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设地面点平面图位置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设地面点平面图位置的基本方法
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一、极坐标法放样
极坐标法是在一个控制点上,以已知方向线为后视边,顺时针方向测设一个水平角,在前视边长,从测站点起测设一段设计距离,来确定设计点的平面位置。
例:已知A (Xa ,Ya ),B (Xb ,Yb ),放样P (Xp ,Yp )点。
首先计算放样数据:
B A B y -y 1
tan x -AB
A
x θ-= P A p y -y 1tan
x -AP A x θ-=
Ap D = 如图
3.1所示,AB 为已知方向线,P 为设计点,放样时先在极点A 安置经纬仪,后视
B 点,顺时针方向测设已知角β;在前视方向线上,从A 点起放样设计距离Ap D ,则终点就是设计点P 的位置。
根据A 、B 、P 点的平面坐标,利用坐标反算公式,可以计算AB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并求出水平角β以及边长Ap D 。
二、直角坐标法放样
当施工场地布设有建筑方格网或彼此垂直的轴线时,可以根据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方向线来进行放样。
该法具有计算简单、放样方便等优点。
如图3.2所示,施工现场布设有200m ×200m 的建筑方格网,某厂房4个交点的坐标为已知,现以角点1为例说明放样方法:根据角点1的设计坐标计算出纵横坐标差1x ∆、
1y ∆ ;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方格网的角点M 上,正镜,找准另一个角点Q ,沿此方向线从M 点用钢尺测设距离1y ∆,标定终点N ;再将一切移置于N 点,后视,找准M 点,用正倒镜测设直角,在标定的垂线上,从N 点测设距离1x ∆,即可标定1点。
其它角点2、3、4可以用同样方法测设。
最后,应测量1-2、2-3、3-4、4-1边的长度,以检验放样长度与设计长度之差是符合规范要求。
三、角度交会法
大中型混泥土拱坝、深水中的桥墩和高层建筑物定位时,由于结构物的尺寸较大,形状 复杂,直接测设距离困难,因此,可采用前方交会法放样,它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放样方法,现将放样方法及其精度介绍如下。
前方交会法的基本方法是在两个已知点设站,利用设计点与已知点的坐标,计算两个水平角,根据两个方向线直接交会定点。
如图3.3所示,地面上已有两个控制点A 、B ,设计点P 坐标也为已知。
放样前,先按控制点与设计点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AP δ、P B δ,再计算水平角额1β、2β,然后,进行放样。
四、一般方法
方法一:放样时,在A 点设站,以B 点为后视归零,正镜,使仪器找准部顺时针方向 旋转(3600-1β)角,倒镜,再测一次,并在p 点 附近先后画出两条方向线,取两方向线的平均方向Ap,同时在P 点附近沿AP 方向设置1、2两桩。
同理,在B 点设站,以A 点为后视,并沿BP 方向在P 点附近设置3、4两桩。
沿1-2、3-4方向分别引张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所放样的P 点,然后,用木桩标定。
方法二:放样时,在A 点设站,以B 点为后视方位角,正镜,使仪器水平盘读数为P A δ,倒镜,再观测一次,并在P 点附近先后画出两条方向线,取两方向线的平均方向AP ,同时P 点附近沿AP 方向设置1、2两桩。
同理,在B 点设站,以A 点为后视方位角,并沿BP 方向在P 点附近设置3、4两桩。
沿1-2与3-4方向分别引张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所放样
的P 点,然后,用木桩标定。
当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放样。
五、精确方法
用上述方法初步标出设计点位后,再精美测定该点的位置。
具体方法是在A 、B 点上以必要的精度观测1β、2β角外,还在初步标出的点上安置仪器,观测顶角,构成单三角形,然后,进行平差,计算该点的实测坐标,将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按其差值将初步标出的点为改正到设计的位置。
五、距离交会法
如图3.4所示,以控制点A 、B 为圆心,分别以AP 、BP 的长度(可用坐标反算公式求的) 为半径在地面上作圆弧,两圆弧的交点,即为P 点的平面位置。
二、圆曲线的测设
修建渠道、道路、隧道等建筑物时,从一直线方向改变到另一直线方向,需要曲线链接,使路线沿曲线慢慢变换方向。
常用的曲线是圆曲线。
图4、1中直线有T 1到P 点后,转向PT 2方向(θ为转折角),用以半径为R 的圆与该两直线链接(相切0, 切点BC 由直线转向曲线,称为圆曲线的起点;切点EC 由曲线转向直线,称为圆曲线的终点;MC 点为曲线的终点;这三点控制圆曲线的形状,称为圆曲线的主点。
圆曲线测设分两部分,首先定出曲线上主点的位置;然后定出曲线上细部点的位置。
1、 图4.1中,BC 为曲线起点,EC 为曲线终点,MC 为曲线中点,要定出这三个主点位置,
必须知道下面五个元素。
(1) 转折角θ(前一直线的延线与后一直线的夹角,在延线左的为“偏左”,在右者
为“偏右”)。
(2) 圆曲线半径R 。
(3) 切线长L BCP =L ECP =T (4) 曲线长BC-MC-EC=L (5) 外矢距L PMC =E
上面几个元素中,转折角θ是用经纬仪实测的,半径R 是在设计时选定。
其它三个元素与θ和R 的关系是R tan
2
T
θ= 、R 180
L πθ
= 、R sec
R R sec
2
2
E 1θ
θ
=-=-()
路线上的点号是用里程桩号表示的,起点的桩号为0+000,“+”号前为公里,“+”号后
面为半米数,以后各点均以离起点的距离作为其桩号,例如某点的桩号为1+160,表示该点离起点的距离为1160M 。
圆曲线三个主点的里程,是根据P 点的里程桩号计算的,从图4.1可知 BC 点的里程=P 点的里程-T EC 点的里程=BC 点的里程+L
MC 点的里程=BC 点的里程+L/2 例题图4.1路线转折点p 的里程桩号为0+380.89, θ(偏右),选定R=200m ,试求主点的里程。
×由式4.1求的 T=200tan23o 20’/2=41.30m L=200×
180
π
23o 20’=81.45m E=200×(sec 23o 20’/2-1)=4.22m
BC 点的里程=(0+380.89)-41.30=0+339.59 EC 点的里程=(0+339.59)+81.45=0+421.04
MC 点的里程=(0+339.59)+81.45/2=0+380.32
在实地设曲线上各个主点时,从转折点P 沿PT 1 及 PT 2各量一段距离T ,就可以定出曲线起点BC 和终点EC 的位置。
再在P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EC 点为零方向,将照准不转
动 1
2
/(180- θ )的角度,得出外矢距的方向,在此方向上量取外矢距E 的长度,就可
以定出曲线中点M C 的位置。
2、 曲线细部的测设
曲线除主点外,还应在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弧长)测设一些点,这工作称为曲线细部点的测设。
在渠道、道路等曲线上的点里程,一般都是10m 、20m 、50m 的整数倍数,由于曲线起、终点的里程都不是上述的整数倍数,因此,如图4.2中曲线上第1点P 1 和最末一点P 5到起、终点BC 、EC 的距离L 1和L 5都是小于L 1----L 5间相邻两点的距离L 。
应按此分别计算各点的测设数据。
测设细部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3、 直角坐标法(也称切线支距法)
以曲线起点BC (或曲线终点EC )为坐标原点,通过该点的切线为x 轴,垂直于切线的半径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4.3所示,弧L 1及弧L 所 对的圆心角分别为∅1
及∅,则∅1=
1L 180R π;∅=L 180
R π
由图可知细部点P 1 、 P 2 、P 3、、、、点的坐标为 X 1=R 1sin ∅;y 1=R-R 1cos ∅=2R 1
2
sin 2
∅ x 2= 1sin +∅∅(); y 2=R-R
1cos +∅∅()
=2R
11
2sin
2
+∅∅() x 3=R
1sin 2+∅∅()
;
y 3=R-R 1cos 2∅+∅()
=2R 12
1sin 22
∅+∅() 在实地测设细部点时,根据算得的防御数据,用钢尺或皮尺由曲线起点沿切线方向量
x 1 、 x 2 、 x 3、、、、,插上测钎坐标记,然后分别作垂线并量出y 1、y 2、y 3、、、、长度,就得曲线上细部点P 1、P 2、P 3、、、、、点。
丈量各放出点间的距离(弦长), 以资校核。
4、 偏角法
偏角法的原理与极坐标相似,曲线上的点位,是由切线与弦线的夹角(称为偏角)和规定的弦长测定的。
如图4.4所示,在曲线起点BC 测设细部(也可在终点EC 测设),L 为整弧长,L 1、L 2为曲线首尾段的弧长,它们所对的圆心角分别为∅、1∅及2∅,所对的弦分别为S 、S 1及S 2.测设P 1时用偏角1
PBCP ∠(弦切角=1/2圆心角=1/21∅)及弦长S 1测定(极
坐标法)。
测设P 2时,则用偏心角211
PBCP 12
2
∠∅+∅()获得BCP 2方向,而后由P 1点以弦长S
在BCP 2方向上相交得P 2点。
以后各点用测设P 2点相同的方法测设。
计算偏角时,需计算到主点EC 的偏角,它应等于转折角的一半,以资校核。
曲线测设到终点的闭合差,一般不应超过如下规定: 纵向(切线方向)±L/1000(L 为曲线长). 横向(法线方向)±10cm 。
如果图4.4中在终点EC 测设细部点时,经纬仪瞄准各细部点,读盘读数应置于360o 减所计算的偏角。
4.2例题 用偏角测设例4.1中曲线的细部。
解:子例4.1中三个主点里程桩号为
起点 BC 的里程=(0+339.59) 中点EC 点的里程=(0+380.32) 终点MC 点的里程=(0+421.04)
以每隔20m 钉一整数里程桩,则要测设的细部点有0+340、0+360、0+380、0+400、0+420等五个里程桩。
因此,L 1=340-339.59=0.41,L 2=421.04-420=1.04、L=20.按式4.5算得1/2∅=0o 03’31’’,S 1=0.41 /2∅=2o 51’53’’,S=19.99 2/2∅=0o 08’56’’,S 2=1.04
放样数据列于表4.1
如果遇有障碍阻挡视线,则如图4.4所示,测设P 3点时,视线被房屋挡住,则可将仪器搬至P 2点,度盘置0o 00’’,找准BC 点后,倒转望远镜,转动找准部使度盘读数为P 3点的偏角值,此时视线就处于P 2、P 3方向线上,由P 2在此方向上量弦长S 即得P 3点。
运用以算得的偏角数据,继续测设以后各点。
5、 极坐标法
由于红外线测距仪或全站仪在各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中的广泛使用,极坐标已成为简便、迅速、精确的曲线测设方法。
极坐标法就是先计算出圆曲线上某里程桩点的坐标,然后又极坐标法在地面上放出这些点。
下面举例说明:如图4.5所示。
T 1、P 、T 2三点坐标是已知的,可以算出方位角BCP θ,方位角BCO θ=BCP θ+90o 则o 点坐标x o = X BC +R BCO cos θ,o BC BCO y =y +R sin θ
在1点取整数里程桩,则l 所对应圆心角为1∅=
180
l R π
、11O OBC θθ∅=+,则1点坐标,x 1=x o +R 1cos o θ;11sin o o y y R θ=+。
在2点取整数量里程桩,用计算1点坐标的方法计算2点坐标,x 2=x o + R 2cos o θ,12sin o y y R o θ=+。
其余各点坐标用上述方法计算出。
圆曲线上各点坐标计算出来后,用极坐标法在地面上放出这些点,将各点光滑链接起来,就是所要放的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