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管理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到销售人员的管理,作为市场一线的资深管理者,有一种难言的感慨。无论是任何一本营销教材或是企业管理书籍,无一不将销售人员管理列为重点,但销售人员管理的思路仍然在控制论与人性论的矛盾之间徘徊。当前中小型企业里存在着销售人员管理的悖论现象:宏伟的营销战略、销售计划最后都需要销售人员落实到行动之中,究竟是只抓结果不问过程还是管到细节管到日常行为,很多销售主管其实并没有真正考虑清楚。于是出现一个悖论:销售出问题的时候就结果导向,销售相对平稳的时候就抓过程监控。这不是管理,而是管理者情绪的宣泄!管理者是否相信合理的过程可以达成预期的结果?是否有把握通过过程的管控达成预期的结果?还是把过程管理当成折磨销售人员的工具?进一步说,管理者的角色究竟是监工式小吏还是创造式领导?每个销售主管是否敢于在内心里问自己:销售业绩究竟是被“管理”出来的还是“自然”产生出来的?销售主管(销售总监/营销总监/营销总经理)其实是销售管理系统里首先必须“精细化”界定的职务。当企业惯性地设职用人的时候,应该对销售主管的真正作用进行“测算”,也就是在公司资源(品牌、产品、销售政策、渠道状况)与管理功能之间考量销售主管的真实作用,即哪些销售业绩是由公司资源产生的,哪些销售业绩是由销售管理产生的?销售主管可以大致分经验型与专业型两大类:经验型主管大多从企业过去的销售冠军中产生,以“实战派”自居,其调动企业资源的能力往往强于规划市场、策动消费的能力;专业型主管往往是一些有学院、4A准4A广告公司及大型跨国公司从业背景的人员,以“经理人”自居,经常用一套理

论及管理表格来显示其管理的精细化,有醉心于品牌或新产品开发的,有专注于销售网络建设的,规划市场的能力总是超过对公司“政治气氛”的把控力。就对销售人员管理而言,两类销售主管却并无二致:都是将销售人员视为执行销售策略的工具。因此,两类销售管理者都会碰到所谓“执行力”不到位的困境。在经验型管理者,执行力差是其思想无法令下属认同,依赖于权力维持与销售人员一种利益关系(与领导搞好关系可以争取更多的促销政策);在经理人型管理者,执行力差是因为虽然可以取得下属理念上的认同,却不能将比较理想化的表格化管理落实到位并贯彻始终。不一定是实战派的经验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也不一定是经理人派的表格化过于烦琐,问题可能不是出在“销售管理”的方法上,而是出在对“销售人员”管理内涵的理解上!现在的销售人员管理都过于突出对销售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人”的管理:一个自然人、社会人与职业人三位一体的具体个人!是这么个“人”在执行销售,只有这么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才令销售产生,产生所有的过程与结果。销售不是一个简单的自动发生的过程!如果销售管理或销售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不首先从对销售人员“人性”的精细化管理开始,一切的专业销售技巧与方法都是虚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首先是销售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管理作用进行反思与改造,才会带领出一支高绩效、高素质、高战斗力的销售队伍。规则是:必须先从销售人员的人性根源出发,解放销售人员的心灵中的“愿意”因子(心),对销售目标产生认同,通过对销售过程的职业化训练(脑),进而养成高效率的日常作业习惯(力),这就是销售人员管理的核心

内容。我们称之为“心--脑--力”三点一线式销售人员管理模式。二、练心成功有三个要素:运气+方法+热情(愿意)。我有意将其次序做倒序排列:运气可以令庸才成就伟业,面对人世间的不可确定性我们无法回避,但其幸运儿在成功者中也许只有10%甚至更少;方法是成功者的突出特征,可以说90%以上的成功者身上都有方法的驱动;而热情,即自发或被迫的“愿意”,是100%成功者必然具备的特质。愿意是什么?不是简单的“我想”(内驱力如追求心爱的人)或者“我得”(外压力如生计所迫),在愿意里有更深也更可以被沟通传达的含义:愿意其实是人对自身命运(现在与未来)的认同,也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内心和解。愿意是一种肯定性态度,对自己、对外部事物的一种肯定与接纳,不论这种愿意产生的原因、背景或起点如何,都是人性里最重要的成功之基。愿意始于认同!销售执行力正源自销售人员对目标、过程、日常行为的认同!如何获得销售人员的认同呢?是激励与晋升制度吗?----薪资与职位是工作的两个核心目的,高薪资与高职位无疑是最强的驱动力,然而人对薪资永远有无止的欲望,职务又总是有限,再好的激励与晋升制度也始终只对少数人有效,不能解决大部分人员的驱动力问题。或是惩罚措施?----惩罚是最直接强硬的管理手段,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对短期行为的校正作用最有效。然孙子曰:数赏,窘也;数罚,困也。频繁的奖罚都是管理陷入困难窘迫局面的表现。从长远看,频繁的惩罚降低了被罚者的内疚心理,反而减弱而不是强化被罚者产生主动改正的驱动力。因此,我们认为销售人员的“愿意”只能产生自销售工作本身,而不是其他因素。

这就让我们回到行销的原点:销售人员所为何事?大多数消费品的销售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进入门槛不高,是任何会思考、会说话的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抱着混口饭思想开始销售生涯的人很多,但只有少数思想简单、行动持久的人会成为第一批幸运儿获得成功,那些思想摇摆不定的人将始终在销售基层蹉跎时光,最终被新生代淘汰。产生这些低效、低能销售人员的根本原因有三点:不明白营销究竟是什么;知道销售本质的人里很多看到的是营销之“苦”;知道营销之苦的人里只有更少人体会到营销的乐趣。营销的本质就是竞争。是品牌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更是各品牌销售人员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残酷的,市场份额就是这种竞争的反映。在市场份额里体现的不仅是销售人员的利益差别,也是一种荣誉的差别。营销对于每一个销售人员就是挑战与压力。挑战销售人员的知识、经验、心理乃至生理,对销售人员的压力也是全方位的,从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到利益与尊严。因此销售人员注定了要忍受营销之苦:只身异地他乡的孤独、达不成目标的焦虑、挖空心思的不眠之夜、被客户拒绝的挫折、得不到任何人援手的无助、被上司叱责的委屈,等等等等。每一个在销售一线奋战过的销售人员都不会忘记这些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销售人员在如此巨大的外力压迫之下,从哪里获得肯定的力量?从哪里滋长克服的勇气?只有从人性的最深处,从对营销工作本身的感悟。感悟营销之美、之趣、之乐!营销就是人生,营销无处不在。营销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别人偏好乃至忠诚消费自己的品牌(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