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教学设计
2.强调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历史小论文:以“从秦朝的灭亡看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探讨国家政治稳定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4.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关于秦朝灭亡和楚汉争霸的相关篇章,如《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等,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5.观看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秦朝灭亡、楚汉争霸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大秦帝国》、《楚汉争霸》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学生对陈胜、吴广等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敬仰之情,这为培养学生正义感、民族自豪感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依赖死记硬背,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苦难,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通过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反抗的精神品质。
3.通过对楚汉争霸过程中项羽、刘邦等人物的评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如何让学生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知识与技能: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3.11“伐无道,诛暴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11“伐无道,诛暴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四、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口|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

(学生表演“上朝”)一、秦的暴政节录部分:大臣甲(慌张的):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

秦始皇:何事惊慌?大臣甲: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长城,被一个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

我们恐怕还要在全国调派大量民力加紧修复,请皇上明鉴。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发10万人力修长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启奏陛下,阿旁宫的前期工程已经完工,请让微臣向皇上禀报工程进展情况。

秦始皇(作感兴趣状):快快讲来。

大臣乙:陛下,阿旁宫殿内可以容纳一万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铜人,各重24万斤(约合12万公斤)。

宫殿均以磁石为门,若有身怀武器的人进宫,就会被吸住,以确保我皇安全。

阿房宫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势不同,各殿气候也不尽相同。

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阁道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

微臣还准备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旁宫的大门。

再造复道,从阿旁宫通到渭水北岸。

只是现在的人手还不够,恐怕会耽误工程的进度,还请陛下多调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调派20万人力修阿旁宫。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认识秦朝统治的腐朽性。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主要过程。

(3)了解秦朝的灭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秦朝暴政的表现,认识秦朝统治的腐朽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暴政必亡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的暴政表现。

(2)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学生对秦朝统治腐朽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秦朝兴亡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讨论秦朝统治的腐朽性。

3. 课堂讲解讲解秦朝的暴政表现,如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等,分析秦朝统治的腐朽性。

4. 案例分析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暴政必亡的历史规律。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暴政必亡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楚汉争霸1. 教学目标(1)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楚汉争霸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3)认识楚汉争霸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1)楚汉争霸的背景和原因。

(2)楚汉争霸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3. 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楚汉争霸的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楚汉争霸的原因。

(3)课堂讲解:讲解楚汉争霸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如鸿门宴、垓下之战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秦朝的五大改革和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了解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明白暴政的危害。

3.了解“商鞅变法”、“徐州之变”、“诛除权臣”等历史事件。

4.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秦朝的五大改革及其影响。

2.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

3.历史事件的关联。

3.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新课讲解1.秦朝的五大改革及其影响。

1.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统一文字和车轮的轮距。

3.统一法律和符号。

4.统一经济和财政制度。

5.统一行政区划和治安。

6.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增加了中央集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2.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

1.扫除异己:焚书坑儒、流放百家、铲除地方诸侯。

2.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3.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暴政引起了民众不满。

3.历史事件的关联。

1.商鞅变法:推行法治、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官僚制度。

2.徐州之变:军阀相争的产物,突显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弊端。

3.诛除权臣:汉初王莽篡位,历史教训至今仍铭刻。

(3)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笔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学生的课堂考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秦朝五大改革和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同时还要让同学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关联,学生们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我觉得这节课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生动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但是,这些故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因为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反思《伐无道,诛暴秦》故事对今天的启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秦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来加强期统治?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2-65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从整体上对本节课有所认识。

预习任务一:详细阅读课本62-63页,了解秦朝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2)沉重的;(3)残酷的。

(秦二世更加残暴)(记住: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预习任务二:详细阅读课本63-64页,掌握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及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1、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1)时间:(2)政权:在称王,建立政权(3)结果:起义失败(4)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

2、第二阶段:由项羽、刘邦领导(1)战役:时间,名称,以少胜多,项羽大败秦军。

(2)战役结果:秦朝灭亡3、西汉建立:年,建立汉朝,定都,刘邦就是。

【课堂设计】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历史名将白起的军事思想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历史名将白起的军事思想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历史名将白起的军事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白起被誉为远古时代的军事奇才,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还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本文将结合《伐无道,诛暴秦》的主题,探讨白起的军事思想。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军事思想白起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在选择作战策略时,注重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非固执地按照规定的模式行事。

例如在攻打赵国时,白起知道赵军依靠骑兵作战,将主力放在了坚固城墙下,避免了赵军踩着城墙攻打自己,取得了胜利。

白起注重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协同作战,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他利用韩信的计策,从外围包抄赵军;利用吕不韦的财力,购买攻城器械,在标志性的战役——麦城之战中,成功攻破赵国麦城。

二、坚持进攻的军事思想白起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攻城大将之一,在不断的战斗中,总结出了进攻的重要性。

他认为,攻城必须快速、准确,在攻打城池时,要先砸开城门,切断敌军的粮草之后,才能真正攻打敌人。

在对付赵国时,他采用包围的策略,先占领邻近的山丘,不断缩小赵军的范围,直到赵国陷入绝境,最终被灭亡。

这种进攻的思想也体现在他对志趣不同的韩信的态度,他不在意韩信的背景,而是利用韩信的才华帮助自己攻城。

三、坚持刚决果断的军事思想白起的军事思想中,不仅有实事求是与进攻的重要性,还包括刚决果断。

在战役中,他敢于下决心,果断打出胜利。

在官渡之战中,白起率领三万精锐的大军,冲击袁绍的重兵,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在平定乱世时,他任用李牧、韩信等人,而反对信任以权谋私的赵氏后人,这种果断与刚毅,让他在战术上走上了武学之巅。

四、坚持尊重士兵的军事思想白起是一位非常注重士兵幸福的将领,他在军队管理上,提倡“三功居上,瑞民极下”。

这种层次分明的管理方式,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和忠诚。

他还注重队伍的战斗素质,将士兵的训练与战术相结合,提高了战斗力,让士兵有信心去取得胜利。

他会不断总结自己的作战经验,对战术和装备进行不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一】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成语故事应用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比较法分析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影片的名字是?生:《英雄》师:同学们的反映很快,下面我要考考咱们班同学的概括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生:答略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

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采用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

那么秦王嬴政是否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师:那么至此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生:阅读材料。

师:秦的统一维持了多少年?生:15年。

师:不仅如此,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这时也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或者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生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1 新人教版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思想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秦暴政的表现,从而认识到秦朝残暴统治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能力目标: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相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归纳观点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后记: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如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等,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讲述相关史实,重点放在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充分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秦始皇像导入。

媒体由远至近、由大到小呈现出秦始皇威严霸气的彩色全身像,问:这位历史人物是谁?他为何自称“始皇帝”?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它是怎样灭亡的?)下面我们就一同去研究秦末年间的一段历史。

(请同学们将书打开到第11课,媒体显示课题)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秦当时的统治情况。

1、学生表演自编的历史小话剧。

2、学生致表演后,教师提问:请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谈谈秦朝的统治情况,(繁重的徭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算一算课本P57“动脑筋”,然后媒体显示秦徭役示意图。

)并说说其后果。

请同学们看课本P56,说说秦朝的残暴还与众不同在哪些方面?(媒体出示材料1、3)(赋税重。

“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

“税”指按田地征收和税。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呯衣服。

”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

”) 刑法残酷,媒体出示“铁钳、铁镣”之刑,死刑的就人腰斩,车裂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第 11 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 主要讲述秦王的原因及秦末农民起义的过 程。课标对本课要求对秦暴政了解,具体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及意义。
学情分析
上课班级为我校七年级十班,相对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因知识面有限,对历史 事件把握较为单一,因此只能积极引导。
的概况并把握“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也没有闲着。他率兵一直打到咸阳。由于当 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 结果让刘邦捡 了个大便宜,轻轻松松就攻陷可咸阳。威震 四海的秦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它的尽头。 刘邦率兵直逼咸阳,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 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 207 年) [过渡]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秦朝灭
起义的首创性 让学生充分了解大泽 乡农民起义的首创精 神及榜样精神
给学生进行角色定 位,处于那样的角度 会不会参与。讨论后 充分感受大泽乡农民 起义的伟大。
(学生了解项羽、刘 邦的相关事件)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 通过这件事, 谁能说一说项羽在这次战 件,并把握相关成语 出处 役中的高明之处? 教师总结: 项羽这招叫做“置之死地 而后生” 。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在兵力上处 于绝对的劣势,接近 1:10 的比例。按照常 规的战术,不大可能取得胜利,而项羽的做 法是将他和士兵们的退路堵住了, 要么胜利 前进,要么战死沙场。为了活命,将士们除 了与敌人英勇战斗,别无选择。这就大大地 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起到以一挡十的威力。 项羽在特殊的情况下,运用特殊的做法,应 该说是非常高明的。 [过渡] 在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 及生活经验来谈 学生思考修建这些大 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 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 了解秦工程的浩大, 需要的人力、物力, 以得出秦的暴政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

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实施了残暴的统治。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地和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整理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复习战国形势师: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指导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回忆并互相验证、巩固七个诸侯国名称及位置)幻灯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其意义,了解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通过搜集历史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通过讲述成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王朝兴衰更替历史规律的情感认知。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成语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历史成语故事,你还记得吗?生:纸上谈兵、围魏救赵、一鸣惊人、管鲍之交、退避三舍等。

师:同学们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看来这些成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历史文化的智慧凝结,成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同时它又通俗易懂、妙趣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汉历史成语的世界,一起探索成语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

说明:本课历史成语众多,所以在设计时以成语为线索,以一节故事会的形式,大胆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来学习知识,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很多成语是之前学生接触过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

板书:课题(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一.讲:秦汉故事知多少展示:【活动目标】参阅课文或课外书,分小组找出这一时期的成语,列出目录。

由小组代表演讲或表演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过渡: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由小组代表把各组的成语汇总到老师这。

这些成语分别是: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成语小组一:指鹿为马生:(小组成员表演)秦二世时,赵高野心勃勃,想要篡夺皇位。

可他不知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