城。至1869年6月27日拥皇军攻下幕府军的最后据点五畯廓(在北海道函馆),战争结束。
(二)具体实施
明治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著名的的《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文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