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以兰州市M民族中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以兰州
市M民族中学为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进展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进展
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组织实施以及其他有关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严格意义上讲,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各个领域思想多元化,面对逐渐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而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现象。民族团结教育最早起源1983年国家确立新疆每年五月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了解民族团结教育模范、学民族团结歌曲、讲民族团结故事、写民族团结教育作文等。1994年国家在天津、背景、辽宁、吉林四川、河南、山东等部分省、市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于2000年推广到全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2.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得到了体现。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和社会稳定出现了新变化,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凸显民族团结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2008年12月教育办公厅、国家民委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等等。2009年7月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会议纪要》的通知,指出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进课
堂、进教材、进头脑,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01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编写民族团结教育
教材,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并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如督导评估工作。
综上,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构建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到进入课堂,以及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政策性文件是民族团结教育在地方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面对国内复杂的民族社会形势,民族团结教育逐渐被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专门的教育内容之中。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有助于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到广大的青少年中,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各民族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近30年多年民族团结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民族团结教育政治任务色彩较浓、形式化严重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调查发现,民族团结教育在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广西、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普遍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任务,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兰州市多民族混合学校M初级
中学调研发现,学校为迎接上级领导来检查,一般都会大张旗鼓的进行准备,如果没有检查,民族团结教育就简简单单的挂一个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条幅。另外,M中的政教主任谈到,如果在兰州市或者在我国的其他省市发生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民族冲突事件,我们会立即接到上级通知,迅速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这是一种针对特殊事件所进行的民族团结教育,不是一种常态。
据M中的一名班主任讲:“民族团结教育,只是一项工作,它又不是语数外等科目参加考试,所以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只要学校内部民族之间没有大的冲突就行,学校还是以学生升学考试为主,上级安排工作,我们服从安排就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一下就行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以致多年来的民族团结教育更多倾向于一种政治任务,其重大的教育意义还未被一线的教师所认识。
2.民族团结教育游离在主体民族教育之外
民族团结教育应当是给少数民族开展的教育是当前面临的误区之一。民族团结教育是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形势而逐渐形成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却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学校、民汉合校等,M中政
教主任谈到,像我们多民族混合的学校才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其他普通的中小学是不开展的,其它学校又没有少数民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又挤占了学生学习时间,关键是没有少数民族,开展民族团结也没有意义。从我们接到的安排也是这样,如兰州市一些文件中出现这样的字眼“各县区、各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较为聚集的县区和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普遍成立组织领导机构……”。以河南省为例,河南在我国的中部,我通过电话访谈,濮阳、漯河、郑州、洛阳等地区,这几个地方的学校并未开展相关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各民族成员的交往增多,少数民族进入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中,唤醒了他们作为少数民族的“民族身份”意识,主流民族对他们是否采取接纳、尊重、理解关系着民族关系的团结和睦。因此有学者指出,在民族交往中从未有过“少数”或“弱势”群体感受的主流社会和汉族,更应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换为思考的方式,积极的接纳与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给少数民族,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更是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
3.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知识化,教学方式单一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顺利开展,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并纳入中、高考及中职等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等等。民族团结与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实现社会控制方法和途径,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政治社会化,培养学生政治信仰和启蒙。这些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亦是如此,国家的顶层设计没有错,但在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困难重重。
一些学校错误的理解教育和国家民委编写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文本和音像教材,当作一门课程来开设,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偏向于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讲授民族常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常识,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中华各个民族共同开发了疆域,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学的政教主任说:“我校的学生有95后,但大多数是00后的学生,那种教条式的语言不能激发他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民族团结的意识,有时反而激发他们逆反心理。”
总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近三十年来,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