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竞争优势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竞争优势评价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边疆资源大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用于产业开发的文化资源众多。

建立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优势评价体系,对文化资源产业开竞争优势及其评价体系加以系统的梳理,将有助于黑龙江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关键词: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优势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产品的也需求日益旺盛,根据人民需求和党中央政策的指引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黑龙江省政府也于2011年10月推出促进本省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实施的八项工程,其中重点提出了要推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开发工程。

文化产业开发的源头的资源基础的文化资源,其开发价值得到迅猛提高。

为了使我省文化资源的得到合理的利用喝可持续的开发,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合理评估本省文化资源的开发竞争优势和文化资源产业价值的问题。

虽然国内外对于文化的评估和文化开发竞争优势评价已经有一些研究方法,但是针对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的方法较少,且使用的指标设计过于陈旧,不能反映现阶段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开发的特点。

由于没有准确产业价值评估和竞争优势评价导致各地在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中出现了定位不准,投资成本加大,且导致文化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破坏。

现阶段我省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领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文化资源开发评估指标体系,以找到我省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竞争优势,
合理的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根据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立项了《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研究》课题,希望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资本理论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前提准备,是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人们通过对资源的产业开发生产出现实文化产品来满足自身从事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形成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在资本理论中即是文化资本,也是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并列的第四种资本,是人类自身社会性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产业继承和发展的源头。

文化资源本身无形的,但是作为文化资本时有其存在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以三种形式存在:首先,他是人类具体的行为和思想存在的。

其次,他是以客观化的物质型态存在的,如古玩、古建筑、书、唱片等文化物品。

最后,它是以一定具体情景或者相当的环境资源存在的。

例如,人们跟红楼梦的著作建造北京的大观园。

对有形的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能够用货币计量单位来衡量,那么个人或团体就可以给文化产品赋予一个文化价值。

在文化资本价值理论的前提下,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竞争优势就是可以评价的,以价值作为评价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指标体系是有效的。

2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竞争力指标体系
2.1 市场需求指标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省内和全国乃至全世界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其中省内消费者的需求度是影响本省文资源化产业开发的重要因素。

选取本省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地区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水平。

其中前两项指标反映地区对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水平,后一项反映地区民收入水平,是反映地区文化产品消费能力。

2.2 产业总量指标
产业总量指标是反映文化产业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通过选取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地区广播电视节目年制作及播出时间、地区艺术演出年观众人数、地区年音像制品年出版数及出版业年总印张数等六项指标来反映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

其中前两项是反映地区文化产业规模的指标;中间两项是反映地区广播影视业的和文化演出业的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后两项反映了地区出版业的产业规模的指标。

2.3 产业结构指标
产业结构指标是衡量文化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在全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中所占位置的指标。

选取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业人数占地区总人口比和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的比重等四项指标衡量一个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在全国以及在地区中的影响力。

其中前三项指标则说明了文化产业在该地区经济中
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力,最后一项反映了地区文化产业在全国的文化市场占有能力。

2.4 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是衡量一个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选取地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产出率以及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等三项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地区文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2.5 产业成长能力指标
选取文化产业新增固定资产、财政投资增长率以及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等三项指标衡量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成长能力与空间。

前三项反映文化产业增速,后一项反映地区人才培养情况。

2.6 政府支持指标
文化资源在我国有很大部分是作为公共资源由地方政府来控制,其对产业开发的支持和态度对于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有着决定性作用。

选取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文化公益性组织数量以及文化产业财政支出等三项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支持的程度。

3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定量分析
运用spss软件的factor过程,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3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010年各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综合得分结果。

3.1 综合定量分析
按照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零分表示全国平均水平,正分表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负分表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龙江省的综合
得分为-0.7056,在省级排名第22位,文化产业竞争综合实力处全国中下游水平。

从一级指标看,黑龙江省在产业结构、产业劳动生产率、政府支持以及成长能力四项指标得分在全国平均水平附近,市场需求以及产业总量指标得分较低,是造成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

3.2 各项指标定量分析
3.2.1 市场需求指标
黑龙江省市场需求指标得分为-0.5603,全国排名第30位,仅高于西藏地区,是限制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在二级指标来中,黑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倒数第三,仅略高于甘肃和新疆;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以及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仅高于西藏。

低下的收入水平以及居民对文化产品缺乏偏好,造成了黑龙江省文化产品需求能力低下,削弱了需求对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拉动作用,限制了文化资源产业的开发。

3.2.2 产业总量指标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总量指标得分-0.1274,地区排名第18位。

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较不均衡。

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播电视业得分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版业年总印数与音像产品的产量仅略高于宁夏、青海、西藏这三个西部省份。

说明我省文化资源开发创新力不够,自主知识产权少。

3.2.3 产业结构指标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指标得分-0.0465,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5位。

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均在全国平均水平附近,与2009年相比,2010年四项指标的数值均有所增长。

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有所增加,说明转向文化产业的劳动力在逐步增加。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这两项指标数值的增加,说明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在逐步升级,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大。

3.2.4 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黑龙江省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得分为0.0181,全国排名第12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二级指标中,2010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产出率以及劳动报酬产出率得分均为正,与2009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高。

说明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3.2.5 成长能力指标
黑龙江省成长能力指标得分为0.0809,全国排名第8位,是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

在二级指标来中,除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得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新增固定资产、文化产业总投资增长率以及文化产业财政支出增长率这三项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排名均处于十名之内。

说明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正在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资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3.2.6 政府支持指标
黑龙江省此项指标得分为-0.0710,全国排名第15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文化产业财政支出这一二级指标得分较低,全国排名仅为21位。

虽然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文化产业财政支出在绝对值上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和民营资本介入较少,导致2010年全省城镇用于文化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7%。

4 提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水平不高的主要成因是现有文化产品需求水平低下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为此如何有效地增加市场需求,提高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和规模化水平,增加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升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1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观念,提高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创新能力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省人人均的收入水平低下和居民对文化产品缺乏偏好导致区域内文化产品消费能力很低力。

虽然黑龙江省人均居民收入较低,但文化产品针对的市场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

我们需要针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产品市场结合我省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创造性的开发文化产品。

由于我省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文化产业的发展过于依靠政府支持,缺乏在市场上寻求发展的动力,导致文化产产业资源的开发出现了大量的结构性矛盾。

开发出的作品获奖的多,群众喜欢的少,直接抑制居民对文化产品偏好。

因此,转变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观念、提高文化资源产业开发
创新能力对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

4.2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龙头骨干企业
近几年,黑龙江省政府逐步加快了文化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产业规模优势的企业集团。

如通过多元化重组组建了黑龙江出版集团;成立的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

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导致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结构失衡,真正的龙头骨干企业缺乏的现状没有的到根本改变。

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更多龙头企业。

4.3 加强对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政策支持
文化资源虽然属于每一个公民,但是在其没有被开发成产品时是没有实际经济价值的。

政府虽然能够通过财政支出加大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力度,但是如果没有针对市场开发出有效的产品开发的经济价值很低,会造成很大的沉默投资,而且容易使企业丧失发展的动力。

为此,政府应当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使政府从文化经营领域撤出;转而通过各种政策加强对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支持,让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4.4 加强对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产业进行开发,培育龙江文化品牌
我省地处祖国最北端,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构筑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

我们应该充分对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坚持正确开发方向,推进文化产
品创新,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培育出具有龙江特色和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的龙江文化品牌。

从而进一步强化我省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竞争力。

4.5 有效激励拔尖文化资源开发人才,打造行业领军人物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

人才建设工程重点应该是打造文化资源开发的领军人物。

由于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结构失衡,现有各文化领域的人才分布不均衡,尤其是高端文化人才外流和文化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现象同时并存,在文化资源开发领域缺乏领军人物。

依靠现有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难于适文化资源开发的需要。

应通过着力于培养给类文化人才,加大对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积极创新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开发专业人才的机制。

科学的使用好引进人才,使各类人才积极的投入到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中去,通过市场化竞争打造出行业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赵力.对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6).
[2]蔡骏生,陈清荷,韩林德.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2003.
[3]程恩富,顾钰民,方家良等.文化经济学通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