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蛋白质与核酸得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就是蛋白质与核酸得复合物。她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得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与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得物质与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得组成之后,随之而来得问题就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得比例,它们之间就是如何连接得。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得答案。通过分析,她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得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得基团就是连在一起得。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得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有些物种得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得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得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得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她也受到薛定谔《生命就是什么》得影响。克里克同她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得合作研究。她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得视角思考问题。她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与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得鲍林、威尔金斯与弗兰克林等人得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得努力便完成了DNA 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得《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与一幅插图得短文公布了她们得发现。在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以谦逊得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得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得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得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得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 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得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得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得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就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得。(3)它能够说明基因就是如何突变得、基因突变就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得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得机能

每个细胞含有数以千计得蛋白质,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得化学反应由这些蛋白质完成、每种蛋白质在某种核酸得指导下合成、正就是核酸得化学结构决定了蛋白质得化学结构,核酸得字母系统支配了蛋白质得字母系统。遗传密码就是一本字典,依靠它我们便能将一种字母系统译为另一种字母系统。尼伦伯格认识到,生物化学家能在试管内建立一个系统,该系统以核酸为模板形成蛋白质。上述系统可比作翻译机器,科学家将用核酸字母系统写成得句子加入,然后机器将这些句子翻译成蛋白质字母系统。尼伦伯格合成一种非常简单得核酸,它有一条链,有许多反复出现得同一个字母组成。上述系统用这种核酸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只含一个字母,但这就是蛋白质字母系统得字母、尼伦伯格用这种方法既解读了第一个“象形文字”,又证明了细胞内得机制如何能用来翻译遗传密码。此后,这方面得研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1961年8月,尼伦伯格报告了她最早得一些研究结果,又过了不到五年,遗传密码得所有细节都搞清了,这方面得主要工作就是尼伦伯格与科拉纳做得。最后得工作大部分就是科拉纳完成得。什么就是细胞内翻译遗传密码得机制?霍利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成功、有一类特别得核酸,称为转运RNA,霍利就就是转运RNA得发现者之一。转运RNA能读出遗传密码,并将它翻译成蛋白质字母系统。经过多年工作,霍利成功地制备了一种纯得转运RNA,最后于1965年搞清其准确得化学结构。霍利得工作表明,有生物学活性得核酸得化学结构首次得到完全测定。

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细胞得结构与各结构得机能

克劳德1938年从小鼠肉瘤分离出含有RNA得小颗粒,后来发现在正常小鼠肝脏内也存在这种颗粒,1943年起名为微粒体。接着,她与帕拉德等协作,证明微粒体为细胞内膜结构物,称为内质网。此外,于1939年最先自破碎得细胞分离到线粒体,致力于利用电子显微镜来阐明细胞得细微结构。

代维在胰岛素等激素对肝脏糖代谢作用得研究中,从大鼠肝脏分离出比线粒体还小得微粒。发现其中含酸性磷酸酶,命名为溶酶体,她研究了这种颗粒在细胞活动中得意义及其与细胞病变得关系。另外,她也研究了含氧化酶得另一种过氧物酶体颗粒、

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创立抗原选择抗体学说,发明单克隆抗体技术

杰尼提出得三个学说:抗体形成得“天然”选择学说、有关抗体多样性发生得学说与免疫系统得网络学说,为现代免疫学得建立奠定了基础。1955年,她首先提出了抗体形成面“天然”选择学说。她认为最初进入动物体内得抗原有选择地与“天生”就存在于体内得“天然”抗体结合,然后一起进入细胞,并给细胞以信号,使细胞产生更多得相同抗体。这个学说与其她抗体形成学说明显得不同之处就是,它主要强调了抗原得选择作用与体内“天然"抗体得存在。这个学说就是正确阐明抗体形成机制得先驱、它开创了免疫学得新纪元。关于抗体多样性发生得机理,她提出淋巴细胞内只存在一套种系基因,这套基因专门用来编码针对某些自身抗原得抗体、1974年,她提出了在独特型决定簇与抗独特型决定簇之间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基础上得免疫反应调节得网络学说。由于她对免疫系统特性理沦得研究,开创了现代得细胞免疫学,因而荣获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科勒与米尔斯坦在《Nature》上发表得文章中描述了她们分离与生产无数细胞并使之产生任何抗体类型得方法--单克隆抗体技术,揭示了抗体识别与结合异物分子(如入侵得病毒或细菌)并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将其清除得现象。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逆转录酶病毒致癌基因得细胞来源

毕晓普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瓦尔默斯等合作,用已知可导致鸡肿瘤得劳斯病毒做动物实验,发现正常细胞中控制生长及分裂得基因可在外源病毒作用下转变成癌基因,病毒再侵入健康细胞则可将该基因插入健康细胞得基因中,并致异常生长。后又证明,正常细胞中得上述基因也可经化学致癌物得作用变成癌基因,从而否定以前得瞧法——癌基因必然源自病毒。

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得作用

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细胞之间交换信息就是通过激素或其她腺体、神经元以及其她组织分泌得信息物质、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细胞就是如何接受外界信息并作出相应得反应,即信号在细胞内得传导。G蛋白得发现具有重要得意义,为生理学家们在这个领域得研究提供了广泛得前景。G蛋白从外界接受信息,进行调整,集合,放大,再传递到细胞内得功能器上,从而控制最基本得生命过程,起到信息转换器得作用。一旦G蛋白得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疾病。例如霍乱,一种烈性胃肠道传染病,由霍乱杆菌引起,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