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课 苏格拉底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因: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得罪人
在柏拉图早期著作《申辩篇》篇中,苏格拉底对自己两个罪的来由作了说明:德尔菲神庙——谁最聪明,谁最有智慧。——白雪公主魔镜。
①那些人跟自己一样:都没有智慧、智慧不是我们凡人所具有的,智慧只有神才具有,人充其量是爱智慧。
②那些人跟自己不一样:那些人不知其无知,虽然无知但傲慢的以为自己具有智慧,还以此来教人——智者。
③苏格拉底胜出一筹的是: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别人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而自知其无知而恰恰就是一种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苏格拉底引用镌刻在德尔菲神庙门前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来概括这种思想。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因此,苏格拉底说,他遍访很多自称有智慧的人,但揭露出实际上他们没有智慧,就得罪了很多人。
三、认识你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我无罪,我只是得罪了很多人,莫须有
1、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认识到人类的无知:自知无知是一种起点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只有神才具有,过去那些思想家想去探究宇宙、世界和万物的本原是什么,都是一种僭越,这些东西都是神才能探探讨的问题,人不该也不能这些东西,人要研究和探讨的应该是我们人自己的问题——道德(美德)问题:正、善、美的问题、寻找道德普遍本质的问题。因此,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从关于自然界的问题转到关于人的道德问题。
2、第一次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自知无知是一种起点,追寻人自己的学问——道德问题。
(万物的本源,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本源转到与人相关的问题:人的道德、人得美德问题)(泰勒斯是自然哲学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是形而上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
普罗泰格拉,更早的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①相同点:都把哲学关注的对象从追寻世界的本原转向人本身
②不同点:普把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孤立的个体。苏把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主观的普遍性。
是相对。解构了客观本质、解构了普遍本质,它是一种彻底的解构、破坏: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强调理论的相对性,最后解构了普遍本质。
一个起点,不是僭越去探寻神应该探寻的知识而去寻找真正的人的知识——重建一种普遍本质:不同于巴门尼德存在为代表的那种普遍本质,它是一种主观的普遍本质而不是客观的普遍本质,道德的普遍本质而不是自然的普遍本质,即道德的普遍本质。这与普罗泰格拉的因人而异的相对主义是针锋相对的,因此,苏格拉底仍然秉承着、延续着早期四大学派中的形而上学传统。
3、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反躬自知,通过对自身的知识认识到神、神的意图,因为人是神造的,这样才能达到智慧。
二、神学目的论——原告:苏格拉底确实有罪:不信雅典的神
1、听从灵异声音指引的强烈神圣的使命感。
苏格拉底称他一生总是听到神的灵异的声音。这个神总是不告诉它要去做什么,而只是告诉他不要干什么。也正是这种声音驱使他一生去探寻智慧,鼓励他到法庭上来为自己辩护,并且让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死亡。
面对死刑判决时,苏说:“我以为我碰上的这件事是一种福气,而我们极为错误地认为死亡是一种恶。我这样想有很好的理由,因为我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好结果,那么我习惯了的灵异一定会来阻止我。”。
(当然这个神并非希腊传统的有血有肉的奥利匹亚山上的诸神,而是一个无形的灵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克塞诺芬尼的那个理念神:不变不动的,在一个地方用思想来推动和影响整个世界的抽象的、精神性的、理性的神)
2、如何证明这种神的存在?——创立神学目的论: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目的论)证明的最初雏形。神学目的的信念,坦然面对死亡。
神创造我们是出于某种目的的,通过对神的目的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就能认识这个神,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达到对神的认识。
怎样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达到对神的认识呢?看看我们自身的结构,特别是看看我们的理性,看看我们的道德,由此就可以发现,这里面充满着一种目的,通过对于这种目的搜寻,我们就可以寻找到一个目的的赋予者——神。
例子:据记载,有一次,苏格拉底在牢狱里与一位不信神的犯人的谈话,苏格拉底用人的器官为例,向这位犯人说明神造万物都是有着特殊目的的。神不仅为了让人感受事物而创造了各种器官,而且还用心良苦地将它们设计得如此精致:
“比如因为眼睛是很娇嫩的,就用眼睑来保护它,好像两扇门似的,当必要用视觉时就打开,而在睡觉时就闭上。又使睫毛长得像帘幕,免得风伤害眼睛。在眼睛上面用眉毛做一个遮檐,使头上流下的汗不会坊碍它。使耳朵长得能接受所有各种声音,而又从来不会被阻塞住,使所有动物的门牙都长得适宜于咬东西,而后面的臼齿则适宜于从门牙接受食物并且来咀嚼它。”
更为重要的是,神把灵魂赋予人,使人成为比动物更优越的生灵,并把整个自然界(无生命物、植物、动物)都安排成一个以人为目的的系统,人则是以认识神作为其最终目的。
苏格拉底说,这一切倘若不是出于神的精心安排,又怎么会如此和谐?
(阿纳克萨格拉提出动力因——心灵,既然心灵是精神性的东西,那么它对万事万物的安排都是有目的的。阿那克萨戈拉只是谈到努斯推动和“安排”了万物,并没有说到它是如何安排和推动的,没有明确提出目的因,只是呼之欲出。苏格拉底则认为既是“安排”,就应当有目的。到苏格拉底才真正提出。这个目的因,在苏格拉底这里就是神。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苏格拉底的这些论证成为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目的论)证明的最初雏形。这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关于神的目的论证明,这个证明当然在基督教里面非常流行。
四、美德即知识——西方道德哲学的创始人
①缘起
人没有资格去探讨天上的事情,人只有权力去探讨人的问题:审视人的心灵找到其内在原则——追寻美德(善:正善美)的一般概念和一般定义
②方法是:探讨美德问题的一般定义。我们探讨什么是美德?苏格拉底通过与别人讨论探讨得出的结论:美德是什么呢?——美德即知识:美德即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什么是善的概念?寻求善的一般本质和定义
②美德即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任何一种具体的行为本身并不足以构成美德,因为同一种行为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具有不同的道德含义,例如欺骗朋友是一种恶行,而欺骗敌人却是一种善行。
由于善本身有着不可改变的绝对内容,美德也就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成为普遍的知识,而不再是个人的任意活动。
③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