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二版)课件 (5)[15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创造社的成员:由“元老派”(郭沫若、成仿吾、郁 达夫、王独清、郑伯奇、张资平等)和“少壮派”(1927年 由日本归国的李初梨、冯乃超、朱镜我、彭康等,以及 “小伙计”周全平、叶灵凤、潘汉年)组成。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由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掀 起革命文学运动。
1929年,国民党查封创造社,创造社宣告解散。
二、现代评论派
以1924年12月创刊的《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 基本成员有陈西滢、凌叔华、胡适、创造社的郁达夫、新
潮社的部分成员以及北京大学的一批著名教授。 现代评论派是一个思想复杂的文化流派。主要提倡资产阶
级政治、文化、文学思想及其人道主义。 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使命和历史使命。他们的理论还涉及
三、文学研究会的流派意义
20世纪20年代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久的文学社团,也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
由于文学研究会同仁的努力,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代汉 语文学主流文学思潮,推动我国现实主义向前发展。
以显著的文学实绩证明了新文学存在的可能,并以卓有 成效的文学评论培养、扶持、奖掖了新文学的第一代作 家。
第五章纯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文学流派 的产生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
一、文学研究会概况 成立的时间、地点:1921年1月4日正式成立于北京中央 公园(今中山公园)。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 王统照、沈雁冰、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 许地山12人。
回目录
刊物:改革后的《小说
月报》,此外还有《文 学旬刊》和《诗》月刊。
三、弥洒社
弥洒社1923年3月在上海宣布成立。
发起人有胡山源、赵祖康和钱江春。
该社团宣称“我们乃是艺术之神”,主张“为艺术而艺 术”,有唯美主义倾向。文艺成就并不大。
四、语丝社
于1924年11月成 立,1930年春解散。 以《语丝》周刊而得 名。
提倡散文创作和 注重社会批评、文明 批评。
主要成员有鲁迅、 周作人、林语堂、钱 玄同、刘半农等。
二、前期创造社的理论主张
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的价值论上,强调文学 的本质在于表现主观,文艺来源于主观,是作家内心的自 然流露,反对现实主义的模仿说,强调浪漫主义的表现说。
在本体论上表现出“无目的”,鉴赏论上表现出“有功 利”。
三、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
论争开始的时间:1922年5月。
1931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小说月报》被迫停 刊,文学研究会自行解散。
二、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
文学主张:文学“为人生”。
创作方法:理论上提倡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上存在二重性:文学研究会的部分作家,在初期 创作中,体现出表现“人生理想”、“爱”与“美”等浪 漫主义因素。
后来全部转向现实主义。
的停刊。 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即北京时期和后期即上海时期。 流派的命名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影响。 新月社是一个资产阶级文化社团,不单纯是一个文学流派。 “新月诗派”:文学史上将新月社中有相近诗风的青年诗
人称为“新月诗派”。1931年陈梦家将前后期“新月诗 派”18位诗人的部分作品编成《新月诗选》,较完整地展 现了“新月诗派”的风貌。 “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 1、 “三美”:“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建筑美”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每节的诗行相同, 每行的字数相等。“绘画美”讲究词汇的色彩感。“音乐 美”讲究诗的韵律、音顿所形成的美感。
梳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翻译与介绍外国文学,尤其
是被压迫民族和弱小国家的文学,显示出开阔的胸怀。
第二节 创造社
一、创造社概况
成立的时间:1921年7月 成立的地点:日本东京。 刊物:《创造》季刊 、 《创造周报〉、《创造 日》、《洪水》,《创 造月刊》。
前期创造社的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 田汉、郑伯奇等。
员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和杨晦、蔡仪等。沉钟 社的风格表现为,随意的文体、委婉的抒情和谨严的结构。
Fra Baidu bibliotek
林如稷的小说大多从各个侧面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的迷惘、 苦闷和颓废,反映他们在贫困中挣扎、在困境中追求的人 生。
陈翔鹤的小说着意展现青年知识分子物质的穷困和精神的 困顿。
陈炜谟的创作多取材于普通人的悲剧。
2、反对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提倡诗人的情绪、感受包 含和隐藏在形象之中,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物象。采用意 象、比喻等手法将情感转换为可视的物象。 梁实秋是新月派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干将。 梁实秋文学理论的中心点和基本内容是 “人性” 。为了 保证文学表现永久不变的人性,梁实秋提出“理性”,在 理性的原则下,提出“中庸”等一系列命题。 新月派的诗人们以独特的诗歌主张在当时诗坛产生广泛影 响,对中国新诗形式的多元化作出了极大贡献,有力地推 动中国新诗走向成熟。
论争的主要焦点:文艺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此 外还涉及如何评价外国文学、翻译等问题。
四、创造社的流派意义
开拓新文学的疆域;引发并促进了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浪漫 主义的创作热潮,成为中国现代汉语文学重要的浪漫主义 流派,对浅草社、沉钟社等有所影响。
第三节 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
一、新月社 时间、地点:1923年在北京成立,终于1933年6月《新月》
新潮社1918年11月19日正式成立。 发起人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成员有傅斯年、罗家伦、
徐彦之、顾颉刚和俞平伯等人。 1919年元旦创刊《新潮》杂志, 1920年3月悄然停刊。 二、浅草社、沉钟社 浅草社1922年春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
陈翔鹤、冯至等。 沉钟社,1925年秋在北京成立,成员有原浅草社的主要成
现代商业社会中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 陈西滢是《现代评论》杂志的发起人及主要负责人,《现
代评论》上“闲话”专栏的主要作者。 杨振声于1925年2月出版的《玉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较早的长篇小说。 凌叔华主要的小说分别收入《花之寺》、《女人》和《小
哥儿俩》。
第四节 其他文学社团及刊物
一、新潮社
五、莽原社、未名社
莽原社成立于1925 年4月,以《莽原》创 刊为标志。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由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掀 起革命文学运动。
1929年,国民党查封创造社,创造社宣告解散。
二、现代评论派
以1924年12月创刊的《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 基本成员有陈西滢、凌叔华、胡适、创造社的郁达夫、新
潮社的部分成员以及北京大学的一批著名教授。 现代评论派是一个思想复杂的文化流派。主要提倡资产阶
级政治、文化、文学思想及其人道主义。 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使命和历史使命。他们的理论还涉及
三、文学研究会的流派意义
20世纪20年代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久的文学社团,也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
由于文学研究会同仁的努力,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代汉 语文学主流文学思潮,推动我国现实主义向前发展。
以显著的文学实绩证明了新文学存在的可能,并以卓有 成效的文学评论培养、扶持、奖掖了新文学的第一代作 家。
第五章纯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文学流派 的产生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
一、文学研究会概况 成立的时间、地点:1921年1月4日正式成立于北京中央 公园(今中山公园)。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 王统照、沈雁冰、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 许地山12人。
回目录
刊物:改革后的《小说
月报》,此外还有《文 学旬刊》和《诗》月刊。
三、弥洒社
弥洒社1923年3月在上海宣布成立。
发起人有胡山源、赵祖康和钱江春。
该社团宣称“我们乃是艺术之神”,主张“为艺术而艺 术”,有唯美主义倾向。文艺成就并不大。
四、语丝社
于1924年11月成 立,1930年春解散。 以《语丝》周刊而得 名。
提倡散文创作和 注重社会批评、文明 批评。
主要成员有鲁迅、 周作人、林语堂、钱 玄同、刘半农等。
二、前期创造社的理论主张
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的价值论上,强调文学 的本质在于表现主观,文艺来源于主观,是作家内心的自 然流露,反对现实主义的模仿说,强调浪漫主义的表现说。
在本体论上表现出“无目的”,鉴赏论上表现出“有功 利”。
三、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
论争开始的时间:1922年5月。
1931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小说月报》被迫停 刊,文学研究会自行解散。
二、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
文学主张:文学“为人生”。
创作方法:理论上提倡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上存在二重性:文学研究会的部分作家,在初期 创作中,体现出表现“人生理想”、“爱”与“美”等浪 漫主义因素。
后来全部转向现实主义。
的停刊。 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即北京时期和后期即上海时期。 流派的命名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影响。 新月社是一个资产阶级文化社团,不单纯是一个文学流派。 “新月诗派”:文学史上将新月社中有相近诗风的青年诗
人称为“新月诗派”。1931年陈梦家将前后期“新月诗 派”18位诗人的部分作品编成《新月诗选》,较完整地展 现了“新月诗派”的风貌。 “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 1、 “三美”:“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建筑美”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每节的诗行相同, 每行的字数相等。“绘画美”讲究词汇的色彩感。“音乐 美”讲究诗的韵律、音顿所形成的美感。
梳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翻译与介绍外国文学,尤其
是被压迫民族和弱小国家的文学,显示出开阔的胸怀。
第二节 创造社
一、创造社概况
成立的时间:1921年7月 成立的地点:日本东京。 刊物:《创造》季刊 、 《创造周报〉、《创造 日》、《洪水》,《创 造月刊》。
前期创造社的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 田汉、郑伯奇等。
员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和杨晦、蔡仪等。沉钟 社的风格表现为,随意的文体、委婉的抒情和谨严的结构。
Fra Baidu bibliotek
林如稷的小说大多从各个侧面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的迷惘、 苦闷和颓废,反映他们在贫困中挣扎、在困境中追求的人 生。
陈翔鹤的小说着意展现青年知识分子物质的穷困和精神的 困顿。
陈炜谟的创作多取材于普通人的悲剧。
2、反对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提倡诗人的情绪、感受包 含和隐藏在形象之中,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物象。采用意 象、比喻等手法将情感转换为可视的物象。 梁实秋是新月派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干将。 梁实秋文学理论的中心点和基本内容是 “人性” 。为了 保证文学表现永久不变的人性,梁实秋提出“理性”,在 理性的原则下,提出“中庸”等一系列命题。 新月派的诗人们以独特的诗歌主张在当时诗坛产生广泛影 响,对中国新诗形式的多元化作出了极大贡献,有力地推 动中国新诗走向成熟。
论争的主要焦点:文艺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此 外还涉及如何评价外国文学、翻译等问题。
四、创造社的流派意义
开拓新文学的疆域;引发并促进了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浪漫 主义的创作热潮,成为中国现代汉语文学重要的浪漫主义 流派,对浅草社、沉钟社等有所影响。
第三节 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
一、新月社 时间、地点:1923年在北京成立,终于1933年6月《新月》
新潮社1918年11月19日正式成立。 发起人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成员有傅斯年、罗家伦、
徐彦之、顾颉刚和俞平伯等人。 1919年元旦创刊《新潮》杂志, 1920年3月悄然停刊。 二、浅草社、沉钟社 浅草社1922年春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
陈翔鹤、冯至等。 沉钟社,1925年秋在北京成立,成员有原浅草社的主要成
现代商业社会中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 陈西滢是《现代评论》杂志的发起人及主要负责人,《现
代评论》上“闲话”专栏的主要作者。 杨振声于1925年2月出版的《玉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较早的长篇小说。 凌叔华主要的小说分别收入《花之寺》、《女人》和《小
哥儿俩》。
第四节 其他文学社团及刊物
一、新潮社
五、莽原社、未名社
莽原社成立于1925 年4月,以《莽原》创 刊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