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的地质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河州的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全州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哀牢山系,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地壳抬升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形成了以高山深谷、山川间布为主的地形特点,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3米,最低处为河口县境内红河与南溪河的汇合处,海拔仅76.4米。

州域中、北部地区以构造侵蚀、溶蚀作用为主,形成中深切割的岩溶中山山地与山间盆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区;南部地区则以构造侵蚀、剥蚀作用为主,形成深切割的高中山与河流峡谷为主的地形地貌区。

全州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山脉、岩溶高原、山间盆地(坝子)、河谷四大类型。山脉主要分布于南部,属横断山东支哀牢山系及无量山系,海拔1000~3000米,山脊耸立,陡坡纵横;岩溶高原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地区,海拔1700~2700米;地形峰峦叠起,坡度较大,山间盆地海拔1100~1500米,地形较平坦,面积48.5~319平方公里;河谷主要分布于南、北两侧的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200~1200米,河谷横断面呈“V”字型,谷坡陡峭。

2、气候特征:

全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

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2508.1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3471.1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12.4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257.2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144.7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

州域水系较为发育,流经州内的河流主要有南盘江、红河、藤条江、李仙江四大水系。

(1)南盘江:州内干流全长282.3l公里,迳流面积12936.2平方公里,开远小龙潭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2220立方米/秒,(1971年8月17日测),最小流量为5.7 立方米/秒(1983年7月13日测),年平均流量130 立方米/秒,年平均迳流量41亿立方米。州域主要支流有曲江、泸江、甸溪河、小江。

(2)红河:州内干流全长240.6公里,高差251.6米,集水面积11496平方公里,蔓耗水文站1986年10月10日观测水位27.22米,最大流量80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92 立方米/秒,平均年迳流量92.69亿立方米。州内主要支流有:小河底河、木龙河、南沙河、龙岔河、贾沙河、普洒河、卡房冲河、逢春岭河、麻子河、绿水河、大寨河、马卡依河、老碑邑河、新现河、新桥河、龙博河、南溪河等。

(3)藤条江:州内河长173.2公里,落差1460米,集水面积4200平方公里,据金平县金水河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1900 立方米/秒,最小19.0 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64 立方米/秒,平均年迳流量50.8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乌拉河、茨通坝河、荞莱坪河、金平河等。

(4)李仙江:州内全长83.2公里,高差159.8米,集水面积3325平方公里,据李仙渡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67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4.8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32.99亿立方米。支流主要有:小黑江、月芽河、牛孔河。

州内湖泊、水库主要有:异龙湖、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个旧湖以及五里冲水库、大平水库、板桥水库、跃进水库,其湖泊面积分别为5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12.4平方公里、4.9平方公里、2.0 平方公里;蓄水量分别为1.27亿立方米、4480万立方米、3500万立方米、2700万立方米、329万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分别为7949万立方米、8625万立方米、7676万立方米、5370万立方米。

3、生态植被

州域生态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及岩土性质因素的影响:

(1)、在气候湿润的中、北部,石灰岩风化形成的红壤土分布区,植被多以灌木,少部分禾本旱生植物为主,植被较稀疏,区内岩石大部分裸露,植被覆盖率较低,仅10~40%,局部有石漠化发展的趋势;在砂泥岩、页岩、岩浆岩形成的黄棕壤土、紫色土分布区,植被则以常绿针阔叶林、云南松、草地为主,覆盖率40~ 60%。

(2)、在气候潮湿的南部砂页岩、变质岩、岩浆岩风化形成的棕壤、黄棕壤土分布区,多以常绿阔叶林、栎类及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为主,植被枝盛叶茂,覆盖率较高,可达50~70%;在湿热、半湿热的红河、藤条江、李仙江、南溪河河谷及其谷坡地带,植被常以热带雨

林、河谷雨林及橡胶林为主,该地带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覆盖率变化较大,一般为 10~80%。

(二)、地质环境基本特征

红河州地处云南“山”字型构造、哀牢山“帚”状构造、华夏新华夏系构造,以及川滇经向构造、南岭纬向等几大构造体系交汇的部位。各构造体系的褶皱、断裂发育,新生界-元古界地层分布较齐全,分布有多期基性―酸性、碱性岩浆侵入岩体,岩体变质—风化作用强烈,构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格局(见规划附图1)。

1、地层:州域除个别亚层缺失外,各个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其中:

中、北部的弥勒、泸西、开远、个旧地区,分布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的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地层为主,局部有粉细砂岩、板(页)岩等碎屑岩类地层。在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区,岩石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岩体较稳定,不易形成大的滑坡、泥石流,主要遭受溶蚀作用,形成溶洞、裂隙,诱发地面开裂、塌陷。

南部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河口,以及石屏、建水、屏边地区,除分布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粗-细粒砂岩、泥岩、页岩等碎屑岩类地层外,还出露有元古界昆阳、瑶山、哀牢山群各种浅—深变质砂板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以及出露各类岩浆岩。这些岩石软硬差异变化大,易遭受多种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风化程度不同、软硬不均、厚薄不等的风化层(壳),风化层(壳)岩土体稳定性差,在一定的坡度和强降雨的激发条件下,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2、构造:中、北部的弥勒、泸西、开远、石屏、建水地区,主要展布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和东翼,在其东翼重叠有华夏、新华夏系构造及川滇经向构造的南延支系,几大构造均由一系列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及褶皱组成,总体对中北部地区的弥勒西山,泸西落水坡山、老横山,竹园西山、钟山,开远东山,个旧莲花山体以及南盘江(州域段)等山脉、水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控制作用。

南部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屏边、河口等地区,主要展布哀牢山“帚”状构造,构造属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东支,呈北西向沿无量山南下至哀牢山地区,故名哀牢山“帚”状构造,为一系列北西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和褶皱,空间展布呈向北西方向收敛,而向南东方向撒开,延伸形如帚状,整体控制了州域南部地区的山脉与水系的分布和走势。

3、岩浆岩:州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南部哀牢山地区,以及个旧、石屏、建水一带,分布的面积约占全州面积的10%,其中以酸性-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