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比赛》教案 打印版

《搭积木比赛》教案  打印版
《搭积木比赛》教案  打印版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

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2.交流诗意,引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搭积木比赛,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

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用同样数量的积木可以摆出很多种图案。

生2: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我想同学们一定从中会学到很多知识。

1.比赛一:“画一画”

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明确比赛规则。

观察搭出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2)(课件出示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观察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看一看

有什么特点。

(3)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①学生动手画一画

②每个小组展示交流画图的结果

③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与搭成的立体

图形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2.比赛二:“搭一搭”

课件出示第二项比赛: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

个小正方体?

(3)学生小组合作:先交流,再动手操作。

(4)各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并汇报你们是怎样设计这个立体图形的?分别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5)提问:你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各不相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

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但能确定

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比赛三:“看谁搭的多”

课件出示第三项比赛: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用6个小正方体搭

一个立体图形。

(1)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用6个小正方体搭成像上面这样的立体图形,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搭法?

(3)学生小组合作:先交流,再动手操作。

(4)各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

(5)教师小结:根据从给定的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

即使给出的小正方

体的数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搭法。

活动结束后评出比赛的最后获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33页“练一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五、布置作业

教材33页“练一练”1、2题。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把雨伞圆溜溜》

《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申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的表现了儿童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不同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前附点的节奏和音程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歌曲为A调,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三音上,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表达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友情 2:在学唱歌曲、唱好歌曲的一系列活动中唱好切分音和弱起部分和休止符及内心节奏的培养。 3:在读词跟唱活动中学会歌曲的方法,在演唱时互相配合、互相协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唱好歌曲 2、难点能唱好跨小节切分音和弱起小节及休止符 【教具准备】: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猜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 一只多角亭, 没门又没窗。亭外挂珍珠,亭里有人行。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伞。 回答对了,送给自己一个响亮的掌声,为自己鼓励一下———导入课题并板书。《一把雨伞圆溜溜》(2分) 二、播放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4) 师:听了这首歌心情怎么样?(快乐的) 三、模唱、节奏练习(10) 1.模唱 雨伞也很快乐,因为下雨了,伞终于可以张开双臂出来透透气了,你看它撑得多圆,多自信!我们也来学学它好吗?张开双臂,扬着眉毛吸气,他还在唱歌呢,听:(师范唱) (音高逐渐升高) 指导学生:雨珠在雨伞上面跳舞,声音在上面。 2.节奏训练(休止符)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大张村小学冯艳宁[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32~33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

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8个大小、形状一样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学过这首古诗吗?(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请同学们齐读这首古诗,能背下来的尽量不要看大屏幕。 学生齐读。 师:宋朝大诗人苏轼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到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将在“搭积木比赛”的活动中继续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问题。 二、搭积木比赛 (一)第一轮比赛:画一画 师:你们小时候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玩过!)你们喜欢搭积木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玩“搭积木游戏”,今天老师也来和大家一起玩一玩“搭积木游戏”。大家看(师在讲台上现场搭积木,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老师用5块积木搭成了这样,根据这个立体图形,我们接下来进行第一轮“搭积木比赛”。 (大屏幕展示比赛规则) 1、全班4人一组,每组中2人分一队,两队间进行比赛;

人音版小学音乐_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

搭积木比赛教案设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王村小学 魏孝斌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 32--33 页“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 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相应观察点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准备:PPT课件比赛计分册 学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正方形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用同样数量的积木可以摆出很多种图案。 生2: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我想同学们一定从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 二、探究新知 1.比赛一“画一画” 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明确比赛规则。 观察搭出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2)(课件出示教材32页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观察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看一看有什么

特点。 ①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适当指导。 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①学生动手画一画。 ②每个小组展示画出的图形,并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③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与搭成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看是 否符合要求。 (4)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 2.比赛二“搭一搭” 课件出示第二项比赛: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搭这样的立体 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 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3)学生小组合作:先交流,再动手操作。 (4)各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鼓励不同的摆法)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这个立体图形的?分别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6)提问:你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各不相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但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7)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 3.比赛三“看谁搭的多” 课件出示第三项比赛: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1)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如下图: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搭积木比赛 教案

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过程: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从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6)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 (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5)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

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 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比赛教案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每人准备5个小正方体、一张方格纸。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上的内容,引出图片上的形状

都是由积木搭成的.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搭积木的秘密. 二、动手操作,整体感知.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情境一的图片.请同学们数一数图片中的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观察立体图形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找同学进行汇报.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根据平面图形能否还原立体图形呢? 2根据.出示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师: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搭出最简单的立体图形;探索其他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可以有无数种搭法;引导学生想象根据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应该如何还原立体图形,有多少种搭法.) 师总结,根据一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以搭出无数种立体图形. 增加条件,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根据从上面,正面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小组合作完成.由组长负责,组内共同搭建,搭完一种再搭另一种,看看一共可以搭几种. 小组展示成果. 数一数每种搭法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小正方体?

(完整)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设计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 32--33 页“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 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相应观察点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正方形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古诗,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回答) 2、师小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3、师:这节课,我们将在“搭积木比赛”的活动中继续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搭积木比赛”) [设计意图]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进而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1、自由搭立体图形。 同学们都知道,建筑工人要想建造出漂亮的房屋,前提条件是什么(进行科学的设计),我们今天就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用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小立方体块搭出你喜欢的立体图形,看我们八个组那个那个组

高中生物教案打印版

高中生物教案打印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872

1.选材:豌豆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 P(亲本)dd 互交反交 纯合子、杂合子 F 1 F 2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是否产生两种 4.验证 1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 :绿皱yyrr 亲组合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观察物体是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在五年级下册《露在外面的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在观察的基础上,这节课仍注重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画一画,再摆一摆、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次是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唯一一个物体,只有三个方向才能确定一个物体。同时,突出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即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激发学生的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平面图。 2、能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立方体、相关课件、实物展台。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

高中生物2教案设计打印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 P(亲本)反交 F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yyrr 亲组合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表格六年级音乐教案】 辽宁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音乐教师:张龙 教学进度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 - 1 - 页共 31 页 第 - 2 - 页共 31 页 【篇二: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 《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 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 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 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学唱《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 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 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 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聆听《关山月》 (1)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 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2)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 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 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3)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 朗诵,体会古 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 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 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 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 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 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 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 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 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 予“新韵”。 三、演唱歌曲《游子吟》。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电子版(打印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电子版(打印版) Unit 10Y 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1a-2d) 1.重点单词:custom, bow, kiss, greet 2.重点短语:shake hands, be supposed to, the wrong way, hold out 3.重点句式: —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They are expected to shake hands. As soon as I held out my hand, he bowed. She kissed me on both sides of my face! 1.重点短语和句型 2.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一、预习课本P73-74新单词并背诵, 完成下面的汉译英。 1.风俗________________ 2.鞠躬________________ 3.亲吻________________ 4.和……打招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预习1a-2d找出下列短语和句型。 1.错误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迎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你第一次遇见某人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应该握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积木比赛》课例片段分析与研讨

如何借助观察、想象、操作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搭积木比赛》课例片段分析与研讨 课前慎思 “搭积木比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以第四版教材为例,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同一幅图不超过3个方向)。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学生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及观察两个物体的简单关系(同一幅图不超过4个方向)。四年级下册学习了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正方体个数最多4块)。本节课正方体的数量增加到5块,并且讨论搭成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少或最多需要多少个正方体,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教科书在整个小学阶段设计了“观察物体”系列内容。而这一内容是过去小学数学课程所欠缺的,所以教学中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小学数学主要是解决好计算和应用问题,图形部分的重点是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等,观察物体的内容“不像数学”,可教可不教。有这种想法的教师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改变认识。实际上“观察物体”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推理”“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是一个人能否有“数学后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问题是教师不会教。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 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搭积木比赛”是通过二维与三维图形的相互转换这个途径发展空间观念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这一节课所形成的,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因此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想象、分析、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的] 一、通过歌唱和欣赏合唱曲,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二、学习在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贯唱法与八度大跳音程唱法。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群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二段体节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共六个乐句,其中第一与第二乐句,第三与第四乐句,第五与第六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使歌曲富于动力,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综合训练 发声练习曲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曲调的二度模进。三句旋律都是从音阶的前五个音上下级进后接以把度大条,八度大跳均有跳音记号,仅用LA发声,显的轻快、活泼。 三欣赏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采用了叙事歌曲体材,讲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接近我国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动听,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因而不觉单调乏味调乏味。使歌曲富有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在教学时有感情的歌唱,选定正确的速度、力度,二声部演唱的准确与和谐。 [教学难点] 综合训练的发声练习,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流畅与弹跳。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情简析] 通过欣赏和歌唱本课二首合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二综合训练 [教学目的] 一学唱歌曲曲调,并加入歌词。 二做好综合训练的发生练习。 [教学重点] 加强二声部的练习与合作,可用乐器试奏,以加强对二声部音响的感觉,提高音准与谐和的效果。[教学难点]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投入自己的感情,尽情的歌唱美好的生活。 [教具、教学媒体使用] 录音机、钢琴、教材。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歌。 三总结上学期所学内容,概括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发声练习 小黑板出示 五. 学生齐读歌词。 1 提问学生:这首歌说了一件什麽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3.1搭积木比赛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 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比赛》 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地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组成地图形。本节课地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地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观察至少 5个小正方体地组合,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地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地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数目上地增加,带来地是形式上更加多样地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地空间想象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教材设置了“搭积木比赛”地情境,利用三项比赛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注重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地图形之间地联系,为以后学习更深一层地立体图形地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说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赛为途径,以课件为辅助,以探究为策略,精心设计了三个比赛,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搭一搭等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不但发展学生地空间想象能力,还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地立体图形地形状,并能画出相应地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地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地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地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两面看到地图形,判断立体图形需要地小正方体地个数。 教学难点:用6个小正方体,搭出从一面看形状相同地不同立体图形。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木 教学过程: 一、以语言来“激”,让学生想学 1、同学们,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地眼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地世界,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多么快乐,我们要用自己地双眼去发现这个世界地美丽,用自己地双手去创造这个世界地美丽。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用我们准备地积木搭建心中地美丽! 2、出示课题,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优美地语言,激荡起学生地情感,激发起学生地热情,创设出积极进取地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以比赛来“学”,让学生乐学 (一)比赛一“画一画”。 1、教师首先出示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地一个立体图形,请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地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每组找一名代表到前面黑板上画。 2、汇报交流 ⑴对于黑板上地作品进行辨析与交流。 ⑵对于其他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⑶说说需要注意地地方。 3、课件动态演示。 4、总结比赛结果,引入下一活动。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 、《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 四、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 (2)三连音。 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①、X X | X . X X X | X X X X| X . X‖ ②、0 X | X . X X X | X X 0 X | X . X X ‖ (2)、读、拍、唱、上述节奏。 (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 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 (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 (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比赛》说课稿

《搭积木比赛》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说课的题目是《搭积木比赛》。这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 第一个方面是对教材的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对本节课教法学法的分析,第三个方面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最后一个方面是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分析。 一、说教材 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搭积木比赛》这节课是第三章《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本节内容为今后高中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情况来看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高中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按要求搭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是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并体会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对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同时采用分层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二、设计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从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

(本科)教案模板-A4纸打印(带示例)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所属院部: 教学班级: 教学时间:20 —20 学年第学期湖南工学院

课程基本信息

1 第X章 XXXXXXXXXX(黑体,三号,居中,24磅,段前1行段后0.5行) 第X节 XXXXXX(一)(黑体,小三号,居中,24磅,段后0.5行,某节单独出现时段前 段后0.5行,括号内的“一”表示本节第一次课,以后类推)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黑体,小四号,28磅) XXXXXX(宋体,小四号,22磅,首行缩进2字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黑体,小四号,28磅) 教学目的包括三方面内容: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素质的养成。 了解……,理解……,熟悉……,掌握…… (宋体,小四号,22磅,首行缩进2字符) 三、教学重点难点(黑体,小四号,28磅) 1、 2、 …… (宋体,小四号,22磅,首行缩进2字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黑体,小四号,28磅)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教学 幻灯片。(宋体,小四号,22磅,首行缩进2字符)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XXXXXX(宋体,小四号,22磅,首行缩进2字符) 插入分页符,强制分页

2 教案具体内容格式 1、标题(黑体,居中,小四号,28磅); 2、正文(宋体,小四号,22磅,首行缩进2字符); 3、公式:用公式编辑器编辑的公式用单行行距; 4、图片:居中放置,单行行距。图片名称位于图片下方,宋体、五号、18磅、 居中; 5、表格:表格中文字五号、宋体、单行行距;表格名称位于表格上方,宋体、 五号、18磅、居中。 …… 教学后记: 留空,课后手记 示例附后,仅供参考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学期 六年级音乐教案 《同一首歌》 教学目的: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内容:演唱和欣赏《同一首歌》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歌曲《同一首歌》,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能够辨别出不同歌曲的明显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贯的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抒发学生对祖国的深情。 2、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教学重、难点:根据歌曲的需要调整、控制声音的力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第十册教学内容。 1、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歌曲。

2、学生自选两首印象比较深的歌曲进行演唱。 三、新授 (一)新授 1、听录音范唱 2、随琴学唱歌曲旋律,并找出视唱中出现的难点,师指导演唱技巧 3、学生分组自学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组练习 5、完整试唱歌谱 6、个别汇报 7、学生分组练习 8、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曲所描写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能感受出这是一首抒情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1、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2、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写的是人民志愿军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3、介绍词曲作者及演唱者。 4、聆听时让学生去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5、教师加以引导点评说明 6、复听,加深印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合唱歌曲《大中国》 2、能够说出这首歌曲与我的祖国之间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教学重、难点: 1、能够基本上哼唱出来歌曲。 2、比较一下两首歌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1、先听录音合唱《大中国》 2、说说歌词中描写了什么画面。 3、大声朗读歌词,认真体会歌词的含义。 4、复听歌曲,再次认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意思。 5、随着范唱轻声哼唱歌曲,基本上了解歌曲的旋律。 6、说一说歌曲的风格与我的祖国有什么区别 7、对学生的答案给于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