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三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客观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可以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提升策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献回顾在文献回顾部分,我们将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提升,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成果。
在国内外的文献中,有关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涉及到教育教学理论、技术技能培养、实训场所建设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文献回顾和实践案例,探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相关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文献回顾的详细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提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因素、提升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和实验研究。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定义,明确概念内涵和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本理论框架。
2. 探讨影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的因素,包括师资、设施设备、学生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提升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声誉。
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普通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升普通话教学质量。
通过对普通话教学评估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改善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旨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
通过对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深入研究,旨在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随着国家对普通话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更新。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少职业院校已经将普通话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并且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越来越多具备语言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加入到普通话教学队伍中,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和有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也逐渐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普通话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2 影响普通话教学的因素1. 学生的语言背景。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可能有各自的方言或口音,这会影响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1)引言 (1)1.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 (1)2.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 (2)3. 关于职业道德素质评价的研究 (3)4.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4)5. 关于解决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的研究 (5)参考文献 (5)引言职业教育是现有教育类型中的一种教育类型,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高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一线产业工人的任务。
面对新时代所给出的职业道德新内容和新挑战,中等职业学校应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满足个体自身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首先,是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分析。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贾玉敏(2012)在其博士论文中,从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两个维度指出了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包括的规范性内容。
她认为,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最核心、最主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最集中、典型性、标准化体现。
职业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要求基本包括几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要求中强调了对党政干部、企业生产者、商业工作者、教师、医生等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1]。
这种宏观的分类方法能够给人提供理解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方向和角度,但仅限方法论的高度,没有具体到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中。
刘昊(2018)认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包含“以爱岗敬业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感教育;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的职业道德精神教育;以遵纪守法为规范的职业道德纪律教育”[2]。
可以看出,该学者更关注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毋庸置疑,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是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对个人的人生发展也相当重要。
然而,同样重要的还有各行业专业职业道德,该学者在论述时并未涉及。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3、与学生沟通
与学生沟通是高中班主任不可或缺的胜任力要素。班主任需要具备良好的倾 听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引导。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具备教育引导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 构建与应用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综述
03 三、研究方法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 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并应 用该模型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 义。
二、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 班主任不仅要承担一般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身 心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诸多工作。因此,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胜 任力模型,对于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一项工作中,区分出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关键性特征或 行为。这些特征或行为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目前,国内 外已有许多关于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例如,国外学者Smith等提出了教师 胜任力模型,包括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态度和行为等维度。国内学者李洪 海等也提出了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班级管理、人格魅 力和自我发展等维度。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对2000年以来有关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130篇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分析了研究概况,对研究重点和基本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课程的意义、价值、定位;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强调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二:扭转对课程定位、目标认知的偏差,编写适合职校生的教材;搭建进修培训的平台,提高测试员及其他普通话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问题;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4-0314-0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普工作飞速发展。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随着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各省纷纷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当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
自此,开设普通话课程,考普通话等级证书,成为职业院校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常规举措,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科研的大幕由此拉开。
一、研究概况笔者对2000年以来有关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相关文献共130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
涉及刊物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语文》《当代职业教育》《山西青年报》以及各种学报等60余种,多数刊物层次并不高。
从发表时间来看,2008年以前,研究呈现“寥若晨星”之状,论文数量只占总量的15%;2009年始,研究呈现“星星之火”之势,每年有15篇左右的论文问世(2013年达到高峰,达29篇),但并未“燎原”。
從关注视角来看,92%以上的论文是谈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而中职类的不到8%。
从研究内容看,65%的研究论文聚焦的是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其中经验型的居多;30%的侧重教法研究或改革举措,改良型的居多,创新教学模式的极少。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100字》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学业自我效能感 (1)1.2 学习动机 (2)1.3 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3)1.4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5)1.5 团体辅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关系 (5)1.6 研究理论基础 (6)1.6.1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6)1.6.2 学习动机理论 (7)参考文献 (7)1.1 学业自我效能感国外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有密切联系,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学业成绩其中的一个指标。
自我效能感即便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所取得的相关理论成果也是相对显著的,那么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主要的观点如下:Alivernini F , Lucidi F[4]在其研究中表明,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其实就是个体本身对于所能达到成就的能力的信念。
从该定义中可以了解到,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单纯的指一种能力,其也是作为信念而存在的。
一个人在确定了自己将要完成的一件事以后,其将会对该件事产生信心,也就是对完成某件事产生自我效能感,其将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
Yusuf M[5]在其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感的信念关系到一个人是否会为某项活动而努力,产生自我效能感,个体才会在执行某件事情之前就评判自身的水平,并且树立其完成该活动的信念,判断自身的行为,并把握自身的感受。
Yusuf M[6在其研究中表明自我效能感主要指的是个体对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任务和学业要求行为过程中的能力估计,也可以说自我效能感也是学习者对于自己所应用的能力以及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和自信度的评价。
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学业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效能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相似的,都是通过个体衡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业任务来达到一种主观的感知。
该名学者还在研究中指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学习能力,指的是在个体学业中是否能够真实有效的完成其目标,另一方面是学习能力,指的是在学业中能否真正的实现学业目标,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否能够真正的实现学业目标的心理判定与信心。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调研分析报告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调研分析报告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方案写作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充满挑战和创意的过程。
今天,我将用我积累的经验,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调研分析报告”的方案。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我们特进行此次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1.了解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现状。
2.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1.文献综述:搜集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为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对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专业教学现状。
3.访谈:对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专业教学情况。
四、调研分析1.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现状(1)专业设置: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较为丰富,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但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2)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3)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实践性教学资源,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总体上,教学质量较高,但部分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兴趣不高。
2.存在问题及原因(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忽视了市场需求。
(2)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3)教学资源匮乏:学校经费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4)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3.改进措施(1)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3)增加教学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4)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一、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国都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中不乏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简要介绍各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设置现状以及问题以供研究借鉴之用。
(一)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一些研究者(梁绿琦、王文槿、赵婉莹,2001.6)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绝大多数依据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一般由国家或者地方的就业住国部门负责制定。
各个国家制定或者修改职业分类的周期不同,这个分类的数目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职业分类要比学校专业设置精细。
以下是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吴雪萍,2004.5):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表(二)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以及问题1.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众多,遍布全国,在校生数量庞大(2)专业门类齐全,(3)学制较短,学费便宜.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发展之中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这对培养社会经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吴雪萍, 2004.5)2.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的周期较短,造成毕业生质量问题.(2)师资问题。
现有教师人数不够,且年龄偏大。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三)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发展趋势某些研究者(韩云等1998.2;吴雪萍,2004.5)认为,外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可持续发展2.专业设置重视关键能力培养3.加强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合作.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专业应该与终身教育相衔接5.根据地方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一)总体状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连接初等教育,而且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合格生源。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篇一:教育类文献综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随着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可以在学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校承担教学任务。
本文综述了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定义和分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参与学校和课堂中的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积极的教育伙伴,与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按主体可分为学校参与、家庭参与和社区参与,按参与方式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如学校委员会、家庭作业辅导、家长会等。
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术成就、学校出勤和纪律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它还可以帮助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
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障碍尽管家长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数量及质量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一些障碍包括缺乏资源、对家长参与的认识缺乏,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成功指南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方面,还有一些成功指南可以被采用。
这些包括鼓励家长参与、提供足够的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关于奖学金和职业发展的信息等。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定义、分类、作用、障碍和成功指南。
近年来,随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受到重视,人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数量都将得到提高,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篇二:教育类文献综述——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中职学校班主任素质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中职学校班主任素质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概述不管在任何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外,职业教育就如同中国的高中一样普遍,很受重视,不会存在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职业教育已经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中国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西方,对班主任工作也有很大的不同。
国外的职业学校管理与我国存在很大的差别,西方国家很少设有类似与我们国家班主任的角色因此相对于班主任角色的研究比较少。
但基于教育理念无论对待任何年纪的学生,教师的素质对与学生的重大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
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认为学校的教育尤其是教师的素质对青少年的发展尤为重要。
他认为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因此道德素质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完美的学生。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学家伊拉斯谟反对棍棒教育,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把表扬和批评适当的结合起来。
这些西方的教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阐述班主任素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但都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升班主任和教师的素质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国内研究现状概述通过对网上相关的几十余篇文献的研究,梳理出关于中职院校班主任素质水平的研究通常为以下几点:1. 国内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现状和班主任应扮演的角色(1)国内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现状吴锡昌(2015)认为随着单亲家庭的形成,在这种特殊家庭环境中,这些单亲学生的教育往往令班主任和家长无所适从。
尤其是职业院校单亲家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情况较为严重。
这些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单亲家庭学生面对社会压力和心里压力,容易出现性格孤僻、厌学、自卑、缺乏信心、不善于与人交际、迷恋网络游戏、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诸多心理问题。
1贾黎斋(2009)相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文化底蕴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父母被迫上学。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文献综述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X前言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相关了解,再通过整理文献,进行逻辑分析,比较等得出本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
然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在某种职业教育思想或理论支配下进行的。
而且存在着种种问题,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应该从各种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吸取经验教训。
因此,本文特意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趋势以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正文就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的课程内容较之于二十年前的教材内容,有着长足地进步。
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都更接近我们期望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劳动者的目标。
尽管如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关键所在。
综合各家之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存在的问题1、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忽视了人的发展,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的编制注重了文化课知识的掌握,专业课强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2、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实用性。
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
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业学校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
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
考试结束以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
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做 出适 当的调整 , 把握 市场变化 , 切实让 学生体会 和感受 到职业必备 的职 业 心 理 。
2 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 因研究
当前 高职院校职业 素质教育存在 的问题 .吴光林认 为有三个方 面: 一是 , 职业素质教育 内容 缺乏整体性 和系统性 , 培养 目 标模 糊 、 无 法 凸显职业素质教育 的重点和有用之处 .评价 制度和机制不健全 . 注 重对结 果的考核和参评 、 忽视 了对过程性 的终结性评价 . 职业素质教 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 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学生培养的整体 目标相脱 节等 ; 二是, 没有职业教育特 色的光环 , 职业性 的特征被 隐去 , 高职院 校组织开展 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 大多以思想道德 素质 、 人文素质 、 社会实践等 内容为 主,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 不强 : 三是 . 职业素 质教育 的实施方式简单 、 肤浅. 精英化教 育阶段的种种教育 气息依然 浓厚 . 没 有摆脱象牙塔式 的教育模式 和评价 机制 . 职业素 质教育在学 校实施 只是象 征性 的 . 缺乏 系统的实施管理 、 涉及职业素 质教育的课 程大多 以选修课为主 . 这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特 陛。 其职业针对性不强 . 没有 与学 生将要从事 的职业岗位需求发 生联系 .学生缺 乏参与的热 情。 曲文涛婚 认为 。 高职 院校 的学生对职业理想正处于一个探索和憧 憬 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对 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规划都 有较高的 目标 . 往 往期待值很高 。但高职学生 由于知识储备 、 社 会阅历 以及对 自身的 了 的 根本 。 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 导致在职业理想规划 过程 中往 往会暴露出种种 l _ 2 职 业 素 质 教 育 的 内容 问题 . 误入歧途 。 加之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独生 子女 . 他们的成长 职业 素质 包含丰 富的内容 , 其 中职业 道德 、 职业 意识 、 职业 知识 、 过程一般都 比较顺利 . 他们以 自我为中心 . 养成 了对人 不感激 、 对已不 职业技 能 、 职业心理 、 职业 精神是从业 人员从事某种 职业 岗位所 需的 克制 、 对物不珍惜的习惯和缺点 . 一旦遇 上生活 和学 习上的矛盾 . 往往 职业素质不可或 缺的内容 。 会茫然 困惑 , 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社会不 良风气的影响 . 在 1 . 2 . 1 职业知识 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心理发展 的不良趋 势 如庸俗文化的传播容易 职业 知识是某个特定职业所最先具备 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 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偏激 . 导致 许多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和行为偏差 生在校期 间,应该积极 主动地学习 自己兴趣专业 的基础理 论知识 , 掌 握基本概念 , 事实 、 程序等理论知识 , 同时通过实训等其 它渠道 学习企 3 拓展职业素质教 育的途径和方法 业 文化 、 企业管理等方 面的素质 . 将 企业 文化与学校 文化知识有效 地 宫玉杰提 出: 一是 , 职业素质 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 二是 。 职业 素质 结合起来 , 内化 为 自身从事某种职业 岗位 的知识 。 教育渗透 于专业课 程中 : 三是 . 职业 素质教育贯穿教 学全过程 ; 四是 , 1 . 2 I 2 职业技能 实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 . 把课 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 结合 . 校 内教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 人员实 际动手能力 。 它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岗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 肖啸空 提出 : 一 位 时所体现出的实际操作 能力 , 而这种 能力需要后 天习得 的, 往往 在 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 是, 正确定位专业培养 目标 ; 二是 , 确立恰 当的人才质量标准 ; 三是 , 完 工作获得 和教育 中获得 , 高职院校 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 的具有高 四是 , 创新教 学方法 、 教学 手段 , 改革考试 制 技 能应用型人才 .它 的职业性决定 了大学生必须具 有很强 的实践能 善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 学 ; 度。戚文革 、 曾宪文提出 : 一是 , 加强 “ 双师” 结构 的师资队伍培育 ; 二 力。 是 , 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 ; 三是 。 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 向的课 堂文化 管 1 . 2 - 3 职业道德 【 啁 沛江认 为: 高职院校 的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影响高职人才 素 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 的职业规范 。 是指从业者 在从事 理创新。 提出了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的营造从 四个方 面 职业活动 中必须遵守 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 包括保守秘密 、 爱 岗敬 业 、 诚 质高低的重要环境 因素 . 人手 : 一是 , 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 提高办学品位 ; 二是 , 加强校 园文 实守信 应该融人职业 突出环境 育人 ; 三是 , 突出以人为本 的制 度文化建设 , 建 道德 相关的内容 . 让学生 懂得职业道德 规范 .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职业素 化环境建设 , 立健全科学育人机 制 : 四是 , 培养 高素质 “ 双师型” 教师队伍【 9 】 养。
《中职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合理性思考》文献综述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三维目标”的创造性提出来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三部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从此以后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被深入使用,甚至被各种运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
在此,人们似乎忘了“三维目标”的提出在《纲要》中也明确表示其涵盖范围为,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普通教育。
中职教育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育目标都不能与之等同,如果硬是用“三维目标”形式套用中职课堂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真理的。
中职课堂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必然要有与职业想挂靠的教学目标。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目标的探讨文献不多,本文拟从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目标分类来做系统的文献梳理,从而找出适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
1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演变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教育目标分类时,正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流行的时候,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1]。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将“刺激———反应”作为设计的基础,强调预见和控制行为。
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教学就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愈具体、愈精确愈好,而且在陈述上一般也以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且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这几个阶段组成,具有认知心理学的色彩。
认知主义在批判行为主义“刺激———反应”模式下空洞有机体的基础上,认为学习的发生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结果,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学习行为。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价。
它旨在总结职业教育研究的现状、进展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探讨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目标、内容、
方法等基本问题,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职业教育实践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探讨职业教育
的实施策略、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3.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职业
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职业教育的差异和共性,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提供借鉴。
4.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
为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的方法通常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实证研究,深入调查和分析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现实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面 最 后 . 出通过 明确 课 程管理 的 主体 . 谁 是课 程管 提 即“
理 者 ” 及 明确 “ 程 管 理 应 该 是 什 么 ” “ 程 管 理 是 为 以 课 或 课
了 什 么 ” 构 建 “ 程 管 理 ” 念 陈 雁 指 出 :课 程 管 理 是 来 课 概 “
指 对 课 程 计 划 、 制 、 施 与 评 价 的 过 程 的 管 理 , 课 程 研 实 是
课 程管 理 理 论研 究 中 . 于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本身 发 展 的 不 成熟
统地 处理 编 制技 法 和人 、 条件 的 相互 关 系 . 物 以教 育 目标
为 准 绳 加 以 组 织 的 一 连 串 活 动 的 总 称 .其 管 理 的 核 心 是 课 程 编 制 … ‘ 学 课 程 管 理 就 是 对 一 定 课 程 系 统 的 人 、 大 财 、 、 程 信息 等 因素 进行 决策 、 划 、 织 、 挥 协调 、 物 课 计 组 指 控 制 . 有 效 地 实 现 课 程 预 期 目标 的 活 动 ” 以
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
课 程 改革 . 出现 了课程 管 理素 质化 的研究 . 体 内容 主 也 具
要 有 课 程 管 理 制 度 ( 制 ) 内 涵 、 界 课 程 管 理 的趋 势 和 体 的 世 特 征 、 程 管 理 制 度 的 类 型 等 课 随 着 科 学 的 迅 猛 进 步 和 时 代 的 不 断 发 展 .世 界 各 国 的 课 程 管 理 制 度 出 现 了 具 有 各 国 国 情 的 特 点 .表 现 出 各 自的 不 同 但 实 行 统 一 与 分 散 相 结 合 的 管 理 模 式 是 课 程 管 理 改 革 的 主要 趋 向 ( 非 ) 刘 彦 文 、 桂 林 认 为 当 前 世 贾 。 袁 界 课 程 管 理 的 主 要 特 征 表 现 为 : 程 管 理 的 民 主 化 , 现 课 体 在 教 育 民 主 化 的 趋 势 下 . 中 央 与 地 方 课 程 管 理 权 力 分 配 趋 向平 衡 ; 程 管 理 参 与 人 员 和 队 伍 构 成 多 元 化 、 师 和 课 教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综述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特点,也更加贴近教育的实际需求。
其中,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得到重视。
本文将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介绍了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其次,梳理了国内外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从事各种职业的教育和培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术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2、促进学生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3、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4、加强对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转换支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自信、自主、自强。
1、职业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和后续发展方向;2、职业咨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上的问题;3、职业规划,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4、职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5、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1、职业生涯发展模式研究职业生涯发展模式是指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特点和机制等因素的总和,其中也包括了职业生涯决策的模式。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了多种职业生涯模式,如超级、传统、周期、急进和沉重等。
这些模式,有助于指导中职教育的实践。
职业发展路径研究是指研究职业生涯中职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路径。
职业教育文献综述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文献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针对职业教育文献综述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职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二、职业教育文献综述案例1. 职业教育内涵及发展历程(1)职业教育内涵职业教育是指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形式。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2)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20世纪初的职业教育兴起,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改革,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第一阶段:职业教育兴起(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以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为主。
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第二阶段:职业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改革阶段。
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主,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第三阶段: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2. 职业教育现状及问题(1)职业教育现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②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高;③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一、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国都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中不乏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简要介绍各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设置现状以及问题以供研究借鉴之用。
(一)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一些研究者(梁绿琦、王文槿、赵婉莹,2001.6)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绝大多数依据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一般由国家或者地方的就业住国部门负责制定。
各个国家制定或者修改职业分类的周期不同,这个分类的数目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职业分类要比学校专业设置精细。
以下是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吴雪萍,2004.5):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表(二)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以及问题1.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众多,遍布全国,在校生数量庞大(2)专业门类齐全,(3)学制较短,学费便宜.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发展之中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这对培养社会经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吴雪萍, 2004.5)2.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的周期较短,造成毕业生质量问题.(2)师资问题。
现有教师人数不够,且年龄偏大。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三)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发展趋势某些研究者(韩云等1998.2;吴雪萍,2004.5)认为,外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可持续发展2.专业设置重视关键能力培养3.加强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合作.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专业应该与终身教育相衔接5.根据地方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一)总体状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连接初等教育,而且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合格生源。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据最新统计,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已突破1800万,创历史新高。
尽管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建国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却仍然存在有效供需不足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主体没有相应的主观愿望,主体缺乏相应的支付能力(经济能力和学习能力),社会不能提供满足需求的供给。
因此,虽然职教学生数上升,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生源质量下降,职教资源严重流失的情况。
(黄晓玲,2002)(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基础理论1.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陈至立,2004)2.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有关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一些研究者(朱新生、贺文谨,2000;赵得申、于兴芝,2003)指出:(1)科学性原则。
专业设置指导思想要正确,专业划分要科学,名称要规范,专业设置的操作过程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专业口径要与社会职工分工情况相适应,专业设置必须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
(3)效益性原则。
保持适度的专业规模,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
(4)发展性原则。
立足于学生的可持性发展,立足于专业自身的可持性发展,立足于学校的可持性发展。
(三)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现状的特点及问题1.专业设置现状特点:专业设置越来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数量减少,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增加;专业数量增长快、变化频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专业更新快,专业内涵越来越宽。
(姜丽萍,2001)2.现阶段专业设置存在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中,专业名称不规范;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专业设置周期短,专业替换过于频繁;品牌意识淡簿。
(姜丽萍,2001)也有研究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新;只看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只看办学规模,不顾教育规律。
(姜雪荣,2000;王冠明,2004) (四)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配备国家教委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与中等职业教育的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难适应,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中职学校教师人员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
特别是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仅占其专任教师总数的45.5%,实习指导教师2.6%2.现有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低,特别是职业高中和职工学校.据统计, 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31%,职工学校占37.4%3.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时间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4.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除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外,兼职教师占比例较小,职业中学占8.8%,中专只占4.1%5.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国家教委,1997)还有研究者指出,中等职业技术教师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较差。
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保护较少,专任教师待遇与普通高中教师相比,相差甚远。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分析研究》,2007;卢晓春、姜远文,2001)对此,国家教育部制定相关解决对策,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有三个任务: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开发80个重点专业、紧缺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完善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
此外,2007年至2010年,我国还将选拔优秀教师赴外学习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解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配备问题的具体对策主要为:1.统筹规划,建设基地,多渠道解决职教教师来源。
2. 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使取得第二系列技术职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时间相辅相成,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教师在校内多实践3.大力发展对中等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努力缩短获得第二技术职称资格时间,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不断完善学校建设,积极引进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发。
5.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黄尧,2006)(五)关于重点支持专业的基本情况1.重点专业选拔原则:拟选专业的就业机会好,即应满足劳动市场需求的原则;拟选专业的发展前景好,即适应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则;拟选专业的教育资源好,即一线办学效益优化的原则。
(姜大源,2002)2.建设目标: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现有专业结构的优化整合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重点专业,并对遴选专业全力培植,发挥学校“品牌”专业的信誉效应,以提高专业办学效益:行业主管对相关专业支持,发挥行业品牌专业效应,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学校引导,发挥区域“品牌”专业,以强化调控作用。
(姜大源,2002)3.设置现状:我国目前设置重点专业83个,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
如吉林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置的汽车、农业等五大重点支持专业,是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
(姜大源,2002)(六)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改革思路以及解决对策1.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结构性人才匮乏和结构性失业同时存在.(2)专业审批手续复杂,不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亟需的新专业的审批和创建.(3)学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小2.改革思路:专业设置面向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要与学校长远发展相适应,要考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提高专业设置灵活性。
(王国龙,2003;李晓玲,1999)解决对策: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2000,2)指出:1.拓宽专业面,减少专业种数2.原则上不按学科而按技术领域、工程领域、服务领域或职业群、岗位(工种)群划分专业,突出职业教育特点3.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若跟新的专业种类4.专业目录的性能,变原来的指令为指导性5.简化专业设置的审批手续,适当扩大学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七)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未来趋势专业设置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专业设置由混乱阶段向规范阶段发展,“通才教育”取代“专才教育”,专业设置由各自为政逐渐向宏观调控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姜丽萍,2001)三.长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一)长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总体状况:长春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6所,其中中专、职业学校52所,技工学校24所,在校生约7.6万人。
全市各类培训机构350多个,在训人员10多万人。
开设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信息、农业等13大类112个专业,其中,建设国家级骨干师范专业3个,省级骨干师范专业15个,实际骨干师范专业11个。
全市有教职工7331人(专任教师4719人),其中中专、职业学校5960人,技工学校1371人。
积极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长春实施品牌战略,在专业设置上实施品牌专业工程,市技术教育随着市场走,专业设置随着需求变,为社会培养“产销”对路的学生。
品牌专业指专业实用、教学质量高、培养学生能力强在市场有很高声誉的专业。
结合长春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适应市场需求的50个品牌专业。
(三)师资配备全市有教职工7331人(专任教师4719人),其中中专、职业学校5960人,技工学校1371人,“双师型”教师201人。
(四)生源结构长春市目前有24所技工学校,在校生19501人,其中城市生7176人,农村生12325人,城乡比为29:50。
(五)未来发展趋势长春市为提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通过了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五项建设计划”,内容如下:1.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计划。
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到2010年进入国家示范性学校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所,同时建设一批品牌专业,是省级以上骨干师范专业达到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