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最新完整大全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土壤—旦遭到污染后极难恢复。重今属元累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降解时间。
3后果的严重性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的健康。
土壤污染的类型
1水体污染型
2大气型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中重(类)金属的来源
1、大气沉降
2、施肥
3、农药
4、污灌、污泥农用、垃圾农用
土壤退化类型
耕地占用
耕地剥离
土壤流失
土壤沙化
草地退化
造成土壤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干旱程度;
②全球气候变化;
③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
①水资源的过渡开采;
②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滥垦、滥牧、滥伐。
土壤荒漠化的防治
1、营造防沙林带
2、实施生态工程
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4、合理开发水资源
5、控制农垦
平衡状况的体现。
土壤、母质、植被三者的相关性
3、土壤背景值可作为污染途径追踪的依据。
来自土壤,还是植物?
4、肥料分配的依据。
背景值低,缺养分,需多分配
5、找矿的依据。
土壤背景值特别高,意味着岩石中高,可能有矿。
6、有助于地方病等的判断。
在既定样点上用常规法挖掘土壤剖面,用竹刀自下而上分层采取500-1000g土壤,用布袋收集,在室内风干。在运输与风干过程中尽量避免尘埃落入,保证无采后的污染。经过磨制过尼龙筛,供分析用。
环境容量:在生物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环境总量控制的依据。
石灰使用量
第六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或潜潜伏性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土壤污染则往往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摄食的入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或潜伏性.
4土壤的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黏土矿物、次生层状硅酸盐的生成和聚积过程。
5土壤的富铁铝化过程,是指土体中脱硅、富铁铝氧化物的过程。
6土壤的钙化过程和脱钙过程,是指碳酸盐(CaCO3、MgCO3))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7盐化过程和脱盐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易溶性盐类随毛管上升水向表层移动与聚积的过程。脱盐化作用,即盐化土(盐土)中的可溶性盐类被大气降水或灌溉水溶解,随土壤下渗水流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
(3)亚硝态氮(NO2-N)
3.游离态氮(N2)
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氨基化作用: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酶系的一系列作用逐级简化而形成含氨基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铵化作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上面所产生的各种简单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的过程。为有机氮矿化的第二阶段。由于条件的不同,还可以产生有机酸、醇、醛等较简单的中间产物。
10土壤的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11土壤的白浆化过程,是指表土层由于土壤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二)垂直性分布规律
(三)地域分布规律
土壤的功能
(一)肥力功能
提供植物的支撑场所,调节水、热、气、肥的能力。
(二)净化功能
4)植物去除——生物措施
植物提取
植物挥发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的游离的H+决定,以pH表示。根据土壤pH表示,可将土壤的酸碱度分为9级。
潜在酸:由土壤吸附性H+和Al3+决定,Al3+进入溶液后,发生如下反应:
土壤缓冲性: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酸雨对土壤的危害
对酸敏感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土壤学
第一章绪论
土壤的重要性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5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有机氮92~98%
(1)可溶性有机氮< 5%游离氨基酸、胺盐(速效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缩胺类
2.无机态氮
(1)铵态氮(NH4)
(2)硝态氮(NO3-N)
(3)矿物的水分与结晶膨胀作用
2.化学风化
(1)溶解作用
(2)水化作用
(3)氧化作用
(4)碳酸盐化作用
(5)水解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影响风化的因素
1.环境条件
(1)气候
(2)地形
2.岩石的性质
(1)岩石的矿物成分
(2)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3)岩石节理状况
影响因素:
(一)土壤母质
(二)气候
(三)地形
(四)生物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5.土壤的pH值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无污染或未污染时的元素含量,特别是有害元素的含量。
土壤背景值作用
有了一时一地的环境背景值,就比较容易察觉哪些成分在该时该地有了异常,甚至由于这些异常而发现病因病根。
土壤背景值的应用
1、土壤背景值是土壤污染质量评价的基础。X±3S
2、土壤背景值与其它环境背景值的相关性是环境生态
变质岩
原生矿物:指火成岩中在岩石最初凝固(结晶)期间所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是在较晚的时期通过风化和热液蚀变等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一)长石类矿物
(二)云母类
(三)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
(四)石英矿物
(五)氧化铁类矿物
(六)磷酸盐类矿物
(七)方解石(CaCO3)
(八)褐铁矿(Fe2O3-3H2O)
原生矿物是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土壤中磷的形态
1.有机态磷化合物25-50%
核酸类
植素类
磷脂类
2、无机磷化台物
磷酸钙(镁)类化合物(以Ca-P代表之)
磷酸铁和磷酸铝类化和物(分别以FeF-P及At-P代表之)
闭蓄态磷(可用O-P代表之)
土壤磷的固定
酸性土壤:Fe、Al
钙质土壤:Ca、Mg
酸性土壤施石灰提高土壤pH,减少土壤活性铁、铝对磷的固定;
同晶代换:又叫同晶置换,指在粘土矿物晶格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晶格中的中央离子,被其它价数的阳离子取代。
阳离子交换量每100克干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以cmol/kg表示。
土壤结构的基本指标
1.土壤密度、容重与孔隙度
••土壤密度:不计孔隙所占位置,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 kg/m3。
••土壤比重:土粒密度与水的密度(4℃时)之比,无量纲。
••土壤容重:包括孔隙在内,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 kg/m3。
••土壤孔隙:土粒或土团之间通过点面的接触所形成大小不等的空间。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容积的多少,在一定容积的上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第四章土壤质能交换
土壤中的氮素并非来源于土壤矿物质,是生物固氮作用产生的。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与功能
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机械风化)
(1)热力风化—温差作用引起
(2)冻融作用—冰劈作用
5、工业废弃物
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措施
1)施用改良剂
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提高土壤pH(化学措施)
添加粘土和有机质(化学措施)
加入沉淀剂(化学措施)
加入拮抗离子(化学措施)
2)调节土壤Eh和水浆管理(农艺措施)
淹水栽培
加入促进土壤还原的物质
施用作为硫化氢给源的含硫物质
3)稀释法)——工程措施
翻耕
客土和换土
土壤的水分组成
腐殖质类型
胡敏酸:酸性条件:(pH<2)不溶于水,碱性条件溶于水,土壤中可提取的腐殖质的主要成分,深褐色或黑色。
富里酸:溶于酸又溶于碱,浅黄色到黄褐色。
胡敏素:任何pH条件不溶于水,黑色。
可变电荷表面基团的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自身带电,这种胶体表面的电荷随外界pH值的变化而变化。
恒定电荷因同晶置换作用造成晶体内部电荷不平衡引起。
土壤通过自身的作用将进入其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毒性消失。
土壤的功能由土粒、土壤结构、土壤层次和土体功能实现。
土壤结构是土粒的结合状态,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是形成土壤结构的基础物质,并以其复杂的矿物成分提供多种矿质营养元素。
土壤剖面土壤表面垂直向下的一个切割平面。一般是挖掘土坑后再削平其某一个坑壁而成。土壤的层次、结构、土粒成分以及根系分布和水分活动等都能从剖面上进行观察。
(五)时间
(六)人为活动
问题
为什么形成土壤的多样性?气水温
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
1土壤的淋滤作用,是指土壤物质随水流由上部土层向下部土层或侧向移动的过程。
2土壤的淀积作用,系指土壤中物质的移动并在土壤某部位相对集聚的过程。
3土壤的灰化过程,是指在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SiO2的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与淀积的过程。
壤土(loam)
粘质壤土(clay loam)
粉砂质粘壤土(silty clay loam)
粘土(clay)
粉砂质粘土(silty clay)
壤质粘土(loam clay)
三角表
土壤颗粒组成又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的组合比例,一般以各粒级所占百分比表示。
常用手测法(揉条法)。在室内则采用吸管法或比重计法。对于粒径>0.25mm砂粒,一般用过筛法。对于粒径小的土粒,则用分散剂法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土壤净化力即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地质地貌学基础
按成因将岩石分为三类
火成岩(岩浆岩)
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1)压固作用(2)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
自然土壤剖面:O1枯枝落叶层O2半分解层A1腐殖质层A2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
土壤粒级:土粒大小的等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gravel)、砂粒(sand)、粉砂粒(silt)和粘粒(clay)四级。
土壤的组成:固体液体气体
土壤质地
砂土(sandy soil)
砂质壤土(sandy loam)
粉砂(silt soil)
土壤酸化;
土壤钙及其它碱基离子的损失;
加速土壤铝的活化及其向水体的转移;
增加土壤氮、硫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的溶出。
第七章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土壤生态的优化
土地退化应该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主要有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次生潜育化等。
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
土壤中钾的形态
1、水溶性钾
2、交换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钾
3、固定态钾
4、原生矿物中的钾
影响土壤氧还原的因素:
1.微生物的活动。
2.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的过程,在一定的通气条件下,土壤中的易分解的有机愈多,耗氧也愈多,其氧化还原电位就较低。
3.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如:土壤的氧化体和硝酸盐含量高时,可使Eh值下降得较慢。
8碱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碱化过程是指由于土壤中强碱弱酸盐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相对富集,导致土壤溶液中的Na+进人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钙离子、镁离子和铵离子等的过程。。脱碱化则是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Na+被其他阳离子(Ca2+,H+)所交换,致使土壤非)碱化的作用。
9土壤形成中的潜育化过程,即指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过程。
3后果的严重性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的健康。
土壤污染的类型
1水体污染型
2大气型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中重(类)金属的来源
1、大气沉降
2、施肥
3、农药
4、污灌、污泥农用、垃圾农用
土壤退化类型
耕地占用
耕地剥离
土壤流失
土壤沙化
草地退化
造成土壤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干旱程度;
②全球气候变化;
③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
①水资源的过渡开采;
②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滥垦、滥牧、滥伐。
土壤荒漠化的防治
1、营造防沙林带
2、实施生态工程
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4、合理开发水资源
5、控制农垦
平衡状况的体现。
土壤、母质、植被三者的相关性
3、土壤背景值可作为污染途径追踪的依据。
来自土壤,还是植物?
4、肥料分配的依据。
背景值低,缺养分,需多分配
5、找矿的依据。
土壤背景值特别高,意味着岩石中高,可能有矿。
6、有助于地方病等的判断。
在既定样点上用常规法挖掘土壤剖面,用竹刀自下而上分层采取500-1000g土壤,用布袋收集,在室内风干。在运输与风干过程中尽量避免尘埃落入,保证无采后的污染。经过磨制过尼龙筛,供分析用。
环境容量:在生物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环境总量控制的依据。
石灰使用量
第六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或潜潜伏性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土壤污染则往往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摄食的入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或潜伏性.
4土壤的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黏土矿物、次生层状硅酸盐的生成和聚积过程。
5土壤的富铁铝化过程,是指土体中脱硅、富铁铝氧化物的过程。
6土壤的钙化过程和脱钙过程,是指碳酸盐(CaCO3、MgCO3))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7盐化过程和脱盐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易溶性盐类随毛管上升水向表层移动与聚积的过程。脱盐化作用,即盐化土(盐土)中的可溶性盐类被大气降水或灌溉水溶解,随土壤下渗水流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
(3)亚硝态氮(NO2-N)
3.游离态氮(N2)
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氨基化作用: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酶系的一系列作用逐级简化而形成含氨基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铵化作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上面所产生的各种简单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的过程。为有机氮矿化的第二阶段。由于条件的不同,还可以产生有机酸、醇、醛等较简单的中间产物。
10土壤的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11土壤的白浆化过程,是指表土层由于土壤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二)垂直性分布规律
(三)地域分布规律
土壤的功能
(一)肥力功能
提供植物的支撑场所,调节水、热、气、肥的能力。
(二)净化功能
4)植物去除——生物措施
植物提取
植物挥发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的游离的H+决定,以pH表示。根据土壤pH表示,可将土壤的酸碱度分为9级。
潜在酸:由土壤吸附性H+和Al3+决定,Al3+进入溶液后,发生如下反应:
土壤缓冲性: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酸雨对土壤的危害
对酸敏感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土壤学
第一章绪论
土壤的重要性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5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有机氮92~98%
(1)可溶性有机氮< 5%游离氨基酸、胺盐(速效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缩胺类
2.无机态氮
(1)铵态氮(NH4)
(2)硝态氮(NO3-N)
(3)矿物的水分与结晶膨胀作用
2.化学风化
(1)溶解作用
(2)水化作用
(3)氧化作用
(4)碳酸盐化作用
(5)水解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影响风化的因素
1.环境条件
(1)气候
(2)地形
2.岩石的性质
(1)岩石的矿物成分
(2)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3)岩石节理状况
影响因素:
(一)土壤母质
(二)气候
(三)地形
(四)生物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5.土壤的pH值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无污染或未污染时的元素含量,特别是有害元素的含量。
土壤背景值作用
有了一时一地的环境背景值,就比较容易察觉哪些成分在该时该地有了异常,甚至由于这些异常而发现病因病根。
土壤背景值的应用
1、土壤背景值是土壤污染质量评价的基础。X±3S
2、土壤背景值与其它环境背景值的相关性是环境生态
变质岩
原生矿物:指火成岩中在岩石最初凝固(结晶)期间所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是在较晚的时期通过风化和热液蚀变等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一)长石类矿物
(二)云母类
(三)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
(四)石英矿物
(五)氧化铁类矿物
(六)磷酸盐类矿物
(七)方解石(CaCO3)
(八)褐铁矿(Fe2O3-3H2O)
原生矿物是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土壤中磷的形态
1.有机态磷化合物25-50%
核酸类
植素类
磷脂类
2、无机磷化台物
磷酸钙(镁)类化合物(以Ca-P代表之)
磷酸铁和磷酸铝类化和物(分别以FeF-P及At-P代表之)
闭蓄态磷(可用O-P代表之)
土壤磷的固定
酸性土壤:Fe、Al
钙质土壤:Ca、Mg
酸性土壤施石灰提高土壤pH,减少土壤活性铁、铝对磷的固定;
同晶代换:又叫同晶置换,指在粘土矿物晶格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晶格中的中央离子,被其它价数的阳离子取代。
阳离子交换量每100克干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以cmol/kg表示。
土壤结构的基本指标
1.土壤密度、容重与孔隙度
••土壤密度:不计孔隙所占位置,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 kg/m3。
••土壤比重:土粒密度与水的密度(4℃时)之比,无量纲。
••土壤容重:包括孔隙在内,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 kg/m3。
••土壤孔隙:土粒或土团之间通过点面的接触所形成大小不等的空间。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容积的多少,在一定容积的上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第四章土壤质能交换
土壤中的氮素并非来源于土壤矿物质,是生物固氮作用产生的。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与功能
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机械风化)
(1)热力风化—温差作用引起
(2)冻融作用—冰劈作用
5、工业废弃物
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措施
1)施用改良剂
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提高土壤pH(化学措施)
添加粘土和有机质(化学措施)
加入沉淀剂(化学措施)
加入拮抗离子(化学措施)
2)调节土壤Eh和水浆管理(农艺措施)
淹水栽培
加入促进土壤还原的物质
施用作为硫化氢给源的含硫物质
3)稀释法)——工程措施
翻耕
客土和换土
土壤的水分组成
腐殖质类型
胡敏酸:酸性条件:(pH<2)不溶于水,碱性条件溶于水,土壤中可提取的腐殖质的主要成分,深褐色或黑色。
富里酸:溶于酸又溶于碱,浅黄色到黄褐色。
胡敏素:任何pH条件不溶于水,黑色。
可变电荷表面基团的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自身带电,这种胶体表面的电荷随外界pH值的变化而变化。
恒定电荷因同晶置换作用造成晶体内部电荷不平衡引起。
土壤通过自身的作用将进入其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毒性消失。
土壤的功能由土粒、土壤结构、土壤层次和土体功能实现。
土壤结构是土粒的结合状态,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是形成土壤结构的基础物质,并以其复杂的矿物成分提供多种矿质营养元素。
土壤剖面土壤表面垂直向下的一个切割平面。一般是挖掘土坑后再削平其某一个坑壁而成。土壤的层次、结构、土粒成分以及根系分布和水分活动等都能从剖面上进行观察。
(五)时间
(六)人为活动
问题
为什么形成土壤的多样性?气水温
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
1土壤的淋滤作用,是指土壤物质随水流由上部土层向下部土层或侧向移动的过程。
2土壤的淀积作用,系指土壤中物质的移动并在土壤某部位相对集聚的过程。
3土壤的灰化过程,是指在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SiO2的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与淀积的过程。
壤土(loam)
粘质壤土(clay loam)
粉砂质粘壤土(silty clay loam)
粘土(clay)
粉砂质粘土(silty clay)
壤质粘土(loam clay)
三角表
土壤颗粒组成又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的组合比例,一般以各粒级所占百分比表示。
常用手测法(揉条法)。在室内则采用吸管法或比重计法。对于粒径>0.25mm砂粒,一般用过筛法。对于粒径小的土粒,则用分散剂法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土壤净化力即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地质地貌学基础
按成因将岩石分为三类
火成岩(岩浆岩)
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1)压固作用(2)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
自然土壤剖面:O1枯枝落叶层O2半分解层A1腐殖质层A2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
土壤粒级:土粒大小的等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gravel)、砂粒(sand)、粉砂粒(silt)和粘粒(clay)四级。
土壤的组成:固体液体气体
土壤质地
砂土(sandy soil)
砂质壤土(sandy loam)
粉砂(silt soil)
土壤酸化;
土壤钙及其它碱基离子的损失;
加速土壤铝的活化及其向水体的转移;
增加土壤氮、硫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的溶出。
第七章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土壤生态的优化
土地退化应该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主要有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次生潜育化等。
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
土壤中钾的形态
1、水溶性钾
2、交换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钾
3、固定态钾
4、原生矿物中的钾
影响土壤氧还原的因素:
1.微生物的活动。
2.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的过程,在一定的通气条件下,土壤中的易分解的有机愈多,耗氧也愈多,其氧化还原电位就较低。
3.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如:土壤的氧化体和硝酸盐含量高时,可使Eh值下降得较慢。
8碱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碱化过程是指由于土壤中强碱弱酸盐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相对富集,导致土壤溶液中的Na+进人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钙离子、镁离子和铵离子等的过程。。脱碱化则是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Na+被其他阳离子(Ca2+,H+)所交换,致使土壤非)碱化的作用。
9土壤形成中的潜育化过程,即指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