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实验室检查

血液实验室检查

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

▲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

▲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

血液RBC和Hb正常值:

对象RBC(10/L)

Hb(g/L)

男性(4.0~5.5)120~160g/l

女性(3.5~5.0)110~150 g/l

新生儿(15~20)180~190 g/l

儿童(5~12)120~140 g/l

RBC及Hb的病理变化

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

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

男性

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

女性

Hb <110 g/L

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

临床意义:

(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

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

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

(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 (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类型MCV MCH MCHC病因

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

大细胞性贫

>100>34320~360巨幼细胞贫血(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肝病,恶性肿瘤所致

的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320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 的临床意义:

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 )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 患者RDW ↑,早于其他指标

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 患者RDW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 正常

3.用于形态学分类

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

成人 儿童 新生儿 WBC 计数(10/L ) (4~10)x10/L

(5~12)x 10/L

15~20 x 10/L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05 x10/L 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 x10/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片和骨髓检查

一、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

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

(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 ⑴反应性增多:

♣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 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 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

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白细胞(WBC )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GRA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中性粒细胞(N)

(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

✧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

✧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脾功能亢进等

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见于各种病员菌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

核右移:外周血分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如果在疾病的进行期出现核右移,表示疾病预后不良。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在于组织中组织中的含量:外周血含量=(100-500):1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活性物质,并吞噬其释放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限制过敏反应并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

E的增减意义

A,

➢;

➢寄生虫病:

➢某些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其他,如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减退症

B,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急性传染病早期,大手术及烧伤等应激状态,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多使嗜酸性粒细胞下降,但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如果持续减少,甚至消失,表示病情严重。

(2)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伤寒病白细胞分类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改变是: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释放后只有存在于外周血中,在免疫反应或者嗜碱性粒细胞才进入组织中,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粒细胞颗粒,这些颗粒含丰富的组胺,肝素,慢反应细胞病理性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前者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后者正常

单核细胞

具有诱导免疫反应,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抗肿瘤活性及调节白细胞等多种功能。

病理性增多:(1)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带状病毒感染(2)血液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3)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生成后无需抗原刺激,最终分化为能与异物抗原起反应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群

CD4+或CD8+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则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