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的洋泾浜照片(浦西) 填没洋泾浜(西)为现在的延安东路时的情景
洋泾在浦西的河段称西洋径浜,民国3年填没后筑成现在的延安东 路。浦东河段称东洋泾浜,经现在的定水浜后成南北流向。清道光十二 年(1832年)疏浚北洋泾浜时,挖去原来的堤坝,使与黄浦相通,此后就 改称洋泾港。在这西沟港以西,张家浜以北这一沿江地块,即洋泾流经 之处,历史上被称为洋泾地区,河道名渐次成了地名。
建制沿革 各个历史时期的建制沿革
表1.1 洋泾地区历年建制归属表
年代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 建制 —— 属地 华亭府,次年改松江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清咸丰十年(1860年) 清同治五年(1866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清宣统二年(1910年) 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新中国(1956年) 新中国(1958年) 新中国(1961年) 改革开放(1984年) 改革开放(1993年) 改革开放(2001年)
•
•
历史篇
• 洋泾,一个古老的名字 ,一块位于上海市东郊,浦东 西北角的黄金宝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 后,被列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率先开发的范围,从而更成 为一方热土,举世瞩目。 • 洋泾的域名 • 洋泾地区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称呼,有洋泾镇、 洋泾乡、洋泾市和洋泾区的不同说法,它们四者关系密切, 有着很大的传承关系,历经沧桑,镇老事多。洋泾地区的 名字,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从保、图到乡、市、区、 镇。研究每一个地名的来历,犹如一幅幅历史画面浮现在 人们眼前。 • 洋泾乡· 洋泾市· 洋泾区· 洋泾镇
西镇
东镇
公利医院
建平路崮山路
斗姆堂
泾南路
泾南路
北洋泾路
•云英爱府—老银行
1993年杨浦大桥下
人 文 篇(非物质遗产文化)
• 洋泾绒绣 • 江南丝竹 • 打莲花 唱山歌 • 吃茶 • 甩火球 • 听书 • 放风筝 • 民间杂耍
人 文 篇 (洋泾地区宗教信仰)
• • • • 道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佛教
1948年上海地图的东洋泾浜,它 已经在浦东南路处断了,西边筑了一 条 “东宁路”,实际上浦东过去的 地名“庄家桥”(东昌路浦东南路口) 就在此浜上。 • 北洋泾路左边河道为定水浜,现 已被填没;右边河道为洋泾港,中间 半岛为两河交汇处,
•
• 洋泾港的交通功能 • 洋泾港的灌溉功能 • 洋泾港的水利功能
蓝烟囱码头
• 蓝烟囱码头由著名的蓝烟囱驳船公司投资兴建,由于该公司船队的烟 囱统一漆成蓝色,“蓝烟囱”也就作为公司的名称。当时蓝烟囱码头不仅 被公认为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码头。也被称作为远东首屈一 指的新型码头。蓝烟囱码头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地名。 • 解放后,蓝烟囱码头由上海仓库公司接管,民生路码头也成了一个新的 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目前所保留的单体建筑多为英商所建。
•
清末民初,洋径镇上己有糟坊、米行、银楼、典当、油粮烟杂、茶楼酒肆、蔬菜地货、 成衣、碾米等各类店铺作坊300多户。加上作为区、镇机关所在地,洋径镇成了这一地区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后数十年间,由于日寇侵略,战乱频仍,加上浦东人市交通 走向变化,两侧东昌路、其昌栈、高庙等集市兴起,洋径镇的人流、物流量相对减少,因 此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尽管如此,洋径镇仍不失为沿江地区的一个古老重镇,
浦东·洋泾社区
二0一四年三月
•
座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 贸易区的洋泾街道,前身是拥有 700多年历史的古镇,悠悠的泾 水纵贯南北,巍巍的千年银杏见 证历史的沧桑。经过多次区域划 分调整,2001 年原歇浦路街道 办事处、钦洋镇、严桥镇的部分 区域划入建立现在的洋泾街道。 境域范围:西起源深路,东 至罗山路,南临杨高路,北达黄 浦江,辖区面积由原来5.94平方 公里扩大到7.26平方公里,户籍 人口12.6万人,居住人口16万人, 设置居委会38个。
• 从航运初起的小木船、小舢板、小渔船到后来发 展沙船、漕船、木驳船、摆渡船渐成主要船种, 标志着洋泾港和上海及江、浙地区的货物运输和 贸易越来越频繁,洋泾地区的经济也越来越发达, 逐渐繁荣成市。
三井码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取得了开矿、设厂等 特权,他们的经济势力立即在浦江两岸加速抢占岸线,建造码 头、仓栈,企图超越英美在沪势力。许多日本洋人也乘机渗入 浦东,开辟基地,其中势力最大的要数“三井洋行基地”。 • 1907年三井洋行在洋泾港东侧建立三井浦东栈,作为三井 洋行基地,俗称“老三井”,老三井成为周围一带的习俗地名。
人文篇
(洋泾地区名人名事)
“品味洋泾”资源丰富、底蕴深厚
展望篇
亚洲最大粮仓将变身“滨江文化港”
民生码头坐落于浦东新区黄埔江畔民 生路,是上海港装卸粮食、食糖的专用 码头,有着超过一百年的使用历史,上 世纪20年代曾被誉为远东最先进码头。 昨日,民生滨江文化城“浦东新区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在民生码头正式揭牌。 作为上海黄浦江沿岸中心段最大文化产 业创意集聚区项目,耗资10亿元人民币 的民生港大型改造预计2015年竣工,该 区域未来将成为陆家嘴金融城的“后花 园”。
谢 谢!
2018.03
人文篇
• • 正是由于洋泾航运的兴起和发展,才给洋泾镇及其周边经济带来直接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一条经济产业形态,并随之而出现了一些商业店铺及 其衍生出的服务业,一些商业活动也就悄然而至了。 明万历年间,修建了横跨港上的今天洋泾镇桥的前身,集镇格局以此为中心扩 展开来。1832年把洋泾浜转弯段沿着今天的北洋泾路挖通连接黄浦(江),至此船 只可以直接进入,水路交通方便,商贾辐辏聚集,洋泾到19世纪末很快发展成为上 海县第三大集镇。
•
走进位于民生路3号的民生码头,一进门便是两座相连的高大筒型建 筑——万吨级粮仓。其中,八万吨的散粮筒仓曾是亚洲最大容量的散粮筒 仓。两座筒仓如今已是黄浦江沿岸中心段保留的唯一的大型筒仓式建筑。 清光绪年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委托英商太古洋行收购瑞记洋油栈码 头(即民生码头),1956年使用现名至今。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座 容量分别为4万吨和8万吨的粮食筒仓以及颇具特色的吸粮机,服务于米、 糖这两项攸关上海市民生活的重要货物。
•
除了一些码头,洋泾地区还有一些渡口,典型的线路为 洋兰线。洋兰线为清末所设渡,自浦东洋泾港至浦西油车码 头,有划子七八条、木帆船3条。由于沙船运输业的发展,随 之而来的是江岸边各类码头的兴建和不断翻新。上海开埠后, 英美等国殖民者在洋泾港西岸建有英商太古、怡和栈及和丰、 耶松船厂、三井洋行煤栈码头等。20世纪初,民族资本家在 洋泾开设瑞大、仁记织布厂、源昌织带厂、沈宝记船厂(解 放军渡长江战役中的第一艘船就出自该厂,被国家文物局命 名为“解放军渡江第一船”)等。
高昌乡二十四保
洋泾市 洋泾市、洋泾乡 洋泾市 洋泾区、洋泾镇 东泾镇(陆行、高行、洋泾、塘桥四 区合并) 洋泾市 洋泾区 东郊区 红旗人民公社 洋泾镇、洋泾乡 洋泾镇 洋泾镇、洋泾乡 洋泾街道
上海县
上海县 上海县 上海县 上海县 上海县 上海市 上海特别市 上海市 浦东县 川沙县 黄浦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 洋泾原是一条通浦的老河道,在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修成的《上海县志》 中已有记载,当时在高昌乡24保有两条河流,南为白莲泾,北为洋泾。
黄浦江的演变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 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 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洋泾浜
• 洋泾在浦西的河段 称西洋径浜,民国3年填 没后筑成现在的延安东 路。浦东河段称东洋泾 浜,经现在的定水浜后 成南北流向。
• 洋泾航运的发展 •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后,沙船运输业更见 兴旺,康熙五十四年,沙船主中的佼佼者集资在上海县城 东马家厂(今会馆街上)兴建“商船会馆”,会馆占地20 亩,成为当时沙船商东们议事、交友、“联络乡谊”的重 要场所(今为重要文物保护遗址)。清嘉庆、道光年间, 沙船聚于上海的约有三四千条之多,据《中国关税沿革史》 中记载,有一位外籍人士曾估算出:明清年间,沙船业的 总资本约有750万英镑,其经济实力令人瞠目。
4. 船型概况
• 洋泾在清代以前主要的船型是渔船和作为摆渡用的舢板船,而作 为运输棉花的商船和漕运盐船是作为辅助船型出现在洋泾浜。到洋泾 港疏通之后,该地区日益繁华,沙船也逐渐出现在洋泾港,但是由于 洋泾港本身的原因,只能通过一些小号的沙船。
•
• 5、洋泾航运的衍生影响 • 十九世纪,“洋泾浜”却成为一种上海人说的英语的代名词。所谓“洋泾 浜英语”,是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它的 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英语。 • 从历史上看,“洋泾浜英语”曾在对外交往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一百 多年前,上海开埠之初,除了上过洋学校、留过洋的少数知识分子外,多 数中国人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跟外国人打交道或为外国人办事的 人,只能用“洋泾浜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洋行里的杂役,饭店里的西崽, 巡捕房里的巡捕,商店里的伙计,洋人家里雇的仆人、保姆以至黄包车夫 等等,大抵都会说几句“洋泾浜”,有的还说得非常流利。
洋泾镇和洋泾港
• 洋泾地区 位于黄浦江南 岸,与上海市 区仅一江之隔。 在上海市开埠 前,这里原是 一个落后的农 业地区,一片 农田和零落的 农屋村舍。依 港而建的洋泾 镇,具有700 多年历史、元 朝末期已开始 形成。
•
洋泾港是黄浦江支流。北纳黄浦江水,中段贯穿洋泾镇,南至华漕挞, 全长4公里余,稍曲转接三八河,支流七八条。是浦东西部主要河流之一。洋 泾港这条小河道直至清代上海开埠后,才渐渐被利用起来。外商沿黄浦江一 线建造了一批堆栈、船坞和码头,从而逐步地改变了洋泾北端地区的面貌, 而河道也形成了适合于通航的较宽的航运河流,成为浦东中西部与黄浦江和 市区联络的重要港口。 • 洋泾港尽管不是很 大,但其地理位置 适中,南来北往的 农夫商贩、过江行 人络绎不绝;江、 浙一带船舶也经常 由此进出黄浦江及 长江水道,如浙江 的绍兴船、乌篷船、 脚划船,苏州府的 寒山寺客船、吴江 船以及各种货船等 等。
概述
•
•
洋泾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特有的航运文化是洋泾传承文 化的组成部分,由此而衍生的古镇和“老街、老港、老码头、老建 筑”都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因此,传播与拓展航运文化,不 仅关系到洋泾的经济特色和文化形态,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的需要。 自1763年清乾隆年间起,洋泾航运兴起,经历年发展,逐渐成 为上海港货物运输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具有700年历史的洋泾 港,至清代,已是浦东中西部的内河与黄浦江和市区联络的重要港 口,商船农舟络绎不绝,逐渐繁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