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设地面点平面图位置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设地面点平面图位置的基本方法

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一、极坐标法放样

极坐标法是在一个控制点上,以已知方向线为后视边,顺时针方向测设一个水平角,在前视边长,从测站点起测设一段设计距离,来确定设计点的平面位置。例:已知A (Xa ,Ya ),B (Xb ,Yb ),放样P (Xp ,Yp )点。首先计算放样数据:

B A B y -y 1

tan x -AB

A

x θ-= P A p y -y 1tan

x -AP A x θ-=

Ap D = 如图

3.1所示,AB 为已知方向线,P 为设计点,放样时先在极点A 安置经纬仪,后视

B 点,顺时针方向测设已知角β;在前视方向线上,从A 点起放样设计距离Ap D ,则终点就是设计点P 的位置。

根据A 、B 、P 点的平面坐标,利用坐标反算公式,可以计算AB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并求出水平角β以及边长Ap D 。

二、直角坐标法放样

当施工场地布设有建筑方格网或彼此垂直的轴线时,可以根据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方向线来进行放样。该法具有计算简单、放样方便等优点。

如图3.2所示,施工现场布设有200m ×200m 的建筑方格网,某厂房4个交点的坐标为已知,现以角点1为例说明放样方法:根据角点1的设计坐标计算出纵横坐标差1x ∆、

1y ∆ ;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方格网的角点M 上,正镜,找准另一个角点Q ,沿此方向线从M 点用钢尺测设距离1y ∆,标定终点N ;再将一切移置于N 点,后视,找准M 点,用正倒镜测设直角,在标定的垂线上,从N 点测设距离1x ∆,即可标定1点。其它角点2、3、4可以用同样方法测设。最后,应测量1-2、2-3、3-4、4-1边的长度,以检验放样长度与设计长度之差是符合规范要求。 三、角度交会法

大中型混泥土拱坝、深水中的桥墩和高层建筑物定位时,由于结构物的尺寸较大,形状 复杂,直接测设距离困难,因此,可采用前方交会法放样,它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放样方法,现将放样方法及其精度介绍如下。

前方交会法的基本方法是在两个已知点设站,利用设计点与已知点的坐标,计算两个水平角,根据两个方向线直接交会定点。如图3.3所示,地面上已有两个控制点A 、B ,设计点P 坐标也为已知。放样前,先按控制点与设计点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AP δ、P B δ,再计算水平角额1β、2β,然后,进行放样。

四、一般方法

方法一:放样时,在A 点设站,以B 点为后视归零,正镜,使仪器找准部顺时针方向 旋转(3600-1β)角,倒镜,再测一次,并在p 点 附近先后画出两条方向线,取两方向线的平均方向Ap,同时在P 点附近沿AP 方向设置1、2两桩。同理,在B 点设站,以A 点为后视,并沿BP 方向在P 点附近设置3、4两桩。沿1-2、3-4方向分别引张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所放样的P 点,然后,用木桩标定。

方法二:放样时,在A 点设站,以B 点为后视方位角,正镜,使仪器水平盘读数为P A δ,倒镜,再观测一次,并在P 点附近先后画出两条方向线,取两方向线的平均方向AP ,同时P 点附近沿AP 方向设置1、2两桩。同理,在B 点设站,以A 点为后视方位角,并沿BP 方向在P 点附近设置3、4两桩。沿1-2与3-4方向分别引张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所放样

的P 点,然后,用木桩标定。当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放样。 五、精确方法

用上述方法初步标出设计点位后,再精美测定该点的位置。具体方法是在A 、B 点上以必要的精度观测1β、2β角外,还在初步标出的点上安置仪器,观测顶角,构成单三角形,然后,进行平差,计算该点的实测坐标,将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按其差值将初步标出的点为改正到设计的位置。 五、距离交会法

如图3.4所示,以控制点A 、B 为圆心,分别以AP 、BP 的长度(可用坐标反算公式求的) 为半径在地面上作圆弧,两圆弧的交点,即为P 点的平面位置。 二、圆曲线的测设

修建渠道、道路、隧道等建筑物时,从一直线方向改变到另一直线方向,需要曲线链接,使路线沿曲线慢慢变换方向。常用的曲线是圆曲线。

图4、1中直线有T 1到P 点后,转向PT 2方向(θ为转折角),用以半径为R 的圆与该两直线链接(相切0, 切点BC 由直线转向曲线,称为圆曲线的起点;切点EC 由曲线转向直线,称为圆曲线的终点;MC 点为曲线的终点;这三点控制圆曲线的形状,称为圆曲线的主点。圆曲线测设分两部分,首先定出曲线上主点的位置;然后定出曲线上细部点的位置。 1、 图4.1中,BC 为曲线起点,EC 为曲线终点,MC 为曲线中点,要定出这三个主点位置,

必须知道下面五个元素。

(1) 转折角θ(前一直线的延线与后一直线的夹角,在延线左的为“偏左”,在右者

为“偏右”)。

(2) 圆曲线半径R 。 (3) 切线长L BCP =L ECP =T (4) 曲线长BC-MC-EC=L (5) 外矢距L PMC =E

上面几个元素中,转折角θ是用经纬仪实测的,半径R 是在设计时选定。其它三个元素与θ和R 的关系是R tan

2

T

θ= 、R 180

L πθ

= 、R sec

R R sec

2

2

E 1θ

θ

=-=-()

路线上的点号是用里程桩号表示的,起点的桩号为0+000,“+”号前为公里,“+”号后

面为半米数,以后各点均以离起点的距离作为其桩号,例如某点的桩号为1+160,表示该点离起点的距离为1160M 。圆曲线三个主点的里程,是根据P 点的里程桩号计算的,从图4.1可知 BC 点的里程=P 点的里程-T EC 点的里程=BC 点的里程+L

MC 点的里程=BC 点的里程+L/2 例题图4.1路线转折点p 的里程桩号为0+380.89, θ(偏右),选定R=200m ,试求主点的里程。

×由式4.1求的 T=200tan23o 20’/2=41.30m L=200×

180

π

23o 20’=81.45m E=200×(sec 23o 20’/2-1)=4.22m

BC 点的里程=(0+380.89)-41.30=0+339.59 EC 点的里程=(0+339.59)+81.45=0+421.04

MC 点的里程=(0+339.59)+81.45/2=0+380.32

在实地设曲线上各个主点时,从转折点P 沿PT 1 及 PT 2各量一段距离T ,就可以定出曲线起点BC 和终点EC 的位置。再在P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EC 点为零方向,将照准不转

动 1

2

/(180- θ )的角度,得出外矢距的方向,在此方向上量取外矢距E 的长度,就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