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关苗族乡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关苗族乡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1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乡党代会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创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9万元,比2009年增长20%。粮食总产量7389吨,增长14.5%。肉类总产量743吨,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425万元,全面完成了县下任务。
一、狠抓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继续做好烟水配套工程,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投资24万元实施了洪关村中心组、联心村上坝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8万多元整治了联心村湾大河山塘。投资36万元实施了河堰街道饮水工程。用好用活各种资金20余万元,解决了全乡16个村民组854户2700余人抗旱期间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投资19万元实施了孟家寨村民组饮水工程。整合资金4.4万元对乡政府所在地5个村民组1500余人饮用的“母亲水窖”进行维修。
2、积极实施交通工程,对通往各村民组的乡村公路进行维护,保障农村交通需求。投资29.8万元实施了联心村石笋组通组公路硬化2.8公里。新修联心村大房组通往银花基地公路1200米。通过一事一议工程投资78万元硬化小坝场村四组至杨家河公路4千米和洪关村中心组至蒿芝组公路1.2千米,工程因受凝冻天气的影响正在建设中,近期将竣工。客运站管理秩序规范,正常投入使用。
3、奋力推进沼气池建设。面对农户经济困难、住居环境差、空巢家庭多等实际困难,乡村干部把沼气池建设作为助农增收的又一抓手,向农户宣传沼气池建设节约资源、节省经济、节约劳动力等方面的利益,主动服务采购材料、组织技工,顺利推进了沼气池建设,全年共修建沼气池110口。
4、土地开发整治顺利开展。在洪关村路高屯实施了85亩耕地开发,缓解了多年来耕地占补矛盾。
5、争取供电部门的支持,完成了小坝场村五、九组、二组、杨家河组、洪关村民丰组、高坪组、联心村连丰组低压线路改造,解决了222户968人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不足的难题。
6、对小坝场村街道建设作了详细规划,对全乡小城镇建设作了整体规划。
7、修建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近50万元。
二、加快产业调整,农民增收门路拓宽。
1、巩固和发展烤烟产业。2010年种植烤烟面积5300亩。实施生态烟示范基地150亩,建集中连片基地800亩。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大户规模种植为主。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工作正常运转,对烤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现产量106万斤,产值800万元。
2、充分利用草山资源积极推动种草养畜。主要采取大户养殖带动农户散养,种类以羊、牛为主,现有存栏羊3623只,大牲畜3037头,生猪4862头,动员、支持干部带薪离职领办东升牧业有限公司发展顺利,存栏牛110头,种畜草700亩,总投资达180万元。带动发展养殖大户57户。
3、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脱毒马铃薯套种糯玉米300亩核心示范基地带动种植马铃薯10000亩,效益明显。建立了脱毒马铃薯种子繁育基地120亩,为推广脱毒马铃薯打好了基础。引进重庆客商在洪关村投资25万元建香菇基地20亩,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在联心村上坝组建辣椒示范基地42亩,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积极发展银花产业。2010年共种植金银花4000亩,建苗圃45亩,育苗400多万株,
建连片基地1300亩,拟定了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为金银花产业加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打造银花之乡奠定了基础。
5、基础农业得到加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旱育稀植覆盖面积3547亩,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全面推广,面积达9026亩。
三、着力民生保障,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1、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制度,做到了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按时发放低保金,“五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帮助贫困群众克服住房、重病、生产扶助等方面的困难。全乡共有农村低保户133户,城镇低保户38户,得到了全面救助。全年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20.4万元。及时足额兑现各项优抚政策。确保各类人员经济和政治待遇得到落实。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强化宣传培训,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乡内用工企业加强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争取项目建设和引进大户从事农业产业,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临时就业困难。
3、民生保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政策得到落实,全乡参合率达95.0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04%。疾病防控工作措施有力,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贫困人口得到及时救助,救济物资及时足额兑现。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危房改造33户。
4、“四在农家”创建深入开展。2010年完成创建受益农户712户,使全乡“四在农家”创建覆盖率达75%,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创建活动中,采取种植银花、种草养畜、种植烤烟、蔬菜、辣椒等方式实施“千元院、万元田”工程。通过远程教育、农技培训、黔北民居建设、整脏治乱等形式深入开展富学乐美在农家创建活动。
5、教育事业发展加快。通过努力,小学阶段入学率达99.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14.6%,辍学率控制到1.32%,巩固了“两基”成果。顺利整合洪关中学一校两点,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2间,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改善了办学条件。
6、抓好计生工作。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行奖励扶助政策等方式,引导群众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30万元,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兑现,强生、超生、抢生现象得到遏制。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发展主题,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强化“三贴近”。积极开展农村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全乡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增强法制意识,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宣传日活动;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保持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巩固“农家书屋”、“万村书库”、“远程教育家庭播放点”,使社会先进文化在山区得到发展,鼓励干部群众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投资24万元的综合文化站正在修建中。
8、黔北民居建设进展顺利。全乡共实施黔北民居34栋,全部符合验收标准。
9、整脏治乱取得新成效。集镇市场秩序、村庄治理、交通管理等工作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全乡境内无成堆垃圾、无卫生死角、乱搭乱建行为。
四、改进政府职能,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切实完善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落实了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每月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遵循协调督办的原则,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没有发生越级访,无理访,缠访现象,所有诉求事项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合理解决。对煤矿、采石场等企业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治理,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经常开展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民爆物品、地质灾害专项整治,妥善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维护了稳定的社会局面。做好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