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任意的、零星的,而是指那些经常、一贯出现的习惯行为。然而这种习惯不是先天性的反射,而是自觉性的行为,是个体按一定的信念与准则自觉选择与控制的行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理解,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良好习惯对于形成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的内容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平时要遵守的一些行为原则及一些有关礼仪常规,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良好的仪态仪表习惯;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良好的礼貌待人习惯;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安全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由于人的行为习惯不是先天的,而是习得的,故此在行为的养成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说理法

俗话说“道理讲不通,累死也无功”。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行为习惯标准要求去做。对于这个问题,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去实践,而且要向家长、向社会宣传,以便形成一个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育人环境。

(二)示范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必须反复教育。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人脑人心的浇灌,要通过

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扶,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资本、一股行动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法

习惯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养成的,贵在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达到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离开了实践,习惯就无法养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反复练习法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好习惯都是在有意识地反复训练中养成的.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习惯的训练.开始时可以不是一下子全面贯彻,而是突出几条,等过一段时间后,再突出另外几条,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只有“反复抓、抓反复”克服回生现象,才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也非一日之功,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有耐性。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五)督促检查法

督促检查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检查是为了督促,是督促的一种主要方式。需要建立检查制度,形成“政教处——班主任——学生会——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并按“严、细、精、恒、实”五字要求,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过程进行检查,使良好习惯得到强化并形成稳固的行为方式,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它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