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扇形布点法优点: 节省人力、物力,其缺点是采样点的位置随主导风 向变化而改变。 注意:若污染源是高架点源(如高炉烟囱),则弧 线应在最大浓度值附近密些,其它地方可稀疏些。 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不仅与气象条件和地理状况 有关,还与烟囱高度有关。
表3-2 最大地面浓度位置与气象条件、 烟囱高度(50m)的关系。 大气稳 定度 不稳定 中性 稳定 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相当于 烟囱高度的倍数) 5—10 20左右 40以上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优点: 便于分析人体健康与污染物质种类和浓度的相关关 系,以及分析人为污染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此法适用于大中城市,特别是功能区有明显区别的 区域尤为适用。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②网格布点法:(调查面源)
适用于较多而分散的污染源,且污染物空间分 布比较均匀所引起的污染影响时,宜用网格布 点法。
2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优点: 该法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随机性强,能客观反映 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得到的数据对今后的布点有效,并可为面源扩散模 式提供合理的数据。 对于分散供热的城市,和以燃煤产生的污染物为主 要对象(如 SO2 、 CO 、颗粒物等)的监测是很理想 的。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2.自动系统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SO2、NOx、TSP或PM10、CO。 选测项目:臭氧、总碳氢化合物。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本节内容包括: 一、采样点的布置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三、采样方法和仪器 四、气样体积的换算和测定结果的表示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一、采样点(Sampling Site)的布设: 1.布设采样点的基本原则: ①采样点位置应包括整个监测地区的高、中、低浓 度三种地方。 ②污染源较集中,主导风向明显时,污染源的下风 方向为主要监测范围,布置较多采样点,上风方向 设少数采样点作为对照。 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和超标地区设较多采样点。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同心圆的间距可根据实际可能来确定,在最大浓度 附近圆要密些,其他地方的圆可疏些。 原则上,射线与同心圆的交点即为采样点,若主导 风不明显,也可在各个方向布点,但是当主导风明 显时,应在下风向多布点。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采用同心圆布点法,可全面了解污染物向四面八方 扩散的情况,但工作量大,不经济,所以在实际工 作中应用较少。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间歇性采样:用于人工采样。克服了短期采样, 试样缺乏代表性的缺点和长期采样要求使用精 密仪器,资金昂贵的不足,符合我国国情。 欲得到有代表性的结果,需每隔一定的时间采 样、测定一次,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为代表值。 这是一种较好的采样方式。若长期积累监测数 据,可以从中取得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④扇形布点法:
常用于孤立源(高架点源),且污染源主导风向较 明显的情况下。 监测目的是为了弄清某一方位的污染影响或验证大 气扩散模式。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扇形布点在污染源下风方向的扇形内,扇形角度应 ≤ 900 ,监测点在扇形平面内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若 干弧线上,每条弧线上设 3—4 个采样点,相邻二采 样点之间夹角为100—200,同时,在上风方向设对照 点。
③同心圆布点法:
主要用于有多个污染源(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比 较集中的情况下。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方法: 找出污染群的中心点,以它为圆心,在地面上划 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向周围引出几条放射线, 采样点布在同心圆与放射线的交点上,为防止主 导风向的波动,射线要多些,射线的夹角 ≤ 450 , 最近点和最远点要根据排放源高度、地形和气象 条件确定。 一般,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离中心点相当于排放 源高度H的10—20倍(10—20H)距离远的地点 。
颗粒直径分布在 0.01-100μm 之间,不均匀,体系复 杂。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降尘:颗粒较大,d >10μm,由于自重,可较快地沉 降到地面。
飘尘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粒较小,d <10μm, ( PM10) 。 飘尘和降尘二者合起来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TSP)。
④非污染地区设一对照观测站,提供大气中污染物 质的本底数据。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2.采样点数目: 采样点数目是由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变 化程度以及人口分布等因素决定的。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①连续自动监测站: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HO ) 和 世 界 气 象 组 织 (WMO)在假定人口数能反映地区的大小和污 染变化程度的条件下,提出按人口多少设置城 市监测站(自动连续监测)的数目,如表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下表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城镇空气质量采样频率和 时间规定。
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采样时间和频率 隔日采样,每天24±0.5小时,每月14 -16天,每年12个月 同二氧化硫
总悬浮颗粒物
灰尘自然降尘量 硫酸盐化速率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24±0.5小时, 每月5-6天,每年12个月 每月采样30±2天,每年12个月
§3 空气污染监测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一.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有数千种,已发现有危害作 用而被人们注意到的有 1200 多种,大部分是有 机物。 由于污染物不同,存在状态不同,其采样方法 和监测手段不同。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市区人 口(万 人) ≤100 100— 400 400— 800 >800
对每种污染物所需的平均监测站数 飘尘 2 5 8 10 SO2 2 5 8 10 NOX 1 2 4 5 氧 化 剂 1 2 3 4 CO 1 2 4 5
风 速、 风向
1 2 2 3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②我国规定的大气例行监测 我国现阶段监测技术还未普遍达到自动连续监测水 平,中小城市多用间歇性人工采样,我国规定的例 行监测较WHO、WMO的自动监测站的数多。 我国规定的大气采样点数:书P153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二、监测项目:书P152 1.例行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SO2 、 NOx 、 TSP 、硫酸盐化速率、 灰尘自然降尘量。 选测项目: CO 、 PM10 、总氧化剂、氟化物、铅、 汞、BaP、总烃及非甲烷烃、光化学氧化剂。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指每次采样所需要的时间,又叫采样时段。
采样时间分:短期的,长期的和间歇性的。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短期采样:只用于某些特定目的或在确定监测 方案前作初步调查时用。由于时间短,试样缺 乏代表性。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长期采样:在较长时间内(如一个月),连续自动 采样并测定。 取得的数据,即反映出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又可获得任一段时间的平均值,是最佳的采样 方式。 目前我国北京等大城市已广泛采用此法。由于受到 仪器条件的限制,我国中小城市普遍采用的是间歇 性采样法。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 (万人) <50 50-100 100-200 200-400 >400 SO2、NOX、 TSP 3 4 5 6 7 灰尘自然 硫酸盐化速率 降尘量 ≥3 4-8 8-11 12-20 20-30 ≥6 6-12 12-18 18-30 30-40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2.采样频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的高 低。 是决定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样频率越高,所得的数据越具有代表性,如果 采用间歇性采样,采样频率较低,日平均浓度的 累计采样时间只有几小时,因而要获得具有代表 性的数据,必须合理分配采样时间,否则可能导 致错误的结论。
每月采样30±2天,每年12个月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 • • • 三、采样方法 选择采样方法要考虑的因素 1.污染物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的浓度 3.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4.所用分析方法的灵敏性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1、分子状污染物的采样: 直接采样法、浓缩采样法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④避开污染源:污染源对监测点影响极大,故监测 点必须避开污染源,其距离主要取决于污染源的排 放高度和浓度。 ⑤一般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烟囱高度的10倍, 距离家庭生活炉灶烟囱应≥25m。
⑥避开交通要道:在交通要道上,既有交通工具本 身排放的废气,也有交通车辆行驶扬起的大量尘土。 一般离开道路边缘15m—30m。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根据存在状态,可将污染物分成两类:
1Biblioteka Baidu.分子状污染物:沸点低,常温下以气体分子的 形式存在。
NOx、CO、O3、SO2、……,苯、苯酚、汞等沸点虽较 高,常温为液体,但挥发性强,也属于分子状污染 物。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2.粒子状污染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液体和固体颗 粒物。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⑦避开障碍物:如林地、高墙、建筑物等。采样 点与障碍物的距离最少为障碍物高度的2倍。 ⑧设置对照点:选在远离城镇、航线、公路等不 受污染的地带。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和频率都是由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 所决定的,也与监测目的和要求有关。 1.采样时间:
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污 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 有害物质。 SO2、NOx、CO、碳氢化合物、颗粒性物质等。 颗粒性物质中包含有毒重金属、多种有机和无机 化合物等。
§3.1 大气污染物及存在状态
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 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多为气溶胶,具有颗粒小、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 大等特点。
网格布点法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方法:将监测范围内的地面划分成网状方格, 在每个网格中心设一个点,网格大小视污染源 强度而定,排放量大和污染源密集地区网格要 小些(如城市的中心区),否则网格要大些。
2
一般1—9km 2 设一点,若主导风向明显,则下 风向应多布点。约占总采样点数的 60% ,对照 点应选在清洁处。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3.布设采样点的方法: ①功能分区布点法 ②网格布点法 ③同心圆布点法 ④扇形布点法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①功能分区布点法——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可按其功能分为工业区、居 民区、交通稠密区、商业区、文化区、清洁区、 对照区等,一般把多数点布设在工业区,其次是 交通稠密区和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其它区可根据 实际和可能设置,但必须设置1—2个对照点。
(1)直接采样法: 当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所用分析方法很 灵敏时,不需富集直接采集少量样品就可满足分 析要求。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充气法 、置换法 : 测得的结果,均是污染物瞬时浓度或者短时间内的 平均浓度。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测范围内情况复杂,一般 来说,没有哪一种布点方法能适合于整个监测区 域或监测目的,往往需要选用一种布点方法为主, 其它布点方法为辅,相互补充结合的方法,才能 使采样点的布设合理可靠。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4.布点注意事项: ①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应考虑高架点源排 放污染物的扩散特点 ②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一种布点法为主,兼用其 他方法的综合布点法 ③监测点设置高度:将采样口设置在高于地面 1.5m 到2m处(即人的呼吸带)。过低受地面扬尘影响, 过高测得的不是近地面的污染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