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君子与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

前言

自汉语课改授《论语》之后,的确大大激起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在这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我们该如何做人。正如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人们去学会做人,而在这一方面论语可谓是万众挑一的经典。在论语中孔子往往以君子与小人为依据,来表达他对道德准则的思考。因此持着对君子与小人的浓厚兴趣,我以抄写的《论语》六十句为范围,浅谈我对君子与小人的看法。

正文

我要谈论君子与小人,首先我得明白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根据我现在的理解,我认为君子就是有正气、有道德并行为举止得体,拥有绅士风度的人。而小人则反之,唯利是图,以利益为行事标准,毫无道德。而在古代,对君子与小人的解释与现在并不完全相同。在古代君子被解释为品德高尚,并懂得礼仪的人。而小人则定义为人格卑鄙的人。这是我对君子与小人的简单认识。而在《论语》中,孔子是怎样认识君子与小人的?而孔子又是如何形成对君子与小人的认识的呢?这就是我所要谈论的内容。

一、孔子是如何认识君子与小人的?

首先,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可以从行为中表现出来,做事时只求利益,不顾其他的是小人的行为,而办事时讲道义的则是君子的行为。正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中可以看出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

其次,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每天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其大意是:君子总想着道德,小人总想着乡土;君子总想着法制,小人总想着实惠。由此可知君子是尊重道德法制的,他总以大局为重,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空子,占小便宜,一两次可能得手,但这里背藏着危机。因此君子和小人又可以从思想观念中加以区分,君子带着全局观念,视线长远。而小人则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意识。

第三,君子与小人对待事物的心态也是不同的。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则经常促局忧愁。李里认为:“这是君子与小人的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君子做事皆合天道故不忧,小人行事皆依私欲故多忧戚”。而于丹则认为:“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故君子是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事物的,而小人则斤斤计较,忧愁万分。

第四,关于君子之道,孔子认为有三种,一是仁者,二是智者,三是勇者。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智、仁、勇在《中庸》里称为三达德,天下最高的三

种道德就是智、仁、勇。智慧的人能洞察幽微,能够微知著,能够审时度势。所以没有困惑;而仁者能够胸怀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没有忧愁;勇者能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能够无所畏惧。因此孔子认为君子需达到这三达德的境界。

第五,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不但要在行为和言语上得体,还要在思想上经常反省自己。故就有九个问题值得反复思考。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愠、貌似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对于九思,李里在《论语讲义》中写道:看到现象没有看到本质而迷惑了,就要视思明;道听途说而不清楚事理,就要听思聪;相貌温和,要慈悲,给人一种亲切感,这就是色思愠;而没有轻蔑,没有傲慢,这就是貌似恭;而一天到晚的说假话、打妄语。就是不忠诚,所以要言思忠;做事要怀着诚敬之心,就是事思敬;而有了问题,就要去问清楚,不能不懂装懂。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一种智者的表现。在《论语》自贡为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由此可知孔子对于疑思问的重视程度,而不耻下问也是孔子认为求学、做人的重要方式。这就是疑思问;而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想后果,就要理智,这就是忿思难。思是反思的意思。故做君子就得经常反思。

第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言论。孔子认为君子谈话从不越其作为,不会夸大其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并且保证要说到做到,因为“耻

躬之不逮”。所以孔子提倡言语迟钝,做事敏捷。这样君子就有交友之道。否则说话大言不惭,言过其实。不但实行这些话很难,而且人们会对你持怀疑态度而从此不相信你,这样就会沦为小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言之而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这个道理。而对于小人的言语,方洲主编的《小人研究》中说小人交际口才好,善于阿谀奉承。我认为正因为小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所以总是说假话。但古今很多例子都表明小人的伎俩可能奏效一时,但不会长久,终有一天就会陷漏出来。并且会输得很惨。故说真话何等重要。所以孔子对君子的言行是以诚信作为重要基础的。而小人则被眼前所迷惑,孔子所说的“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此理。故以上所述,是我认为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

二、孔子是如何形成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林语堂先生在《孔子的智慧》这本书中写道: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伦理性之方法,与法家以讲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孔子要求人对人类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就是要持人道主义者的态度,注重人际关系,所以不难得出孔子想以道德的力量,教人们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事,以达到神圣理想中的完美。而这种强大的道德力量要一个榜样去表现,君子便成为理想的人选。于丹说: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标准”。因此孔子便以君子的正面性来规范社会,而用小人的反面性来教育求学者。以表达孔子“仁者,爱人”的仁政思想。

结论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我认为君子与小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对待利益的方式。不可否认君子也会求得利益。但君子求取利益时是有道德、有秩序的,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求取利益时,追求和谐。并与其他的利益关系融洽相处,故能长而久之,而小人则不同,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惜打破利益关系链条,尽管有时能够获利,但不能长久。故正确地对待利益就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君子从而能够坦荡荡。而胸怀开阔则能“喻于义”。而君子拥有道义,则能怀德、怀型。才能达到不忧、不惑、不惧。而小人贪图眼前,不顾长远则喻于利。以获利为行为标准,故促局心愁,多忧多虑则长戚戚。所以要做真君子,就得以道德为行事标准,做事坦然,心胸坦荡,以万物包容之心正确对待利益,小人之心则能远矣!

参考书目:

《论语讲义》李里著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著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

《小人研究》方洲主编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孔子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中君子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大部分“君子”指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二、指的是有地位而且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三、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具体出处: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中少部分“君子”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四、当动词用,指的是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努力的行动。 具体出处: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

君子与小人区别Word文档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

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一生追求真理、率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有一次,在陈国断粮,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说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他的学生子路说:“像我们这样在乱世中弘道,真是很难!”孔子说:“既然要弘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就象那些松柏,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里孔子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比如五音谐和乃为律,如果全是一个音符,就无法令人听下去。 “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互相取长补短,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依附强权,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强求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故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不追求同,不会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各自保持自己的特点。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也。”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 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功夫要用来取悦上司。进一步来讲,小人靠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场一帆风顺,那些被取悦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 君子小人之辩不是学问,是常识,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这一点,孔子已经懒得重复。

作文: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一般起提示思路的作用,而并非限制作文审题立意的条件。 从材料看,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君子与小人”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刻见解”,一共有三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句话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提出了义和利的区分标准。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社会秩序的道德,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秩序。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语出《论语·为政》。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这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上述三个句子,言简意赅,分别从胸襟、行为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警示牌和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材料通过古人的论述将“君子”、“小人”的概念明确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立意构思。 其实,我们常用的关于君子小人的俗语也很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的是恪守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是纯洁淡雅的交友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倡导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君子固穷”,说的是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了解和掌握这些熟语,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文章的内容。从题目来看,“君子与小人”形式上是一个并列短语,内容上构成对比关系。 【思路点拨】 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记一件事,里面需要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中各自表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心理,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君子的高尚和小人的卑劣;如果记叙几个片断,应该既有君子的,也有小人的。无论写一件事情还是写几个片断,都要力求再现逼真的现场情景,写出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可以写成散文,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灵活选择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围绕主题行文。写散文要注意安排好结构,让考官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能迅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须先确立一个论点,或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或赞颂君子高尚的品德和言行,抨击小人卑劣无耻的行径,或倡导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等等。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应该集中一点谈深刻,说透彻。例如为什么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怎样才能做君子不做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终于明白为何要近君子、远小人了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这并不影响君子这一词的美好内涵,我们做人、教育影响别人,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那么,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分呢?孔子告诉我们十条标准。 1.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释义: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2.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感悟: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 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3.看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感悟: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4.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 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

形容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俗语

形容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俗语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小人,这时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不跟小人一般见识, 对他们避而远之, 祸水就不会溅到你,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形容小人的经典句子1. "我哭了,你笑了。我伤心了,你高兴了。我痛苦了,你快乐了。我低贱了,你高贵了。你满意了么?" 2. “你表里不一!”“你表里如一啊,要哪天你什么肾呐,胃啊,小肠啊都长在外面了,看你不吓死人。” 3. 爱情就象鬼,相信的人多,见到的人少 4. 爱上一个小人,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毁掉你的一切格调,让你去相信,只有做小人才是人间正道。 5. 被诺亚方舟压过的河马,新火山喷发口。 6. 不顾手下的人的利益,只为了自己捞功请赏。这种人说不好听的话,就是踩着同事的尸体往上爬。比小人还小人,恶劣的小人。 7. 不要和小人计较,小人和谁都计较。。 8. 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9.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

“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10. 超大无耻传声扩音喇叭,爱斯基摩人的耻辱。 11. 程婴常在江湖行走,深知到对付小人只有更加小人! 12.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13. 大人大度量,不把俗事放在心里,小人鼠肚鸡肠,惹着小人就等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14.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在于,大人物生来就是一句名言,而小人物,只是一句废话。 15. 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 16. 等着大门打开的小小人,拴着梦想的小小人,脆弱的小人没有能力招架这个庞大的世界。 17.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相收也。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8.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19. 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0. 交易就是交易,你破坏了规定,你就得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 2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3. 君子落得君子,小人枉为小人 24.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浅论《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

摘要:读《论语》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关于“君子”、“小人”的比较性语句。不同时代的君子与小人,本身就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而孔子本人更是在《论语·雍也》中对子夏说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上升到了不同政治路线的高度。那么在《论语》之中,君子与小人又各有哪些特质呢?君子儒、小人儒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区别?本文将归类《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进而论述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君子;小人;对比; 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下我们常说的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而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然而在先秦儒家著作里,“君子”、“小人”的字却又不同的含义,并绝大多数时候“君子”、“小人”对比使用。例如《论语·宪问》中提到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论语·阳货》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等等。然而,孔子到底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君子与小人,他们之间又到底分别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君子”、“小人”的根本性区别-阶级社会分工 “君子”与“小人”的意义,最初应该来自于宗法制下,对于贵族与平民的区别性称呼。《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曾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意思是“小人”负责尽力工作,而“君子”负责用心统治。由此可见,“君子”与“小人”的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小人”为“君子”提供劳力,而“君子”则管理着“小人”。换句话说,在经济上,“君子”与“小人”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则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统治者与被统治折的关系。如我们所知,春秋战国是我国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定义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孔子作为宗法血缘制的维护者,继承了这种思想也是时代的产物。从“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中即可看出,“小人”在孔子心中根本不配拥有儒家的“仁”的思想,这也是孔子不可避免拥有的时代局限性。 二.“君子”、“小人”的精神境界 但凡是一门显赫一时的学说,必然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更何况是《论语》这种经久不衰的经典。墨家有“兼爱”、“非攻”、“尚贤”,道家有“任性”、“无为”,而儒家,则以“仁”、“礼”以及“义利观”等著称。如前文所述,在“仁”方面,孔子认为,即使“君子”中也有达不到“仁”的境界的人,而“小人”则是根本连一点具备的可能性都没有。至于“礼”,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将“小人”与“女子”相提并论,均是属于难以养成“礼”的德行的。虽然关于此句“女子”的理解,历年来分为“女”通假“汝”,“女子”即“汝子”,以及“女子”即“女性”这两种解释。但是无论真实释义如何,“小人难养”都是既定事实。至于“义利观”,《论语·里仁》中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将“小人”判下了死刑。《论语·述而》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众所周知,孟子的“舍生取义”说也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直接继承。追求义的“君子”与追求利的“小人”,相比之下,“小人”毫无疑问又输了一筹。 总之,由于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阶级差异,“小人”在精神境界上根本不可能

话题作文 君子与小人

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348班白弘宇 有人说,大义《春秋》,凝练后不过一个话题: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问题,浩瀚史书中的芸芸众生,是君子的得以流芳百世,是小人的智能遗臭万年。也正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对君子与小人的持续关注,使得正在办事的各色人物不得不小心谨慎,时刻想着悬在他们身后的巨大史笔。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何为小人,何又为君子呢? 或许有人要说博学多识者为真君子,孤陋寡闻者为真小人。但是,我们掌握的知识远胜过孔子,但是又有

谁自信在君子的标准上敢望孔子的项背呢?一个人可能在知识与学问上一无所知,但是,他懂得用于承担责任,他懂得舍生取义,他懂得坦诚务实,你还会称他为“小人”吗?同样是学识渊博,奥本海默懂得和平与正义,在美国曼哈顿计划中涉及原子弹,拯救人类,打击法西斯;而海森堡却禁不起希特勒重金引诱,为纳粹卖命,险成历史罪人。按照这种判定方法,两人都是学识上的“君子”,但前一位心系和平,是道德上的“君子”,而后一位确实道德上的“小人”。因此,总的说,第一位我们称之为君子,第二位我们称之为小人。可见,

道德是判别君子与小人的唯一标准。 世上无外乎三种人。第一种人德才兼备,他们往往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影响文明进程;第二种人有德无才,他们虽然很难创造实际财富,但是他们往往可以通过自己大义凛然的言行启迪人们,在精神上产生巨大的感召力;第三种人有才无德或者德才全无,这样的人可能表面上文质彬彬,但充其量不过是衣冠禽兽。在学识的遮羞布后伤害他人,危害社会,即使才气过人,我们难道会称其为君子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宁愿要第二种人。 德是判别君子小人的唯一标准。那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万耀文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这并不影响君子这一词的美好内涵,我们做人、教育影响别人,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那么,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分呢?孔子告诉我们十条标准。 第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释义: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感悟: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第三,看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感悟: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第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 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 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 也。” 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 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1/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_高中作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的君子,往往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立的见解,君子与君子相处过程中,往往能尊重彼此的见解,并且又拒绝苟同,却又能相处融洽!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君子和而不同。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方针荒谬至极,却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既然要改革,司马光就被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后来王安石又因改革失败被罢官,很多人落井下石,向皇帝告他的黑状。皇帝来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恳切地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皇帝听完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我敬重你的人格,但我未必同意你观点;我反对你的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你的全部。这种张弛有度、和而不同的相处,这才是君子关系! 王安石从小书读得很好,“名传里巷”,他老成持重,年纪轻轻就不苟言笑。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执掌朝廷大权,“严己律属”。 1 / 5

除了不爱洗澡,穿衣服相当不讲究外,经常头发蓬乱就上朝觐见天子,号令文武。按当时的标准,他基本上算是神经病。然而皇帝很欣赏他,尽管王安石是典型的“脏乱差”,依然“皇恩殊厚”,成为当朝宰相,锐意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想方设法为大宋收税,充盈国库。 司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异,又是政敌,两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宰相,相当的不对付。他们两人的政治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在庙堂之上,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彼此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比对方正确,比对方更了解国情。所以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两人丝毫都不客气,用各种手段,向对方痛下杀手。斗争的结果是王安石获胜,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风水轮流转。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愤世嫉俗的王安石强力推行改革,不仅触动了皇亲贵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强烈不满,朝野一片骂声,逢朝必有弹劾。“曾参岂是杀人者,一日三报慈母惊”。皇帝本来十分信任王安石,怎奈三人成虎,天天听到有人2 / 5

形容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俗语

形容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俗语 不和小人一般见识的俗语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形容小人的经典句子1. "我哭了,你笑了。 我伤心了,你高兴了。 我痛苦了,你快乐了。 我低贱了,你高贵了。 你满意了么?"2. “你表里不一!“你表里如一啊,要哪天你什么肾呐,胃啊,小肠啊都长在外面了,看你不吓死人。 3. 爱情就象鬼,相信的人多,见到的人少 4. 爱上一个小人,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毁掉你的一切格调,让你去相信,只有做小人才是人间正道。 5. 被诺亚方舟压过的河马,新火山喷发口。 6. 不顾手下的人的利益,只为了自己捞功请赏。 这种人说不好听的话,就是踩着同事的尸体往上爬。 比小人还小人,恶劣的小人。 7. 不要和小人计较,小人和谁都计较。 。 8. 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9.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

人。 10. 超大无耻传声扩音喇叭,爱斯基摩人的耻辱。 11. 程婴常在江湖行走,深知到对付小人只有更加小人!12.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13. 大人大度量,不把俗事放在心里,小人鼠肚鸡肠,惹着小人就等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 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14.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在于,大人物生来就是一句名言,而小人物,只是一句废话。 15. 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 16. 等着大门打开的小小人,拴着梦想的小小人,脆弱的小人没有能力招架这个庞大的世界。 17.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相收也。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8.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19. 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0. 交易就是交易,你破坏了规定,你就得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2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人生】小人与君子的对比

小人与君子的对比【转】 现在只要男女谈恋爱,很快就会同居在一起,男人是为了身体上的短暂的快感,而女人自以为是为爱做奉献. 女人呀你真傻,你知道不知道,你在同居当中不但失去了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你也会让男人看不起. 坏的男人是好新鲜的动物,男人要的是不断的激情,而不是永恒的爱情,得到了,自然也就不会那么珍惜了,特别是那些一开始就抱着要与你上床目的男人.想起我一个朋友骂他妹妹的话很精典,与其这样和一个男人同居,倒不如去做小姐,还能赚点钱. 怎么样的男女最容易分手?就是那些过早的性关系,为什么我们常说要有距离感?新鲜感?神秘感?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很快就会把自己的隐私暴露无比. 看看那些同居后的人,男人和女人恋爱、同居、怀孕、打胎之后,男人就只为了要一个分手的理由,而女人除了享受华丽的语言之外,就惟恐男人不娶自己而终日诚惶诚恐,所有的希望只为等待着男人给她套上婚姻的戒指与谎言。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除非他今生非你不娶,否则他绝对不会为了自己的快活而跟你同居.爱你的男人会放开自己的私欲为你着想,爱你的男人会想着如果将来你们不能在一起了,你如何在你的丈夫面前更加自信. 不要相信那些男人发誓说什么,我爱你,所以我不在乎你是否处女的鬼话了。没有一个男人会不在乎你是否清白或纯洁,他说他不在乎是因为他无可奈何,现在这个社会除非他真的上幼儿园找处女去。 女人对男人来说有时是一双筷子,你说有谁到餐厅吃饭愿意吃别人用过的筷子呢?除非所有的筷子都是被人吃过了。 一个男人如果真想娶你,他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转身离去,他会觉得你是个传统的好女孩子,在现在这个社会,他会更加珍惜你的. 想想以前,男人为了向一个女人求婚,竭尽所有,只差没有把自己的心和肺都掏给你.看看现在,有些女人为了和一个男人结婚,都是以身相许,甚至为了达到先斩后奏凭子母贵,女人不惜令人脸红的手段来达到怀孕的目的,逼男人就犯结婚. 以前的男人怕娶不到老婆,现在的男人只想着怎样甩掉女人。 女人,你的骄傲在哪里?女人,你的自尊在哪里?我们可怜仅仅只有那么几年的青春,你就为了和你同居,就编几句狗屁不通誓言的男人献身吗? 你太傻了! 没有一个女人希望自己对男人来说只是一个泄欲的工具. 前几天办公室一男同事抱怨说,女人真是个不可理喻的动物,我们问他何由?他说每次跟他的女朋友出去,只要他一看别的女人,他女朋友就骂人家是狐狸精。整个办公室的人都笑到晕菜。 怎么样的女人最美丽?自爱的女人最美丽,特别是漂亮的女人,你是父母和上帝的宠儿,不要糟蹋了自己的资本,不要让你的资本变成放纵的武器而伤害自己.你应该让你的美丽成为男人永远想追求却无法得到的光环,直到最后交给那个真正懂得疼你的人! 男人常常感言,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我们女人说,有几个能玩得起呢?疼疼想,我们做女人就要做真正的自己,女人在男人面前也应该有个口号了:想跟我做爱,你就先娶我吧.否则,没门! 想对所有的男人说,碰过女人,就要你负责到底!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 一、“君子”风范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君子与小人命题作文

“君子与小人”命题作文 “君子与小人”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一般起提示思路的作用,而并非限制作文审题立意的条件。 从材料看,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君子与小人”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刻见解”,一共有三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

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句话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提出了义和利的区分标准。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社会秩序的道德,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秩序。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语出《论语?为政》。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这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上述三个句子,言简意赅,分别从胸襟、行为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警示牌和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材料通过古人的论述将“君子”、“小人”的概念明确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立意构思。 其实,我们常用的关于君子小人的俗语也很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的是恪守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是纯洁淡雅的交友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倡导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君子固穷”,说的是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了解和掌握这些熟语,可

《君子与小人》教案

《君子与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各则辨析,立志成为新时代具有君子风范的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开始上课!问候。 导语: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国学》第14课《君子与小人》。学习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下面是咱们以前学过的句子,看大家还记得不?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依此类推。开始! 一、回顾所学有关“君子”品行的句子。 读完后:老师有一个问题,是男同学读得好呢,还是女同学读得好呢?说说。 预设:如果有人说自己读得好,就说:“你很有自信。”如果说别人读得好,就说:“你懂得欣赏别人,很有君子之风啊!”如果说别人读得不好,但诚恳地指出了不足之处,就说:“你能真诚地提出同学的不足,也是一位君子啊!” 老师还有另一个问题:刚才看课件读的过程中,有谁注意到课件上内容的特别之处没有?如果有,就表扬其具备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将来一定能做大事。如果没有发现,就引导要认真观察,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隐藏着制作者特别的用意。最后告诉大家——是“君子”、“士”、“志士仁人”都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 二、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含义。 刚才我们所读的句子里,有的是对“士”提出的要求,有的讲“志士仁人”所具备的品质,有的又在讲“君子”值得称道的地方。实际上,尽管说法不同,他们可以说是同一类人,我们可以将他们统称为“君子”。谁能说说以上这些句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讲的都是君子所具有的品行)(追求理想,坚持不懈……) 谁能再来说说:君子具有这么多令人敬佩的品质,你愿意做这样的君子吗?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像他们一样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努力方向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释“君子”、“小人”意。同学们,“君子”的含义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小人”呢?结合“日积月累”相关内容。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出示:君子:道德高尚;学问深、地位高的人。小人:道德低下;学问差、地位低的人。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学习课文。 1.指名一位同学完整地读课文。大家评价。 2.女生读,男生评。男生读,女生评。(评价:看来大家都知道赞美别人了。但切忌不要因为想博得“君子”美名而不切实际地表扬哦,那样就又犯另一种毛病了:阿谀奉承啊,用心不端啊……等下我们还要讲这方面的内容) 3.提高点要求:请同学读出节奏好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才算是读出节奏呢?指导读,学生自行断句。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专门找不太善于读的尝试一下,其他人给出建议。(能够让人听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对比分明) 4.那我们就再读一次,读出这种感觉好吗?齐读。评价。(这么快就读出了“君子”的浩然正气,“小人”的低俗也随之显现。值得表扬!) 5.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后译文,进行理解。但请不要拘泥于译文。最好有自己的想法。

企业用小人还是用君子

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君子还是靠小人 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君子会以公司利益为重。 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君子而不是小人。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君子会以公司利益为重。 1.君子的个人利益往往与公司企业的利益一致。 ?君子不仅仅在乎自己的利益,他更在乎企业的利益,以及企业其他人的利益。关心公司整体的利益发展方向。小人则相反,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利益,漠视公司未来发 展的方向,唯利是图。 2. 纵观历史的发展,拯救公司利益于危难之中的全是君子。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因受人排挤而离开了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但当苹果公司处在危机的时候,他不顾前嫌重回苹果公司,把一个日益衰落的公司发展成为首屈一指 的全球最赚钱的企业;海尔公司的张瑞敏,通过自己的不屑努力将濒临破产的青岛 电冰箱厂发展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家电企业。不论乔布斯还是张瑞敏,他们都是凭借对企业的忠诚,在企业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毫无怨言的奉献出了自己的全 部,让企业转变,并不断壮大。 3. 君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底线。 ?孔子说过,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必偃。君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他们懂得哪些是值得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做任何事情的 时候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他们会恪守自己的公司准则,不会用利益去衡量自身的 道德标准。当个人利益危害到公司利益的时候,君子会遵守道德与自身的良知,以 公司利益为重。小人则不然,他们往往会不顾一切的选择利益。 综合以上所说,不论是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还是自身利益以及道德上看,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君子会以公司利益为重,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君子而不是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 【摘要】:君子与小人是精神文化上的两个极端的对立人物,同时也是具有传统中国特有政治认知的产物。这样的认知既同等级制度相关联,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具体的身份限定,上升为一种极富特色的人格理论。演变至今也是鉴别区分社会人的精神世界、道德品质、惯常行为好坏与否的标准模式。 军阀混战前的中国一直都是君主专政的一统天下,统治者依赖严格的等级制度来维护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权益,成就了以帝王为首的特殊的政治利益集团。一切实际的政治生活都是出于切身利益最大化考虑的需要。就像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由于政治集团利益驱使的需求,所谓的“君子与小人”诞生于此,毫无意外的表露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集团意识。西周时期,君子小人的称谓已经是十分普遍,《诗经》中多有论述。然而此时此刻的君子小人也只是单一的对于某种身份的泛称,君子是指贵族统治者,小人则是泛指平民或者是劳动者。如: 《诗·大雅·洞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失。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诗·小雅·角弓》:君子有征猷,小人与属。 春秋时人仍有十分明确的表述。如《左传》:“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有时候“君子”又被称为“大人”,“小人”被称作“野人”。如《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自三代以至春秋,由于君主政体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沧桑之变至成熟,小人君子只见从一种习惯性的称谓逐渐提升为人类的认知映射与讨论的课题。 一、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在清代刘宝楠所著的《论语正义》中这样被解释,“坦荡荡,宽广貌。”即心胸开阔。坦,平坦。戚戚:形容不断用斧子砍伐的声音。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一切以利益开头结尾,常常忧虑计算,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舜的家里有一位后母,后母育有一子,名象,愚顽不堪,象和后母对待舜恶劣不堪。舜呢?全然不计较后母与弟弟对他的不友好行为,竟然还把这个家治理的非常和谐。这便是君子所为。自立自强,不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而是看自己能为大家做什么。君子用道义来约束自己,做有道德的事情,树有态度的人格。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对于君子来说,仁义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是极容易收到外物迷惑的,或者是说诱惑。受到诱惑的人的欲望会不可遏制地膨胀。有欲望膨胀的牵引就会走向迷途,迷失自己的心性,丧失自己的本性。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于是乎几乎所有人都会舍鱼而取熊掌。二者不可同时得到,有得有失是认识常态,心智健全的人都懂得这种正常性。然而人非圣贤,藏匿心底的贪嗔痴时刻爆发指引我们忘却常人之理。为了满足贪念,填满欲望的沟壑去算计,去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去损人利己,最终扭曲人性泯灭仁义,忘却了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人生是一场盛宴,筵席上的美酒佳肴的滋味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快感,只有质朴无华的家常饭菜才是能长久陪伴直至终老的。小人用算计追逐到手的华丽虚荣不过是一时烟火,飘渺虚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会留下的只是千古臭名。君子一生无华,为国为家为他人,人世过往云烟看淡,万人敬仰,永垂不朽。 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因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做什么不做什么是遵循君子道义在衡量之后的行动结果。君子是励志成为或者是努力成为君子的人;小人是无心成为或是已经放弃成为君子的人。小人与君子只是相对之言,两者的转变仅仅是一念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